一個人的命運,既要考慮自身的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恭親王奕訢,號樂道堂主人
奕訢定製墨極珍罕。這原本是一堆碎墨,差點兒要被埋沒在錦灰堆裡。我得到以後,儘量拼接,恢復一些神採。惜右上角缺少一塊,不知所蹤,甚為遺憾。
拼接入盒,尚可欣賞
原本題籤破舊,重題之
愛新覺羅·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號樂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鹹豐帝異母弟,生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恭親王」。鹹豐年間,奕訢於鹹豐三年(1853年)到鹹豐五年(1855年)之間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訢授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並且籤訂了《北京條約》。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駕崩,奕訢與兩宮太后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被授予議政王之銜。
樂道堂主人就是恭親王奕訢。外號鬼子六,因為他很善於跟洋鬼子打交道,為人有機敏聰明。
為什麼奕訢要參與辛酉政變?這樣高風險的宮廷政變失敗了就要掉腦袋,他都貴為王爺了還要怎麼著?難不成還想當皇帝?
沒錯,奕訢是有這個心思。因為原本這個皇帝,他就是想當,也能當。至少要進入真正的權力中心,把持朝政。
當年鹹豐登基之前,包括道光皇帝都知道,皇四子奕詝實在是個平平無奇的普通人,既沒有雄心壯志也不至於荒淫無道。
但畢竟奕詝是皇長子,(前三子陸續都死完了),道光帝必須在老四和老六之間做個選擇。就在他猶豫不決時,老四的老師杜受田給他出謀劃策。道光帝出去打獵,他讓老四就一箭不發。道光帝很好奇詢問,老四就開始裝逼背誦杜受田語錄了:兒臣看這春天草長鶯飛,萬物生靈正在萌發孕育,實不忍傷害。上古堯舜網開一面的故事,兒臣不敢忘記。道光哈哈大笑:真帝者之言也!
杜受田對大盤走勢的預測是這樣的:道光帝年老色,哦不,年老力衰,非常看重孝道,所以王爺您得從仁孝的角度發揮,可以彎道超車。您跟老六比箭法比口才不是找抽了嗎?
道光病危時,讓皇子進來發表發表感想。老六口若懸河,把昨天晚上背熟的競選臺詞說得賊溜兒。皇長子卻一言不發,只是哭泣。道光帝又問:你沒話說嗎?
老四:兒臣只求皇阿瑪康復,無復他求。(這段來自野史)
道光感動哭了,立老四為儲君!
此後杜受田更加受到鹹豐的寵用。不過說來奇怪,杜受田外放數年後就病死了。鹹豐非常後悔,把杜受田的兒子寵上天,連跳數級升官,放在中央重點培養。
如果是在太平時代,來個庸人當皇帝也沒啥不好的,一來不勞民傷財大修宮室,二來不對外徵伐胡亂搞事,跟嘉慶道光兩朝皇帝一樣安安穩穩坐江山沒啥不好。
但這一次考卷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考試範圍超綱了!
1.鹹豐元年洪秀全發動起義,由南向北急劇發展壯大!
2.鹹豐六年洋鬼子扛槍推炮從廣州搶灘登陸了!
幾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火山大噴火!
普通人鹹豐,搞出各種稀裡糊塗的騷操作,比如虐死洋人使節和記者,讓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跟英法火槍隊正面槓到死光光(八裡橋之戰)。一頓操作猛如虎失敗以後,鹹豐破罐兒破摔,撂挑子跑熱河避暑山莊去了。英法聯軍開進紫禁城。
年輕的鬼子六對未來很迷茫
這是要亡國的節奏啊!每天縱情聲樂的鹹豐在熱河駕崩,臨死前又幹了一稀裡糊塗的騷操作:他欽點了八位顧命大臣贊襄政務,輔佐小皇帝。又把一顆同道堂印章交給小皇帝,懿貴妃代管,一顆御賞印交給皇后。按他的美滋滋的想法,四方互相牽制,誰也沒法獨攬朝綱,實現完美的權力平衡。
這個天才般的餿主意,在短短一個月後就被打破。
這兩顆餿主意印章現在還在故宮裡呢
懿貴妃年僅26歲,面容姣好,人美心很,她脫下妃子袍褂,換喪服,上慈禧皇太后徽號。鹹豐帝梓宮(棺材)抵京三天後,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恭親王奕訢為先鋒,假皇帝之名,囚禁誅殺顧命八大臣。
弔詭的是,這八大臣裡有一個人叫杜翰,就是當年扶鹹豐上位登基的杜受田之子。
杜受田費盡心機換來的後果是:大清朝被懦弱無能的鹹豐作死了,兒子杜翰被慈禧流放新疆,杜氏家族死的死,病的病。 (詳情參見我介紹杜受田之墨的文章:道光汪近聖制芝農書畫墨)
所以說,一個人的命運,既要考慮自身的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啊!
當然還有一個間接的結果:鹹豐的寵妃懿貴妃,俏寡婦慈禧從此登上了政治舞臺。
奕訢實現人生第一個小目標:受封議政王。第二個大目標可能是攝政王多爾袞。
俏寡婦慈禧怎麼是省油的燈?四年以後鬼子六就被剝奪議政王頭銜,從此以後宦海生涯,被慈禧牢牢控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任由驅使。需要恭親王辦事的時候,就是議政王六爺忠君體國辛苦了。事兒辦完了就是:六爺跪安歸家休息吧。
回了這紫禁城,誰也別想動慈禧。這真是由不得毫無兵權的恭親王了,受著吧。
人生的後半段,恭親王不是多爾袞,而是跟李中堂一樣可憐的裱糊匠。
混亂的晚清,恭親王不高興
1892年的鬼子六老了,再過19年大清朝就要亡了
相關文章:道光汪近聖制杜受田芝農書畫墨
我是鴻不鳴。
關注我了解各種書畫,文房知識
堅持原創,輸出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