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十四屆昆明國際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12月18日——22日舉行。工藝大師、非遺傳承人將雲集於此,帶來豐富多彩、創意美奐的美術工藝品和非遺手工製品。期間還將有一道獨特的、絢爛的風景呈現在觀眾面前,他們是由雲南省殘疾人聯合會組織的大部分來自雲南16個州市的殘疾人製作的近千件豐富展品。
欣賞這些來自殘疾人「用心」刻畫的作品,讓你感悟這扇獨特的藝術之窗,色彩是那樣絢爛,作品是那樣純粹。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的勵志人生,更讓我們期待在本屆昆明民博會上看到他們的作品。
李水仙:剪紙藝術帶來吉祥好彩頭
30多年前,中學畢業後一直在家自學畫畫的昆明人李水仙,於1988年被雲南省殘聯招入工藝美術廠學習根雕藝術,後因資金短缺轉入國畫班學習繪畫,其後幾年間臨摹了大量的傳統國畫,創作了《仕女圖》、牡丹花鳥等。1996年,在玻璃工藝美術廠作美術設計員,開始接觸現代裝飾畫。
1999年,李水仙到綠野經貿有限公司當任花樣設計師。2001年,經過同學推薦參加了昆明市官渡區文化館民間畫培訓。此後十多年間,參加了數次民間畫展覽,獲不少獎項。 2019年作品《晚歸》,《秋韻》參加了「陝西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國農民畫精品展」; 2019年作品《安居樂業》、《農民也要秀一秀》參加了「新時代中國農民書畫之鄉精品晉京展」等。李水仙還利用空餘時間學習了剪紙,將民間畫和剪紙相互融入,創作出了不少優秀剪紙作品。民間畫作為一個畫種,它獨特的魅力就是用通俗易懂的繪畫語言,風格奇特的表現方法,極賦誇張的人物造型來表達人文情懷,其範圍包括農民自印的鞋面,服裝、紙馬、門畫、神像以及在灶頭、房屋山牆和簷角繪製的吉祥圖畫、民間傳說等。
李水仙教一些殘疾人學生精進剪紙藝術,並將參展昆明民博會,她們將在現場親自展示這一精彩的民間藝術。
遊定美:彝繡帶領殘疾人創業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彝繡傳習館作品
今年64歲的遊定美,擅長彝族圖案設計及刺繡。其作品色彩豔麗、天然成趣、寓意深刻。有清秀典雅、花中有花、畫中有畫的青花繡,有淋漓盡致地記載、表現彝家生活的場景秀。圖案有傳統寓意的牡丹、臘梅、南瓜花、草蘭花及虎、鷹、龍、鳳、喜鵲、魚、蝴蝶等動植物。針法包括挑針繡、掛針繡、壓針繡、平針繡、紗針繡、打結繡、繞針繡、套針繡、盤金繡、窗針繡、梭針繡、馬尾繡等。精良的材質、廣泛的題材、紮實的畫工、豐富的針法、精巧的繡工、深刻的寓意,極致地體現了雲南傳統民間刺繡的特點,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先後被命名為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雲南省民族民間美術藝人、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雲南省最具影響力工藝老年傳承人、雲南省六屆百名拔尖農村鄉土人才、昆明市刺繡高級技師等。現任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彝繡傳習館法人。遊定美擔任授課教師培訓學員10000多人次,培訓學員包括大中小學生、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刺繡愛好者等。
此次參展的展品中,她的殘疾人學生的作品也將得以展示。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彝繡傳習館工作照
「殘疾繡娘」「殘疾竹編哥哥」體現自身價值
殘疾繡娘的工作照
如果您看到「殘疾繡娘」的作品,那麼在雲南彝彩文化創意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你將可以看到那些精彩的、炫麗的彝繡。10名彝族殘疾繡娘得到了技藝的真傳,她們認真學習,嚴格按照傳承的方式來學習彝繡。如今,她們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彝繡包包、彝繡服飾、彝繡手工藝品等,都很自信地走入了市場。雲南彝彩企業主營彝族文化產品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彝繡產品傳承和開發,並以搶救保護彝族服飾與彝繡經典收藏、研發彝族文化主題文創產品和彝族服飾與彝繡技藝培訓為己任,經過10多年的發展壯大,企業主打的彝族服飾、彝繡精品已逐步形成品牌效應,成為楚雄州乃至西南彝區較有影響力的彝族文創企業。
近年來,彝彩企業先後參加了各類國家級、省級服飾和刺繡作品大賽,取得了多項獎勵和榮譽。
殘疾繡娘的作品
當然,看了「殘疾繡娘」的作品,你還可以看看「殘疾竹編哥哥」的竹編產品 。華坪縣騰欄殘疾人竹編有限公司是由一家殘疾人創辦的專業從事天然植物纖維編織工藝品製造,竹、藤、棕、草工藝品加工及銷售,目前擁有竹產品十大系列500餘款產品。
通過精湛的竹編技藝,「殘疾哥哥」已經實現了就業,並體現了自身價值。
殘疾人竹編藝術
殘疾人大哥的竹編藝術。華坪縣騰欄殘疾人竹編有限公司
9名殘疾人通過葫蘆絲製作 致富奔小康
哏氏葫蘆絲生產製作現場
通過製作葫蘆絲並銷售,目前已帶動當地殘疾人9人致富。這是梁河縣哏氏蘆源葫蘆絲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哏氏葫蘆絲)的成功運作。
葫蘆絲樂器製作、銷售,文藝演出,葫蘆絲教學培訓,都是哏氏葫蘆絲的主打項目。目前,葫蘆絲樂器銷售供不應求,年產
2000把,銷售一空。通過葫蘆絲的製作,9名殘疾人入今已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
昆明民博會上,他們將帶來製作好的葫蘆絲,並現場教遊客學吹奏葫蘆絲。
丘北刺繡扶貧車間帶動殘疾人自食其力
丘北刺繡扶貧車間作品
2010年6月,陳春淑在文山州第一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手繡製作工項目」一等獎;2014年6月在文山州第二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手繡製作工項目」一等獎;2018年6月在文山州第三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手繡製作工項目」一等獎;2018年7月在第六屆雲南省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刺繡」項目第五名;2018年12月在雲南省職工技能才藝大賽刺繡組比賽中榮獲「銅獎」和三等獎;2019年3月在文山州民族傳統刺繡(技能)大賽榮獲「銅獎」;2020年雲南省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服裝配飾設計項目」第七名。
一人獨自取得成績,不算成功。在陳春淑的眼裡,就要幫扶更多的殘疾人創業,於是,2019年4月,陳春淑創建了丘北刺繡扶貧車間,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自食其力,讓很多殘疾人受到鼓舞。
丘北白族非遺手工《魚帽》
木雕、鳳羽硯臺等殘疾人靠產品闖市場
劍川縣松緣彩藝木雕廠作品
劍川縣松緣彩藝木雕廠帶領殘疾人製作木雕闖市場,受到社會稱讚。劍川縣松緣彩藝木雕廠成立於2015年7月,有固定員工19名,其中就有13名殘疾員工。
木雕廠以傳承傳統技藝,吸收各多民族文化打造地方特色彩繪木雕旅遊產品為目標。由於為殘疾人就業服務的初衷,致力於貧困山區少數民族和殘疾人的培訓就業工作,帶動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脫貧。近年來,該木雕廠共培訓教授150多名雕刻技工,其中有30多名殘疾人。2017年,藝承木雕工作室被列為《大理州殘疾人就業示範點》;2018年2019年被列為《雲南省殘疾人就業示範點》;2019年松緣彩藝木雕廠被劍川縣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團結示範單位》,《脫貧攻堅社會幫扶先進集體》,《大理州劍川縣就業扶貧車間》,2020年被大理州扶貧辦命名為《扶貧名星企業》。
劍川縣松緣彩藝木雕廠工作現場
參加第14屆昆明民博會,劍川縣松緣彩藝木雕廠將帶來不少殘疾人製作的木雕展品,創意好看有功底。
雲南洱源縣鳳羽硯臺工藝品廠的鳳羽硯,是雲南遐邇聞名的傳統手工藝品,始產於明末清初,有著悠久的生產加工歷史。鳳羽硯具有易於磨墨,發墨如油 ,色澤古樸典雅,存墨不腐等眾多優點。曾被中國書畫報作為名硯介紹,是雲南十大非遺技藝之一。如今,該廠有15名員工,殘疾人6名。2015年以來共舉辦3期殘疾人硯臺雕刻培訓班,共培訓了60多名殘疾人,共中15名已掌握硯臺雕刻的整個工藝流程,兩人已成立硯臺加工作坊自己加工銷售。2015年洱源鳳羽硯臺工藝品被列為《大理州殘疾人就業示範點》;2016年被列為《雲南省殘疾人就業示範點》。
此屆昆明民博會,將會看到該企業帶來的古樸典雅的鳳羽硯,展品中有部分出自殘疾創業者之手。
殘疾人硯臺雕刻培訓
鳳羽硯
當下,城市殘疾人這個特殊貧困勞動力群體,除了身體帶有殘疾外,文化低、無技術已然成了大部分人的短板,經常遭到用工單位的拒絕,形成有力無處使、有工作幹不了、有想法無法實現的尷尬境地。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扶貧先扶志,扶志先扶智」的理念。「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讓技能彌補自己的殘缺,讓想法通過培訓得以實現。」
雲南省殘疾人聯合會貫輸「民間文化助殘服務」的手牽手活動理念,就是本著為廣大殘疾朋友服務的初衷,以職業技能培訓、手工傳承技藝,整合社區不同階層人士,促進殘疾人融入社會、發現自我、提升自我,為就業打好基礎,為融入社會搭橋鋪路。
昆明民博會,也為殘疾人鋪就了一個展示自身價值的康莊大道,讓更多的殘疾人成為自食其力的手工藝人。
來源:昆明民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