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睡眠研究會公布了一項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的失眠發生率高達38.2%。也就是說,10個人裡至少有3個人有睡眠障礙。這個數據還在逐年增長。
很不幸,我曾是其中的一員。失眠讓我非常痛苦。身體明明很想睡,大腦卻很清醒。每天渾渾噩噩,腦子像超載的CPU一樣卡頓。
後來,有幸閱讀到了一本書——《失眠療愈》,它幫我療愈了失眠,讓我的生活回到了正軌。
這本書的作者是孫偉。他是北京大學的睡眠醫學專家,擁有14年的臨床診治失眠經驗。
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是:糾正了我關於睡眠常識的錯誤,以及學會了一套療愈失眠的方法。
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睡眠常識呢?如何才能療愈失眠呢?
一、什麼是正常的睡眠?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睡覺要睡8個小時,成了人們的一種常識。只要意識到自己沒睡足8小時,就會產生焦慮。
這個常識是錯的。8小時其實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時間。每個人的睡眠時長都是不一樣的。就像飯量一樣,沒有統一標準。
正如作者所說:「睡眠好壞,不能以睡眠時間的長短作為評判標準,而是以睡眠後第二天精力、體力是否夠用為標準。」
很贊同作者的觀點。可是我們已經習慣了以時間為單位衡量睡眠的質量,一下子難以改變,我們該怎麼辦呢?
如果硬要給一個參考時間的話,我們應該用睡眠周期來衡量睡眠質量。
我們的睡眠周期由4個不同的睡眠階段組成,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約為90分鐘,我們分別會經歷淺睡眠-深睡眠-淺睡眠-做夢睡眠。我們會睡4~5個周期,即6~8小時。
不要奢望一整晚都處於深睡眠中。睡眠的深淺、做夢的多少,我們是沒辦法控制的。每個睡眠階段都有不同的作用。淺睡眠和深睡眠是用來恢復體力的;而做夢睡眠是用來強化記憶和恢復精力的。失去任何一個階段的睡眠,我們的身體都會出現問題。
二、人為什麼會失眠?
為了療愈失眠,我嘗試過很多方法,結果卻不盡人意。直到我遇到《失眠療愈》這本書,我才意識到我從來沒有去探究過失眠的原因。
問題的原因都沒去分析,就急著去解決問題,結局往往是失敗的。那麼,人為什麼會失眠呢?
失眠其實是一種症狀。跟咳嗽一樣,有很多病因。導致失眠最常見的病因是失眠障礙。
那麼失眠障礙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目前最權威的解釋是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心理學教授亞瑟·斯皮爾曼提出的「3P模型」。即失眠的病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因素:素質因素、誘發因素和維持因素。
什麼是素質因素呢?
就是指失眠的發病基礎。例如:家族遺傳、身體先天過度敏感、焦慮型性格等。
什麼是誘發因素呢?
所謂誘發因素就是指觸發失眠的生活事件。例如:人際關係衝突、工作壓力過大、人身或家庭出現重大變故等。
什麼是維持因素呢?
就是指失眠後採取的不良應對策略。例如:喝酒助眠、白天補覺、晚上早早上床睡覺等。
三、怕失眠比失眠更可怕?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告訴一群大學生,可以想任何事情,但不能想白熊。可是,這些大學生都做不到。每當他們試著去想其他東西時,腦海浮現的全是白熊。要知道,平常這些大學生是很難想到白熊的。他們滿腦子都是性、考試。
越是不讓我們想一件事,我們就會越想它。睡眠也是一樣。我們越是想睡,就越是睡不著。越是怕失眠,就越容易失眠。當我們採取相反的措施,努力保持清醒時,反而更容易睡著。
其實失眠並不可怕,只是我們把後果想得太嚴重。在我失眠期間,我常常擔憂我的身體,害怕自己會猝死。這種擔憂讓我煩躁不安,更加難以入眠。
後來在《失眠療愈》一書中我才明白,是我想多了,每天都是自己嚇自己。失眠沒那麼可怕,傷害我們的不是失眠本身,而是我們的恐懼和煩躁。因為恐懼和煩躁會進一步傷害我們的身心健康,讓失眠變成惡性循環。
四、如何療愈失眠
治療失眠,中美兩國最權威睡眠專業學術機構,一致推薦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作為首選治療方法。什麼是認知行為治療呢?就是通過調整「睡眠三要素」起到治療作用。如何做呢?
首先是睡眠要規律。
以前我特別喜歡熬夜,美其名曰晚上工作狀態最佳。這其實都是藉口。白天有遠超晚上的大塊時間,只要合理安排時間,工作也是能很好完成的。每天晚上的放飛自我讓我陷入了長期失眠的困境中。
很多人跟我一樣,在失眠前經常熬夜,以致生物鐘絮亂。要知道生物鐘是控制我們睡與醒的開關。我們的不良睡眠習慣會破壞生物鐘,導致睡眠開關失靈,進而讓我們失眠。
所以想要睡個好覺,我們要培養自己的生物鐘。如何才能培養生物鐘呢?
作者給出了很好的建議:「通過固定上床、下床時間進行訓練。每日堅持同樣的上、床時間,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內在的生物鐘。」
建議晚上10:30左右上床,早上5:30左右起床。不管睡著睡不著,都要堅持這個上、下床的時間。按時作息對於長期熬夜的人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我的經驗是可以通過早起倒逼早睡。初期一定要保證早起。
其次是提升睡眠動力。
睡眠的動力越大,就越容易睡著。如何提升睡眠的動力呢?白天連續保持清醒的時間越長,睡眠動力就越大。
所以,不管晚上睡眠好與壞,白天都不能補覺,更不能午休。我以前調節作息時間總是失敗,究其原因是我午休了。因為晚上睡不著,所以中午特別困。午休我常常會睡2~3小時。午休時間越長,意味著睡眠動力就越小,晚上就越難入眠了。
為什麼早起能倒逼早睡呢?因為白天不補覺,晚上你會扛不住,不得不早睡。
最後是身心放鬆。
睡前身體或心理緊張,都會導致失眠。作者介紹了很多身心放鬆的方法,如:身體掃描、正念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等。這些方法我總結了一個共性,那就是「無聊」。
其實這些身心放鬆的方法,都是讓我們的大腦變得「無聊」。還記得學生時期上課的經歷嗎?上自己不喜歡的課是不是特別無聊?有種打瞌睡的感覺。
所以睡前如果感覺心煩意亂,可以做一些很無聊的事,如:看無聊的電視劇、無聊的書。一定要確保這些電視劇和書對你來說是無聊的,千萬不要看入迷了。看之前可以去豆瓣看看評分,評分越低越好。
作者簡介:羅東龍,職業讀書人。願傾盡一生,讀萬卷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淬鍊有趣的靈魂。歡迎關注,一起讀書,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