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四旋翼製作1———(四旋翼的介紹以及發展)

2021-02-13 古月居

2020年仿佛還是昨天,2021年就已經到來了。前一陣子,西安下了幾場大雪,一覺醒來,望向窗外,真有點雪落長安那種感覺,順手拍了幾張照片。

(元旦上山圖)

但是說實話,再美麗的雪景放在一個不會拍照的人手上,也是白搭,可以看到並不好看~~

這個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拍的角度夠高,那效果肯定超級爆炸!可是現實就是,自己又沒翅膀,壓根到不了高的地方,真是可惜了這一場雪景啊。

那在下一場雪景到來之前,我該如何避免再次遇到這個尷尬呢?四旋翼,或許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之一了。

那正式開始製作四旋翼之前,首先還是得制定計劃,保證項目的實施以及四旋翼的成功製作。

(字寫得實在是....太醜了,會改的,我保證)

整個項目從頭學習並且完成相應的硬體搭建,功能調試等預計會在四個月左右,記錄下相關問題以及心得就大概五個月了,所以整個博客的記錄也將在五個月完成。


說了半天的四旋翼,那到底什麼是四旋翼呢?

四旋翼,也稱四軸飛行器,是一種用四個旋翼產生升力的多軸飛行器。和固定翼飛行不同,它通過旋翼提供的推力使飛機升空、懸停、維持姿態及平飛。它的四個旋翼大小相同,分布位置接近對稱。對於簡單的設計來說,僅僅通過調整不同旋翼之間的相對速度來調節不同位置的推力,並克服每個旋翼之間的反扭力矩,就可以控制飛機維持姿態、或完成各種機動飛行。這一點和常見的只有一個主旋翼的單旋翼直升機不同,單旋翼直升機的尾槳只起到抵消主旋翼產生的反扭矩,控制飛機偏航運動的功能。

(小型的四旋翼)

早在1907年, Breguet – Richet就讓世界,上第一架四旋翼飛行器「Gyroplane No.1『升上了天空但由於構造複雜、不易操縱等原因,大型四旋翼飛行器的發展一直都比較緩慢。近年來,隨著新型材料、微機電(MEMS)、微慣導(MIMU)以及飛行控制等技術的進步,微小型四旋翼飛行器得到了迅速發展,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0世紀90年代之後,隨著微機電系統(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研究的成熟,重量只有幾克的MEMS慣性導航系統被開發運用,使製作多旋翼飛行器的自動控制器成為現實。但由於早期計算器計算能力不足,並且存在數據噪聲太大的問題,微型自動控制器的應用受到了限制。因此,直到2005年左右,真正穩定的多旋翼無人機自動控制器才被製作出來。在生產製造方面,德國Microdrones GmbH於2006年推出的MD4-200四旋翼,系統開創了電動四旋翼在專業領域應用的先河。

而在我國,最出名的莫過於大疆了,正好在西安也有公司(嘿嘿)。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大疆產品幾乎達到了接近百分之70的佔有率,等於說每10臺無人機中就有7臺來自大疆。無人機滿足了小時候的飛行夢想,而一套成熟的防抖雲臺以及影像系統更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來觀察這個世界。消費級無人機領域大疆細分了三個系列別是曉spark、御mavic、精靈phantom。

而這次我預想設計的四旋翼,只要完成基本功能即可,但自己本就是學生,並且在精力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盡全力的記錄下本次項目的製作流程以及問題心得等等,最終完成整個項目。大家敬請期待吧! 

相關焦點

  • DIY旋翼機之——探討複合旋翼的製作
    由於大部分飛友都不是腰纏萬貫的主,儘管充滿對藍天的嚮往,但是一道道經濟門檻把他們無情地擋在門外,不少人萌發了自己動手製作一切的想法,其中旋翼製作就有很多飛友躍躍欲試,這裡面想做複合材料的朋友還真不少。大家都知道作為旋翼來說,比較理想的翼形是由槳根到槳尖漸變扭轉的形狀,這樣符合空氣流動特性,能使旋翼達到最佳氣動效果,但是製作難度很大。
  • 多旋翼無人機【永久珍藏版】
    直到1956年,M.K.Adman設計的第一架真正的四旋翼飛行器Convertawings Model「A」(如圖1d)試飛取得巨大成功,這架飛機重達1噸,依靠兩個90馬力的發動機實現懸停和機動,對飛機的控制不再需要垂直於主旋翼的螺旋槳,而是通過改變主旋翼的推力來實現。
  • 超小型電動(人力輔助發電)多旋翼直升機設計製作
    2018\02\25修改原來升力旋翼直徑選1.4米,現在升力旋翼直徑選0.8米。從製作方便和停放行駛少佔空間來說應該是有益的。缺點是增大了旋翼轉速,降低了旋翼效率。一、本機特點:1、人力腳踏發電,給石墨烯電池組充電,通過電池組驅動旋翼翼尖螺旋槳電機。
  • 直升機旋翼失速反而升力增加?直升機旋翼氣動環境剖析 三
    圖——直升機機動飛行訓練Aerodynamic Environment At the Rotor Blade我在前兩篇關於直升機氣動環境的文章中,主要介紹了直升機槳盤迎角分布特點、總距周期變距操縱對旋翼氣動環境的影響以及大體介紹了失速和壓縮型的影響,本文是該專題的第三篇,也是最後一篇,將從細節上介紹旋翼的動態失速、空氣壓縮性影響以及於此相關的一些設計策略
  • 韜訊航空 葛訊:高性能共軸雙旋翼無人機,撬動工業無人機市場
    依託於南航微型飛行器研究中心,直升機旋翼動力學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以「共軸變距機構」、「直升機飛控系統」、「無人機避障系統」等為核心技術,致力於打造工業級高性能共軸無人直升機產品。實際上,不管是大疆的產品,還是其它市面上的主流消費級無人機,多採用多旋翼。在操控性、易用性和成本等因素上,多旋翼有天然優勢,但是多旋翼能源轉化率低,在載重、續航、抗風等幾個方面都有些羸弱。其中,多旋翼在續航和抗風性上就比較難以調和,這也導致了多旋翼不易於應用於更大規模更大尺寸的無人機身上。
  • 英國人的冷戰超級腦洞——超音速旋翼高速直升機
    人們在這漫長的摸索過程中也走過無數彎路和提出了無數腦洞,其中一種鮮為人知的高速直升機腦洞就是英國韋斯特蘭直升機公司在冷戰時期提出的超音速旋翼直升機(SSRH)。上世紀70年代,英國著名的韋斯特蘭直升機公司通過研究發現,直升機前飛時旋翼槳尖旋轉線速度與後退槳葉失速邊界成正比,這個比例函數就被稱為旋翼前進比(advance ratio)。
  • 共賞這位「共和國脊梁」的「旋翼人生」
    此次首演特別邀請王適存教授的夫人王韞明老師以及女兒王南之女士參加觀演。首演儀式由王暉主持。單忠德向參加首演的領導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主創團隊和演職師生表示由衷的感謝。每一位南航人都能夠從這部話劇中感受到南航師者「航空報國、潛心學術、勇於攀登、愛生如子」的大家風範,感受到「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到國家發展的偉大事業中去」的科學家精神以及南航人「負重奮進、獻身國防、志在超越、唯實創新」的優良品格,號召全體南航人要以只爭朝夕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為加快建設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而奮鬥。
  • 直20旋翼防凍除冰技術突破,花費20年徵服極寒之地
    對10噸級通用直升機來說,針對我國特殊的地理環境更需要適應多種極端氣候條件,高原高寒條件下的旋翼除冰是一個大難題,而採用中國第一代直升飛機旋翼防凍除冰系統,耗時20年攻克極寒地區,已比美國黑鷹領先不少。
  • 俄羅斯加速發展高速共軸旋翼直升機,續寫卡式直升機傳奇故事
    新型多用途艦載直升機和卡-27一樣採用了共軸旋翼結構,起飛重量為14至15噸,並配備有列尼涅茨設計局的「裡拉」型航空電子設備,動力系統為一對卡莫夫TVA-3000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2500馬力,30秒緊急模式下輸出功率可達3750馬力。
  • 直升機鉸接式旋翼的工作過程,原來是這樣飛起來的
    大家看一下直升機起飛時 鉸接式旋翼是如何工作的 鉸接式旋翼的槳轂具有3個餃,即3個關節,水平鉸(水平關節)、垂直鉸(垂直關節)和軸向鉸(軸向關節),槳葉同槳轂連接後,能分別繞3個鉸做3種轉動。
  • 未必會取代黑鷹,美國陸航直升機的混合現代化之路 - 旋翼飛行器
    「FVL包括哪些方面的努力就目前而言,美國陸軍在」未來垂直升力「計劃中,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努力。此之謂「混合現代化」(Mixing Modernization),當然,就我個人而言,我關注的焦點還是集中在上述四大要素中FARA和FLRAA計劃方面,本文所介紹的內容也主要是這兩個主題,下面請看正文。
  • 極飛發布P40、P80及全新V系列雙旋翼農業無人機
    大會圍繞構建「無人化農業生態系統」的目標,發布了最新一代農業科技產品和應用場景:功能更豐富的R150農業無人車、全新亮相的P40 2021款農業無人機和P80 2021款農業無人機、行業創新的V40 2021款雙旋翼農業無人機、以及AI處方圖技術。
  • 極飛科技創新推出V系列雙旋翼農業無人機
    原標題:極飛科技創新推出V系列雙旋翼農業無人機 | 美通社   12月15日,極飛科技年度大會(XAAC 2020)以「農業從此大不同」為主題在廣州舉行。
  • 杭州西湖邊一架無人機突然失控 旋翼割傷小夥左眼球
    發朋友圈的是浙江醫院急診科的孫仞醫生,他告訴記者,受傷的小夥子是120送來的,說是無人機的旋翼正好撞到眼睛上,無人機的肇事者也跟過來了,也是個年輕人。「我沒想到傷得這麼嚴重,當時他眼睛上紗布蓋著,流血不多。我們急診科的眼科醫生檢查後發現,眼球破得太厲害了,建議他們直接去浙醫二院。」
  • 速度超快的卡50/52,缺點是旋翼會打架!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全世界最獨特的武裝直升機,俄羅斯的卡50系列直升機。美國在越戰期間發展了武裝直升機,誕生的是著名的眼鏡蛇直升機。眼鏡蛇直升機大致確定了現代直升機的整體布局,直升機構型為單旋翼帶尾槳結構,而座艙則使用串列式雙座布局,兩側的短翼掛載火箭彈和飛彈,在機頭布置一門射擊範圍比較大的小口徑機炮。
  • 速度超快的卡50/52,缺點是旋翼會打架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全世界最獨特的武裝直升機,俄羅斯的卡50系列直升機。美國在越戰期間發展了武裝直升機,誕生的是著名的眼鏡蛇直升機。眼鏡蛇直升機大致確定了現代直升機的整體布局,直升機構型為單旋翼帶尾槳結構,而座艙則使用串列式雙座布局,兩側的短翼掛載火箭彈和飛彈,在機頭布置一門射擊範圍比較大的小口徑機炮。
  • 蘇聯卡莫夫V-50直升機 離經叛道串聯雙旋翼 瞄準陸海兩軍通用型
    V-50直升機採用串聯雙旋翼布局,採用武裝直升機的串聯雙座駕駛艙,並採用模塊化武器布局,最高飛行速度達到400千米/小時。其設計指標遠遠超過大多數同時代的武裝直升機飛行速度,卡莫夫設計局積極向蘇聯陸軍、海軍推銷這種方案,顯得雄心勃勃。
  • 京東物流:國內首款載重數百公斤級艙內空投自轉旋翼支線物流無人機...
    中證網訊(記者崔小粟 實習記者金一丹)12月24日,據京東物流消息,JDL京東物流全自主研製的「京蜓」自轉旋翼支線物流無人機近日在四川自貢鳳鳴機場首飛。  據了解,這是JDL京東物流繼2018年完成「京鴻」大型物流無人機首飛以來,自主研發的第二款原生支線物流無人機。
  • 100立方名貴木材只能生產出一副,直五木質旋翼曾讓我們犯過大難
    六十年前,解放軍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繳獲了印軍米-4直升機,在上面發現了改裝的金屬旋翼,我們這才搞明白原來直升機是可以用金屬旋翼的。而在此前,我們國產的直五一直是選用名貴木材做旋翼的。據說,直5旋翼槳葉是用鋼管為主梁,配合木製肋骨外覆蒙布而成。
  • 美軍傾轉旋翼直升機進一步試飛,網友:這不是阿凡達裡面的嗎?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日前,bell公司的V280傾轉旋翼直升機進行了進一步的試飛,在水平巡航模式下速度達到了每小時218英裡的速度。有看過試飛視頻的網友不禁說道:這不是阿凡達裡面的未來直升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