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首演!共賞這位「共和國脊梁」的「旋翼人生」

2021-02-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昨日,大學生活動中心座無虛席

29位南航學子用自己精彩的演繹

向南航68周年華誕獻禮


江蘇省首部入選

「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劇目

我校原創校園精品話劇

《旋翼人生——中國直升機泰鬥王適存》

在校園成功首演


江蘇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孫春雷,省科協辦公室主任範銀宏、省科協學術學會部部長李政,秦淮區教育局局長、教育工委書記莊芸,來自南航附屬高級中學、南京市第五初級中學、南航附屬初級中學、南京鄭和外國語學校,南航附屬小學、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學等中小學領導,校長單忠德院士,黨委副書記陶勇,校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教師工作部部長王暉,各職能部處、各學院負責同志,離退休老同志以及師生代表近千人共同觀看話劇。


此次首演特別邀請王適存教授的夫人王韞明老師以及女兒王南之女士參加觀演。首演儀式由王暉主持。

單忠德向參加首演的領導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主創團隊和演職師生表示由衷的感謝。他表示,王適存教授留下的精神財富是南航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話劇用藝術的形式、文化的力量展示了王適存教授的崇高品質與偉大情懷,既是一堂直升機專業導論課,更是一堂深刻生動的校史課和流動行走的思政課。每一位南航人都能夠從這部話劇中感受到南航師者「航空報國、潛心學術、勇於攀登、愛生如子」的大家風範,感受到「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到國家發展的偉大事業中去」的科學家精神以及南航人「負重奮進、獻身國防、志在超越、唯實創新」的優良品格,號召全體南航人要以只爭朝夕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為加快建設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而奮鬥。

孫春雷表示這部話劇充分展現了王適存教授立志航空報國、蘇聯留學深造、南航潛心教學等個人成長經歷,表現了王適存的學者風範、科學家精神以及對直升機事業的無限熱愛與「航空報國」的家國情懷,在他身上體現了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和德高為師、潛心育人的師者風範。這部話劇作為江蘇省首部入選「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的科學家精神宣傳劇目,對於江蘇和南航都意義重大,強調廣大科技工作者應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講話精神,在了解王適存先生事跡的同時,在全省掀起向科學家致敬向科學家學習的熱潮,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弘揚科學家精神,砥礪「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的勇毅擔當,激揚「敢為天下先」的創造豪情,勇立潮頭、銳意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噔噔……噔噔……噔噔……」

一架直升機盤旋著「飛」上大熒幕

一張相片緩緩出現在屏幕中央

伴隨著上課鈴

中國直升機泰鬥王適存傳奇的一生

緩緩拉開帷幕


中學期間面對日軍的轟炸,一心想著讀書的王適存,在炮火聲中,被愛國教育家勞啟祥校長的一席話感染,「航空報國」的理想紮根於心,終有一天,我們要造出自己的飛機!

中學畢業後,王適存考入浙大航空系,認識了妻子王韞明。1956年通過申請前往莫斯科航空學院深造。

留學期間,面對導師及朋友的勸阻,王適存沒有改變解決直升機空氣動力學的核心問題的決心,以細緻的觀察和不斷地思考,完成了論文《直升機旋翼廣義渦流理論》,該理論獲得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被命名為「王適存渦流理論」,成為旋翼動力學界以中國人命名的國際理論。王適存心中的那扇窗打開了,竹蜻蜓飛起來了!

歸國後,王適存決心發展中國的直升機事業。1965年,王適存帶領一批學生開始「延安二號」直升機的研製工作。1970年,西北工業大學直升機專業整體遷入南航。由此,中國直升機研究開啟南航時代。1975年,在不懈的努力下,「延安二號」終於試飛成功!



作為全國唯一一所設立直升機專業的高等學府,南航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直升機專業技術人才,他們活躍在直升機行業的各個領域,很多人成為了行業精英和領軍人物,為中國直升機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直八總師「南航造」;直十總師「南航造」;直十九總師「南航造」;直二十總師「南航造」。王適存用自己充滿著激情和熱血的「旋翼人生」撬動了中國直升機行業的未來,讓中國的直升機迎來了春天……


作為一部校園話劇

《旋翼人生》的所有演員

均是南航在讀學生

他們來自南航8個學院

其中大部分同學都沒有舞臺表演經驗

為了演好這部話劇

導演和演員們都下了「苦功夫」

耗時一年「重出茅廬」的《旋翼人生》給人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觀看體驗,話劇邀請原南京軍區政治工作部前線文工團一級演員、導演殷弘毅擔任導演,組建了全新的幕後團隊。

在劇中,少年、青年和中年時期的王適存穿越時空相匯,展開了一場自我對話。殷弘毅表示:「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呈現方式,是以戲劇的語言來講述王適存的編年史,體現時間的跨越。觀眾也能更直觀的感受到,儘管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王老的那顆心是不變。」

為了配合演出主題,話劇舞臺在視覺效果上也實現了升級:一塊「旋翼」造型的特殊熒幕懸掛在空中,構建出身臨其境的場景,拉近了觀眾與故事的距離。

劇中的造型設計亦可謂一處點睛之筆,服裝全部是為演員量體裁衣,並結合時代背景,充分考慮「契合度」來設計的。負責造型設計的黃靜老師介紹「不僅有民國時期的長衫、學生裝、旗袍,也有解放初期的布拉吉、背帶褲,也有俄羅斯民族的服飾……」

受疫情影響,今年3月,通過線上面試,29名演員從數百人中脫穎而出,在金陵炎熱的八月,全體演職同學便早早奔赴校園,開展暑期排練。為此,同學們放棄了在家休息的時間,排除萬難聚集到一起,每天要從中午一直訓練到晚上9點。開學後,演員們在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也堅持著話劇的有序排練。


面對一群表演「小白」,殷弘毅從表演訓練和熟讀劇本開始,一步步調動起演員們的「潛力」。「出演這部劇的一大難度在於如何更好的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殷弘毅要求演員們上網查找、閱讀相關資料,增強對時代的了解,更加有代入感,對微表情微動作不斷打磨。

從一幕幕的摳戲和連排

到與燈光音效大屏進行最後的合成

準備著,等待著

終於迎來了首演

一起去聽聽參演同學們的感受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成立至今,一路走來波瀾起伏,經歷了無數的大小磨難。在建國之初最貧困潦倒的時刻,正是無數像王適存一樣的科學家前輩們義無反顧的站出來,為我們現在的繁榮昌盛披荊斬棘。我很榮幸能用自己的演繹,去詮釋王適存老先生的一生,向世人呈現出一個鐵骨錚錚的共和國脊梁。他的光輝業績,中華民族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我們南航的後來者更不會忘記!祝南航生日快樂!

在排練過程中,我愈是將自己投入於劇情之中,愈是貼近角色,我對於王適存教授的了解就愈多。如同格魯貝教授對王適存的挽留一樣,王適存身上愛國、有倔勁、思想靈活、勤奮、刻苦的種種品質令我敬佩,上一輩學者為新中國建立付出的艱辛,他們為民族事業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的精神令我觸動,我真正有了和大師「面對面」對話的感受,也進一步了解南航在中國直升機事業上做出的貢獻,看到中國航空航天事業艱難的發展歷程和持續的進步。

王適存身上有一種堅毅的精神,不論是科學還是藝術,這種精神都是融會貫通的。在扮演人物的過程中,王適存的堅持不懈、不畏艱難的精神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我,也是因為這部戲,我逐漸樹立這些高尚的品德,這也為我在學習和摸索藝術的道路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相信不論我走到哪,王適存的精神都會一直伴隨著我,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向觀眾傳遞這種精神。感謝學校,感謝所有的幕前幕後的夥伴們,相信這部戲會越來越好。

在首演的現場

每一位觀眾都會

獲贈一隻小小的竹蜻蜓

話劇的最後一幕

便是「延安二號」在夕陽中緩緩起飛

臺上的演員們放飛竹蜻蜓

臺下的觀眾們也攥住自己手中的竹蜻蜓

「竹蜻蜓光耀萬代,直升機飛遍全球」

科學大師的精神

在這一「放」一「握」中傳承

話劇開始前

觀看演出的領導、嘉賓及師生

參觀了中國直升機泰鬥

王適存教授生平照片展

《旋翼人生》不僅是一部話劇

更是一堂直升機專業導論課

一堂深刻生動的校史課

一堂流動行走的思政課

感謝話劇所有的工作人員

感謝你們完美詮釋了

王適存先生與中國直升機事業

相伴一生的故事

今晚

話劇第四場(19:00)演出即將開始

明故宮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

期待你的到來



最後,曉南要為大家送福利啦

在留言區寫下你觀看話劇的感受

截至10月25日12:00

留言點讚前30位粉絲

曉南將為你們送上一份話劇文創品哦


出品丨曉南曉航工作室

攝影丨唐宇明、張紫略、趙元辰

文字丨張紫略、趙怡如、杜選平、蘭天怡

責任編輯丨王偉、趙燕喃

文字校對丨彭麗

值班編輯丨任翊寧、楊猛

和曉南一起

為話劇《旋翼人生》

點亮666在看(贊)吧

相關焦點

  • 「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讓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孩子的心靈
    這套叢書就是「『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 在主編「『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的過程中也同樣體現了嚴謹的作風,確保作品史實無誤,真實客觀。 2013年,我作為老科學家親屬參加梁思禮院士採集工程的相關工作,並參與編寫《蒼穹大業赤子心:梁思禮傳》。2019年6月,我應「『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編委會之邀,參加叢書分冊《中國第一代航天人:梁思禮的故事》的審閱工作。
  • 走進藝術瑞光 觀《共和國脊梁肖像展》
    由河南省藝術品行業協會主辦、鄭州瑞光創意工廠文創園承辦的「迎國慶《共和國脊梁肖像展》走進藝術瑞光」活動在瑞光藝術空間舉行,來自鄭州文化界、藝術界、收藏界的15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馬剛精心創作的七十位科學家肖像,在2019年北京兩次展出獲得成功,此次是河南首展。在這七十位科學家裡面,有長期隱姓埋名的「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鄧稼先、于敏等人,也有在大疫面前挺身而出,親臨一線,成為國家和人民堅強支撐的「抗疫英雄」鍾南山等人。
  • 油畫家馬剛《共和國脊梁肖像展》走進藝術瑞光
    9月27日下午,由河南省藝術品行業協會主辦、鄭州瑞光創意工廠文創園承辦的《共和國脊梁肖像展》在瑞光藝術空間內火熱開幕,省會文化界、藝術界、收藏界等各方人士共同見證了活動的啟幕。「馬剛老師藝術功底紮實,用生動傳神的畫筆繪製的幾十位功勳科學家肖像,藝術地定格了他們面貌和精神,向共和國的脊梁致敬,既有教育意義,也有藝術欣賞的價值。」  據悉,此次畫展展期至10月27日,並向免費市民開放,讓市民在學習英雄事跡和精神,銘記英雄功績的同時,感受藝術的魅力。
  • ...丹青繪國士——迎國慶《共和國脊梁肖像展》走進藝術瑞光在鄭州...
    9月27日下午,由河南省藝術品行業協會主辦、鄭州瑞光創意工廠文創園承辦的「迎國慶《共和國脊梁肖像展》走進藝術瑞光」活動在瑞光藝術空間內隆重開幕,來自省會文化界、藝術界、收藏界以及新聞媒體的15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
  • ...蘊畫筆 丹青繪國士 油畫家馬剛《共和國脊梁肖像展》走進藝術瑞光
    9月27日下午,由河南省藝術品行業協會主辦、鄭州瑞光創意工廠文創園承辦的「迎國慶《共和國脊梁肖像展》走進藝術瑞光」活動在瑞光藝術空間內隆重開幕,來自省會文化界、藝術界、收藏界以及新聞媒體的15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
  • 赫赫無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秘密往事
    共和國勳章功勳卓著 星耀中華9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共和國勳章」。
  • 話劇《人生》提升版首演成功
    話劇《人生》提升版首演成功 發布時間:2020-10-11 07:23:07 來源:
  • 向中國的脊梁——鍾南山院士致敬
    如果你是一位84歲的老人,無論你是否所謂的成功人士,應該都是在含飴弄孫、頤養天年了。 但在中國,在此時此刻,有一位老人,卻在奔波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最前線! 沒錯,他就是鍾南山院士!
  • 微型四旋翼製作1———(四旋翼的介紹以及發展)
    四旋翼,或許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之一了。那正式開始製作四旋翼之前,首先還是得制定計劃,保證項目的實施以及四旋翼的成功製作。(字寫得實在是....太醜了,會改的,我保證)整個項目從頭學習並且完成相應的硬體搭建,功能調試等預計會在四個月左右,記錄下相關問題以及心得就大概五個月了,所以整個博客的記錄也將在五個月完成。
  • 四川人藝話劇《蒼穹之上》如論講堂首演圓滿成功!
    #《蒼穹之上》首演現場#以改革開放初期軍工事業大發展的時代背景為主線,以某型號戰機設計師江川夫婦為中心,講述某型號戰機從立項、設計、研製、修形,再到試飛成功的全過程。首飛當日,高翔駕駛著最新型、最先進的型號戰機一躍成功。人們激動地唱起了《歌唱祖國》,歌聲越雄渾激昂,與戰機的轟鳴聲匯合成氣勢磅礴、震徹雲霄的交響……
  • DIY旋翼機之——探討複合旋翼的製作
    由於大部分飛友都不是腰纏萬貫的主,儘管充滿對藍天的嚮往,但是一道道經濟門檻把他們無情地擋在門外,不少人萌發了自己動手製作一切的想法,其中旋翼製作就有很多飛友躍躍欲試,這裡面想做複合材料的朋友還真不少。大家都知道作為旋翼來說,比較理想的翼形是由槳根到槳尖漸變扭轉的形狀,這樣符合空氣流動特性,能使旋翼達到最佳氣動效果,但是製作難度很大。
  • 多旋翼無人機【永久珍藏版】
    第一架成功飛行的垂直起降型四旋翼飛行器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但那時幾乎沒有人會用到它。1920年,E.Oemichen設計了第一個四旋翼飛行器的原型,但是第一次嘗試空運時失敗了。直到1956年,M.K.Adman設計的第一架真正的四旋翼飛行器Convertawings Model「A」(如圖1d)試飛取得巨大成功,這架飛機重達1噸,依靠兩個90馬力的發動機實現懸停和機動,對飛機的控制不再需要垂直於主旋翼的螺旋槳,而是通過改變主旋翼的推力來實現。
  • 直升機旋翼失速反而升力增加?直升機旋翼氣動環境剖析 三
    然而,早期的直升機工程師卻觀察到了不一樣的結果——當他們進行模型旋翼的風洞試驗的時候,發現處於大面積失速下的旋翼不僅沒有像預料的那樣迅速損失升力,其升力反而不斷增加,並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種升力增大會達到峰值。雖然出現這種結果的試驗次數不是太多,但已經足夠讓當時的直升機工程師頭疼,他們對此迫切地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
  • 超小型電動(人力輔助發電)多旋翼直升機設計製作
    二、人力飛行已經成功:  本例試圖解決,超小型人力(電力輔助)直升機的實用問題。參考圖1:上海人力飛機墨子號,2009年03月26日。在奉賢海灣試飛並取得成功。    假設這架飛行器,旋翼升力100公斤,如果升阻比達到200,翼型阻力就是0.5公斤,一付旋翼有兩個翼尖螺旋槳,每隻翼尖螺旋槳需要提供0.25公斤拉力。拉力為0.25公斤的航模螺旋槳網上就有現成的。    還需要一臺0.3至0.5馬力的微型發電機。不要蓄電池組,直接發電驅動,不知可行否?如果能成功,這就是一架人力翼尖驅動直升機。
  • 《功勳》九月份開機,這部講國家脊梁的劇,無論如何都要支持
    而在這些領域裡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稱他們為國家脊梁那一點都不過分。而這些已經逝去或者年華不在的功勳者們,對於他們那傳奇的人生,那是很有必要要好好訴說一番的。這部電視劇是以八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的人生事跡為主線,講述著這八位國之驕傲、國之脊梁們在自己人生,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和所做出的貢獻。該電視劇設定為40集,每集用時45分鐘,估計會在2020年拍完上映。
  • 《功勳》九月份開機,這部講國家脊梁的劇,無論如何都要支持
    而在這些領域裡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稱他們為國家脊梁那一點都不過分。而這些已經逝去或者年華不在的功勳者們,對於他們那傳奇的人生,那是很有必要要好好訴說一番的。而怎麼樣去講述,對於現代社會來說,估計沒有比影視劇來得更加直接的了。而最近,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推出,鄭曉龍擔任總導演的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功勳》推出了自己首張概念海報,並宣布了該劇即將要在9月開機的消息。
  • 12月9日音樂廳首演,北航原創大型交響合唱《星空...
    12月9日音樂廳首演,北航原創大型交響合唱《星空...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12月9日音樂廳首演
  • 電視片《龍江森工——共和國不會忘記》林區展播實錄(一)
    為探尋初心,了解森工成長、發展的足跡,向森工建設者們致敬,綏稜林業局有限公司組織幹部職工收聽收看電視紀錄片《龍江森工,共和國不會忘記》。紀錄片中各個歷史時期湧現出的先進事跡和人物,是森工拼搏奮鬥歷史的集體寫照,一代又一代的森工人將愛國情懷化作獻身祖國綠色事業的力量,為共和國的建設和發展,奉獻了青春,甚至是生命,鑄就了永不褪色的森工精神脊梁,通過詳實的歷史資料和當事人切身體會,全景展現了森工的奮鬥史、發展史、成就史。
  • 英國人的冷戰超級腦洞——超音速旋翼高速直升機
    人們在這漫長的摸索過程中也走過無數彎路和提出了無數腦洞,其中一種鮮為人知的高速直升機腦洞就是英國韋斯特蘭直升機公司在冷戰時期提出的超音速旋翼直升機(SSRH)。上世紀70年代,英國著名的韋斯特蘭直升機公司通過研究發現,直升機前飛時旋翼槳尖旋轉線速度與後退槳葉失速邊界成正比,這個比例函數就被稱為旋翼前進比(advance ratio)。
  • 熱評丨鍾南山成為「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網友為何集體致敬?
    「鍾南山成為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的話題,在今天「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開始公示後,迅速成了網絡上備受熱議的「絕對頭條」。網友們紛紛向鍾南山致敬,只因這份「國家最高榮譽」不僅是抗疫英雄的個人榮耀,還凝結著全國人民的一份欽佩與感恩,並記錄著中國人民圓夢路上的艱辛與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