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薦讀——《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2021-03-02 鮑小珍名師工作室

       閱讀啟迪智慧,書香浸潤人生。隨著鮑小珍第二屆名師工作室的開張,童書薦讀欄目以嶄新面目回歸啦!此次我們力求「閱讀+五育並舉」,改變了原有的薦讀結構,以三個全新的板塊重新出發。此次薦讀,我們基於生活內容、生長過程和生命目標這三個主題展開,一月一主題,一周一主推。

       本月,我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基於生活的內容閱讀系列童書:《感謝的味道》《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去野外》《與鳥兒一起飛翔》。今天,我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日文版銷量突破240萬冊堪稱「經典中的經典」的《第一次去買東西》。

       本書是宮崎駿公開推崇的日本繪本大家——林明子代表作。繪者林明子善於捕捉傳神的細節,畫風特別貼近兒童心理。描繪孩子成長飛躍的一瞬間,帶給孩子愛、勇氣和自信。而作者是日本的簡井賴子。她的文字簡單雋永、清新爽直。質樸的文字、清新雋永的畫風、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讓人感受童真的美好。配合畫家林明子繪畫的溫馨色彩、柔和的線條,堪稱珠聯璧合。

本書主要源於作者一次想說卻難以開口的記憶和女兒買東西的情景相撞之下創作而成。那是幼時一次媽媽外出很久未歸,姨媽責怪媽媽將自己和妹妹託付於她而生氣。為了不再惹怒姨媽,即使自己被姨媽背著往下滑也不敢出聲,說讓姨媽將自己往上託。以及兒時一次媽媽囑託自己午餐買麵包吃,因膽小,不敢說,結果很多人擠到她前頭,導致她最後一個才買到麵包,等到送給妹妹吃時,只見妹妹因挨餓蹲在桌子底下哇哇大哭的情景。而讓內向的女兒去買牛奶,結果女兒一直站在店門口不說話。過了許久許久,女兒還是站那一動不動。最終自己過去化解的事,更促成了《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故事的誕生。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是日本繪本大師林明子的經典繪本。其日文版銷量突破240萬冊,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日本電視臺從本書中獲得靈感推出紀實類節目《初遣》熱播30年。2013年全國十佳童書,入選親近母語中國小學生分級閱讀。一、二年級課程書目。入選日本兒童研究會/繪本研究部編《繪本•為了孩子的500冊》。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日本厚生省中央兒童福利審議會推薦圖書。

為創作《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畫家林明子經常上街實地收集素材,有時會去人行天橋,站在那上面往下看。有時會特意蹲下來向上拍。她說若不照著真實場景去畫,與真實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不對照實際場景去畫,與真實情況就會完全不同。真實,永遠是最厲害的,無法比擬的。《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圖中,各色人物的表情十分傳神,特別是小主人公美依,她被媽媽派去買牛奶時的興奮與擔心,摔倒後的疼痛與堅強,說「我要買牛奶」的大膽與驚慌等等,都通過女孩的表情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另外,人物的肢體語言也很豐富,不管是墨鏡叔叔還是胖大媽,甚至是不起眼的背景小配角,都透著一股生動流暢的表現力。難怪有人說,光看林明子的圖畫,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津津有味地看上一小時。讀繪本不僅僅只是讀文字,圖畫中隱藏的小細節,會讓讀故事的孩子歡喜不已。

美國著名圖畫書研究者丹妮絲·馬圖卡說:圖畫書是為兒童創作的書籍,但它並不是兒童的專屬,它可以也應該為所有年齡群的人群喜愛和欣賞。無論是小朋友還是大朋友,在翻一翻、讀一讀這本書時,都能夠感受到圖文之間隱藏的精彩內涵,以及圖文互動帶來的視覺體驗。相信我們,《第一次上街買東西》這本書值被你看見、挖掘和推薦。

推薦語:波折,冒險促長大

陳然:《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這本書讓我感到無比親切,隨著小主人公一起,進行人生第一次的獨立「冒險」。

推薦語:親切,真切。

王小浪:這本書使我內心受到撞擊,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美依像極了我,這本書裡有我。

推薦語:真實、溫暖

馬夢婷:這本書的畫面像真的場景,人物表情很真切,圖畫色彩鮮豔,讓我覺得很溫暖。

潘老師: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細膩刻畫出小女孩的內心世界,捕捉成長瞬間,鼓勵孩子勇敢面對人生中的第一次。以孩子視線高度將故事表現出來。非常符合現實生活的事與畫兒,讓孩子的心靈充滿溫暖和安全感。由此,捕捉成長的「關鍵瞬間」,引導孩子們關注自己的第一次,是否與之重合,產生共鳴。勇敢、自信和快樂在無形中滲透給孩子們,潛移默化地落實了德育的教育目標。

本書語言雋永、清新爽直卻蘊含深味,發人深省,值得細品。比如「美依把媽媽給的兩個一百元硬幣緊緊地攥在手心裡」,一個「攥」字就寫出了美依對母親託付的事情的重視,「緊緊地」更突現對錢的珍惜。而高潮處「美依把手心裡攥得熱熱的錢遞過去」讀到這,前後「攥」的呼應,讓孩子們很自然地悟出文字背後蘊藏的深意。「熱熱」更加深感知突破自我內心膽怯的心理過程。語言細節,處理地恰倒好處。孩子馬上就能感同身受。就是這種簡單而不簡約的語言,充盈著孩子純真的情感。

「如果你在書店遇見『林明子』,一定要把它帶回家。」這是一位媽媽的話。在日本,林明子絕對是繪本界的大明星,她的書當然也是小朋友家的常客。來聽聽眾人的評價吧!

日本兒童文學研究者、教授  官川健郎:

孩子並非會像一個平緩的山坡般地逐漸成長,而是突然出現某個契機,或者說,

好比正爬一層樓梯或剛拐過一個轉彎處,突然在某個時點上就成長了。捕捉「成長瞬間」,使之紮根於作品,這是現代兒童文學和繪本一直致力的主要課題。而《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繪本導航總編輯 磯崎園子:

從1977年出版至今,有多少人受到了這部作品的鼓勵、獲得了勇氣呢?相信今後也一定會一直幫助更多的孩子。這才是「貼近孩子心靈的繪本」吧。

日本讀者:

小時候,作為父親出差的禮物得到了這本書。現在也記得讀這本書時心怦怦直跳的感覺,每次在街上看到戴墨鏡的男人都會感到害怕。第一次做某事,大家一定都感受過這種心情。如今工作中遇到新的挑戰,就會想起這本繪本,從中獲得自信。

繪本通常由圖畫和文字兩部分共同構成,並由兩者配合表現特定的內容。儘管書中的文字不多,一頁只有幾句話,但簡單雋永、清新爽直的文字,充盈著純真的情感。讓故事中愛與成長的主題更加鮮明。配合繪畫的溫暖色彩、柔和的線條,一下就抓住了孩子們的心。試著從聽故事、看圖畫的閱讀形式中走向更高層次的語言訓練、思維訓練。因此,對一、二年級的孩子而言,《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傳神的人物表情、隱藏的細節和爽直的語言文字,能輕鬆地幫助孩子們實現這一目標。特創設以下學習活動:

繪本裡主人公美依一路遇到很多困難,比如:遇見車時的驚嚇;斜坡跑太急摔倒;錢也掉了。而最大的困難是到店門口後,前3次嘗試說買東西,因各種因素導致失敗。美依遇到這些困難是如何解決的呢?我們可以試著和孩子們一起把閱讀成果呈現在閱讀筆記中,幫孩子實現認知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由幫到輔,始終處於輔助的狀態。

遇到的困難                            解決的方法

摔跤     ——————>    爬起來

掉錢      ——————>   找好幾圈

第一次   ——————>   深吸一口氣

第二次    ——————>  大聲喊

第三次   ——————>   趕緊說

忘找錢  ——————>   婆婆還她

學生結合上張閱讀筆記,將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依次填入故事開始、經過(發展)、結果的相應位置。教師板書中呈現。

用笑臉和哭臉,讓孩子們將以上兩張閱筆記裡的內容,分分類。根據美依當時遇到困難時和解決困難後的心情,依次在每個內容旁,貼上笑臉或哭臉貼貼紙。並說說理由,感受主人公美依當時的心情。

故事最後,講到美依買完東西見到了斜坡下等待的媽媽,你來想想看,媽媽看到美依成功買到牛奶後會有何反應?會說什麼?請孩子們展開想像,編一編。同桌交流。

也可根據前面閱讀筆記的關鍵詞,4人一小組,演一演,分角色朗讀。將故事內容再現,加深孩子們對故事高潮,特別是站在店門口的那一幕。演繹後,更能體會到美依從膽怯到鼓起勇氣這個過程需要經歷的內心鬥爭。孩子們在嘗試表演過程,正如美依的一次次嘗試。故事的主題就更有滲透力。

故事的結局美依因為能幫媽媽做事特別高興和自豪。在生活中,爸爸媽媽每天都為我們做很多事,幫忙收拾書包,做飯、洗碗,接送上學……那我們可以幫爸爸媽媽做些什麼呢?布置家政作業——《我是家庭小助手》,做件家務,用畫筆記錄下這珍貴的時刻或添上文字,製作成手抄報。

林明子的畫兒,除展現現實生活,給孩子們心靈帶來溫暖外。她的畫有著聯想、驚奇和想像,張弛有度,讓孩子回味無窮。畫中常常「隱藏著畫」。引導孩子去尋找秘密,會讓讀故事的孩子歡喜不已。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美依頻頻出現在林明子的其他作品中。甚至是墨鏡大叔,也頻繁出現在林明子的其他關聯主題作品中。

如果,

   你有孩子接觸的經歷,

       感受過孩子懷中的重量,

         那麼林明子的畫一定可以讓                    你憶起那種美好

    如果你在書店遇見「林明子」

       一定要把它帶回家。

讓閱讀走向生活,

   讓生活升華閱讀,

     讓你我都能感受到

      幸福的書香生活。

相關焦點

  •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Hajimete No Otsukai (Mi-chan's First Errand)
    對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第一次」獨自上街去買東西,那可是個偉大的探險啊。雖然只是去離家不遠的街口小店,可對小主人公美依來說充滿著一樁接一樁的冒險事件──有一輛自行車迎面衝過來,好危險!哇,跌倒了,膝蓋破了皮,她會哭嗎?手中的硬幣掉了,該怎麼辦?終於走到小店門口,要怎樣跟 老闆開口買東西?……
  • 書單:給0-6歲,「經典童書」開啟閱讀的大門
    身為第一線童書銷售市場的觀察者,我們知道新書未必等於好書,新書雖然豐富了閱讀樣貌,並有機會開啟未來經典可能,但在藏書空間有限的限制下,我們必須像淘金一樣過篩,讓好書留下。不管是因為通過時間軸考驗而過關的經典,或者初上市幾年就預備了經典樣貌的常銷書,都是這次推薦0~6歲閱讀書單的首選。【小小孩為什麼要讀經典?
  • 原版童書怎麼選,怎麼讀?少兒書籍資深採買人來支招
    今年上海國際童書展上,楊女士給孩子選購了幾本原版書,出於經濟性考量,她堅持買精不買多,「原版繪本當然好看,但價格不便宜啊。」隨著80後、90後父母逐漸成為親子教育主力,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對英語教育尤為重視的大城市,父母們把原版啟蒙、原版閱讀的年齡段往前移,「原版娃」的概念越來越火。
  • 繪本避坑指南——童書出版哪家強?
    邊看乘風破浪的姐姐邊做了右側的效果~加兔子    瞎聊天       推繪本           買買買               多功能                   我皮了回歸正題,繼續說挑繪本我總有個困惑:為啥買東西必須得研究成專業的,買買買才能不踩坑?
  • 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
    因為兒子,我看了很多的繪本書。以前我有一個看法,就是認為,繪本是低齡的,小孩才看。後來我感到羞愧,因為我對人生的許多啟發,其實都來自童書。日本兒童文學家柳田邦男說: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撫養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將落幕,面對衰老、疾苦、死亡的時候。我們都會出乎意料地從童書中讀到許多可以稱之為新發現的深刻意義。誠哉斯言。我感謝那些創作童書的人們。
  • 童書·新書|長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書
    《長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書》[英]朱莉婭·埃克謝爾主編,陳小齊等譯,中國畫報出版社本書由雀巢童書獎評委會主席,惠特布萊德童書獎、布蘭福·博斯獎評審,依列娜·法吉恩獎獲得者朱莉婭·埃克謝爾主持編選。
  • 世界讀書日書單:0-6歲,「經典童書」開啟閱讀的大門
    買書像投票,父母的選書決定了孩子的閱讀胃口及書店銷售排行的樣貌,若任由市場自由競爭,想必有些安靜的好書會在滯銷天數超過規定標準後,黯然退出舞臺。身為第一線童書銷售市場的觀察者,我們知道新書未必等於好書,新書雖然豐富了閱讀樣貌,並有機會開啟未來經典可能,但在藏書空間有限的限制下,我們必須像淘金一樣過篩,讓好書留下。
  • 【團購】萬能小達人點讀筆和百萬銷量英文童書
    熟悉Ivy的朋友大概都知道,Ivy是中譯出版社童書系列上海地區母嬰渠道的代理,你們在別的公眾號買過的一些中譯的經典繪本、分級讀物,可能都是從Ivy這裡出去的哦~~~針對個人消費者,我不太做團購,不過身邊朋友、群裡的媽媽多少會要求,所以一年也會小範圍團個那麼幾次。不是想趕雙十一,只是,這周終於有點空做這件事。
  • 薦書|這套英語繪本丟丟從1歲愛到3歲.原版娃都看這個作者的書,他是誰?
    自從小丟丟新開版塊以來,丟丟媽已經給大家推薦過一套中文書薦書|第一眼看它,你會覺得它很醜。只要你翻開看下去就會被它深深吸引!一套陪娃拼拼圖的經驗啦育兒交流|半年時間我帶丟丟從3片拼到50片,談談我們的拼圖心得今天丟丟媽給大家安利一個英國鬼才作家以及他的一些繪本。
  • 子夜薦讀 | 並非歲月如梭,是我們把年華虛度
    所以當我們回憶那些「第一次」,高密度的信息,讓我們產生「漫長」的錯覺。 童年的我們,每天都經歷著許多激動人心的第一次。別的不說,每學期一摞天書般的課本,就寫滿第一次聽聞的咒語,等著我們每天去劃得密密麻麻,去背得滾瓜爛熟。當時45分鐘的課漫長得像45年,就因為那一連串的第一次,像鞋裡的細沙一樣,逼得我們去用心感受時間的粗礫。
  • 9本獲獎的中文原創童書,讓孩子去讀用中文寫成的中國故事
    這不,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事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就是,原汁原味的中文童書很少。大多數暢銷榜上的都是國外童書的引進版。雖然譯者的水平還都不錯,但是畢竟是在用中文說外國故事,當一個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不叫小明,而叫亞歷山大的時候,總覺得哪兒有點不對。而好的中文原創圖書,故事和我們孩子的生活更加貼近,而孩子們也能從中深刻體會中文的美,提升對母語的感知力。
  • 【院長「薦書」我來讀】《裁判的方法》讀書札記
    【院長「薦書」我來讀】《裁判的方法》讀書札記 2020-05-14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凱迪克童書 - 資訊 本溪網 - 我為本溪代言
    凱迪克童書已和國內外數十家頂級出版社達成戰略合作,獲得眾多知名童書的獨家授權,並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整合全球資源配置,致力於用頂級的內容資源與技術創新,以系統化的方式來搭建品牌服務生態,為用戶創造「寓教於樂」的親子閱讀場景與體驗。  凱迪克童書一直秉承「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的經營理念,為中國家庭提供優質的各類親子閱讀相關服務。
  • 讀童書出版媽媽三川嶺《怎樣選擇兒童英文書》一文有感
    此文是籽媽讀童書出版媽媽三川玲老師的微信文章「怎樣選擇兒童英文書」的有感而發,及對市面上英文繪本排版的總結,並推薦《亞瑟小子》中英雙語繪本給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小朋友與家長一起進行親子共讀。 籽媽在下面會附上三川嶺老師的全文供大家參考,她的微信公眾號也推薦大家關注,搜索 tongshuchubanmama 即能找到「童書出版媽媽三川嶺」。
  • 雙十二不知道買啥書?我把最近入手的5-9歲童書分享給大家
    文 | 維尼媽媽沐瀅2020年要結束了,今年最後一波剁手你想好給娃買啥書了嗎?不知道熱愛親子閱讀的你,家裡的小神獸現在進入了哪個閱讀階段?這篇文章我分享一下近期剁手給孩子的書。適合年齡範圍在5-9歲(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小學低中年級)本書單主範圍比較雜,有故事繪本,有故事類橋梁書,有地理歷史類科普,有古典文學傳統文化方面的童書。
  • 有趣的童書:發聲書、立體書、洞洞書、手偶書、遊戲書
    我發現童書作家和出版社為了引導孩子的閱讀興趣,真的是費勁了心思,腦洞大開,不斷出新品,童書也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今天跟大家分享五類幼兒特別的喜愛的童書:發聲書、立體書、洞洞書、手偶書和遊戲書。發聲書我前兩年買過三本。翻開書,上面一部分是一本小冊子,下面的部分按一下就能發出對應的聲音。
  • 薦書丨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肯定不止我一人在盤算「要是鐵籠子被它踢斷,我該往哪兒跑」這個問題……昨天應該發書薦,但回來後「感覺身體被掏空」,所以只能割了書薦(說的好像很有道理)。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名如題,《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是一本短詩小集,薦書人是清華才女洪敦樂,雖然年紀不大,但卻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了我們的榜樣。
  • 別再讓7-9歲孩子讀爛書了!15套經典獲獎童書,讓閱讀有質有量
    第一次讀《小王子》,是11歲時在《文學少年》上讀到的連載,當時的插圖是法國原版插圖,很喜歡那種說不上多好看,線條略帶潦草的畫風。03年上大學的時候,在跳蚤市場淘了一本中英對照版的《小王子》,哈爾濱出版社出的,我國的繪者仿照法國原版的畫風畫的插圖,一直珍藏至今。
  • 黃山日知故事小屋之跟焦老師讀童書
    黃山日知故事小屋之跟焦老師讀童書 2020-11-16 0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薦書|亞馬遜推薦的一生要讀的100本童書書單
    這次推薦的是亞馬遜童書書單。亞馬遜大家都知道——美國最大的電商公司,世界第二大網際網路企業,還有一個身份是: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書店。」所以,亞馬遜不僅發布了普適性的100本書單,還針對年齡和領域發布了以下書單:「一生要讀的100本兒童書籍」「一生要讀的100本青年書籍」「一生要讀的10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