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澆灌的殘疾人創業之花常開不敗

2020-12-23 中國殘疾人就創業平臺

2020第十四屆昆明國際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12月18日——22日舉行。工藝大師、非遺傳承人將雲集於此,帶來豐富多彩、創意美奐的美術工藝品和非遺手工製品。期間還將有一道獨特的、絢爛的風景呈現在觀眾面前,他們是由雲南省殘疾人聯合會組織的大部分來自雲南16個州市的殘疾人製作的近千件豐富展品。

欣賞這些來自殘疾人「用心」刻畫的作品,讓你感悟這扇獨特的藝術之窗,色彩是那樣絢爛,作品是那樣純粹。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的勵志人生,更讓我們期待在本屆昆明民博會上看到他們的作品。

李水仙:剪紙藝術帶來吉祥好彩頭

30多年前,中學畢業後一直在家自學畫畫的昆明人李水仙,於1988年被雲南省殘聯招入工藝美術廠學習根雕藝術,後因資金短缺轉入國畫班學習繪畫,其後幾年間臨摹了大量的傳統國畫,創作了《仕女圖》、牡丹花鳥等。1996年,在玻璃工藝美術廠作美術設計員,開始接觸現代裝飾畫。

1999年,李水仙到綠野經貿有限公司當任花樣設計師。2001年,經過同學推薦參加了昆明市官渡區文化館民間畫培訓。此後十多年間,參加了數次民間畫展覽,獲不少獎項。 2019年作品《晚歸》,《秋韻》參加了「陝西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國農民畫精品展」; 2019年作品《安居樂業》、《農民也要秀一秀》參加了「新時代中國農民書畫之鄉精品晉京展」等。李水仙還利用空餘時間學習了剪紙,將民間畫和剪紙相互融入,創作出了不少優秀剪紙作品。民間畫作為一個畫種,它獨特的魅力就是用通俗易懂的繪畫語言,風格奇特的表現方法,極賦誇張的人物造型來表達人文情懷,其範圍包括農民自印的鞋面,服裝、紙馬、門畫、神像以及在灶頭、房屋山牆和簷角繪製的吉祥圖畫、民間傳說等。

李水仙教一些殘疾人學生精進剪紙藝術,並將參展昆明民博會,她們將在現場親自展示這一精彩的民間藝術。

遊定美:彝繡帶領殘疾人創業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彝繡傳習館作品

今年64歲的遊定美,擅長彝族圖案設計及刺繡。其作品色彩豔麗、天然成趣、寓意深刻。有清秀典雅、花中有花、畫中有畫的青花繡,有淋漓盡致地記載、表現彝家生活的場景秀。圖案有傳統寓意的牡丹、臘梅、南瓜花、草蘭花及虎、鷹、龍、鳳、喜鵲、魚、蝴蝶等動植物。針法包括挑針繡、掛針繡、壓針繡、平針繡、紗針繡、打結繡、繞針繡、套針繡、盤金繡、窗針繡、梭針繡、馬尾繡等。精良的材質、廣泛的題材、紮實的畫工、豐富的針法、精巧的繡工、深刻的寓意,極致地體現了雲南傳統民間刺繡的特點,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先後被命名為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雲南省民族民間美術藝人、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雲南省最具影響力工藝老年傳承人、雲南省六屆百名拔尖農村鄉土人才、昆明市刺繡高級技師等。現任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彝繡傳習館法人。遊定美擔任授課教師培訓學員10000多人次,培訓學員包括大中小學生、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刺繡愛好者等。

此次參展的展品中,她的殘疾人學生的作品也將得以展示。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彝繡傳習館工作照

「殘疾繡娘」「殘疾竹編哥哥」體現自身價值

殘疾繡娘的工作照

如果您看到「殘疾繡娘」的作品,那麼在雲南彝彩文化創意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你將可以看到那些精彩的、炫麗的彝繡。10名彝族殘疾繡娘得到了技藝的真傳,她們認真學習,嚴格按照傳承的方式來學習彝繡。如今,她們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彝繡包包、彝繡服飾、彝繡手工藝品等,都很自信地走入了市場。雲南彝彩企業主營彝族文化產品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彝繡產品傳承和開發,並以搶救保護彝族服飾與彝繡經典收藏、研發彝族文化主題文創產品和彝族服飾與彝繡技藝培訓為己任,經過10多年的發展壯大,企業主打的彝族服飾、彝繡精品已逐步形成品牌效應,成為楚雄州乃至西南彝區較有影響力的彝族文創企業。

近年來,彝彩企業先後參加了各類國家級、省級服飾和刺繡作品大賽,取得了多項獎勵和榮譽。

殘疾繡娘的作品

當然,看了「殘疾繡娘」的作品,你還可以看看「殘疾竹編哥哥」的竹編產品 。華坪縣騰欄殘疾人竹編有限公司是由一家殘疾人創辦的專業從事天然植物纖維編織工藝品製造,竹、藤、棕、草工藝品加工及銷售,目前擁有竹產品十大系列500餘款產品。

通過精湛的竹編技藝,「殘疾哥哥」已經實現了就業,並體現了自身價值。

殘疾人竹編藝術

殘疾人大哥的竹編藝術。華坪縣騰欄殘疾人竹編有限公司

9名殘疾人通過葫蘆絲製作 致富奔小康

哏氏葫蘆絲生產製作現場

通過製作葫蘆絲並銷售,目前已帶動當地殘疾人9人致富。這是梁河縣哏氏蘆源葫蘆絲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哏氏葫蘆絲)的成功運作。

葫蘆絲樂器製作、銷售,文藝演出,葫蘆絲教學培訓,都是哏氏葫蘆絲的主打項目。目前,葫蘆絲樂器銷售供不應求,年產

2000把,銷售一空。通過葫蘆絲的製作,9名殘疾人入今已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

昆明民博會上,他們將帶來製作好的葫蘆絲,並現場教遊客學吹奏葫蘆絲。

丘北刺繡扶貧車間帶動殘疾人自食其力

丘北刺繡扶貧車間作品

2010年6月,陳春淑在文山州第一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手繡製作工項目」一等獎;2014年6月在文山州第二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手繡製作工項目」一等獎;2018年6月在文山州第三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手繡製作工項目」一等獎;2018年7月在第六屆雲南省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刺繡」項目第五名;2018年12月在雲南省職工技能才藝大賽刺繡組比賽中榮獲「銅獎」和三等獎;2019年3月在文山州民族傳統刺繡(技能)大賽榮獲「銅獎」;2020年雲南省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服裝配飾設計項目」第七名。

一人獨自取得成績,不算成功。在陳春淑的眼裡,就要幫扶更多的殘疾人創業,於是,2019年4月,陳春淑創建了丘北刺繡扶貧車間,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自食其力,讓很多殘疾人受到鼓舞。

丘北白族非遺手工《魚帽》

木雕、鳳羽硯臺等殘疾人靠產品闖市場

劍川縣松緣彩藝木雕廠作品

劍川縣松緣彩藝木雕廠帶領殘疾人製作木雕闖市場,受到社會稱讚。劍川縣松緣彩藝木雕廠成立於2015年7月,有固定員工19名,其中就有13名殘疾員工。

木雕廠以傳承傳統技藝,吸收各多民族文化打造地方特色彩繪木雕旅遊產品為目標。由於為殘疾人就業服務的初衷,致力於貧困山區少數民族和殘疾人的培訓就業工作,帶動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脫貧。近年來,該木雕廠共培訓教授150多名雕刻技工,其中有30多名殘疾人。2017年,藝承木雕工作室被列為《大理州殘疾人就業示範點》;2018年2019年被列為《雲南省殘疾人就業示範點》;2019年松緣彩藝木雕廠被劍川縣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團結示範單位》,《脫貧攻堅社會幫扶先進集體》,《大理州劍川縣就業扶貧車間》,2020年被大理州扶貧辦命名為《扶貧名星企業》。

劍川縣松緣彩藝木雕廠工作現場

參加第14屆昆明民博會,劍川縣松緣彩藝木雕廠將帶來不少殘疾人製作的木雕展品,創意好看有功底。

雲南洱源縣鳳羽硯臺工藝品廠的鳳羽硯,是雲南遐邇聞名的傳統手工藝品,始產於明末清初,有著悠久的生產加工歷史。鳳羽硯具有易於磨墨,發墨如油 ,色澤古樸典雅,存墨不腐等眾多優點。曾被中國書畫報作為名硯介紹,是雲南十大非遺技藝之一。如今,該廠有15名員工,殘疾人6名。2015年以來共舉辦3期殘疾人硯臺雕刻培訓班,共培訓了60多名殘疾人,共中15名已掌握硯臺雕刻的整個工藝流程,兩人已成立硯臺加工作坊自己加工銷售。2015年洱源鳳羽硯臺工藝品被列為《大理州殘疾人就業示範點》;2016年被列為《雲南省殘疾人就業示範點》。

此屆昆明民博會,將會看到該企業帶來的古樸典雅的鳳羽硯,展品中有部分出自殘疾創業者之手。

殘疾人硯臺雕刻培訓

鳳羽硯

當下,城市殘疾人這個特殊貧困勞動力群體,除了身體帶有殘疾外,文化低、無技術已然成了大部分人的短板,經常遭到用工單位的拒絕,形成有力無處使、有工作幹不了、有想法無法實現的尷尬境地。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扶貧先扶志,扶志先扶智」的理念。「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讓技能彌補自己的殘缺,讓想法通過培訓得以實現。」

雲南省殘疾人聯合會貫輸「民間文化助殘服務」的手牽手活動理念,就是本著為廣大殘疾朋友服務的初衷,以職業技能培訓、手工傳承技藝,整合社區不同階層人士,促進殘疾人融入社會、發現自我、提升自我,為就業打好基礎,為融入社會搭橋鋪路。

昆明民博會,也為殘疾人鋪就了一個展示自身價值的康莊大道,讓更多的殘疾人成為自食其力的手工藝人。

來源:昆明民博會

相關焦點

  • 殘疾人直播帶貨創業比賽:用直播之「光」點亮殘疾人心中的「燈」
    直播不但能為俊俊提供佣金,還能幫助他的殘疾人小夥伴們將學到的手工藝技能轉變成實實在在的收入。  俊俊和直播的緣分,起源於今年首次舉辦的杭州市「星星杯」殘疾人之家直播帶貨創業比賽。近日,這場比賽圓滿落幕。來自杭州市各區縣的15支戰隊,218位殘疾人參與了比賽。  本次比賽從賽歷時近兩個月。
  • 扶創業帶就業讓更多殘疾人綻放生命光彩
    近年來,省殘聯持續實施「十百千萬」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計劃,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品牌基地建設,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技術培訓和生產服務,促進殘疾人生產增收。實施陽光助殘創業扶持「雙百工程」,提升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培育殘疾人技術能手,引導和激勵殘疾人融入社會,自主創業就業。
  • 海灣鎮的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澆灌」他人的生命之花
    海灣鎮的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澆灌」他人的生命之花 2020-07-07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12天,四季輪迴,常開不敗,四大星座執手舊愛,纏綿此生
    雙魚座雙魚座在舊愛中被拒絕多次,他們心累了,不再會留戀在舊情當中,他們放手了,不再會靠近對方,他們給對方的愛,是多麼的卑微,對方就是不領情,他們只想對方開心,自己就很開心了,可想而知他們的愛是多麼的卑微,可是他們離開了,感覺心裡負擔更加沉重了,思念對方的情感越來越深,未來12天,四季輪迴,常開不敗
  • 新疆首個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電商平臺上線
    新疆日報訊(記者梁立華報導)1日,由新疆殘疾人「雙創基地」推出的新疆首個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電商平臺——樂握商城上線,同時推出14地州殘疾人藝術家作品雲展館、「一元獻愛心,一元獲驚喜」秒殺活動、「聽得見的愛——殘疾人之聲中秋晚會」等多檔線上活動
  • 「文創助殘」駛入快車道 為殘疾人搭建藝術夢與就業的橋梁
    中國殘聯副主席、副理事長程凱表示,文化藝術是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參與並融入社會的重要手段,也是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全國殘疾人文創就業聯盟的成立,是殘疾人文創就業工作的一件大事,展覽期間發布的《促進殘疾人文創就業濟南共識》也對促進殘疾人在文化產業領域實現穩定就業創業具有引導意義。
  • 沈嘉祿:月季:常開不敗的和平之花
    園內的月季除了瑪麗羅斯、瑞典女王、權杖之島、自由精神、威斯伍德玫瑰、黛絲德蒙娜、利奇菲爾德天使、瑪格麗特王妃、夏洛特女郎等純正的奧斯汀月季品種,還有精彩的植物配置,比如鳶尾、鼠尾草、日本地榆、千鳥草、千屈菜、賽靛花、礬根等多年生宿根花卉,相輔相成,交相輝映。
  • 萬平波調研殘疾人就業創業實訓基地
    7月9日至17,永州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萬平波帶領教就組聯科相關人員調研我市殘疾人就業創業實訓基地。萬平波一行先後調研了永州市文彩印務有限公司、冷水灘區鑫鵬養殖專業合作社、東安縣宇銘雕刻有限公司、金洞管理區遠軍農副產品加工店、回龍圩管理區胡永平殘疾人培訓基地等16家殘疾人就業創業實訓基地。每到一處,萬平波都十分關心疫情以來基地的就業創業、復工復產、生產生活、當前防汛和殘疾人保障等情況。
  • 楊舒亭:加大殘疾人自主創業扶持力度 推動共同富裕
    90後的創業青年楊淑亭來自邵陽城步苗族自治縣白毛坪鎮,如今,她身兼數職,擔任著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城步萬紅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鄉村雲車間董事長。在基層代表座談會上,她作為殘疾人創業代表發言,題目是「推動殘疾人全面發展的共同富裕」。 其中,楊舒亭提到,希望「十四五」規劃中能加大殘疾人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
  • 央視聚焦殘疾人創業先進典型蔡和平
    南充新聞網訊(彭傑)7月17日,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欄目組對營山縣城南街道雲霧村殘疾人蔡和平的創業先進事跡進行深入採訪(如圖)。欄目組製片人王大明表示,蔡和平身殘志堅,艱苦創業,並帶動一批殘疾人走上脫貧致富路,讓人十分感動。
  • 稅費減免撐起殘疾人就業創業「保護傘」
    「殘疾人有一份正式工作不容易。」奉敬說,他當年在家人朋友開導下走出陰影,先後在工地上幹過小工、做過零活,也做過小生意,但工作變動大、收入不穩定,生活一直很艱難。一籌莫展之際,全益食品公司接納了他,如今他的年收入已接近5萬元。全益食品公司是成都市雙流區一家大型速凍食品生產企業,目前共安置殘疾員工315名。他們和健全員工一樣,用勤勞與汗水為企業創造價值、為自己掙得收入。
  • 米丈堂木作之「常花·荷在」
    白居易詩云:「汙溝貯濁水,水上葉田田。我來一長嘆,知是東溪蓮。下有青泥汙,馨香無復全。上有紅塵撲,顏色不得鮮。」借物抒情,自比蓮花,表達遠離塵囂、潔身自好的志向。歷代畫家徐渭、陳洪綬、八大山人等均有畫荷圖傳世。近代國畫家張大千先生更是「荷痴」,他的荷花作品不勝枚舉,他常說:「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故此,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
  • 用愛澆灌生命之花
    陪伴、關心的最多的是素昧平生和萍水相逢的人,為澆灌生命之花,她始終用愛去對待每一位患者。她就是澠池縣婦幼保健院內科護士長蘇章雪。她不施粉黛,也無華麗的衣服,但一襲飄然的白衣,一頂聖潔的燕尾帽,展現著與眾不同的美麗。
  • 多肉植物是常開不敗的花,愛肉人都有看花識肉的技能!
    感謝作者【大凡】的原創獨家授權分享編輯整理:【多肉植物百科】百科君坐標:四川省 成都市大家最喜歡什麼樣的花呢?我最喜歡紅色的花,大紅色的。肉肉也是這樣,其本身就是常開不敗的花,一年四季都綻放著,綻放著,將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給它最愛的人。一直想著等爸媽老了我要陪著他們回農村住一段時間,在山裡,自給自足,就像很小很小的時候。因為我想人慢慢變老的時候就會越想念小時候或者年輕的時候,即使那是再也回不去的時光,還有再也回不去的人。
  • 臨海:助殘創業脫貧 殘疾人電商培訓班開課
    浙江在線-臨海新聞網9月14日(浙江在線記者 金瑋玥)為進一步幫助殘疾人創業就業、脫貧致富,日前,我市開辦「你點我送」——「臨」掌柜殘疾人電商培訓班。培訓中,老師通過分組指導的方式,向殘疾人朋友介紹平臺使用、店鋪註冊,並傳授大家如何上架產品、擴大營銷等電商經營方法。
  • 曼德拉草被稱作是用鮮血澆灌出的惡之花
    根據Jean-Baptiste Pitois的《魔法的歷史與實踐》這本書中的記載,曼德拉根能夠喚醒人類原始的精神力,如果在月圓之夜,將這種植物埋藏在兇死之人的墳墓裡,然後再用淹死過蝙蝠的牛奶澆灌它,它就會成為一種強大能量的載體,這種能量能夠幫助人們祛除身上的原罪,覺醒沉睡的靈魂。
  • 凱裡上馬石社區:以民族團結之「水」 澆灌易地扶貧搬遷幸福之「花」
    在新的形勢下,上馬石社區持續發力,不斷打出「組合拳」,與搬遷群眾攜手共鑄民族團結之「花」。實施親情安置 讓搬遷群眾「戀」新家走進上馬石小區,可以清楚看到每個樓棟上都寫著「萬潮樓」、「臺江樓」、「灣水樓」等字樣。
  • 用愛澆灌遲開的花——為師者需要耐心、細心澆灌,靜待每一朵花開
    這朵遲開的花,如何澆灌呢?我陷入了沉思。沒有學習的土壤就沒有向上的成長,語文教學重在聽說讀寫,課堂上總安靜地當「觀眾」,只會讓她失去更多機會。於是,在課堂上,我開始頻繁地提問雨涵。當我叫她的名字時,同學們都把目光投向了她。她慢吞吞地站起來,好像很害怕的樣子,隨後用非常小的聲音開始讀字詞。
  • 援鄂醫療隊護士長:用護理人員的愛心澆灌患者的生命之花
    在前線,護士主要承擔患者的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和生活護理,可以用「專業」和「全能」來形容。對於「專業」,王玉英表示,體現在派出隊員的護理專業水平,專科護士比例佔到近30%。部分新冠患者並發多種基礎疾病,醫療隊採用「多學科護士合作」模式,充分發揮每位護士的專業優勢,全方位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
  • 以愛之名,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民族團結是雪域高原一代代各族幹部群眾傳唱不息的讚歌,而學校是教育培養大家增強民族團結意識的陣地,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互幫互助,奉獻愛心,民族團結之花就會越開越鮮豔。強俄巴 次央教授說,自己曾在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的關懷下成長成才,她把民族教育和民族團結當成一生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