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一部電影,讓你擁有向死而生的力量

2021-02-21 魚雁讀書會

這是魚雁日記的第11篇原創

每晚十點,用文字讓生活更有力量

本文共2833字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由兩位影帝級演員,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共同演繹的一部電影《遺願清單》

這部電影於2008年在美國上映,看完有這樣五條感想。

1.這是一部越早看到越好的電影,它能讓你更珍惜生命,想做的事就趕緊去做。

2.「向死而生」其實是面對生命最積極的心態。

3.做個精神世界豐富的人,即便面對死亡也是從容淡定的。

4.死亡,是生命最偉大的發明。

5.人這一生有兩個標準衡量是否圓滿:一是是否讓自己快樂;二是是否給別人帶來快樂。

接下來,正式聊聊電影。

請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生命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你會怎麼辦?

我會先列下一張單子,列下我一生中那些最想做,可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去做的事情。

然後盡全力去在離開之前,一一實現它們。

這個想法就來自這部電影:兩位癌症晚期老人,一起擬下一張遺願清單,去完成生命中那些曾經不敢做、沒來得及做的事。

這份清單的內容是這樣的:

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

笑到流眼淚;

開一次野馬跑車;

親吻世上最美的女孩;

文身;

跳傘;

登上珠穆朗瑪峰……

兩位老人一條條完成自己的遺願,電影也逐步走向尾聲。

攀登珠峰成了老人們永遠的遺憾,可骨灰卻埋在了珠峰頂端。

這樣看來,你不覺得他們這一生,足夠完滿了嗎?

想做的事沒有留在生前,遺留的願望不曾帶去死後,不留遺憾的一生,不正是——每個人生而為人最偉大的成就嗎?

德國有一個經典動畫短片叫做《一分鐘蒼蠅》。

說的是,世界上存在一種蒼蠅,他們在成蟲之後只能存活一分鐘,頭頂上的計數器也開始了一分鐘倒計時。

在明白了自己的宿命之後,一張死去前輩曾用過的清單飄到它手上——「在我死之前要做的事」,於是小蒼蠅沒有猶豫片刻,開始一件件去完成:

叮一口長鼻浣熊 0:58;大醉 0:55;開一場party 0:50;飛上一顆最高的樹 0:40;戀愛 0:34;衝破蜘蛛網 0:24;蹦極 0:22.

在小蒼蠅生命的最後十秒鐘,正值中午,可是有兩個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看星星和出名

在小蒼蠅絕望時,卻意外地被一滴樹脂滴中,變成了琥珀。

在觀賞過無數次夜空星星後,被世人發現收藏,這一次,它終於變得有名了。

一分鐘蒼蠅知道自己只能活一分鐘,於是來不及猶豫,只得拼命去做,去經歷,活的短暫而絢爛。

一分鐘的生命看似短得不可思議,但是誰又能確保自己的人生足夠長,長到我們可以肆意而為、無所顧忌呢?

我們生來就是在慢慢死去,卻總是忽略頭上的倒計時。

海德格爾說:「向死而生 ,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

我們可以發現,珍惜生命的每一秒,就是讓我們更好地死去。

就像電影《勇者行動》裡所說的那樣:

「當你生命將盡的那一刻,不要像那些內心對死亡充滿恐懼的人們一樣,在臨終之前哭泣著,祈求著生命,能重來一次好做出不同的抉擇,活出不同的方式,你應吟著死亡之歌迎接終結,要像個勇士,歸家的勇士。」

日本江戶時代,一個名叫田代陣基的武士,用七年的時間,寫了一本叫《葉隱聞書》的論語集。

切腹、復仇和獨特的死亡觀念,是這本冊子的核心內容。

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對死亡之美的強烈崇拜。在日本,它還有另一個名稱,叫「武士道」。

日本人對死亡審美的態度,作為鄰邦的我們,始終是難以理解的。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死亡的態度充滿著極度的恐懼,認為死亡即是絕望、無盡的苦痛,於是世俗生活中往往表現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

一部分人安分守己,寄希望於塵世「積德」,以免死後去陰曹地府受苦;

另一部分人則驕奢淫逸,極力填補自己無盡的欲望,甚至動用一切手段來延長自己的「陽壽」,如帝王求不老仙丹。

這種不同生活態度的人們往往有著明顯的階層劃分,但對死亡的終極恐懼則是兩者共通的源頭。

文化的差異,孰優孰劣則無可厚非,恐懼死亡,並非一個民族的特性,而是全人類的本性。

關於死亡,我們就是一個毫無準備的民族,我們從未有過真正的思考,有時候,比無知更可怕的是一個人靈魂的落後。

《西藏生死書》也說: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

而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去對死亡有一個正確認識的原因。

通過正確認識死亡,我們也就接受了我們將會死亡的觀念,同時在有限的生命中,儘可能完成我們的願望,達成可以達成的成就。

顧隨先生曾說: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態過樂觀之生活。

以悲觀之心態過樂觀之生活,其實正是最積極的人生態度。

我們都知道蘋果教父賈伯斯。他一生顛覆了四大行業:

用iMAc顛覆了電腦,用PixAr顛覆了電影, 用IPod顛覆了音樂, 用iPhone顛覆了手機。

正如iPhone開啟智慧型手機時代一樣,這四大顛覆,各自都開創了一個時代。

有些人不禁好奇,賈伯斯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在我看來,正是死亡教育讓他明白了生命的意義。

2005年,他在史丹福大學演講時說:

從17歲開始,往後的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於是,他決定「向死而生」:即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去生活,如此才有了震驚世界的四大顛覆。

所以賈伯斯說:「死亡是生命的最偉大發明。」

你想做一個能改變世界的人,首先要正確認識死亡,因為這種態度,會讓你更珍惜生命每分每秒。

即使你沒有如此大的野心,也要相信向死而生,能讓你這一生,少些遺憾,多些滿足。

羅振宇的《羅輯思維》中第一期叫「向死而生」,在2012年12月21日開播。

對,就是當時我們所猜測的世界末日。他選在那天開始他的節目,也正好應證著這個選題。

記得他在節目裡說,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應該帶著末日心態去生活。

就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講的,叫作向死而生。

亡是一種狀態,而我們活著就是去死,不斷地逼近那個亡的狀態。

我們假設,每一個人的生命是無遠弗屆的,可以永遠活下去。那你想你這輩子一定會極其糟糕,因為你什麼時候努力都來得及。

而我們現代人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有的時候忘了人是要死的。

比如說我們為什麼不今天晚上回家陪父母吃一頓飯,因為我們覺得我現在在掙錢,我忙,等我掙完錢之後,我有機會再來孝敬父母。

但是你有沒有想到,生命是何等脆弱。

人如螻蟻,天地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不仁。

羅振宇在節目最後告訴我們,為了人類的向死而生,我們今天要像王寶強說的那句臺詞一樣:「好好活,做有意義的事。」

1.把每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想做的事不要一拖再拖。

2.帶著末日心態去把每一件事盡力做好。

3.如果你現在無所事事刷著手機,放下它去讀幾本書。

4.做有意義的事。

如果你問:何為有意義?

我想,就是在你行將就木時,離開這世界的前一秒,還能想到這件事,覺得這幾分鐘,花的真值得。

本文作者:魚雁,用文字讓生活更有力量。個人百家號、頭條號、公眾號:魚雁日記。公眾號ID:yuyanDairy20

書評|影評|旅行|熱點|乾貨

用文字讓生活更有力量

新浪微博:@魚雁日記

相關焦點

  • 人生必看電影之一《遺願清單》:向死而生,過不悔的一生
    《遺願清單》於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目前在豆瓣top250中位列第219位,是不少人心目中一生必看的電影之一。影片的故事線非常簡單,講述的是兩個原本毫無交集的老人,因癌症共住一間房,卻意外成為朋友,在所剩無多的日子裡彼此鼓勵,一一實現「遺願清單(bucket list)」的故事。電影沒有用宏大的場面去渲染情緒,只是用真實的描摹方式,去記錄人在面臨死亡時的場景,用簡單的故事,引發人們對於死亡和人生的思考,具有極強的哲學性,下面,就借電影來簡單聊聊,導演所表達的關於生死的思考。
  • 人生必看電影之一《遺願清單》:向死而生,過不悔的一生
    《遺願清單》於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目前在豆瓣top250中位列第219位,是不少人心目中一生必看的電影之一。影片的故事線非常簡單,講述的是兩個原本毫無交集的老人,因癌症共住一間房,卻意外成為朋友,在所剩無多的日子裡彼此鼓勵,一一實現「遺願清單(bucket list)」的故事。
  • 電影《遺願清單》:只有向死而生,人生才不會留太多遺憾!
    億萬富翁科爾和汽車修理工卡特因為身患癌症同時住進了同一間病房(醫院是愛德華開的)。在實現遺願的過程中,在那些向死而生的日子裡,兩人日漸深厚的真摯友情和親情令人感動,而他們的靈魂也得到了救贖。最終,他們的骨灰分別被裝在「巧福豆」的罐頭盒子裡,一起埋在神跡雪山上。最終,他們仍然還是實現了「親眼目睹神跡」的心願。
  •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在生命結束之前,你還想去做什麼?
    看見這個問題,你腦子裡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還是什麼也想不到?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電影的開始和你是一樣的,幸枝決定寫下遺願清單的時候,也不知道想做些什麼,可最後實現了所有的願望。兩個人在醫院意外撿到一個12歲糖尿病患者的遺願清單,準備還給小姑娘的時候,得知小姑娘已經離開了。幸枝決定寫下自己的遺願清單,可作為家庭主婦的她並不知道自己想做些什麼,她打電話告訴真子,自己決定幫小女孩完成她的遺願,被老公篡權的真子決定加入。
  • 年末必看8.7分電影《遺願清單》:當生命進入倒計時,才真正懂得「向死而生」
    提起死亡,中國人多是忌諱不言的,古語也有「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的說法。西班牙自然主義哲學家桑塔亞納關於死亡有這樣的理解:「生和死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死亡的黑暗背景是為了映襯生命的光彩。」誠然,對於生老病死這一自然規律,每個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生命的倒計時。
  • 日版《遺願清單》:清新細膩的遺願清單
    所謂《遺願清單》,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在將要去世前,完成一個人餘生未完成的事情。這樣的題材的多數是打抒情牌,以及也因為深深符合中老年人觀眾的口味而在電影市場上所向披靡,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是雙豐收的。畢竟講的是人生、死亡和人性那深厚而溫情的內核。
  • 《遺願清單》:兩個老年人的計劃清單有哪些看點?
    電影《遺願清單》記得很久之前在影院看完大型災難片《2012》後,朋友心有餘悸的問我假如你知道了明天就是世界末日然而時隔幾年後我看了追尋類似我朋友問話的電影《遺願清單》後才知道,原來人生老年人的倒計時不僅僅只有在醫院裡面等死,還有更多的活法,就像電影裡面演繹的一樣。
  • 遺願清單:這部07年的電影讓我哭了好久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遺願清單》,講的是兩個癌症患者如何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的故事。戲劇性的是,這兩位主人公本不該有任何的交集,他們經濟狀況不同,一個是億萬資產的富人,一個是勉強度日的窮人;一個是白人,一個是黑人;一個性格溫和幽默,一個幽默暴躁;一個還剩半年的時間,一個還剩一年。
  • 《遺願清單》:一部讓人重新思考人生意義的影片
    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 這是電影《遺願清單》開篇,旁白的一段話,發人深思...... 電影講述的是兩個癌症晚期患者,因病結緣,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決定為自己好好活一次。
  • 【愛電影】《遺願清單》
    而就在幾天前的晚上,在已經爆滿的硬碟裡隨意翻看到了這部電影,我想這是上天的指引。電影《遺願清單》講述了一個病房裡兩位垂暮老人的故事。他們一位是億萬富翁愛德華(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白手起家有錢有權的孤家寡人;一位是修車工卡特(摩根·弗裡曼 飾演),年輕時為了家人放棄了歷史教授的夢想,生活清貧但家庭幸福。他們身份懸殊卻都身患癌症,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一次次化療把他們折磨得不成樣子。
  • 從人物塑造、空間色彩和主題態度解析電影《遺願清單》的對比藝術
    ——《遺願清單》圖文 | 阿黛電影導讀 《遺願清單》是由奧斯卡影帝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共同演繹的劇情影片,講述了兩個身患癌症的患者,在餘日無多的境遇下,共同完成了「遺願清單」的生命之旅該片由羅伯·萊納執導,於2007年在美國上映,2009年獲得第3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截至目前為止,豆瓣高達8.6分,位居豆瓣電影Top250中的第232名。整體來說,《遺願清單》延續了羅伯·萊納導演的一貫風格,視角細膩,情感深刻,畫面唯美,人物形象鮮明而獨立。最重要的是,導演的每一部情感電影都會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
  • 精神分析|讀解電影《遺願清單》
    由美國導演羅伯·萊納執導的《遺願清單》,在描述兩個身患癌症僅有半年生命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完成願望清單故事時,巧妙地利用人的潛意識,使觀眾產生了共鳴。看似在探討死亡,實則是在啟迪觀影者把握當下,去創造有活力的青春,有意義的人生,和有價值的生命!幾十年一晃就過,如白駒過隙。「什麼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呢?」是該片留給觀影者最大的思考。
  • 遺願清單,一部講述如何面對死亡的電影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是2004年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一部有關人生理念的電影,這部電影與其他電影不同,電影中的主角是兩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其中一位黑人修理工錢伯斯先生家庭美滿,熱愛生活並知識淵博對於人生有自己的熱愛跟理解,但是年至晚年,錢伯斯先生由於癌症不得不離開工作與家庭搬入億萬富翁愛德華的醫療機構中接受實驗性治療來為自己的生命做最後一搏
  • 在線高清電影 |《遺願清單》可能會改變你一生的電影!
    編者按:《遺願清單》是由導演羅伯·萊納打造的一齣喜劇寓言,它用輕鬆的口吻和觀眾暢談著人生的意義。
  • 福音電影《遺願清單》在死之前,我想?
    編者按:《遺願清單》是由導演羅伯·萊納打造的一齣喜劇寓言,它用輕鬆的口吻和觀眾暢談著人生的意義。 《遺願清單》中文剪輯   想看完整版福音電影請加同工微信上映日期:2008-01-11(美國)推薦指數:★★★★★
  • 圖解電影《遺願清單》
    《遺願清單》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倒不是這個電影有多麼得煽情,而是讓看過的人可以重新審視定義自己的人生。故事很有特點,兩個不同人生軌跡的人,因為絕症而住進了同一個病房。第二天,當湯姆來到病房的時候,愛德華再次表示對卡特的不滿:「如果讓我在這傢伙身邊躺三個星期,我會死的。那人呆頭呆腦的,半截都已經埋土裡了。「湯姆勸他說:「你不能住單間,否則輿論會饒不了你。
  • 在這命運弄人的一年,我們需要重溫的是這部電影《遺願清單》!
    假若你也正在因為 2020 的變化而感到人生唏噓,總是覺得生命充滿著無力感的話,這部電影或許能給予你一些安慰和啟示。漸漸地,兩人成為對方最實在的支持,他們也開始向對方打開心扉,感情越來越好。 直至有一天,醫生告訴富豪,他只剩下 6 個月的生命,維修員則剩下 1 年的時間。兩人最初都感到非常難過和無奈,維修員更把原本正在寫的遺願清單丟掉了。第二天,富豪拾到了這張紙,就問維修員是什麼,他回答這是他的遺願,希望在離開人世前完成,例如是「幫助陌生人」、「笑到哭」等。
  • 在這命運弄人的一年,我們需要重溫的是這部電影《遺願清單》
    假若你也正在因為 2020 的變化而感到人生唏噓,總是覺得生命充滿著無力感的話,這部電影或許能給予你一些安慰和啟示。漸漸地,兩人成為對方最實在的支持,他們也開始向對方打開心扉,感情越來越好。直至有一天,醫生告訴富豪,他只剩下 6 個月的生命,維修員則剩下 1 年的時間。兩人最初都感到非常難過和無奈,維修員更把原本正在寫的遺願清單丟掉了。
  • 《遺願清單》強烈推薦這部電影
    如若不是黑人卡特講起大一哲學教授講的一個課題:遺願清單(就是你一生要做的事情)。如若不是愛德華的我行我素、立即執行。那麼,愛德華會在化療的痛苦中繼續掙錢,直至被人分割遺產;卡特會在家人的關心、同情和悲憤中死去。和一般身患絕症的人一模一樣。卡特的夢想是掙夠一百萬和成為第一位黑人總統,當然,這是年輕時候的夢想。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一切都來得及實現
    觀劇導賞,提前感受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一切都來得及實現文:Lynchie在2019年看過的中文音樂劇中,《我的遺願清單》算是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部。【①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簡介】《我的遺願清單》(以下簡稱《遺願清單》)是一部韓國原創音樂劇,中文版在2017年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