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雅典學院》被稱為「文藝復興第一畫」,倒不是因為它的繪畫成就,而是因為它最能體現文藝復興的精神,那就是: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文化。這幅畫裡所描繪的50多個人,大部分都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偉大哲人。
雅典學院 Scuola di Atene, 約1509年 5x7.7m@ 梵蒂岡博物館 Musei Vaticani, Città del Vaticano
2. 《雅典學院》其實是一幅非常出格的作品,它所在的位置是梵蒂岡,那可是基督教的「心臟」,但畫裡的人卻沒有一位是基督徒。拉斐爾甚至還在畫裡描繪了古希臘神阿波羅和雅典娜,這就相當於在寺廟裡按安了一個十字架,膽子相當大了。
3. 當時基督教之所以能如此寬容,和文藝復興這個歷史時期有很大關係。因為文藝復興的興起,被中世紀淹沒已久的古希臘哲學又重新火起來了。尤其是新柏拉圖主義,對基督教的神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當時的神學家們認為,基督教和這些古代理性思想是不衝突的,在梵蒂岡裡畫這幅《雅典學院》,反而更能體現基督教的包容性。
4. 在《雅典學院》之前,拉斐爾的畫作尺寸都很小,畫裡一般不超過3個人,但《雅典學院》可是絕對的大場面,需要非常合理的安排50多號人,從難度上說,《雅典學院》要超過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
5. 通過這幅畫,能看出拉斐爾深得達·文西的精髓,因為他開始注重人物內心的刻畫了,拉斐爾給每個人都賦予了不同的神情和姿勢,試圖去表達他們的性格和思想。
比方說蘇格拉底,由於他超愛找人辯論,拉斐爾就給了他一張很嚴肅的辯論臉,就連他的手,也在那不停的比劃。
6. 拉斐爾一生都以達·文西為偶像,所以在《雅典學院》裡,特意用達·文西的形象來畫男主「柏拉圖」。
7. 拉斐爾在梵蒂岡畫《雅典學院》時,米開朗基羅就在隔壁刷西斯廷的天頂。米開朗基羅每天都要鎖門,就是不想讓拉斐爾看見他的作品。但最終拉斐爾還是溜進去了,當他看見那壯觀的天頂畫時,被深深的震撼到了。為此他特意在《雅典學院》裡,為米開朗基羅補了一個形象,就是那位坐在階梯上的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
8. 《雅典學院》裡的建築背景,其實是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
左:《雅典學院》建築背景;右:聖彼得大教堂
9. 《雅典學院》裡,只有兩個人的眼神是正對觀眾的。第一個就是拉斐爾本人,沒錯,他將自己也畫進了《雅典學院》裡。
第二個人則是希臘化時期的女哲學家「希帕提婭」,據說她的形象,是拉斐爾按照自己的情人來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