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雅典學院》與其他大型作品

2021-02-08 最繪畫

《雅典學院》,又稱《雅典學派》,「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1483-1520)創作的一幅壁畫,現存於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的拉斐爾畫室中。

《雅典學院》中,拉斐爾把不同時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個空間,古希臘羅馬和當代義大利的50多位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拉斐爾以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他把柏拉圖繪成達文西的臉,以表達對達文西的敬重)兩個希臘哲學巨匠為中心,向兩翼和前景展開,彷佛正在「表演」一場宏貫古今的古希臘思想史,唯心論和唯物論之爭。

這些人物包括(對照下圖的人物及其數字):

蘇格拉底:哲學三大奠基者之一,正在與人爭辯==12。
柏拉圖:哲學三大奠基者之一,蘇格拉底的學生,手持《帝邁馬斯篇》,達文西為原型==14。
亞里斯多德:哲學三大奠基者之一,柏拉圖的學生,手持《倫理學》==15。
亞歷山大大帝:軍事家,希臘馬其頓國王,亞里斯多德的學生==7。
伊壁鳩魯:哲學家,主張「人的快樂是追求心靈中永遠的快樂」 ==2。
畢達哥拉斯:數學家==6。
阿維洛伊:畢達哥拉斯後方頭纏白巾伸頭向左看的老者==5。
帕門尼德斯:存在論思想家==11。
第歐根尼:古希臘犬儒學派學者==16。
歐幾裡德:數學家==18。
瑣羅亞斯德:瑣羅亞斯德教(又稱拜火教)創始人==19。
託勒密:手持天文儀者,天文學家==20。
烏爾賓諾公爵:當時教皇的侄子,藝術愛好者==21。
希帕提婭:古希臘女數學家==9。
色諾芬:軍事家與文史學家=1=0。
德謨克裡特斯:希臘哲學家,原子論創始人==13。
安提西尼:在色諾芬左邊,犬儒學派的創始人。


這裡,拉斐爾把《雅典學院》的穹頂畫成了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暗示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基督教文明的一脈相承」,「希臘文明的種子,在文藝復興中醒來,歐洲隨之甦醒…

《雅典學院》的原圖,在梵蒂岡的「拉斐爾畫室」或曰「拉斐爾展室」,如下所示(這幾間房子原來是教皇的辦公室和私人圖書館,聘請拉斐爾創作了一批大型繪畫後,被改稱為拉斐爾展室)。

《雅典學院》的具體位置,如下圖所示。

梵蒂岡博物館中,《雅典學院》的實際位置與周圍的環境。

梵蒂岡博物館的拉斐爾畫室中,拉斐爾還創作了幾幅大型繪畫作品。

《解救聖彼得》(Deliverance of Saint Peter)。天使將羅馬士兵催眠了,然後帶著聖彼得出來的情景。

這個故事在《聖經》中的記載:「(原文)彼得,被兩條鐵鏈捆住,在兩個士兵中間睡著了。哨兵在監獄門前站崗。這時,隨著一道亮光在牢房裡閃現,出現了一位上帝的天使,天使拍拍彼得的肩膀,喚醒了他,『快點起來』,鐵鏈從他的手上落下來。天使又補充說:『披上袍子,跟我來』」(Atti,degli Apostoli 12.6-8)。

《解救聖彼得》的細節。

《聖餐的辯論》(La Dispute du Saint-Sacrement,英語Disputation of the Sacrament)。

《聖餐的辯論》中,地上的人物的名字(如果看不清,可從有關相冊,下載大圖查看他們的名字)

這幅作品,比《雅典學院》包容得更加廣闊:從天空,到大地。

天上:

基督坐在正中央,被《聖經》裡的重要人物圍繞著:左右是聖母瑪利亞和施洗者約翰,兩排主要人物包括人類始祖亞當,先知摩西,族長雅各(Jacob,後改名以色列,為以色列民族的祖先)等。在基督的頭頂是他的父親上帝:沐浴在天堂灑落的光芒裡。

基督的腳下,四個小天使的名字,分別是馬可,馬太,路德,保羅:四本《福音》書的作者。拉斐爾的這種「人物與名字一一對應」的描述方式,與《雅典學院》裡使用的方式一模一樣。

地上:

在聖體光(monstrance,一種祭拜使用的聖器,見右圖)的祭壇的周圍,圍繞著一些神學家(theologian),他們正在辯論「聖餐的變體問題」(transubstantiation),亦即:在聖體餐(Eucharist)中,麵包和酒等物質,如何分別變成了基督的身體和血等另外一些物質,同時意識維持不變的問題。這就是transubstantiation一詞涵蓋的意思。

這些神學家們的名字,他們的腳下放著的書本的名稱,均見上面的圖。

這種聖體餐(Eucharist)的其他英文名字還有:Holy Communion,Sacrament of the Table,the Blessed Sacrament或者The Lord's Supper等。

新教並不認可這種聖體餐。不述。


《博爾塞納的彌撒》(The Mass at Bolsena)。1263年,在博爾塞納發生了一件奇蹟,第二年,1264年,設立了「基督聖體節」:解釋了這個宗教節日的由來。這件奇蹟是傳說在博爾塞納的一個神父,對聖餐麵包和酒變成耶穌的肉體和血的說法,表示懷疑,後來他在一次做彌撒的時候親眼看見鮮血從聖體餅裡流出。

《奧斯提亞戰役》(Ostia)。拉丁文Ostia的意思是「嘴巴」,這座港口城市位於臺伯河(Tiber)的入海口。作品描述教皇利奧四世(Pope Saint Leo IV)的軍隊在這裡戰勝阿拉伯人的一次戰役:教皇號召組織了五處羅馬的聯軍,擊敗了乘船前來臺伯河的河口,打算搶掠羅馬的阿拉伯海盜。

《博格爾之火》細節:婦女們在緊張地運水和救火。因為此畫,這間房間又稱「火災室」。

《將赫利奧多羅驅趕出神殿》(Expulsion of Heliodorus from the temple)。

這個《聖經》故事的寓意是「教會的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赫利奧多羅,希臘化時代的塞琉古帝國的大臣,根據塞琉古四世(Seleucus IV Philopator)的命令,為了償還欠給羅馬的戰爭賠償金,在大約公元前178年,前來耶路撒冷搜集錢財,準備獻給羅馬人。赫利奧多羅進入了耶路撒冷的神殿,但是,上帝化身的三個青年人(一說上帝指示的三個年輕人),把他們驅趕出了神殿。

《將赫利奧多羅驅逐出神殿》的細節:「出現了一位兇猛的騎士,全身披甲,馬蹄踢向赫利奧多羅。這位馬上的騎士好像拿著金色的武器。兩個強壯,健美,莊嚴的青年也出現了,衣著華麗,不斷用鞭子抽打他。赫利奧多羅立刻跌倒在地,眼前一片模糊」。

《利奧一世會見阿提拉》(The Meeting of Leo I and Attila )。

這幅作品暗示神權高於俗權。教皇利奧一世(Pope Leo I,400-461年,在位440-461年)最著名的事跡,就是在公元451年與「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Attila the Hun)會面,勸說他停止入侵,離開義大利。

這次羅馬城外的會面以後,阿提拉承諾離開羅馬,並與羅馬帝國洽商和平。

有的史書認為:阿提拉退兵是「恐懼神權的威力」,因為在大約10年前,公元410年,西哥特人的國王亞拉裡克一世(Alaric I)入侵並洗劫了羅馬,他第二年就暴斃了。還有的史書認為:阿提拉的軍隊雖然佔領了羅馬帝國的大批城鎮,但是仍然無法改善軍隊的供應問題,嚴重的饑荒和流行的疾病迫使他不得不退回故鄉。不述。

現代對於阿提拉的評價較好,褒揚多於貶損。不管什麼觀點,阿提拉都是一個偉大的統帥,他的故事依然是現代的各種文藝作品的題材,右圖是美國電影《阿提拉》的海報。


這座《帕耳那索斯山》(The Parnassus)位於希臘中部,希臘神話中說是「阿波羅的住所」。
在拉斐爾的作品中,演奏七弦琴的阿波羅在中央,圍繞著9位繆斯,9位古代詩人,9位當代詩人。其中三位繆斯的手裡,拿著不同的古希臘樂器。這幅作品的主要寓意是「美」。

以上,都是拉斐爾畫室的大型作品。

作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還有一些大型的作品,介紹如下。

世界的創造

《世界的創造》(Creation of the World)是羅馬的Chigi Chapel 教堂的拱頂。

拉斐爾的這幅作品不是繪畫,而是馬賽克(Mosaic),這個教堂是他的朋友家族的財產,私人教堂。

《世界的創造》是拉斐爾留下的唯一的馬賽克作品。

《披著面紗的女人》(The woman with the veil)。這是拉斐爾最著名的個人肖像畫之一。

《基督在前往各各他的路上跌倒》(Christ Falling on the Way to Calvary)。這件作品現存於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Museo del Prado),西班牙最大的博物館。各各他(Golgotha)是耶穌殉難地,Calvary是前往各各他的一條路。《新約》記載:耶穌在各各他的山上的十字架上殉難。

這幅作品中,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聖子與聖母的形象。跌倒的耶穌的身後,古利奈人西門(Simon of Cyrene,《聖經》中羅馬人找來幫助耶穌搬運十字架的人)正在幫助耶穌扶起十字架。畫面的右邊,四位瑪麗亞呈現出不同的表情。畫面的兩邊都有形象高大突出的羅馬衛兵。遠處,各各他的小山隱約可見。

拉斐爾的一套珍貴的組畫

教皇利奧十世(Pope Leo X,1475-1521)曾經聘請「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為梵蒂岡的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創作過一組10 幅壁畫,原本用於配合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教堂屋頂」的壁畫。
現在,這10幅拉斐爾的全套壁畫,僅存其中7 幅,藏於維多利亞和阿爾伯塔博物館。

《聖保羅在雅典宣講》(St Paul Preaching in Athens),作者拉斐爾。作於1515 年。



《在Lystra 的獻祭》(The Sacrifice at Lystra ),作者拉斐爾。作於1515 年。Lystra 是位於土耳其科尼亞(Konya)以南約30公裡的一座古城,《新約》中的保羅在此有過很多活動,不述。

「拉斐爾的維納斯」:

《加拉提亞》(Galatea)

《加拉提亞》(Galatea)。

《弗朗索瓦一世的神聖家庭》(The Holy Family of Francis I)。

相關焦點

  • 《雅典學院》:拉斐爾打造的理想國
    眾所周知,拉斐爾·桑西(Raffaello Santi,1483—1520)是「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之一,奠定他這一殊榮的作品是經典名作《雅典學院》。拉斐爾 《雅典學院》 500cm×700cm 壁畫1511 年 梵蒂岡籤章室藏這幅置身於宗教場所的大型壁畫,更像是一幅世俗的歷史繪畫。比起同時代的《最後的晚餐》和《西斯廷穹頂壁畫》,《雅典學院》不僅在內容和形式上更完美,在思想上更是獨特且唯一的。
  • 談論一下拉斐爾的《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 Scuola di Atene, 約1509年 5x7.7m@ 梵蒂岡博物館 Musei Vaticani, Città del Vaticano2. 《雅典學院》其實是一幅非常出格的作品,它所在的位置是梵蒂岡,那可是基督教的「心臟」,但畫裡的人卻沒有一位是基督徒。
  • 神秘的拉斐爾和《雅典學院》
    [摘要]《雅典學院》堪稱美術史上偉大的典範,拉斐爾創作這幅經典作品的時候才不過26歲。雅典學院(壁畫) 拉斐爾拉斐爾·桑蒂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一起被譽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1483年3月28日星期五,耶穌受難日這天,拉斐爾出生於義大利烏爾比諾的一座村莊裡。
  • 認識拉斐爾名畫《雅典學院》
    其中一張圖,借鑑了拉斐爾名畫《雅典學院》的構圖和布局,28隻小可愛拍了一張全家福。混設計圈不懂點藝術史恐怕說不過去。《雅典學院》是義大利畫家拉斐爾·桑西於1510~1511年創作的一幅壁畫作品,現收藏於義大利梵蒂岡博物館。
  • 我在我的畫裡玩cosplay——尋找藏在《雅典學院》裡的男神拉斐爾
    說起文藝復興裡的藝術,就不得不提提這一時期的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大家可能會比較熟悉前面兩位,但其實聽起來陌生的拉斐爾也不簡單。偷偷告訴大家,他可是名副其實的「playboy」!此話怎講?讓我們走進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作品《雅典學院》吧。在看畫之前,我們還得先看看拉斐爾這個人長什麼樣——方便之後大家一會兒能從畫裡找出他哦。
  • 名畫鑑賞:雅典學院 義大利 拉斐爾 壁畫
    雅典學院 義大利 拉斐爾 壁畫 縱279.4×橫617.2釐米 梵蒂岡塞納圖拉大廳雅典學院是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 拉圖興辦的。拉斐爾在這幅巨型壁畫中,描繪了當時這個學院裡的哲學家、 科學家以及藝術家們進行學術探討的熱烈場面。畫面中央邊走邊議的是柏拉圖和他的弟子亞裡斯多德,他們在激烈 地爭論著。
  • 拉斐爾雅典學院與文藝復興對古希臘文化復興之間有哪些聯繫?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創作於(公元1510—1511年),以古代七種自由藝術「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為基礎,來體現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正是因為《雅典學院》的藝術形式多樣,富有哲學性,所以《雅典學院
  • 拉斐爾這幅史詩巨製《雅典學院》裡的這一幕,你真的看懂了嗎?
    拉斐爾是享譽歐洲「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他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協調、和諧、安寧、對稱以及完美和恬靜的秩序的藝術,而被尊為「創作典範」而享有盛譽。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作品甚至可被稱為「人文主義及文藝復興世界的頂峰」。
  • A'g 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 | 拉斐爾58個人一臺戲別告訴我你真的會去數哦· 天妒英才 ·《雅典學院》(Scuola di Atene)畫作者拉斐爾,全名拉斐爾·聖齊奧。第四室拉斐爾的學生根據拉斐爾畫稿所作而第一室內的《哲學》,也稱《雅典學院》,又是該室的四幅壁畫中最成功的傑作。
  • 雅典學院: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自由的思想高峰
    引言人類社會的發展漫長而又悠遠,從野蠻走向文明,從落後走向繁盛,一些代表著時代文明的作品應運而生。比如現收藏於義大利梵蒂岡博物館的壁畫《雅典學院》,它是由義大利畫家拉斐爾創作的,拉斐爾「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之一。畫作是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舉辦的雅典學院的軼事作為題材,而創作的。
  • 1509屆雅典學院A班畢業生合影.JPG
    隨之而來的,是微博熱搜上層出不窮的「大型畢業行為藝術大賞」。 ▲ 《雅典學院》,拉斐爾 是不是感覺受到了深深的欺騙? 別急!
  • 解讀世界名畫: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朋友們平安,歡迎來到麥子的故事時間,我是lainey姐姐,很開心,又在周六與大家相聚啦。上周我們學習分享了著名畫家拉斐爾的一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研究一下拉斐爾的這幅著名壁畫《雅典學院》。拉斐爾作品《雅典學院》先來說說這幅畫的由來吧~1508年,拉斐爾離開佛羅倫斯,經布拉曼特——一位正在監造聖彼得教堂的建築家的推薦來到羅馬,開始為教皇朱理二世工作。
  • 從拉斐爾名畫《雅典學園》解讀古希臘哲學
    拉斐爾與教皇、學者們交換意見許久以後,決定依據詩人德拉·欣雅杜爾的詩來配畫,以歌頌神學、哲學、詩歌、法學為內容:神學的「聖禮的辯論」、哲學的「雅典學院」、詩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學的「三德」(真理「女人看鏡子」、權力「腳伏獅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樹枝」、節制「手拿繩索看天使」)。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讓我們以不尋常的方式,置身拉斐爾作品展中
    在展覽策展人喬納森·鮑伯看來,「拉斐爾比其他藝術家都更能確定何為『理想美』:何為好構圖和系統繪畫的標準。他的作品也奠定了藝術學院的基礎。雖然前衛藝術的興起使古典不再是藝術的唯一標準,但拉斐爾的作品在美學範疇上的認可依舊延續到今天。」
  • 拉斐爾雅典學院中的唯一女性學者——希帕提婭之死與中世紀的降臨
    在一千多年後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拉斐爾的眼中,希帕提婭身著白色長袍,長髮披肩,就像是一顆來自地中海純淨的海水中溫潤、潔白而飽滿的珍珠。「你的信仰是什麼!?」「我信仰哲學。」——當基督教逐漸得勢時,古羅馬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希帕提婭面對審判時如此回答。電影《城市廣場》海報信仰是崇高的,同時也充滿危險。
  • 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才華橫溢的天才拉斐爾
    拉斐爾熱愛繪畫,從小便展現出在繪畫上的天賦,並接受了良好的藝術薰陶和藝術教育,這讓拉斐爾在以後的藝術道路上走得更加順利。同時,拉斐爾也是一位勤奮多產的畫家,在逝世之前短暫的生命中,為世人留下了300多幅寶貴的代表著文藝復興時期光輝的藝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要屬《西斯廷聖母》、《雅典學院》。
  • 義大利名畫 |《雅典學院》-真理與智慧
    拉斐爾(Raphael Santi,1483--1520),義大利畫家,出生於烏爾比諾,1520年4月 6日卒於羅馬 。原名拉法埃洛·聖喬奧 。自幼隨父(烏爾比諾公爵的宮廷畫師)學畫,後又轉入佩魯吉諾門下,1500年出師。 拉斐爾早期作品就顯露出非凡的天才。25歲之前已創作了大量聖母像,並因此聞名於世。
  • 『每日一畫』天才少年拉斐爾和他的《雅典學派》~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雅典學派
  • 拉斐爾:為繪畫而生的「完美」藝術家
    27歲,在通往而立之年的時候,拉斐爾選擇追求永恆的完美,博採眾長,在羅馬繪製了驚世駭俗的完美典範《雅典學院》,把歐洲文藝復興推向了巔峰。拉斐爾 《雅典學院》500cm×700cm 壁畫 1511年梵蒂岡籤章室藏《雅典學院》是文藝復興最具象徵性的畫作,充分體現了文藝復興的特質:崇尚人性;恢復古希臘、古羅馬的輝煌文明;使歐洲文明推陳出新,實現重生。《雅典學院》是籤章室的四幅壁畫之一。
  • 拉斐爾藝術展開幕 數位化呈現36幅代表作品
    拉斐爾藝術展開幕 數位化呈現36幅代表作品 2020-12-13 15:58:00   展覽以國際領先的收藏級數字採集和製作還原技術,數位化創新呈現了拉斐爾的36幅代表作品,其中每一幅都具有個案研究的價值。展覽充分體現了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對文化遺產進行創造性轉化、使用和活化傳播,使得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無法移動的珍品能夠以全新的形式匯聚一堂。再現了一場跨越500年的超時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