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
遺願清單是2004年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一部有關人生理念的電影,這部電影與其他電影不同,電影中的主角是兩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其中一位黑人修理工錢伯斯先生家庭美滿,熱愛生活並知識淵博對於人生有自己的熱愛跟理解,但是年至晚年,錢伯斯先生由於癌症不得不離開工作與家庭搬入億萬富翁愛德華的醫療機構中接受實驗性治療來為自己的生命做最後一搏,無獨有偶,愛德華也在一次嘔吐之後在醫院檢查之後發現自己身患癌症的不幸消息與錢伯斯安排在同一個病房。
毫無疑問,接受實驗式治療的過程是痛苦的。無論是從一次次藥物試驗產生的副作用與癌症帶來的身體上的病痛還是在一次次實驗式治療失敗所帶來的心靈上痛苦都讓兩個人身心俱疲。在這痛苦的過程中,錢伯斯先生除了觀看自己最喜歡的節目和跟老婆聊起自己三個子女之外,還在紙片上記錄自己尚未實現的願望。偶然一次機會,愛德華看到了這張紙片。在相處的時間中愛德華對於錢伯斯對於家人溫暖的態度跟對於死亡的樂觀頗為欣賞,對於這位與他一樣徘徊在生死邊緣的室友愛德華有了同病相憐的感受,一個想要幫助錢伯斯實現心願的想法逐漸在心中形成。
在一次實驗之後,醫生對於兩人的身體情況判斷兩人已經時日無多,擺在兩人面前的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就是選擇參加最新的醫學實驗治療方法最後一搏,要麼就是選擇在最後的時間中體面地去面對死亡。兩人對於這個在意料之中的結果雖然毫不意外,但依然感到失望與沮喪。錢伯斯的妻子從自己護士職業的角度勸錢伯斯參加治療,她不想像自己給同樣病狀的病人送終一樣看著他的丈夫離去。但是愛德華卻下定了決心,利用自己的財富在錢伯斯最後的時間讓他去完成人生尚未實現的心願。
他們兩個老人在人生的最後時間從高空中的飛機跳下,在裝潢考究的酒店用餐與住宿,在酒店與度假勝地跟年輕的女孩子跳舞感受年輕帶來的歡樂。但是快樂終究比不上死神的腳步,很快錢伯斯的身體就開始變得脆弱,反覆的症狀無時無刻都不在提醒著他時日無多的事實。錢伯斯在紙上寫下了他的最後願望,希望愛德華能夠重新看待自身的感情和對於家庭的溫暖內心,他希望這位慷慨的老友能夠打開心房坦率地去面對真實的自己。但是起初愛德華並沒有體會到老友的苦心,而是覺得錢伯斯多管閒事,是在給自己所營造的快樂旅途帶來不愉快跟麻煩。愛德華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正確地看待自己的過去,與過去的自己作出諒解是自己一生的心結。
然而錢伯斯的身體沒有時間了,在一次病發之後,錢伯斯被送入重症監護室,最終搶救無效告別了人世。但是在人生的最後的時間,他用自己的生活理念跟家庭告訴了愛德華家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這一道理,而愛德華也放下了自己的負擔,第一次坦率地面對了自己的過去,跟前妻取得了諒解。
那麼我們這些普通人又應該怎麼面對死亡呢?
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都是很迷茫的,但是從每個人對於人生的態度來看,這個問題又是大相逕庭的。
覺得人生是痛苦的人,活著對於他來說本身是一種折磨,只是因為自己心中某些執念而一直堅持活著的他本身就能坦率地面對死亡,這種人的一身都是如苦行僧一樣只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面對死亡之時也只是會害怕自己的價值與犧牲不能實現自己的目的,所以對於這些人來他們會用自己的過去來面對死亡,他們的人生的路是直線的,他們的目的地是在遠方的,生命是他們行走的燃料,而自己的夢想則是前方的太陽,對於自己在夢想中的每一步他們都毫無不後悔,等到他們接近死亡之時,回頭看去人生之路無比漫長遍地都是他們的夢想,即便沒有完成夢想,但是他們也死而無憾
覺得人生是有牽掛是有執念的留戀人間的人,他們的人生是在別人身上的,對於他們來說,家人與朋友的安好是他們人生之中最為重要的事情,他們並不害怕自己的死亡,只是擔心自己給家人添麻煩。對於他們而言,只要家庭美滿了,自己的人生就仿佛就在人世間留存下去。
中國是一個很避諱死亡的民族,覺得不吉利。從我們出生到現在,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有讓我們正視死亡這件事。白巖松說過,中國人在談論死亡教育這事上面,就是空白。在遺願清單這部電影中,錢伯斯先生之所以能淡然面對死亡,無非是:信仰。所以面對死亡,我們都應該有我們自己的信仰,無論是家人還是夢想,人這一輩子,我們總需要有一些東西讓自己活著,也總需要一些東西讓我們能夠坦然接受死亡的結局。沒有人不害怕死亡,只是有些時候,我們的勇氣讓我們能夠坦蕩蕩地來,坦蕩蕩地走。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遺願清單中的經典臺詞:
1、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說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說要用愛來評判,還有人說人生根本就毫無意義。我,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我能肯定的是,不管按什麼標準,愛德華·科爾在人世間的最後時光,比大部分人畢生的光陰更為充實。我知道,他在離世的時候合上了雙眼,卻敞開了心靈。
2、「早晨的化療多麼芬芳!」(愛德華)「讓我像個勝利者。」
3、「感覺怎樣?」(愛德華)
「什麼?化療?不算太糟。只要你不介意一天到晚吐個不停,眼睜睜看著血管變黑,感覺骨頭越來越軟,剩下的感受麼,跟在海邊日光浴差不多。」(卡特)
「那我就放心了。」(愛德華)
4、我原本想當一名歷史系教授。」「我一個黑人,年紀輕輕一貧如洗還拖家帶口,能有份待遇不錯的工作還不趕緊接了?我一直想回去,但45年一晃就過去了。」(卡特)
5、「如白駒過隙。」(愛德華)
6、曾經有這麼個調查:有一千個人被問及,若有可能事先獲悉,想不想知道自己確切的死亡時間,96%的人選擇了不想,我總覺得自己屬於另外的4%。如果能知道自己的生命還剩多少,我覺得這其實是一種解脫。但事實證明,我不屬於那4%。基本上我們已別無選擇。(卡特)
7、「我大一的時候,一個哲學教授,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人生前景規劃的作業,他稱之為『遺願清單』,將此生想做的事情列成一份清單。我就寫了『賺一百萬』啊、『成為首位黑人總統』啊之類的年少輕狂的想法。現在我想重寫這份清單,但是……」(卡特)
8、「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
笑到流眼淚。
親眼目睹神跡。
開一次野馬跑車。
去跳傘。
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
……」(兩人共同擬定)
9、「別為錢犯難,我也只剩下錢了。」「你說一直沒機會嘗試,這不你的機會來了嗎?」(愛德華)
10、「什麼?我的機會?犯傻的機會?」(卡特)
11、「總比沒機會犯好。」「我回去上班,然後傻坐著,聽別人說著融資次貸的事情,假裝自己還關心那些該死的錢;你呢回家,沐浴焚香穿好壽衣,任由身邊的人圍著你,看著你咽氣,而你還要安慰他們?那就是你想要的?在同情和悲痛的氣氛中慢慢窒息?我可不願意。在你的內心深處,相信你也不願意。」(愛德華)
12、我拋棄了他們?我在引擎蓋下幹了45年,為的就是讓他們心無旁騖,這點我做到了。我想也該給自己一些時間了。(卡特)
13、「感覺怎麼樣啊?這才是生活。」(愛德華)
14、「我恨死你了。」(卡特)
15、「盡情享受藍天吧!」「我有一種墜入深淵的感覺。」「我有一種墜入愛河的感覺。」(愛德華)
16、「人活著就為了在某天死去。」(愛德華)
17、美,就一個字。
18、我就喜歡這種感覺:飛掠極地上空,下面是一片荒涼。
19、那些星星,真是造物主的傑作。
20、你相信這一切都是某隻大手創造的?
你不信麼?
相信的意思是不是說:當我抬起頭望著天,發著這樣那樣的誓言,上蒼就會幫我度過難關?不,我不相信。
要這麼說,地球上95%的人都錯了?
大家對於遺願清單這部電影有什麼自己的看法跟思考,也歡迎在評論區中分享自己的感悟,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於你有所幫助,希望大家點讚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