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連結↓↓↓
視頻連結↓↓↓
一葉輕舟渡花雨
詞:秋水 曲:宋夏婷
花非花雨非雨,風雨枝殘花落去
前日盈盈枝頭鬧,今朝忍別離
塵非塵曲非曲,菊黃漸離人已稀
歌舞朦朧曲已終,惜緣莫相棄
落花流水空中雨,忍淚別離自嘆息
無情不知多情苦,但見花魂伴水棲
風走雨停九曲溪,繁華落盡空追憶
情到濃時心轉淡,一葉輕舟渡花雨
塵非塵曲非曲,菊黃漸離人已稀
歌舞朦朧曲已終,惜緣莫相棄
落花流水空中雨,忍淚別離自嘆息
無情不知多情苦,但見花魂伴水棲
風走雨停九曲溪,繁華落盡空追憶
情到濃時心轉淡,一葉輕舟渡花雨
風走雨停九曲溪,繁華落盡空追憶
情到濃時心轉淡,一葉輕舟渡花雨
一葉輕舟渡花雨
(壎史料)
古代壎的樣子很多,有梨形、魚形、球形、筆管形等,製作壎的材料有陶、石、玉、木、象牙等,後來多是陶製的。我國古書上對壎的形狀、大小尺寸、名稱等都做了詳細的記載。《世本》說:「暴新公作壎」,又一說法是帝嚳時人(旁加垂)氏所作。《杜氏通則》則說:「周畿內有暴國豈其時入乎?」這些說法,不足為信。爾雅註:「燒土為之,大者如鵝,銳上平底,形如秤砣,六孔,小者如雞子」。聶氏三體圖說:「凡六孔,上一,前三,後二」。《舊唐書*音樂志》又說:「壎,立秋之音,萬物曛黃也,埏土為之...」。《詩小雅》何人斯說:「伯氏吹壎,仲氏吹篪」。這是古人長期摸索出來的一種樂器組合形式。後人多用為兄弟和睦之稱。《古詩》中說:「天之誘民,如壎如篪」。是說上天誘導下民,猶如壎篪一樣相和。
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