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一部讓人重新思考人生意義的影片

2020-11-19 騰訊網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

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什麼;

有人說要看他的信仰;

有人說要用愛來評價;

還有人說人生根本就毫無意義。

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

這是電影《遺願清單》開篇,旁白的一段話,發人深思......

電影講述的是兩個癌症晚期患者,因病結緣,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決定為自己好好活一次。

他們列了一份遺願清單,每一條都是曾經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包括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情不自禁地笑到流淚;親吻世界上最美的女孩;跳傘;刺紋身;賽車......

他們一起去實現遺願清單上的每一條,互相拯救,互相彌補自己人生中的遺憾,他們彼此給對方的生活都帶去了快樂,在人世間的最後時光,比大部分人畢生的光陰過得更為充實。

這部影片給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過一生

吳軍老師說過,富人消費付出的不是錢,而是時間。窮人和富人擁有一樣的時間,富人消費時間必須深思熟慮——賦予意義。

富翁愛德華,活得真實、率性,他一生堅持自己,不妥協。他可以在法庭上說:能不能別搞形式主義,是你們需要我,我不需要你們,我手裡的信封裡有張巨額支票,如果對數額滿意,就告訴我一聲。

他霸氣一方面來源於他的財富,另一方面來自於他放蕩不羈的個性。他覺得參加這種毫無意義,形式主義的法庭爭辯浪費了他與某某人共進午餐的時間了。

他的富人思維,讓很多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卻也因此疏遠了親情。

當突如其來的絕症光臨時,他也為自己當初的霸道買了單,不能享受單獨病房,沒有親人探望,照顧他的卻是自己的助理。人生至此,未免些許悲涼。

但當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時,他的理性思維和積極的心態,讓他作出決定:不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治療上,最後的寶貴時光它值得賦予更有價值的意義。

於是他向面臨相同境遇的老特卡發出邀請,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汽車修理工卡特,博聞強識,成功地將三個子女培養成才,因為現實的壓力,不得不犧牲了年輕時當歷史教授的夢想,找一份更高工資的修理技師工作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向生活妥協的他,擁有了親情,和諧美滿的家庭,但一生辛苦地付出卻也委屈自己。人生至此,未免有些許無奈。

意義是無價之寶,富人用錢堆砌一個金碧輝煌的意義,普通人用時間打造一個銘記一生的意義。窮富的分界線,在意義這個尺度上其實是平等的。不同的人生態度,不同的收穫,沒有對錯。

原本陌生,沒有任何交集的兩個人,卻因為一場疾病結成了生命中很重要的夥伴。

記得梁寧老師說過,兩個人能否建立深刻的關係還是取決於,對方是否能懂他的痛苦,兩個人交換了多少能量,交換了多少靈魂。

或許就是因為兩人承受同樣痛苦的疾病,生命中都有某種遺憾,有共同的擔憂和恐懼,所以真正的感同身受就把他們深深地連接在了一起,才有了後來那麼美,那麼酷的故事。

摒棄角色化預期,為自己瘋狂一次

年少時我們擁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親情、友情與愛情任我們揮霍,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但是美好的東西常常轉瞬即逝,因為我們不懂珍惜。

人至中年不得不被各種責任束縛,為了安定失了自由。

生活就像一個大舞臺,我們一直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總有聲音告訴我們說,工作中我們應該要做一個敬業的員工,家庭裡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丈夫,賢惠的妻子,要做一個孝順的兒女,要做一對模範夫妻,模範父母等等,角色化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存環境。

漸漸地我們變得麻木,功利,刻板,失去了自己的個性,隱藏了自己的需求,我們習慣口是心非,偽裝成那個曾經最討厭的人的模樣,我們找不到最初的自己了,我們不知道究竟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我們常常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一晃眼,到了老年,才想起年少時的夢想與愛,你問我,一切還還來得及嗎?

——來得及。

我們都活在自己的時區裡,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想做的事情就做吧,任何時候都不晚。懷著感恩的心,歡慶已經擁有的生命,是我們每個人力所能及的。

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了。——泰戈爾

摒棄角色化預期,全心全意為自己活一次。人活著就是為了某天死去,人生的意義無非是去愛,去認真對待人生中的每分每秒,保留一份回憶,不留遺憾。

那麼死神將至,瘋狂一次何妨?

人生有些事,錯過一時,就錯過一世。勇敢去做那些不做會後悔的事情,別等閉眼的那一刻再遺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

為什麼我們總是說的和做的不一樣,如何打破這個怪圈?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面對別人的發問時,我們常常會選擇說一些自己覺得正確的話,可是當我們真正去行動的時候卻會做出截然相反的行為。

就像影片中談到的那個深刻的問題:如果能預知自己的生命還剩多少,想不想知道自己確切的死亡時間?

96%的人選擇了不想,老卡特一直覺得自己是屬於另外的4%,可是證明他並不是。當他知道了自己最多只剩一年的時間之時,他並沒有解脫之感,反而陷入慌亂和恐懼。

心理學上把這種行為稱為「認知不協調」,認知失調常常會讓我們陷在自欺欺人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那麼如何打破這種認知不協調呢?

其實電影開篇就給出了答案——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

打破認知不協調,就是要對自己誠實,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而不是當局者。

卡特從愛德華身上看到了自己缺失的豁達與勇氣;終於在率性與冒險的行動中,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深切感受到原來快樂還有這樣讓人振奮澎湃的方式。

他從愛德華對待女人的放蕩不羈的態度中,感受到了自己對妻子的感情其實一直沒有改變過。

儘管他說已經找不到當初遇見妻子時的感覺了,但當愛德華邀請他去「爽」一把時,他堅定地拒絕了,在酒吧有年輕妹子搭訕時,依然不為所動,反而從中發現了自己是那麼的想念的妻子。

他重新找回了初戀的感覺,向我們證明了,愛情真是一次次愛上同一個人的過程。

同樣的,愛德華從卡特身上看到了親情的重要性,認識到了家庭永遠是溫暖的港灣和歸宿。

終於,他勇敢地敲開女兒的家門,低下高貴的頭顱,與女兒和解,去尋找生命中真正讓自己幸福的事情。

同時愛德華也在與卡特的相處和交談中去反思,自己曾經的行為是否太霸道?自己快樂的同時,是否也給別人帶去了快樂?在一點一滴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

遺願清單既是儀式感,也是對生命的反思

活著就是一場盛宴,但漫無目的地活著,就會浪費寶貴的光陰。

兩個將死的老人用遺願清單,捕捉了生命中最後的寶貴時光,有了清單,就有了明確的目的,就不會失去方向,每實現一條,就用筆划去。

看似平凡的儀式感的東西,卻能給人無限的力量與恐懼抗爭。每划去清單上的一條,就好像又跑贏了時間一次。

他們用行動彌補遺憾從而達到人生的圓滿。整部影片絲毫沒有表現面對死亡的哀怨與恐懼,反而充盈著一股歡快的韻律。

他們愉快地談論死後骨灰放哪裡,選擇何種方式處理;喝著酒,唱著歌,只做讓自己開心的事,用快樂衝淡病痛的壓抑以及對死亡的恐懼。

他們面對死亡的坦然與從容,著實令人欽佩。

奧勒良說:人不應該恐懼死亡,他應該恐懼的是從來未曾真正地活過。

王瀟的趁早學院給出了一份葬禮策劃手冊,這是一份特別扎心的表格,但卻會讓我們從很多細節中審視自己的人生。

這份葬禮手冊會問你很多不曾想過,不敢想的問題,比如:你的生平該如何書寫?你會邀請誰來參加你的葬禮?到那時,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人他們還在嗎?你想讓你的生平由誰幫你朗讀?你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銘是什麼?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但最遺憾的是我們來不及好好告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或許我們都應該在有生之年填一份這樣的葬禮策劃表格,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為告別做好準備,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和身邊最親近的人所擁有的時間是多麼有限,我們該學會好好珍惜,歡慶已經擁有的生命。

生命本來就是一場修行,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願你活得有滋有味,每一步都不留遺憾。

---END---

相關焦點

  • 《遺願清單》,摩根·弗裡曼經典之作,思考人生的意義
    《遺願清單》劇照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有人說,要看一個人留下了什麼,如果什麼都沒有留下,就像路邊的石頭一樣,毫無意義。有人說,要看一個人經歷了什麼,是否看到過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日出?是否到達過這個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否遇到了那個自己最愛的人?也許對於人生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有時,人生的意義在於一個人活著的時候,有沒有快樂過?有沒有給別人帶來快樂?
  • 豆瓣8.6《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在於的
    如果我問你,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你會如何回答我呢?你可能會說,賺錢;也可能會說活著就是你人生的意義,答案眾說紛紜,沒有真正確定的一個。胡適先生曾說:「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怎樣看人生。」再看《遺願清單》,覺得這句話正是它想要表達的主題。
  • 《遺願清單》:一場關於生命意義的探索之旅
    《遺願清單》是由羅伯·萊納執導,奧斯卡影帝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共同演繹的喜劇片,它用溫情幽默的口吻向觀眾講述著死亡這個頗顯沉重的話題,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探討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本片在豆瓣上獲得了8.6分的好評,躋身豆瓣TOP250。
  • 《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生活將給勇敢堅持的人答案
    或許你會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列一張遺願清單,去做那些自己曾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每個人的人生旅途是不同的,不管你是光鮮亮麗的過完這一生,還是普普通通的過完一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出現,也有自己所力不能及的事情。或許人生就是有一個一個的遺憾疊加而成的。生命的意義有很多,一個人在出生之前,沒有人會告訴他這一生該做什麼,該怎樣活才有意義。所以人生在世,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找人生的意義。
  • 《遺願清單》:一份臨終前的清單,藏著人生的三個真諦
    兩位出生和地位截然不同的老人在共同面對死亡時產生了深刻的友誼,兩人一起寫下人生最後的願望並逐一實現,在實現遺願的過程中,他們的靈魂也得到救贖。這是一部探討人生的片子,兩位老人用人生最後的時刻尋找出了人生的意義,影片也通過這份遺願清單告訴了觀眾人生的三個真諦。
  • 《遺願清單》:帶你找到人生的意義
    你找到人生的樂趣了嗎?你這一生給他人帶來快樂了嗎?---《遺願清單》這部電影是由摩根·弗裡曼和傑克·尼克爾森兩個影帝主演,講述兩個身患癌症晚期的病人,機緣巧合之下相識並結為好友,決定一起利用剩下的時間來完成他們內心一直想做而沒做的&34;的故事。
  • 影片《遺願清單》-人活著的意義,一個人活著就不可避免的問題
    慈祥的爺爺被告知還剩下最多一年,他以為他是那4%願意被告知自己剩下多少日子的人,他覺得這將是種解脫。自己可以坦然接受這個現實,但真聽到結果後,他撕毀了正在計劃的遺願清單。當愛德華撿到卡特丟棄的遺願清單,開始慫恿卡特一起去找樂子,去目睹宏偉景象、開一次福特野馬賽車、去跳傘、去親吻世上最美的女孩,去紋身、去開實現他們的遺願。
  • 豆瓣8.6《遺願清單》:生命的意義在於你是什麼
    如果我問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你怎麼回答我?你可能會說,賺錢;也可能會說,生活是你生命的意義,答案不同,沒有真正確定的人。胡適先生曾經說過:「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怎樣看人生。」再看看《遺願清單》,感覺這句話正是他想要表達的主題。
  • 電影《遺願清單》——人生之問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是影片一開頭給我們拋出的問題。我們每天都在忙碌,卻很難想明白自己究竟在做什麼,追求的是什麼。就像影片中的兩個老人,直到臨終前的最後三個月,才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遺願清單》的故事發生在兩位身患癌症的老人身上,他們在病房結交為好友並且一起完成了「遺願清單」。事實上,這部電影一直在引導我思考。
  • 電影《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你是怎麼看的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或許有些人一輩子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 《遺願清單》:直面死亡,我們應如何自處?
    這一部喜劇片,也是一部探討人生的片子,兩位老人用人生最後的時刻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去尋找。人物是電影的靈魂,能否塑造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是評判一部電影手段之一,對比是自古文學慣用的描寫人物的手法,電影中也比比皆是,《遺願清單》中對比貫穿影片的始終,生動塑造了愛德華和卡特兩個飽滿的老人形象,通過對比,我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獨立個體,以及呈現出的性格、語言等多方面折射出各自對於人生的定義與詮釋。
  • 精神分析|讀解電影《遺願清單》
    由美國導演羅伯·萊納執導的《遺願清單》,在描述兩個身患癌症僅有半年生命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完成願望清單故事時,巧妙地利用人的潛意識,使觀眾產生了共鳴。看似在探討死亡,實則是在啟迪觀影者把握當下,去創造有活力的青春,有意義的人生,和有價值的生命!幾十年一晃就過,如白駒過隙。「什麼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呢?」是該片留給觀影者最大的思考。
  • 《遺願清單》:兩個老年人的計劃清單有哪些看點?
    ,在豆瓣上獲得眾多觀影人的高分評論,並且還曾被日本翻拍成一部女版的片子在影院上映,從電影的故事情節來看,其實很簡單,就是兩個生命即將終結的老人,在生命最後的時光中追求為自己活一把的故事,但其一直備受好評的原因,卻是因為電影內反射出來對於生和死的生命意義的探討。
  • 《遺願清單》:把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
    ——馬爾麥克前段時間,又重新看了一遍《申肖克的救贖》,看完之後被列表推薦的《遺願清單》吸引了眼球,當時是好奇心作祟看了這部影片,但看完後被它的內容所吸引,又重新看了好幾遍。 《遺願清單》講的是黑人汽車修理工卡特·錢伯斯熱愛生活而且知識淵博。一場可怕的疾病讓他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搬入醫院接受實驗性治療。
  • 生命、信仰、愛與死亡,電影《遺願清單》隱含的人生終極奧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認為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說要用愛來評判,還有人說人生根本毫無意義。而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我能肯定的是,不管按什麼標準,愛德華·科爾在人世間最後的時光,比大部分人畢生的光陰都要充實。他在最終離世的時候合上了雙眼,卻敞開了心靈。
  • 《遺願清單》:一部感動無數人的電影!
    人之所以會抑鬱,是因為活在過去;人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活在未來。只有活在當下,給自己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位置,才能最好地享受人生的美麗。有一部電影叫《遺願清單》,講了一個身價千萬的富人和普通的汽車維修工同時患上了癌症,住進了一家醫院,他們倆在病床上等待著即將來臨的死亡,臨終前回憶自己的一生真的過得快樂嗎?
  • 遺願清單,一部講述如何面對死亡的電影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是2004年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一部有關人生理念的電影,這部電影與其他電影不同,電影中的主角是兩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其中一位黑人修理工錢伯斯先生家庭美滿,熱愛生活並知識淵博對於人生有自己的熱愛跟理解,但是年至晚年,錢伯斯先生由於癌症不得不離開工作與家庭搬入億萬富翁愛德華的醫療機構中接受實驗性治療來為自己的生命做最後一搏
  • 《遺願清單》:生命的盡頭列下的清單,是生命裡最美的頁章
    影片並沒有避諱死亡對於人的無情逼近之感,影片中兩位主人公的病情發展成為推動劇情進展的動力,而另一方面,影片也探討了什麼才是生命的真正意義。影片開頭的旁白直面對死亡的同時,也令人思考起生命的真正價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 《歡喜來逗陣》社群與《贏家人生》合作舉辦的《遺願清單》電影工作坊圓滿結束.
    2019年6月19日,在源和1916的微公益學院《歡喜來逗陣》社群與《贏家人生》合作舉辦了一場生動有趣的《遺願清單》電影工作坊活動
  • 《遺願清單》這才是女王的打開方式——遺願清單
    說出來我都不信,因為一首歌,就是上面這首竹內瑪莉亞的《旅のつづき》,莫名聽著很有感覺,然後順著qq音樂僅有的42條評論竟然去找到了這首歌是去年電影《遺願清單》的片尾曲。,原版的《遺願清單》還沒有看,不過我看評論區的意思就以上幾點做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