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看電影之一《遺願清單》:向死而生,過不悔的一生

2020-09-19 艾米影娛

《遺願清單》於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目前在豆瓣top250中位列第219位,是不少人心目中一生必看的電影之一。影片的故事線非常簡單,講述的是兩個原本毫無交集的老人,因癌症共住一間房,卻意外成為朋友,在所剩無多的日子裡彼此鼓勵,一一實現「遺願清單(bucket list)」的故事。電影沒有用宏大的場面去渲染情緒,只是用真實的描摹方式,去記錄人在面臨死亡時的場景,用簡單的故事,引發人們對於死亡和人生的思考,具有極強的哲學性,下面,就借電影來簡單聊聊,導演所表達的關於生死的思考。



一、在生命面前,沒有階級地位、財富地位的區別,人只是人,自然界的一員

一個是黑人機械工卡特,話不多,博學,一直夢想當歷史教授。卻因為家庭原因,被迫放棄自己的夢想,用打工賺來的錢,維持這個家的日常開銷。

卡特


一個是億萬富翁愛德華,社會地位極高,是所住這家醫院的CEO,話嘮,暴脾氣,卻也很幽默。

愛德華


這樣兩個社會地位完全不同的人,因為癌症,而同時住在一間病房。不是富翁沒有錢住單間,而是,他自己規定,醫院只有雙人間,沒有任何例外,所以啊,不能自己打臉,就只能住在雙人間。這點,似乎也是導演設下的暗寓,在生死面前,沒有人能倖免,不管你曾經是怎樣呼風喚雨的人物,到了醫院,到了生死面前,眾生平等。每個人進了醫院,都要經歷同樣的病痛折磨,不是你社會地位高,就能少痛一點,也不是你更有錢,就能少挨幾個針眼,人人都是一樣的

愛德華平時愛吃各種美食,可是到了醫院,在強裝鎮定吃完食物後,便急急跑到衛生間催吐,疾病折磨得他不得不拋下面子,直面自己的慘狀。而卡特,還是那個卡特,深知生病不能吃那麼油膩的食物,所以,一開始,哪怕愛德華把這些美食吹捧得天下絕無僅有,卡特也絲毫不動心,也就不會因為食物引起不適而催吐。

愛德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病魔,因為生病前的他,呼風喚雨,要什麼都能輕鬆得到,而生病後,才發現,自己也有很多辦不到的事情,這時才知道錢、權不是萬能的。因為卡特有深深的克制力,面對再美味的食物,只要不能吃的,他就絲毫不碰,在疾病面前,似乎卡特要更加從容。

被治療折磨的愛德華


二、如果有一天知道自己要死了,你會怎麼做?是選擇等待死亡來臨,在醫院結束短暫的一生?還是選擇去完成未完成的夢想?

每個人聽到自己要死的消息後,都會出現五個階段:拒絕,憤怒,妥協,沮喪,接受。而卡特和愛德華目前,都處於第一階段。

愛德華一開始進醫院接受治療,以為自己還是曾經那個健康的人,拒絕旁人攙扶,其實是拒絕承認自己得了癌症。只不過是在床上挪動下位置,就讓他掙出一身汗來,這一變化,讓愛德華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身體真的沒有以前那麼健康了。

而卡特也是一樣,他有一個愛他的妻子,在卡特住院期間,時常來探望,可是,由於妻子很擔心、很焦慮,所以,口中說出的話往往不是卡特想聽的,她老是讓卡特注意這、注意那,也常常面露悲傷。卡特不想看到這樣的妻子,其實,也是不想承認自己真的得了癌症。

一天,醫生過來對愛德華宣判,結果出來了,還有六個月,幸運的話,最多一年。隨即,卡特的宣判書也到了:最多還有一年。兩個人都是面無表情、寂靜、沉默,但是在這段沉默中,隔著屏幕,都讓人感覺蒼涼,他們就這樣互相看著對方,視線中帶著對彼此的安慰,也帶著對自己的寬慰。最後,卡特打破沉默:想玩牌嗎?愛德華微微一笑:就怕你不問。



就算面臨死亡,剩下的路還是要走完,哪怕已經知道自己的具體死亡時間,還是要把剩下的時間填滿。無法排解心中鬱悶的兩人,最終通過打牌,來排遣掉心中的不適。後來,愛德華無意間發現卡特在寫遺願清單,就提出幫助卡特實現夢想的請求,於是,兩人彼此鼓舞,踏上了一段完成彼此「遺願清單」的旅行。

兩個老人沒有把自己剩下的時間花費在醫院中,而是在知道自己的大限後,帶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去一一實現自己的夢想。卡特遭到妻子的強烈反對,她認為得了癌症就應該好好在醫院治療,但是,愛德華鼓勵他,以前都把時間花費給了家人、事業,是時候花一點時間在自己身上了!

愛德華鼓勵凱特完成遺願清單


對啊,我們的一生中,真正留給自己的時間,到底有多少?我們又有多久,沒有好好審視自己的夢想?卡特為了家人失去當歷史教授的機會,所以,他想要把剩下不多的時間,分一些給自己。兩個老人各自完成著自己的夢想:開跑車、紋身、跳傘...死後,愛德華的助理,把他們的骨灰放到了喜馬拉雅山脈,實現了一起「看奇蹟」的願望。

雖然最後兩人都因為癌症死去,但是,至少,他們都死得其所,實現了很多自己的夢想,完成了諸多心願。在閉上眼睛的時候,心是敞亮的。

三、兩位老人的「遺願清單」之旅,給我們的啟示

人生是有「始」有「終」的,每個人的生命也是有確定的長度的,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過出有意義的一生,極為重要。不要在身體動不了的時候,才後悔很多想做的事情,都還沒有做,不要在垂垂老矣時,後悔該好好愛的人還沒有來得及愛。

向死而生,是這部電影帶給我最大的啟示。如果生命的長度從出生那一天起,就已經標註好了,那麼,剩下的時間裡,就要好好考慮,要如何運用好不長的時間,來完成自己來到這個地球上的使命。

要知道,在生死面前,不分富貴、不分權力地位。而每個人,在夢想前面,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權力,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完成自己的使命

跳傘


所以,不要為自己找藉口,不要說現在錢不夠,不要說現在還沒做好準備,不要說現在還沒有充足時間......把夢想的完成,當作生命終結前,最後的禮物,用所有的激情,去燃燒它,相信我,在死亡面前,你不會再說沒有時間、沒有準備好。生命和時間,是不會等人的,帶著「明天就要死去」的心情,去認真完成你自己「遺願清單」上的夢想吧,珍惜健康的身體,珍惜身邊每一個愛你的人、你愛的人,向死而生!

相關焦點

  • 人生必看電影之一《遺願清單》:向死而生,過不悔的一生
    《遺願清單》於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目前在豆瓣top250中位列第219位,是不少人心目中一生必看的電影之一。影片的故事線非常簡單,講述的是兩個原本毫無交集的老人,因癌症共住一間房,卻意外成為朋友,在所剩無多的日子裡彼此鼓勵,一一實現「遺願清單(bucket list)」的故事。
  • 《遺願清單》:一部電影,讓你擁有向死而生的力量
    《遺願清單》。這部電影於2008年在美國上映,看完有這樣五條感想。1.這是一部越早看到越好的電影,它能讓你更珍惜生命,想做的事就趕緊去做。2.「向死而生」其實是面對生命最積極的心態。3.做個精神世界豐富的人,即便面對死亡也是從容淡定的。4.死亡,是生命最偉大的發明。
  • 電影《遺願清單》:只有向死而生,人生才不會留太多遺憾!
    億萬富翁科爾和汽車修理工卡特因為身患癌症同時住進了同一間病房(醫院是愛德華開的)。人生時日不多,卡特梳理著心中的遺憾,一邊在一張紙片記下了那些內容。他饒有興致地看著這份「遺願清單」自己也拿筆在卡特的願望後寫下了自己的心願。然後,他大手一揮,讓助理安排行程,和卡特在人生最後的階段把這些心願逐一實現。
  • 年末必看8.7分電影《遺願清單》:當生命進入倒計時,才真正懂得「向死而生」
    提起死亡,中國人多是忌諱不言的,古語也有「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的說法。西班牙自然主義哲學家桑塔亞納關於死亡有這樣的理解:「生和死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死亡的黑暗背景是為了映襯生命的光彩。」誠然,對於生老病死這一自然規律,每個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生命的倒計時。
  • 在線高清電影 |《遺願清單》可能會改變你一生的電影!
    編者按:《遺願清單》是由導演羅伯·萊納打造的一齣喜劇寓言,它用輕鬆的口吻和觀眾暢談著人生的意義。
  • 電影《遺願清單》——人生之問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是影片一開頭給我們拋出的問題。我們每天都在忙碌,卻很難想明白自己究竟在做什麼,追求的是什麼。就像影片中的兩個老人,直到臨終前的最後三個月,才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遺願清單》的故事發生在兩位身患癌症的老人身上,他們在病房結交為好友並且一起完成了「遺願清單」。事實上,這部電影一直在引導我思考。
  • 福音電影《遺願清單》在死之前,我想?
    編者按:《遺願清單 《遺願清單》中文剪輯   想看完整版福音電影請加同工微信上映日期:2008-01-11(美國)推薦指數:★★★★★「我」的一生  以巍山蒼雪的鏡頭作為基調,影片《遺願清單》開啟了一段對人生意義的探討,幽默中不乏深沉,戲謔中帶有莊嚴。
  • 《遺願清單》:兩個老年人的計劃清單有哪些看點?
    然而時隔幾年後我看了追尋類似我朋友問話的電影《遺願清單》後才知道,原來人生老年人的倒計時不僅僅只有在醫院裡面等死,還有更多的活法,就像電影裡面演繹的一樣。,在豆瓣上獲得眾多觀影人的高分評論,並且還曾被日本翻拍成一部女版的片子在影院上映,從電影的故事情節來看,其實很簡單,就是兩個生命即將終結的老人,在生命最後的時光中追求為自己活一把的故事,但其一直備受好評的原因,卻是因為電影內反射出來對於生和死的生命意義的探討。
  • 遺願清單:這部07年的電影讓我哭了好久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遺願清單》,講的是兩個癌症患者如何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的故事。戲劇性的是,這兩位主人公本不該有任何的交集,他們經濟狀況不同,一個是億萬資產的富人,一個是勉強度日的窮人;一個是白人,一個是黑人;一個性格溫和幽默,一個幽默暴躁;一個還剩半年的時間,一個還剩一年。
  • 《遺願清單》:一份臨終前的清單,藏著人生的三個真諦
    電影《遺願清單》是典型的美國好萊塢式喜劇,傑克·尼科爾森與摩根·弗裡曼兩位奧斯卡影帝聯袂出演,2007年上映至今已十餘年,豆瓣給出8.6的高分證明了這部片子經久不衰。《遺願清單》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家財萬貫卻孤身一人的富翁愛德華和為了培養子女成才而做了一輩子汽車修理工的黑人科爾,兩人同時得了癌症住進同一間病房。
  • 精神分析|讀解電影《遺願清單》
    由美國導演羅伯·萊納執導的《遺願清單》,在描述兩個身患癌症僅有半年生命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完成願望清單故事時,巧妙地利用人的潛意識,使觀眾產生了共鳴。看似在探討死亡,實則是在啟迪觀影者把握當下,去創造有活力的青春,有意義的人生,和有價值的生命!幾十年一晃就過,如白駒過隙。「什麼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呢?」是該片留給觀影者最大的思考。
  • 《遺願清單》強烈推薦這部電影
    如若不是黑人卡特講起大一哲學教授講的一個課題:遺願清單(就是你一生要做的事情)。如若不是愛德華的我行我素、立即執行。那麼,愛德華會在化療的痛苦中繼續掙錢,直至被人分割遺產;卡特會在家人的關心、同情和悲憤中死去。和一般身患絕症的人一模一樣。卡特的夢想是掙夠一百萬和成為第一位黑人總統,當然,這是年輕時候的夢想。
  •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後
    所謂遺願清單,應該是指人之將死時,希望最後完成的事情吧!看完了這部電影,我一直在想,如果我的人生到了最後,我要留下怎樣的遺願清單呢?第一應該是旅行,去看想看去一直沒去看成的風景,塞北的雪,南極的光,吉普賽的風情……但諸如此類好像臨死前也是去不成的,就只能制定成年計劃完成,要不哪天真的發現人生已到盡頭,光想想也是很意難平💔💔💔第二應該是好好抱抱女兒,告訴她,你很棒吧!其實寶貝真的很棒了!但因為一表揚就翹尾巴哦!所以基本以打擊為主!
  • 電影《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你是怎麼看的
    正如電影《死亡詩社》裡面說的那樣,如果人的一生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那他的一生也實在太過悲催了。那麼你對人生的意義怎麼看呢?這部電影《遺願清單》教給了我們探尋人生意義的方法。首先得提一下這部電影的兩個主演都是拿獎拿到手軟的人物,他們都是奉獻了諸多佳片的演員。兩個都患有癌症的患者住進了同一件病房,一個是家財萬貫的這家醫院的主人愛德華,一個是平凡的汽車修理工卡特。
  • 《遺願清單》為自己寫一份遺願清單
    只可惜在節奏上的張力略微遜色,若是在遺願上再多幾個,用快速切換鏡頭的方式去表達,會更加感人。此外北原的家人轉變有些過快,人物的塑造不夠立體了。這些都是可以深化的部分,覺得有一些可惜。暫且拋開電影敘事的角度,看完這部電影我更想以故事立意的角度出發去寫感想。如果兩位主角沒有經歷到將要奪去生命的疾病,她們就無法在最後的日子過出如此精彩的人生。
  • 日版《遺願清單》:清新細膩的遺願清單
    所謂《遺願清單》,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在將要去世前,完成一個人餘生未完成的事情。這樣的題材的多數是打抒情牌,以及也因為深深符合中老年人觀眾的口味而在電影市場上所向披靡,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是雙豐收的。畢竟講的是人生、死亡和人性那深厚而溫情的內核。
  • 生命、信仰、愛與死亡,電影《遺願清單》隱含的人生終極奧義
    兩人在病房相遇,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惺惺相惜,成為了交心摯友。卡特的「遺願清單」,加上愛德華的財力,實現了一場夢境般的環遊世界之旅。雖然是絕症老人做主角,但影片全程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活力,對白中獨特的美式幽默,衝淡了死亡的黑暗,體現出一種奇異的豁達。兩位主角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病痛中建立深厚友誼,追隨自己本心,完成了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
  • 【愛電影】《遺願清單》
    而就在幾天前的晚上,在已經爆滿的硬碟裡隨意翻看到了這部電影,我想這是上天的指引。電影《遺願清單》講述了一個病房裡兩位垂暮老人的故事。他們一位是億萬富翁愛德華(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白手起家有錢有權的孤家寡人;一位是修車工卡特(摩根·弗裡曼 飾演),年輕時為了家人放棄了歷史教授的夢想,生活清貧但家庭幸福。他們身份懸殊卻都身患癌症,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一次次化療把他們折磨得不成樣子。
  • 《遺願清單》:一部讓人重新思考人生意義的影片
    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 這是電影《遺願清單》開篇,旁白的一段話,發人深思...... 電影講述的是兩個癌症晚期患者,因病結緣,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決定為自己好好活一次。
  • 從人物塑造、空間色彩和主題態度解析電影《遺願清單》的對比藝術
    ——《遺願清單》圖文 | 阿黛電影導讀 《遺願清單》是由奧斯卡影帝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共同演繹的劇情影片,講述了兩個身患癌症的患者,在餘日無多的境遇下,共同完成了「遺願清單」的生命之旅該片由羅伯·萊納執導,於2007年在美國上映,2009年獲得第3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截至目前為止,豆瓣高達8.6分,位居豆瓣電影Top250中的第232名。整體來說,《遺願清單》延續了羅伯·萊納導演的一貫風格,視角細膩,情感深刻,畫面唯美,人物形象鮮明而獨立。最重要的是,導演的每一部情感電影都會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