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01|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願望清單——My 《Bucket List》

2021-02-19 索姆納斯的貓窩

△Youtube上一位藝術家老奶奶的家,右上是小區裡撿的銀杏葉

我至今還記得高三的時候,我在無比悽苦的心境中苦中作樂,抱著手機看《遺願清單》。身患絕症的卡特說起年輕時想做一個歷史教授,結果上大學兩個月妻子就懷孕了,不得不賺錢養家,找了一份汽車修理工的工作,一晃就是四十五年。他由憤怒到妥協,到沮喪,最後接受。這一幕讓我忽然有了緊迫感,意識到我的時間並沒有想像中多。

在此前,我的人生規劃是:讀一個最賺錢的專業(不管喜歡不喜歡),在前半生賺夠需要的錢,後半生去環遊世界。卡特的話讓我意識到,我可能還沒賺夠錢就死了。幾個月後,我在填志願的時候選擇了哲學,我想這是一門預習課,讓我想明白我要什麼樣的人生,再去行動。

自那以後,在心血來潮想要做一件事的時候,就會蹦出「一輩子不做一次多可惜」的想法。很多事情剛開始只是覺得好奇,但這麼一想就仿佛令這些事變成了不得不經歷的體驗,畢竟一輩子可能就這麼一次。比如蹦極、剃光頭、滑翔傘,都是在這樣的想法推動下去做的。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發覺自己有越來越多的可能性,於是有越來越多的願望。

△貼在書桌前的一大堆願景圖,文章中的圖片都來自這裡

兩星期前,我終於動筆整理了自己的遺願清單。看遍了知乎上兩百多個回答,借鑑了其中喜歡的,也添加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

現實的,學五道姥姥的菜——姥姥的菜是童年的味道,特別是回鍋肉和炒豆角。

想過很久的,去山裡隱居一年——高中運動會讀了《在西伯利亞森林中》,講述作者隱居西伯利亞森林的故事。大一的必修課哲學與人生處境,老師讓我們自選演講題目,就稀裡糊塗地選了「隱居」這個和哲學沒什麼關係的題目。

浪漫的,給自己親手繡一件婚紗——順便,我就有理由多單身幾年再嫁人了。

富有意義的,給自己寫一首墓志銘——某天晚上躺在軟和的床上,感受著呼吸、光線、床的觸感,無比真實的觸感,我意識到討論過那麼多次死亡,我都沒有真的相信自己會死。所以墓志銘要早寫的好,在活著的時候,它就是座右銘。

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反正寫上了的,在部落居住一個月——理想主義者的終極幻想(笑)。

△徒步博主,一對臺灣夫婦,他們拍的照片都非常好看

決定在公眾號開個「遺願清單」話題,更新各項遺願清單的實踐感悟。雖然「遺願」這回事好像是60歲以後才應該考慮的,但是覺得從20歲開始做起反而更有意思。

三年前改變了我的專業志願的電影《遺願清單》,在三年後依然影響著我,並將持續。

挑戰

剃光頭(2019年9月15日)

留一次拖地長發

獨自旅行一個月(2020年9-10月)

一個有紀念意義的紋身

技能

各式手工

o   刺繡 香囊 香皂 捕夢網 護身符

o   計劃:插花 織毛衣

自己裝修一個房子

經營個人公眾號並定期更新一年

做一個Youtuber並定期更新一年

掌握五種語言(2/5)

o   中文 英語

o   計劃:德語 西班牙語 日語

按摩

騎馬

鋼管舞

少數民族舞

油畫/水彩畫

京劇/崑曲

攝影

演一場話劇(2019年《疑惑》)

烹飪

o   中餐50道菜

o   日餐

o   法餐

o   學五道姥姥的菜

o   烘焙(2018年)

開車

了解粵語歌手

了解樂隊

學習

一年內讀完100本書

拿一次獎學金(2018-2022年)

大學期間一次GPA4.0

在國外讀完碩士博士

發表一篇論文

寫一本書

做一次老師

△FREE SOLO


經歷

獨居一年(2018年)

給自己寫一本傳記

在養老院和臨終老人呆一星期

參加一次遊行(2019年6月16日)

養一隻貓、一隻狗(柴犬)、一條蛇、一隻羊駝

長期獻血(2019年3月)

去山上支教一個月

去山裡隱居一年

了解十個古老民族的死亡觀念

讀一本佛經

讀完聖經

遺體捐贈

開一次死前追悼會

體驗一次徹夜難眠

在一家溫暖的麵包店工作一個月

寫詩投稿一次(2020年10月微情書大賽)

有一次超自然體驗

給自己寫一首墓志銘

做一個月的極簡主義者

開一次個人藝術展

旅行

去150個國家/地區旅行(8/150)

o   2007:紐西蘭

o   2010:澳大利亞

o   2013:英國

o   2014&2019:泰國

o   2015:西班牙/葡萄牙

o   2017:斯裡蘭卡

o   2018:日本

走遍中國全部省份(17/34)

o   常住:北京 天津 上海 香港

o   和父母去:海南 吉林 陝西 福建 內蒙古 廣西 河北

o   自己去:廣東 江蘇 湖北 雲南 四川 西藏

見到所有世界奇蹟

徒步

o   2020:雨崩(梅裡內轉山)、庫拉崗日、亞丁大轉山

o   國內:狼塔C+V、麥理浩徑、岡仁波齊轉山

o   國外:尼泊爾木斯塘、尼泊爾EBC、沙漠、日本熊野古道、美國約翰繆爾步道

o   長線:美國PCT、聖地牙哥朝聖之路(法國之路)

體驗十種極限運動(2/10)

o   蹦極 滑翔傘

o   計劃:潛水 跳傘 攀巖 衝浪 攀冰 冰泳 溪降

做一次背包客(2020年9-10月)

住一次青旅(2020年9-10月)

熱氣球(2019年廈門)

騎車旅行一次(318國道 25天)

在北極看一次極光

在山頂看日出

在非洲看動物大遷徙

在部落居住一個月

在五個不同的國家居住一個月以上

坐火車到莫斯科

進行一次廢墟探險

參與二十個世界的重要節日

看一次天葬

看一場鬥牛

去佛教國家禪修一個月

去山裡拍一次星軌

洞穴探險

在自然環境中裸泳

穿十種異族服飾拍照(3/10)

o   和服 苗族 藏族

o   計劃:印第安

開房車旅居一個月

△內外的宣傳照,意思是每一種身材都很美


家庭

帶父母去十個國家旅遊

離家後和父母一起住五年

給家裡所有老人做一次飯

用第一次掙到的錢給父母買東西(2018獎學金買了包和皮帶)

給家人和貓拍一本照片集

住在自己設計的房子裡

o   鞦韆 風鈴 壁爐

o   有一面牆的書櫃

o   有一間自己的房間

關係

和外國人談一場戀愛(亞洲人除外)

和彼此相愛的人結婚

進行一次五個月以上的徒步旅行作為蜜月假期

親手繡一件婚紗

在高山湖邊拍婚紗照

過五十個不同的結婚紀念日

養一個孩子並讓ta自由長大

和朋友聊天到天亮

認識來自十個國家的筆友並定期交流

健康

跑一次半馬

吃素一年

攀巖至5.10

o   攀巖至5.12

o   攀一次野巖

完成斯巴達野獸賽

考瑜伽高級教練證

做完這些就可以不遺憾地迎接死亡嗎?貪心如我,其實未必。我甚至發自內心地覺得我不會把它們一一完成,也沒有全部完成的必要。但也許,在實踐的過程中我會感悟更多,到那時達成目標就不那麼重要了。

希望它們不是一大堆帶來壓力的flag,而是一大堆幸福的願望。

相關焦點

  • Bucket List | 您的願望清單已加載完畢!
    What’s more, coming up with my list gave me new-found enthusiasm knowing what I have planned ahead for my life!"譯:"這就像為你的生活規劃所有的亮點。雖然我已經默認設定了目標,但我還是在自己的清單上發現了很多新事情要做。這是一個非常有洞察力的練習。
  • 一張「遺願清單」扭轉生活
    A "fat, sad and lonely" woman who didn't recognise her own reflection turned her life around after writing a bucket list. 在寫下一張遺願清單後,一個曾經「肥胖、悲觀、孤單」的迷茫女人徹底扭轉了她的生活。
  • 遺願清單 The Bucket List (2007)
    遺願清單 The Bucket List (2007)影片評分:IMDb7.4/10時光網8.3/10豆瓣8.7/10metacritic42爛番茄41%爆米花指數77%影片分級:科爾偶然發現了卡特的「遺願清單」,他決定運用自己的力量,讓那些紙面上的瘋狂構想一一實現,去發現人生的真正意義……演員表:傑克·尼科爾森 Jack Nicholson摩根·弗裡曼 Morgan Freeman西恩·海耶斯 Sean Hayes貝弗利·陶德 Beverly Todd羅伯·莫洛 Rob Morrow
  • 豆瓣高分電影《遺願清單》: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個月,你會做什麼?
    揉皺的稿紙上,所謂的「遺願清單」列出了卡特多年來未曾實現的願望,此時的愛德華意外地充滿激情,決定要資助這項遲到的計劃,並填進了自己的「願望」。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5,只是非常寫實的敘述了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但是看完之後,我相信每個觀眾都會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自己的Bucket List是什麼。後臺回復 「遺願清單」 4個字就可以獲取這部電影的免費資源一起來看一下電影當中那些經典臺詞吧:
  • 遺願清單 2021-2-24
    電影《遺願清單》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由兩位影帝級演技的傑克·尼科爾森與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 兩個患病的老頭子不巧共住一個病房,一個是自大果決的富豪科爾,一個是博學忍讓的黑人卡特,兩人開始互相看不慣,時間一長又建立了友誼,得知雙方都僅剩半年,二人決定一起完成他們的「遺願清單」。
  • 谷歌也修改了,黑名單不再是black list,白名單不再是white list
    在過去的幾周裡,美國、歐洲的「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愈演愈烈,黑名單白名單的口語表達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大家都希望能消除種族壓迫,所以谷歌公司把瀏覽器中的「black list」和"white list" 替換成「blocklist」和「allowlist」來代替。
  • 《遺願清單》清單
    罹患絕症的二人在醫院相遇,為實現一名12歲女孩的「遺願清單」而展開故事。她們要做的都是以前的自己絕對不會去做的事情,首次體驗打破自己的那層外殼,享受人生的幸福——「無論如何,人生要有所改變」。兩個不知道該幹嘛的失意女性撿到「亡故」小姑娘的遺願清單,終歸實現的是她人的願望;但最後一條宇宙旅行用花不完的身外之物得以實現,還是略略升華了一下整部片的段位。
  • 《遺願清單》這才是女王的打開方式——遺願清單
    說出來我都不信,因為一首歌,就是上面這首竹內瑪莉亞的《旅のつづき》,莫名聽著很有感覺,然後順著qq音樂僅有的42條評論竟然去找到了這首歌是去年電影《遺願清單》的片尾曲。因為有個原版,是摩根弗裡曼演的《遺願清單
  • 我帶6歲娃一起製作新年願望清單, 定下一整年的計劃...
    以日本為例,是個對小朋友非常友好的國度,同時也是深度打卡愛好者非常喜歡的國家,從JR站,到博物館,到美術館各種各樣的打卡形式,也是日本深度遊的樂趣之一。因此,每次到日本,我們都會準備這樣的空白小冊子,隨時記錄旅途中的驚喜部分。
  • 馬上要告別2020年啦,2021年從製作家庭新年願望清單開始吧~
    如果有時間不妨與家人坐在一起回顧2020年的趣事總結一年的收穫與感悟列一張2021年的「願望清單」吧願望清單英文為bucket list ,bucket 是「桶子」、「水桶」,而英文俗語 kick the bucket 是指一個人「翹辮子」 (過世,死亡) 的意思。
  • 人生必看電影之一《遺願清單》:向死而生,過不悔的一生
    《遺願清單》於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目前在豆瓣top250中位列第219位,是不少人心目中一生必看的電影之一。影片的故事線非常簡單,講述的是兩個原本毫無交集的老人,因癌症共住一間房,卻意外成為朋友,在所剩無多的日子裡彼此鼓勵,一一實現「遺願清單(bucket list)」的故事。電影沒有用宏大的場面去渲染情緒,只是用真實的描摹方式,去記錄人在面臨死亡時的場景,用簡單的故事,引發人們對於死亡和人生的思考,具有極強的哲學性,下面,就借電影來簡單聊聊,導演所表達的關於生死的思考。
  • 人生必看電影之一《遺願清單》:向死而生,過不悔的一生
    《遺願清單》於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目前在豆瓣top250中位列第219位,是不少人心目中一生必看的電影之一。影片的故事線非常簡單,講述的是兩個原本毫無交集的老人,因癌症共住一間房,卻意外成為朋友,在所剩無多的日子裡彼此鼓勵,一一實現「遺願清單(bucket list)」的故事。
  • 2018遺願清單完成小組線上課程 |祝福自己沒有辜負生命給我們的每一個權利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發現更多的人對生的眷戀更多是遺憾,對死亡的恐懼也來源於沒有真正活過,於是在體驗死亡工作坊的其中一個環節,帶領學員寫下「遺願清單」,但似乎後期的完成率不太理想。於是,從2017年開始,有了「遺願清單完成小組」,一個團隊,相互鼓勵、分享、講述。
  • 感情細膩極致催淚——《遺願清單》
    比起美版原版,日版《遺願清單》採用女性為主角,感情更加細膩豐富,催淚效果更強。小病號掉落在地上的筆記本記錄著她的遺願清單,北原幸枝和剛田麻子為了讓剩餘的生命有點意義,開始逐條完成小本本上的遺願清單。高空跳傘、逛金字塔,這種玩樂願望,簡直就是有錢人體驗生活的常規操作。玩得很嗨後,她們倆開始調整遺願清單上有關情感歸宿部分。不論是聽演唱會,還是和父母道謝,每一條都寄託著大量情感元素,有過生活經歷的人自然會代入自己的生活經歷而感同身受。
  • 用英語「懂」英語:What's on your bucket list什麼意思?
    用英語「懂」英語:What's on your bucket list什麼意思?在英語世界裡竟然還有個叫the bucket list的表達。Okay.I got you.If we say I have so many things on my bucket list yet to do,we mean we have many hopes and aspirations for the future,such as we'll travel to France and eat croissants
  • 日版《遺願清單》:清新細膩的遺願清單
    所謂《遺願清單》,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在將要去世前,完成一個人餘生未完成的事情。這樣的題材的多數是打抒情牌,以及也因為深深符合中老年人觀眾的口味而在電影市場上所向披靡,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是雙豐收的。畢竟講的是人生、死亡和人性那深厚而溫情的內核。
  • 《遺願清單》觀後感
    該電影講述的是兩個身患重病的老人在同一間病房裡相識並一起實現自己遺願的感人事跡。 裡面的主人公之一愛德華是一個富可敵國但是脾氣暴躁的老人,而卡特是一個生活拮据但是思想睿智的老人。他們兩個人在性格和條件上正好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互補關係,這也為後面的故事提供了條件和基礎吧。卡特在得知自己僅剩一年時間前列出了一份「遺願清單」,但在得知自己時間不多時,他選擇了丟掉那張紙。
  •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在生命結束之前,你還想去做什麼?
    電影的開始和你是一樣的,幸枝決定寫下遺願清單的時候,也不知道想做些什麼,可最後實現了所有的願望。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為家庭付出一直隱忍的幸枝得了癌症,沒有告訴家人。作為大企業社長的真子得了癌症,被老公背叛。
  • 《遺願清單》:一份臨終前的清單,藏著人生的三個真諦
    電影《遺願清單》是典型的美國好萊塢式喜劇,傑克·尼科爾森與摩根·弗裡曼兩位奧斯卡影帝聯袂出演,2007年上映至今已十餘年,豆瓣給出8.6的高分證明了這部片子經久不衰。《遺願清單》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家財萬貫卻孤身一人的富翁愛德華和為了培養子女成才而做了一輩子汽車修理工的黑人科爾,兩人同時得了癌症住進同一間病房。
  • 圖解電影《遺願清單》
    我們正在進行一項實驗性治療,我想這會是一個很理想的實驗……」愛德華:「嘿,醫生。 」醫生:「嗯? 」愛德華:「你擋住了我的視線。 」他看起來很平靜。第二天一早,湯姆來到病房叫醒愛德華的時候,在地上撿起了卡特的那張「遺願清單「,愛德華最終看到了清單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