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王魯青
12月4日,青島市第101例、嶗山區第11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張同軍從青島出發,奔赴濟南捐獻。12月10日,張同軍成功完成捐獻返回青島,他的熱血,成功挽救了一名中年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打了9針動員劑,造血幹細胞成功輸入患者體內
12月10日,作為全國第10572例、青島市第101例、海信第2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張同軍剛下火車,就收到了海信集團工會副主席王勃和青島市、嶗山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送上的鮮花,
2017年,在廣州上大學的張同軍,在無償獻血時知道了中華骨髓庫入庫志願者不是很多,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機率不高,尤其有很多白血病患者都在等待著能配型成功後重新點燃生命的希望。經過一番了解,張同軍得知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沒有影響,便報名捐獻造血幹細胞,成了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入庫志願者。時隔三年,得知與患者配型成功後,張同軍沒有猶豫,說服了家人,義無反顧同意了捐獻。12月4日,張同軍正式啟程奔赴濟南。
根據捐獻安排,張同軍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打一動員劑針。動員劑針的作用是將大量的造血幹細胞從紅骨髓中誘導到外周循環血液中,個別人會出現輕微的不適,短暫性腰部或關節酸痛、頭痛等。張同軍5天打了9針,前2天一點不適都沒有,從第3天開始腰部酸脹,晚上睡覺出汗多,而讓其有反應的細胞們,正是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重要細胞。為了緩解症狀,醫院醫生為張同軍開了止痛藥。張同軍卻說:「這點痛沒啥,能克服。這都是正常反應,提前知道了,就沒有那麼恐懼。」
經過四個小時,醫生共採集了238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採樣結束,白血病患者所在醫院的工作人員就帶著張同軍的造血幹細胞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下午就輸入到了患者的體內,醫院反饋,張同軍的造血幹細胞在患者體內生長得很好,一名中年白血病患者得救了,同時也救了一個家庭。
給患者寫一封信,只願他健康平安
「剛開始捐獻時,心裡有點忐忑。回來後發現也沒什麼,但是通過這幾天,能救助一個人的生命,覺得還是很可貴的。」張同軍說,心裏面一顆石頭放下了,一切塵埃落定,幫助別人的心情真好。
據悉,在濟南的第三天,張同軍給患者寫了一封信,在採集的當天由患者所在醫院的工作人員將造血幹細胞帶走的同時將信給患者。張同軍說,寫信的時候思緒萬千,想說的話很多,草稿打了一遍又一遍,最終將想說的話用筆慢慢寫在了卡片上,「你好,雖然我們素未謀面,但是我們將血脈相連。你無需感謝我,我只願你健康平安……」信中,張同軍未提及自己的姓名。
清晨醒來,手機裡全是領導同事的留言
張同軍就職於海信(廣東)廚衛系統有限公司,是海信家電集團的子公司,公司非常重視張同軍的捐獻,安排專人全力配合嶗山區紅十字會做好張同軍赴濟南捐獻工作。海信集團和公司領導全程參與了張同軍的歡送和歡迎儀式,讓他安心捐獻。張同軍說,清晨起來,手機裡全是單位領導同事給他的留言和信息,單位的微信群裡,都是轉發的他的新聞報導,大家討論著他的勇敢,述說著他的愛心故事。
「海信的使命是『幸福億萬家庭』,雖然我沒能幸福億萬家庭,但至少幸福了一個家庭。」張同軍說在開始採集前,在工作群裡,所有領導同事都給他鼓勁,為他加油,單位的有力支持,讓張同軍更加有信心完成捐獻。成功捐獻後感到很光榮,也很幸福。
嶗山區紅十字會全程記錄,開通報名平臺
張同軍在濟南捐獻期間,嶗山區紅十字會也全程陪同,為愛記錄,在嶗山區紅十字會博客全程以圖文的形式記錄下了張同軍在濟南捐獻的整個過程和愛心故事,尤其記錄了張同軍捐獻期間的體會和感受。通過記錄,讓更多人了解張同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真實過程,消除恐懼,尤其是青年人能像張同軍一樣勇敢,捐獻一份造血幹細胞血樣入庫,為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帶去希望。
下一步,嶗山區紅十字會將開通網絡H5頁面捐獻造血幹細胞(嶗山)預報名平臺(搜索嶗山區紅十字會博客即可),讓每個想報名入庫的志願者在網上更便捷地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