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死亡與幸福,原來可以離得這麼近

2020-12-23 可樂必可樂

《遺願清單》是羅伯·萊納導演的一部影片,由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主演。前者的著名作品有《飛越瘋人院》《閃靈》等,後者曾出演過《肖申克的救贖》《七宗罪》等諸多作品,這樣的兩位老戲骨,演技自是無需置疑。

《遺願清單》講述了一個溫情的故事,清單作為影片的全線索,引出了一間病房裡的兩個老人從陌生到相熟相知的過程。由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的愛德華·科爾是一個大富翁,從白手起家到億萬家產,擁有著自己的一家醫院,為了節省成本規定一房兩床,生活可說是得心應手如魚得水,不久卻被檢查出罹患癌症,手帕上的紅色血跡觸目驚心。由摩根·弗裡曼飾演的老卡特是一位汽車修理技師,儘管日復一日地工作在狹窄的車間,卻不囿於這一方天地,博聞強識風趣幽默,日子過得並不乏味。不想突然接到自己得癌症的噩耗,手中的菸頭落地正如生命的暫停,卡特緩緩走出工作地。就這樣,兩位老人相遇了。

一、死亡令人恐懼

心理學家庫布勒·羅斯認為,臨終病人的狀態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1)否認階段:病人否認死亡的現實,拒不接受有關死亡就要發生的信息。(2)憤怒階段:病人憤憤不平,並將怒氣往生者身上發洩。(3)祈求階段:晚期患者與自己或上帝討價還價,是另一種常見的反應。(4)抑鬱階段:當死亡臨近,病人開始意識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於是便覺得自己沒有用了,產生疲憊和挫折感,進而變得憂鬱。(5)接納階段:接受死亡的人不悲不喜,平靜地面對這一不可避免的現實。

科爾不情願地與卡特被安排到了一間病房。儘管科爾擁有整個醫院,卻因自己之前說過「開的是醫院,不是療養院,每間房兩張床,沒有例外」,而只能接受。當躺著科爾的病床被緩緩推進門房,他的心中一定是拒絕的,拒絕被人照料,拒絕與別人共處一室,拒絕承認自己現在的處境。所以他倔強地堅持自己翻身,卻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倔強地吃杏仁麵包和綠香蕉,卻不得不在之後奔向廁所。科爾是嘈雜的,他張牙舞爪地向其他人宣布自己的強壯,卻敗下陣來。

卡特則恰恰相反,安靜無比。他像一個目擊者觀看著卡特的到來,他戴上金邊眼鏡讀書看報,他一次又一次完美無誤地命中猜謎節目。他會在床頭放上子女的照片,他會在妻子來看自己時像往常一樣聊天。卡特看似接納的背後,同樣是一種否認,是斂起了所有鋒芒的否認。以過去的狀態生活,便是同過去一樣嗎?當然不是。但卡特做了45年的汽車修理技師,他很有耐心,也一以貫之,懂得如何利用閒下來的時光。

這樣的兩個老人是註定會發生故事的。死亡讓他們恐懼,病痛在夜裡折磨著他們。到了第二天,科爾躺在床上看電視,播出的是運動比賽,種在科爾心裡的是生的希望。可惜天不遂人願,「六個月,至多一年」,癌症對科爾做出了審判。再看看另一邊的卡特,在紙上寫著什麼,噩耗來臨,同樣是只剩幾個月的生命,卡特乾脆把紙揉作一團。

二、自我與他人

科爾撫平了紙團,原來這是一張遺願清單。顧名思義,列出自己想做的事情。當卡特年輕的時候,他想賺到一百萬,想成為第一個黑人總統,沒想到做了汽車修理技師,45年一眨眼就沒了。科爾看到上面寫著「目睹宏偉景象」,科爾突然有了一個想法,為什麼不趁最後的時光快樂一把?跳傘,賽車,想去就去做啊!

就這樣,兩位老人結成夥伴,帶上清單開啟了一場冒險之旅。在幾萬裡的高空跳傘,在城市上方,感受高樓林立,感受山河湖泊,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自由地漂浮;去店裡紋身,像年輕人一樣,擁有探索這個世界的勇氣與激情;來一場福特賽車,生命在前進,生命在碰撞,生命不熄火。

談起老年人,孤獨是繞不過的話題,無人陪伴,精神世界荒蕪,如果是得了癌症的老年人,生活就更難了。《遺願清單》的主角是兩個老人,卻是兩個不平凡的老人。疾病可怕,更可怕的是屈服於疾病。即使身處險境,仍然有探索的勇氣,仍然不喪失愛的能力。在這部電影裡,出現了大量的近景及特寫鏡頭,都給人以極強烈的真實感,讓人感覺不只是在看電影,而是在親眼目睹整個故事的發生發展,非常質樸,非常平實。

科爾很少提起自己的家庭。他結過四次婚,心卻一直在流浪,唯一的一個女兒有過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因為當時的極力反對和加以阻止,科爾與女兒也多年沒有往來。卡特得知此事之後,一直想幫助科爾,所以汽車停在了其女兒家門口。一開始,科爾是害怕的,長時間的遠離讓他不敢去接觸,害怕自己遭到拒絕。幸好有卡特,在卡特的再次激勵之下,科爾終於按響了門鈴,內心多年的情感空缺得以圓滿。

三、清單的象徵

影片以兩位老人在生命彌留之際的願望鋪陳開來,溫暖感人,幽默並存。大富翁科爾愛喝名貴的貓屎咖啡,這讓兩人都笑出眼淚;當科爾與女兒和解,親吻了外甥女,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女孩;當科爾第一次看到卡特的願望清單,他用自己的財富、自己的陪伴,善意地幫助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人。

遺願清單由兩位老人共同寫下,共同完成。這不僅僅是一種奉獻,更是相互成全。如果沒有大富翁科爾,汽車修理工老卡特永遠也沒有機會去看金字塔,在飛機上看星星,泡圓形浴缸;如果沒有卡特,科爾也沒有勇氣去見女兒,體驗親情,體驗友情。所以當卡特先離開的時候,科爾主持了他的葬禮,成為了有資格在葬禮上描述卡特一生的人。

除了成全,清單還有傳承的意義。影片伊始,即是一個人在攀登茫茫的雪山,高聳巍峨,極為壯觀。來到影片結尾,是同樣的場景,這個時候我們知道,這是科爾的助理託馬斯,他將科爾的骨灰與卡特的放到了一起,放到了山之巔,空曠遼遠,震撼人心。至此,遺願清單的最後一項,「目睹宏偉景象」也圓滿完成了。

當靈魂抵達天堂門口上帝會問他們兩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將決定他們是否能進入天堂你找到人生的樂趣了嗎你這一生給別人帶來快樂了嗎

我想,無論是大富翁科爾還是卡特,他們的答案都是Yes,這也正是《遺願清單》的意義,「合上了雙眼,卻敞開了心靈」。

相關焦點

  • 日版《遺願清單》:清新細膩的遺願清單
    所謂《遺願清單》,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在將要去世前,完成一個人餘生未完成的事情。這樣的題材的多數是打抒情牌,以及也因為深深符合中老年人觀眾的口味而在電影市場上所向披靡,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是雙豐收的。畢竟講的是人生、死亡和人性那深厚而溫情的內核。
  • 遺願清單,一部講述如何面對死亡的電影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是2004年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一部有關人生理念的電影,這部電影與其他電影不同,電影中的主角是兩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其中一位黑人修理工錢伯斯先生家庭美滿,熱愛生活並知識淵博對於人生有自己的熱愛跟理解,但是年至晚年,錢伯斯先生由於癌症不得不離開工作與家庭搬入億萬富翁愛德華的醫療機構中接受實驗性治療來為自己的生命做最後一搏
  • 《遺願清單》:直面死亡,我們應如何自處?
    一黑人,一白人,一個富翁,一個修車工,平日毫無交集的兩個人因為生病共住一間病房,巨大的對立呈現,給我們揭露了深刻的啟示: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同樣的苦痛與恐慌都避免不了,但是如何去面對,卻是可以選擇的。
  • 我30歲,開始列遺願清單...
    這是電影《遺願清單》裡的一段話。如果你沒看過這部電影,我建議你回頭去看一看,也許你的人生會因此而改寫。昨天晚上,我在二刷了之後,在手機備忘錄裡,洋洋灑灑地列了十來條待辦清單,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全部實現。30歲,列遺願清單,這聽起來很滑稽,甚至有點不吉利,但如果能夠提前知道自己的死期,我會是那4%想知道答案的人。
  • 《遺願清單》可以
    吉永小百合將與天海佑希共同主演日版[遺願清單]!2007年的原版[遺願清單]由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而此次日版的改編,兩位主角則選擇以女性角色來展現。影片將描繪家庭主婦(吉永小百合 飾)與女社長(天海佑希 飾)皆因病住院,時日無多,卻發現自己的人生如此「空白」。兩人便開始製作遺願清單,展開人生的另一頁。
  • 遺願清單:永遠不會太遲
    可《遺願清單》的編導就有這本事,平滑順暢地將你的思路納入他預設的軌道,一點抗拒力都沒有。即使看過多遍,我還是每次淚灑衣襟,無論歡笑、還是悲傷,與劇中人物一起同頻呼吸,笑中帶淚。正如卡特說的,當年大一哲學教授布置作業時,自己寫下的都是賺錢百萬、當個黑人總統之類,年少輕狂,不知愁滋味。
  • 《遺願清單》這才是女王的打開方式——遺願清單
    說出來我都不信,因為一首歌,就是上面這首竹內瑪莉亞的《旅のつづき》,莫名聽著很有感覺,然後順著qq音樂僅有的42條評論竟然去找到了這首歌是去年電影《遺願清單》的片尾曲。因為有個原版,是摩根弗裡曼演的《遺願清單
  • 《遺願清單》為自己寫一份遺願清單
    只可惜在節奏上的張力略微遜色,若是在遺願上再多幾個,用快速切換鏡頭的方式去表達,會更加感人。此外北原的家人轉變有些過快,人物的塑造不夠立體了。這些都是可以深化的部分,覺得有一些可惜。暫且拋開電影敘事的角度,看完這部電影我更想以故事立意的角度出發去寫感想。如果兩位主角沒有經歷到將要奪去生命的疾病,她們就無法在最後的日子過出如此精彩的人生。
  • 電影《遺願清單》——人生之問
    《遺願清單》的故事發生在兩位身患癌症的老人身上,他們在病房結交為好友並且一起完成了「遺願清單」。事實上,這部電影一直在引導我思考。我是否願意提前知道我的死期?在這一天到來之前自己會想要做什麼?我是否有勇氣不顧一切去做自己?我是否有快樂過?我有沒有給別人帶來過快樂?親人和朋友對於我來說是什麼……我想,這些問題的答案,便構成了我人生的意義。
  • 《遺願清單》:一場關於生命意義的探索之旅
    《遺願清單》是由羅伯·萊納執導,奧斯卡影帝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共同演繹的喜劇片,它用溫情幽默的口吻向觀眾講述著死亡這個頗顯沉重的話題,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探討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本片在豆瓣上獲得了8.6分的好評,躋身豆瓣TOP250。
  • 兩個女人的《遺願清單》,生命的最後時刻,你選擇怎麼度過?
    電影《遺願清單》就講述了兩個人如何度過生命最後時光的故事。2007年這部電影由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主演,獲得了極高的票房。12年後,日本翻拍了這部電影,由吉永小百合和天海佑希兩位女神主演。幸枝也想寫一份自己的遺願清單,卻發現毫無頭緒,發現自己做什麼都不會開心,什麼夢想都沒有。她想試試去完成小女孩的遺願清單。磨子也加入了完成小女孩遺願清單的行列,因為不想什麼都不做就這麼等死。
  • 兩個女人的《遺願清單》,生命的最後時刻,你選擇怎麼度過?
    幸枝也想寫一份自己的遺願清單,卻發現毫無頭緒,發現自己做什麼都不會開心,什麼夢想都沒有。她想試試去完成小女孩的遺願清單。磨子也加入了完成小女孩遺願清單的行列,因為不想什麼都不做就這麼等死。,可以靠幻想有了錢就會得到幸福而活著,可是再怎麼有錢,接受最好的治療,癌症依然不會消失,丈夫還是會出軌,公司也會被人搶走,天下全是有錢也無可奈何的事情啊......
  •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在生命結束之前,你還想去做什麼?
    電影的開始和你是一樣的,幸枝決定寫下遺願清單的時候,也不知道想做些什麼,可最後實現了所有的願望。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為家庭付出一直隱忍的幸枝得了癌症,沒有告訴家人。作為大企業社長的真子得了癌症,被老公背叛。
  • 生命、信仰、愛與死亡,電影《遺願清單》隱含的人生終極奧義
    睿智博學的卡特,本可以做歷史教授,卻為了養家當了45年平凡修車工,擁有溫暖和美的大家庭。兩人在病房相遇,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惺惺相惜,成為了交心摯友。卡特的「遺願清單」,加上愛德華的財力,實現了一場夢境般的環遊世界之旅。雖然是絕症老人做主角,但影片全程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活力,對白中獨特的美式幽默,衝淡了死亡的黑暗,體現出一種奇異的豁達。
  • 【愛電影】《遺願清單》
    電影《遺願清單》講述了一個病房裡兩位垂暮老人的故事。他們一位是億萬富翁愛德華(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白手起家有錢有權的孤家寡人;一位是修車工卡特(摩根·弗裡曼 飾演),年輕時為了家人放棄了歷史教授的夢想,生活清貧但家庭幸福。他們身份懸殊卻都身患癌症,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一次次化療把他們折磨得不成樣子。
  • 《遺願清單》清單
    罹患絕症的二人在醫院相遇,為實現一名12歲女孩的「遺願清單」而展開故事。她們要做的都是以前的自己絕對不會去做的事情,首次體驗打破自己的那層外殼,享受人生的幸福——「無論如何,人生要有所改變」。兩個不知道該幹嘛的失意女性撿到「亡故」小姑娘的遺願清單,終歸實現的是她人的願望;但最後一條宇宙旅行用花不完的身外之物得以實現,還是略略升華了一下整部片的段位。
  • 如何度過《遺願清單》的兩個女人,生命的最後一刻你選擇?
    幸枝還想寫他的遺願清單的副本,但是發現沒有線索。他發現他不願意做任何事,夢想什麼也沒有。她想試著完成小女孩的遺願清單。墨子也加入了完成小女孩遺願清單的行列,因為他不想做任何事,等待死亡。小女孩的一個願望就是成為一個有錢人,幸枝買了很多彩票,希望通過彩票中獎達到了這個目標,墨子說:窮人是幸福啊,他們可以通過想像自己有錢得到幸福和活著,但不管他們有多有錢,他們都會接受最好的治療,癌症仍然不會消失,否則丈夫就會出軌,公司就會被搶劫,天下就是為了錢而無所事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
  • 電影《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你是怎麼看的
    正如電影《死亡詩社》裡面說的那樣,如果人的一生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那他的一生也實在太過悲催了。那麼你對人生的意義怎麼看呢?這部電影《遺願清單》教給了我們探尋人生意義的方法。首先得提一下這部電影的兩個主演都是拿獎拿到手軟的人物,他們都是奉獻了諸多佳片的演員。兩個都患有癌症的患者住進了同一件病房,一個是家財萬貫的這家醫院的主人愛德華,一個是平凡的汽車修理工卡特。
  • 遺願清單 2021-2-24
    電影《遺願清單》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由兩位影帝級演技的傑克·尼科爾森與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 兩個患病的老頭子不巧共住一個病房,一個是自大果決的富豪科爾,一個是博學忍讓的黑人卡特,兩人開始互相看不慣,時間一長又建立了友誼,得知雙方都僅剩半年,二人決定一起完成他們的「遺願清單」。
  • 《歡喜來逗陣》社群與《贏家人生》合作舉辦的《遺願清單》電影工作坊圓滿結束.
    影片提醒我們的不是死亡前去完成所謂的「遺願清單」,而是在有生之年怎麼樣去追逐一個快樂的人生。這也就是人應該怎麼活著的問題。電影裡提到這麼一段話:「人的一輩子結束時,在上帝面前會被問兩個問題,如果兩個問題你的答案都是是,那麼你就可以上天堂。第一個問題是:你快樂嗎?第二個問題是:你讓你身邊的人快樂了嗎?沒有愛,人活著是殘缺的,孤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