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被告知你的生命就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你會做些什麼?是整天自怨自艾,混沌的過日子。還是振作自己,積極的面對。或許你會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列一張遺願清單,去做那些自己曾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遺願清單》是由羅伯·萊納執導,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西恩·海耶斯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7年在美國上映。該影片講述了這一生本不該會有交集的兩位老人,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朋友,並且約定在生命中的最後時光,完成他們這一生尚未完成的願望。這部電影向觀眾展示了主角在面對死亡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坦然與樂觀,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卡特曾經是個歷史教授,但是因為後來妻子懷孕,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隨便找了一份工作,他對愛德華說;「一轉眼45年過去了,現在我已經是個窮光蛋了。」
在卡特的內心中其實是有點責怪妻子的,因為家庭才導致了卡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最終也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實際上,通往夢想的道路往往是隔著現實中的各種瑣事的。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也是不同的。在理想和現實面對,如果做不到相互成全,那就相互適應和相互磨合吧。
每個人的人生旅途是不同的,不管你是光鮮亮麗的過完這一生,還是普普通通的過完一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出現,也有自己所力不能及的事情。或許人生就是有一個一個的遺憾疊加而成的。
生命的意義有很多,一個人在出生之前,沒有人會告訴他這一生該做什麼,該怎樣活才有意義。所以人生在世,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幸運的人也許能找到,而有些人可能一輩子也找不到。
曾經有一千個人被問到想不想知道自己確切的死亡時間,有96%的人選擇了不想,只有4%的人選擇了想。影片中的卡特屬於那4%,但是當醫生告訴他確切時間時,他才明白其實他自己也沒有這麼勇敢。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懼怕說死亡,也總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
影片中,兩位老人被告知自己的生命就只剩下一年的時間了。儘管他們知道自己的生命已時日無多,兩位老人也沒有表現的過度悲傷和難過。他們選擇了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沒有整天沉浸在哀傷當中。
在人生中的最後旅程,影片中的兩位老人選擇列出自己的遺願清單,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做一些之前從未做過的事情,用自己能想到最好的辦法去和過去告別。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類似這樣的挫折和困難時,我們也應該勇敢地去面對,只有選擇面對,才有可能開啟之後的人生,不然會一直停滯不前,陷在痛苦中。
當我們真正面臨死亡的時候,也不必害怕,如果能在死亡前得知自己生命的最終期限,這是幸運的。因為你還有時間去做一些你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瀕臨死亡的時候,每個人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有些人會後悔自己走的路,而有些人會趁著自己還有機會去完成自己想做卻沒做的。在這所剩無幾的日子,規劃如何不留遺憾地過完人生的最後旅程。
其實,不管死亡有沒有來臨,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當下的生活。人生不易,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沒有人能知道明天會怎樣,時間如同白駒過隙,我們要學會在繁忙的日子中,自己尋找快樂,使自己的每一天都能快樂一點點。有些事,有機會就去做,別等到沒機會的時候才去後悔。
影片中,就算卡特之前再怎麼埋怨自己的妻子,他最終還是明白了妻子的不容易。兩位老人在經歷過一段冒險時光後,最終也是回到了自己的家。在臨近生命的終點依舊還是需要最愛的人陪伴在身旁。
《遺願清單》最終告訴我們的是,在我們的生命中,應該認真地度過每一天。一點點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不讓到自己生命快終結的時候,才去列一份遺願清單。我們要活在當下、珍惜當下、享受當下。
聲明: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