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例!「校園紅十字會長」去捐獻了

2020-12-28 瀟湘晨報

「我在大學期間就是校紅十字會的會長,帶領同學們一起宣傳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特別幸運,我能有機會成為一名捐獻者,去挽救別人的生命。」今天上午,來自西海岸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二大隊的馬廣濤將踏上去濟南的列車,開始他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的愛心之旅,挽救一名陌生的2歲血液病兒童。就在11月26日,來自青島歐申科船務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張毅已經趕到濟南,也開始了捐獻前的準備。兩人成功完成捐獻後,張毅將是青島市第9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而馬廣濤將是青島市第100例捐獻者。

第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馬廣濤

和造血幹細胞的淵源始自大一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作為一名攻讀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說起我與紅十字的淵源,那是在2013年,我還是青島理工大學大一新生的時候,『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與『助人自助』的專業社工理念,深深感染著我,我滿懷激情地加入了學校紅十字志願者隊伍,2014-2016年我擔任學校紅十字會的會長,這使得我能夠更多接觸和學習紅十字人道主義精神,在此期間我奔走在宣傳紅十字人道法、無償獻血宣傳招募、造血幹細胞留樣採集等志願活動的路上。」11月26日下午,在西海岸新區紅十字會會議室內,馬廣濤深情向大家講述著自己的經歷。當日,一個歡送馬廣濤去濟南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簡單儀式在這裡舉行。

馬廣濤說,他是在2015年帶領志願者組織造血幹細胞血樣採集活動中留下血液樣本,成為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一名捐獻志願者。時隔5年後,他已經大學畢業,成為西海岸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工作人員。「今年8月份,我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我與一名患者初配型成功,問我是否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我毫不猶豫就同意。」馬廣濤說,他非常清楚地知道,造血幹細胞移植對供者的骨髓要求極高,配型成功率極低,很多志願者的血樣在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裡存放幾十年都未必有機會捐獻。現在,既然命運之神選中了他,無論如何拯救這名患者的生命,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放下電話我便立即徵求了家人的意見,家人非常理解、支持我去救人。後來,我又幸運地通過了高分辨配型和體檢。」

「馬廣濤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責任與擔當,他是為夢想而奔跑的一名年青追夢人。相信在他的帶動下,會有更多人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來,投身公益、傳播愛心,讓紅十字精神薪火相傳,用激情和熱情溫暖他人、奉獻社會。」西海岸新區綜合執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紅十字會會長劉偉德說,今年25歲的馬廣濤,入職工作以來一直表現優秀,他能作出救人的決定,是在大家意料之內的。

「沒有什麼比挽救生命更重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拯救白血病患者最有效的方法,是患者生存的一線希望。」馬廣濤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說,捐獻造血幹細胞並不可怕,需要的只是愛心、信心和勇氣。並且,捐獻的是能夠再生的造血幹細胞,挽救的卻是他人生命。「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捐獻志願者隊伍中來,雖然配型未必成功,但只要是我們加入了,就意味著給患者增加了一份生命的希望和機會。我們有責任為這個社會獻出自己的愛心和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我只是要盡心盡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馬廣濤說。

據了解,馬廣濤已乘坐今天早晨開往濟南的火車,趕赴山東省立醫院開始造血幹細胞捐獻準備,他將經過大約4-5天的動員劑注射等準備工作,預計12月3日實施捐獻採集,採集到的造血幹細胞將在當天送往患者所在醫院開展移植。

第9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張毅

為5歲孩子打開生命之窗

「他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大,他的父母應該和我年齡相仿,我能理解他們對孩子的愛,所以一定要盡我最大努力去救他。」11月26日上午,張毅踏上青島開往濟南的高鐵,趕往山東省立醫院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他將挽救一名5歲的血液病患者。

當天早晨,張毅來到公司先和同事們做好了工作交接,青島市紅十字會和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們也一起來到張毅的工作單位青島歐申科船務有限公司,在這裡為他舉辦了一個簡單的歡送儀式。在同事們的掌聲鼓勵中,張毅帶著行李趕往火車站。

「不要說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我身體沒什麼影響,就算有影響我也會去做,因為畢竟是生命更重要。生命已經為他關閉了一扇門,卻在我這裡為他開了一扇窗,我有什麼理由不讓他享受未來生命的美好呢?」張毅的一番話說得特別堅定。他說,自己的孩子今年8歲,他特別愛自己的孩子,也看不得別家孩子遭受病痛的折磨,他希望所有孩子都是快樂健康的。

早報記者了解到,張毅常年堅持參加義務獻血,2018年在一次獻血過程中留樣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今年8月份接到紅十字會通知和一名患者初配相合的消息後,毫不猶豫作出了捐獻的決定,經過高分辨檢測和體檢等程序後,原本確定是今年10月份實施捐獻,但因為患者病情的原因,又經過了一個多月的等待,終於要實施捐獻了。

張毅說,他感覺自己很幸運,能有機會去挽救一條生命,這也能讓自己的兒子為爸爸的行為感覺到自豪。

張毅是青島歐申科船務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工作原因需要經常出差。「就當他又一次出差了,我很放心,家裡我也都能照顧好。」張毅的妻子田芳也特地趕來為他送行,田芳告訴早報記者,生活中的張毅是個標準的「暖男」,只要在家,家裡大小事情都是他負責。這次去捐獻對田芳來說,不擔心是假的,和以往不同,妻子給張毅細心收拾好了行李,並且一再囑咐著各種在外的生活細節。「希望他早日完成這個溫暖的任務,成功挽救那名孩子的生命歸來,我在家做好飯等他。」田芳說。

張毅的公司為了表彰他的善舉,給他發了個大紅包作為獎勵。「平時我們青島公司的業務都是張毅在主持開展,他工作特別細心、踏實、能幹,也深受員工的喜歡。」青島歐申科船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士兵告訴記者,張毅來青島公司4年多,大家還都不知道他有參加義務獻血的愛心習慣,之前也不知道他要去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他人生命,知道這個消息後,大家都對張毅有了更深的敬佩,希望他們公司每一個員工都能從他身上學到「奉獻、關懷」的優秀品質。

歡送活動現場,青島市第9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恩良號」捐獻造血幹細胞主題宣傳車駕駛員崔恩良為張毅獻花並送上祝福,也給張毅講述了親身經歷的捐獻過程。「就像一次獻血一樣的感覺,只不過捐獻的過程要比獻血的時間長一些而已。」崔恩良形容。

來源 |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首席記者 孫啟孟

編輯 | ICE

【來源:青島早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從1到100的生命接力 濟南11年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從2009年11月濟南首例大學生捐獻者盛翔到第100例捐獻者「95後」小夥濮益鑫,11年來,我市奉獻了100份「生命種子」,捐獻者們用「紅色火種」點亮了生命之光,讓生命得以延續,讓溫暖永駐泉城。
  • 原來,廣東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是他!
    廣東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史先東,廣東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吳偉達,深圳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英姬,深圳市血液中心主任朱為剛等到採集現場慰問第1000例捐獻者黃慶良,向他頒發了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感謝捐獻者挽救患者生命的愛心之舉。
  • 廣東造血幹細胞捐獻達千例
    原標題:廣東造血幹細胞捐獻達千例廣東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總數及庫容使用率均居全國第一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黃慶良(右)昨日上午,志願者黃慶良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位年僅正是從黃慶良開始,廣東省非親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總數在全國率先達到1000例。從第901例捐獻到第1000例捐獻,廣東僅用時5個月,截至昨日,廣東今年已有185位志願者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 成功捐獻!青島第101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返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王魯青 12月4日,青島市第101例、嶗山區第11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張同軍從青島出發,奔赴濟南捐獻。12月10日,張同軍成功完成捐獻返回青島,他的熱血,成功挽救了一名中年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 生命如花 熱情綻放 浙江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600例
    褚華傑是我省第6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浙江也成為全國第6個達到6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省(市、自治區)。同日,溫州愛心人士沈華林、陶真和富陽愛心人士倪方衛也分別在溫州、杭州兩地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截止9月4日,浙江已實現造血幹細胞捐獻603例。一天之內完成4例捐獻,開創了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啟動以來單日最高捐獻記錄。我省第6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距離2019年9月20日的第500例捐獻,時隔不到一年。
  • 第10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幹細胞移植應用澆灌生命之花
    8月6日,捐獻志願者冰冰(化名)在四川省人民醫院血液科志願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些生命的種子將救助一名血液病患者。冰冰也成為了四川省第265例、中華骨髓庫第10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2017年,大學二年級的冰冰偶然看到當地紅十字會在學校裡組織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宣傳活動,於是抱著一半好奇一半懵懂的心態去了解了有關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具體事項。當得知成為造血幹細胞的應用可以治療「絕症」,並拯救患者的生命,冰冰便馬上決定加入這個隊伍,並在當時留取了血樣,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入庫志願者。
  • 今年第5例!我市志願者鍾鉉南在穗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鍾炫楠覺得,對於自己來說捐獻造血幹細胞只是一件平常事,而對於患者來說能遇上合適的捐獻者實屬不易,自己能堅持完成捐獻,幫到別人,感覺挺好的。       採集當天,鍾炫楠的母親、妻子和女兒隨市紅十字會志願者到廣州看望鍾炫楠。知道爸爸剛完成了一件很有愛心的事情,女兒湊在鍾炫楠身旁,小聲地說了一句「爸爸辛苦了」。
  • 南平市今年實現7例器官捐獻 歷年來捐獻最多
    記者昨日從南平市紅十字會獲悉,2020年,南平市實現7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24名患者的生命,為8名患者帶去了光明。今年是南平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實現捐獻最多的一年。  器官移植是生命的接力,在每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體內,都蘊含著另一個生命的光輝和使命。近年來,南平市各級紅十字會廣泛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
  • 廣東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900例 其中捐獻境外21例
    中新網廣州7月6日電(蔡敏婕裴煬)廣東省紅十字會副會長吳偉達6日介紹,截至目前,廣東省累計報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入庫志願捐獻者數據達11萬人份,累計捐獻總數902例,其中為美國、法國、韓國等地境外患者捐獻21例,捐獻總數及庫容使用率均居中國內地第一。
  • 贛州逾萬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40例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成功捐獻
    客家新聞網訊 嚴小梅 記者歐豔芬 見習記者趙芳報導:2020年12月21日,贛州市第39例、第4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肖隆興和呂曜華歡迎儀式在贛州市紅十字會會議室舉行。圖為歡迎儀式現場。肖隆興是南康區唐江鎮人,他於2018年3月8日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2020年12月7日成功捐獻206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成為贛州市第3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呂曜華是會昌縣麻州鎮衛生院的一名醫生。他於2008年8月25日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 馬玉琳成為東營區第100位遺體(角膜)或器官捐獻志願者
    12月27日上午11時許,隨著馬玉琳的成功籤署申請書,東營區遺體(角膜)或器官捐獻志願者達到了100位。馬玉琳也成為了東營區2019年第38位籤署捐獻申請的志願者。提到馬玉琳,不得不提他的妻子孟祥磊,孟祥磊是2019年1月4日籤署的捐獻器官申請書,是東營區2019年首位籤署的志願者。如今,丈夫馬玉琳在妻子的感召下,也申請籤署捐獻。不得不讓人感嘆,這是一對心中有大愛的夫妻。在談及為什麼想到籤署捐獻申請時,馬玉琳開門見山:「2019年年初,我愛人要籤署的時候,說實話,儘管有點心疼和不舍,但她是做好事,我必須支持。
  • 唯一一家地級市醫院和100例心臟移植手術
    從1到100,走了16年。2020年10月14日,中山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梁毅帶領數十位醫務人員,歡送患者高軍出院。高軍是中山市人民醫院第100位心臟移植患者,也是救治難度最高的一位。從住院到出院,高軍經歷了近半年時間。
  • 以愛之名詮釋奉獻之美 柯橋區第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赴杭捐獻
    曾多次獲得全國和省市級無償獻血奉獻獎的媒體工作者劉慶,近日將成為紹興市第29例、我區第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將為一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兒送去生命火種。  日前,一場簡單而莊重的歡送儀式,在中廣有線柯橋分公司內舉行,單位的同事和柯橋區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在歡送會上為劉慶加油鼓勁。劉慶揮著可愛的鴨子玩偶,笑得憨厚淳樸。「衝『鴨』!
  • 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梁曉寧打通了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的電話,捐贈心臟、肝臟、腎臟、肺和角膜等五個器官。丘遠軍的生命定格在了40歲,但他的大愛讓至少5個人獲得了「重生」。 最令梁曉寧感到安慰的,是9歲的兒子。他為他父親能夠救人而感到驕傲,他說:「我的爸爸只是四處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去了,他的眼睛依然是最漂亮的。他是我的英雄!」
  • 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梁曉寧打通了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的電話,捐贈心臟、肝臟、腎臟、肺和角膜等五個器官。丘遠軍的生命定格在了40歲,但他的大愛讓至少5個人獲得了「重生」。 最令梁曉寧感到安慰的,是9歲的兒子。他為他父親能夠救人而感到驕傲,他說:「我的爸爸只是四處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去了,他的眼睛依然是最漂亮的。他是我的英雄!」
  • 民警捐獻造血幹細胞 為延續生命接力
    陳星大女兒陳媛羽說:「明天我的爸爸就去捐獻造血幹細胞,我覺得爸爸很勇敢很偉大,爸爸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長大以後也像爸爸一樣做一名志願者,去救人。爸爸去捐獻造血幹細胞時,我在家做好作業後照顧好兩個妹妹。」
  • 濱城區公安分局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人戴彤彤近日赴濟南
    據了解,戴彤彤今年24歲,是濱城區公安局彭李派出所輔警,於2019年5月到濱醫附院獻血時採集了造血幹細胞血樣,是濱城區第6例,也是彭李轄區第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今年5月,當他得知與一名異地患者配型成功後,義無反顧地決定要求捐獻,並全力說服了家人、贏得他們的支持。
  • 上海造血幹細胞年捐獻最高紀錄被打破 今年第44位捐獻者是位白衣天使
    原標題:今年第44位捐獻者是位白衣天使  一場暖心的救人行動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展開。昨天,在血液科病房裡,東院86病房護士王穎正配合完成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採集。不久後,她的生命種子將在22歲白血病女孩身體裡「生根發芽」,花季少女將重燃第二次生命。
  • 華北理工大學在校生劉欣瑜捐獻造血幹細胞
    原標題:華北理工大學在校生劉欣瑜捐獻造血幹細胞「劉欣瑜同志: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您於2020年08月17日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您的這一人道善舉使患者獲得了重生。特頒此證。」日前,華北理工大學2019級婦產科學專業研究生劉欣瑜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功為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獻200ml造血幹細胞。
  • 器官捐獻:一場生命的接力與延續
    但即使是這裡的醫生,對王德輝的病症依然無能為力——戊型病毒性肝炎,屬於重症,用來檢測肝臟凝血功能的凝血酶原活動度(PT%)僅有14%,而正常值為75%~100%,低於40%就屬肝衰竭。「只有做移植手術換肝,不然沒命了。」佑安醫院的醫生說。時值春節,醫院沒有肝源和操刀醫生,要換肝的話只有去武警總醫院,那裡可能有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