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第一個人臉識別案例」:只要看著一隻動物用力擦臉

2020-12-23 中國荷都網

因不接受動物園規定的面部識別入園方式,消費者提起訴訟,「人臉識別第一案」近日開庭

只是看個動物,為啥強制「刷臉」?

中國首例人臉識別案例最近在杭州舉行,無保護的人臉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法人認為,人臉識別等新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相關法律仍存在空白,個人信息收集和應用的界限需要明確。

動物園把進入公園的方式從指紋改為「擦臉」。浙江科技大學副教授郭冰起訴杭州野生動物園,因為他不願意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此案也成為國內消費者起訴企業的「第一起人臉識別案件」。6月15日,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就此案舉行了聽證會,並將在任意時間做出判決。

郭冰說,起訴他的目的不是經濟賠償,他認為這是「一場反對濫用人臉識別技術的鬥爭」。

焦點:「臉」受不受保護?

2019年4月27日,郭冰在杭州野生動物園為兩人辦理了一張1360元的年卡。遊園會明確承諾在卡有效期的一年內通過年卡和指紋驗證。

2019年10月17日,郭冰收到杭州野生動物園的一條簡訊:公園年卡系統升級為人臉識別,原指紋識別已被取消。未註冊人臉識別的用戶在10月17日之後將無法正常進入園區,因此需要儘快將年卡帶到園區年卡中心進行業務升級。

然而,郭冰認為面部信息是敏感的個人信息,不同意面部識別。「難道因為我拒絕收集面部信息,我就不能以年度卡用戶的身份享受進入公園的權利嗎?」2019年10月28日,與該花園的談判失敗,郭冰向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看到動物做「鬼臉」有什麼根據嗎?「臉」沒有保護嗎?

據了解,目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分散在《網絡安全法》和《刑法》中,個人信息保護法仍處於立法過程中。在本案中,郭冰及其律師援引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消費者保護法》中關於經營者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的規定。

北京史靜律師事務所律師熊超表示,生物特徵信息是一個前沿問題,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還存在一些不足。

"長期以來,人們很少關注個人隱私."北京聞仲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趙虎表示:「但值得期待的是,即將生效的《民法典》的特別章節規定了『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尤其是生物特徵信息被納入個人信息保護的範圍,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追問:便利與隱私只能二選一?

酒店入住、行動支付、安全檢查.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應用到很多場景中,其中有很多情況是強制性的信息輸入。在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收集和應用的邊界在哪裡?

在採訪中,許多專家表示,「第一個人臉識別案例」涉及許多原則,如收集和使用敏感個人信息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進動物園強制『刷臉』有必要嗎?必要性在哪裡?您是否告訴過消費者將採取哪些信息保密措施?」趙虎認為,當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時,各種主體不能只強調權利而不談義務。「動物園應該充分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比如保留其他進入公園的方式,以便不接受面部識別的消費者可以通過其他渠道進入公園。"

企業網絡安全專家聯盟秘書長張巍在信息安全領域工作多年。在他看來,許多信息收集者忽視了「知情同意」的原則。「當我們去某個企業時,我們經常需要填寫個人信息表。信息收集者應向信息提供者發布相關協議,詳細說明如何保存和使用所收集的信息,並請用戶籤字同意。但實際上,這種情況很少發生。」

「除了收集過程,個人信息保護還涉及許多方面。例如,用戶應該有權刪除個人信息。」張巍說:「我們以前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在許多招聘網站上,求職者在找到工作後不能刪除網站上留下的個人信息。」

課題:如何對技術濫用喊停?

「事實上,『第一個人臉識別案例』本身只是一個合同糾紛,但它引起了如此多的關注,因為它涉及到敏感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趙虎說:「這起案件提醒我們,我們應該警惕打著技術『升級』的幌子侵犯消費者權益。」

「是否進入商場、遊樂園等。當進入越來越多的地方時,我們需要填寫個人信息,甚至收集面部信息。然而,哪些主體和在什麼範圍內有權收集,目前關於這一件的規定仍然是空白。」熊超認為,人臉等個人敏感信息的收集應具備法律依據或國家相關單位的授權,並在收集前主動告知和說明收集依據。

"有些單位出於公共安全的需要或經有關部門授權,可以收集人臉信息."張巍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公園未經授權收集人臉信息,那只是為了減少人工審查的工作量,提高進入公園的效率。這個理由站不住腳。」

"核心在於標準和規範."熊超表示,對於哪些主體有權收集人臉信息以及在什麼範圍內,相關部門應該建立認證標準和審核准入機制。信息採集機構必須在技術或管理上達到這一認證標準,只有經過審批,才有資格採集人臉信息。

作為「人臉識別第一案」的原告,郭冰對媒體表示,該案對人臉識別在商業應用中的個人信息安全隱患起到了警示作用,希望今後的立法和監管部門對此給予更多關注。

相關焦點

  • 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入園按指紋改「刷臉」,他把動物園告上法庭
    新京報記者 梁靜怡 攝6月15日,被稱為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的杭州市民郭兵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下稱動物世界)一案開庭。郭兵是動物世界的年卡會員,去年10月,他收到動物世界的簡訊通知,「園區年卡系統已升級為人臉識別入園,原指紋識別已取消,即日起,未註冊人臉識別的用戶將無法正常入園。」
  • AI人臉識別「抓」錯了人,他在監獄呆了10天!
    人臉識別可以作為指控一個人的確切證據嗎?2009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篇論文指出:除了DNA測試外,沒有其他法醫證據方法可以可靠且始終如一地「證明證據與特定個人或資料來源之間的聯繫」。從技術上來說,人們無法從人臉識別上確定某個嫌疑人的唯一性。而FBI的法醫音頻視頻圖像分析部門自己也知道,人工進行人臉比對,結論最終會基於個人觀點。
  • 人臉識別也成了灰色生意!誰在賣你的臉,又是誰在買?
    中國的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遍地開花,攝像頭無處不在,便利店可以刷臉支付;校園的門禁改用人臉識別;各類App的實名認證需要人臉識別;商場用攝像頭來監測人流;工廠用攝像頭來監管員工;一些科技公司甚至將攝像頭裝到了教室裡,學生的每一次舉手、思考、打盹都被記錄下來。 有人在賣「臉」,提前「享受」到AI技術的人,已經開始為「臉」維權。
  • 「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40年刷臉技術下一步怎麼走?
    因為被動物園要求採用「刷臉」方式入園,遊園年卡辦理者郭兵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決定以服務合同違約為由,將提供服務的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 近日,這一涉及公民生物識別信息採集的服務合同糾紛案一審宣判。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逛動物園刷臉有必要嗎?
    「一審判決對人臉識別濫用的警示作用不明顯,現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依舊強制消費者『刷臉』入園。」12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杭州中院已受理其上訴,二審將於12月29日開庭。  人臉信息較於其他個人信息有何特別之處?為何企業爭相落地人臉識別應用?使用人臉識別這種個人生物信息的邊界在哪裡?
  • 人臉識別無處可躲,我們越來越難保住自己的「臉」-虎嗅網
    跟之前的很多新技術還有些許不同,特殊的2020年,無接觸的需求為人臉識別的大規模運用按下了一次加速鍵——去醫院,門口是人臉識別測溫;去便利店,結帳的時候用人臉識別付款;回到家,小區已然用上了人臉識別門禁……
  • 人臉識別「抓」錯了人,他在監獄呆了10天
    人臉識別可以作為指控一個人的確切證據嗎?2009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篇論文指出:除了DNA測試外,沒有其他法醫證據方法可以可靠且始終如一地「證明證據與特定個人或資料來源之間的聯繫」。從技術上來說,人們無法從人臉識別上確定某個嫌疑人的唯一性。而FBI的法醫音頻視頻圖像分析部門自己也知道,人工進行人臉比對,結論最終會基於個人觀點。
  • 中國移動北京區人臉識別閘機安裝
    人臉識別>閘關於北京辦公樓出入口管理- 案例展示 -中國移動安裝人臉識別閘機,具體項目情況:一、案例背景介紹中移鐵通有限公司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鐵通通訊技術中心為提高寫字樓安防管理效率,節省人力成本,需上新人行通道管理設備。二、案例分享與介紹● 提供商:人臉識別供應商曠視和閘機供應商西莫羅。
  • 危險的人臉識別
    ,掌握數據的人只要看你一眼,就能洞悉你的一切。更可怕的後果在於,一旦人臉數據與其他隱私數據打通,我們最終會進入「裸奔時代」——當你走在大街上,掌握數據的人只要看你一眼,就洞悉了你的一切,身份、職業、收入、偏好、性格……如果不想淪為數據的奴隸,我們必須從今天開始認真對待我們的「臉面」。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  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
  • 上班打卡、進出公園、收快遞刷臉……人臉識別深陷爭議漩渦
    來源:券商中國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回到小區刷臉、收取快遞刷臉……不知不覺間,人臉識別設備已經侵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臉識別技術是基於人的面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技術,主要包括人臉檢測、人臉圖像預處理、人臉圖像特徵提取、匹配與識別四部分。
  • 追番必備,動漫角色也可以用人臉識別了
    機器之心報導作者:小舟用人臉識別找到你「老婆」。自七十年代以來,人臉識別已經成為了計算機視覺和生物識別領域研究最多的主題之一。近年來,傳統的人臉識別方法已經被基於卷積神經網絡(CNN)的深度學習方法代替。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難題待解
    「一審判決對人臉識別濫用的警示作用不明顯,現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依舊強制消費者『刷臉』入園。」12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杭州中院已受理其上訴,二審將於12月29日開庭。人臉信息較於其他個人信息有何特別之處?為何企業爭相落地人臉識別應用?使用人臉識別這種個人生物信息的邊界在哪裡?
  • 人臉識別,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近日,廣西南寧十幾名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受害人達數十人之多;早前,「某市民為防止人臉識別戴頭盔逛售樓處」、「人臉識別第一案」法院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刪除原告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等新聞都使「人臉識別」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 人臉識別成北京售樓處標配?業內人士:目的在於區別客戶
    人臉識別技術竟已無孔不入?記者走訪發現,人臉識別系統在北京各售樓處同樣已成標配,甚至絕大多數是在看房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無感方式收集其面部信息。體驗:進趟售樓處就被抓拍25日下午,記者以看房人的身份先後走訪了金融街武夷·融御和臺湖金茂悅兩個樓盤的售樓處。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難題待解
    「一審判決對人臉識別濫用的警示作用不明顯,現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依舊強制消費者『刷臉』入園。」12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杭州中院已受理其上訴,二審將於12月29日開庭。人臉信息較於其他個人信息有何特別之處?為何企業爭相落地人臉識別應用?使用人臉識別這種個人生物信息的邊界在哪裡?
  • 人臉識別技術解析
    更有甚者,將參與者的人臉換臉到了主持人上,然後順利的通過了轉頭、搖頭、微笑等的一系列的人臉識別活體驗證。這一實驗引起了人們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擔憂,人臉識別到底靠譜麼?憑照片就可以製作出可欺騙人臉識別技術的模型,以後還能不能愉快地在社交平臺上曬自拍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聊一聊人臉識別技術。
  • 惠州:人臉識別進小區 「刷臉」業主有不賞臉的權利
    如今,出入小區不再僅僅依賴門禁卡,刷刷人臉就能輕鬆出入小區。這樣解放雙手的高科技,是否真的足夠安全?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惠州江北CBD的某小區看到,該小區出入口以及地下停車場的出入口都設置了人臉識別機器,業主只要站在指定的位置,通過人臉識別機器,刷刷自己的臉,就能輕鬆進入小區。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困境待解
    有著法學專業背景的郭兵,對人臉等生物敏感信息尤其關注。此前,他就對酒店「刷臉」入住以及人臉信息安全保障存疑:「如果已經核實了身份證信息,基本就可以判定為本人,『刷臉』並不是完全有必要的。」為了核實簡訊內容的真實性,10月26日,他決定去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一探究竟。
  • 天津首推人臉識別禁採令之後:600戶的小區,50戶拒絕再「刷臉」
    2020年11月20日,杭州市富陽區法院對郭兵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一案開庭宣判。法院認為,收集人臉識別信息,超出了必要原則要求,不具有正當性」,判決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1038元,刪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