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飛逝、轉眼年末,東方君想跟大家聊聊「生死」這個話題。
提起死亡,中國人多是忌諱不言的,古語也有「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的說法。西班牙自然主義哲學家桑塔亞納關於死亡有這樣的理解:「生和死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死亡的黑暗背景是為了映襯生命的光彩。」誠然,對於生老病死這一自然規律,每個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生命的倒計時。假如有一天,當你白髮蒼蒼邁入遲暮之年,你被醫生告知,你已經到了生命的尾聲,還有為數不多的半年時間,你會如何度過這剩餘的珍貴的六個月時間?在這短暫的生命裡,你會去以怎樣的態度,會去做些什麼來跟這個世界道別、跟自己告別呢?我們該做些什麼才能不枉人生走一遭呢?
常言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面對死亡,我們真的能夠且共從容嗎?
今天,東方君想為大家介紹這樣一部有關「生命倒計時」的電影——《遺願清單》(The Bucket List)。這部有著超高口碑的經典影片於2007年美國上映,一經上映便好評如潮,引起人們對於對生命意義的反思,豆瓣評分高達8.7分。
愛德華·佩裡曼·科爾(Edward Perrmian Cole)是一位已經七十多歲、有著萬貫家財的醫療集團CEO。他一直主張自己開的是醫院而非療養院,堅持病房雙人間的經營理念,以容納過多的病人。
然而,愛德華不幸生病患癌,住進了他自己的醫院。為避免引起社會公憤,年近古稀的愛德華不能住單人病房,只得住進了病房雙人間,在這裡,他遇見了影片的另一主人公,汽車修理師卡特·錢伯斯(Carter Chambers)。於是,兩個階層不同、身份背景截然不同,本應不會有所交集的兩個人,在同一間病房相遇了。
黑人卡特是一位物質條件不算良好但精神世界十分富足、博學廣聞的汽車修理師。他年少的夢想是當歷史學教授,出於家庭原因和家庭責任,卡特不得已走向了養家餬口的另一條職業生涯之路——以機械修理為生,養育大家庭。或許命運不忍剝奪卡特太多,卡特雖然沒能實現年少當教授的夢想,但所幸卡特收穫了一個相對幸福完整的家庭,妻子關切,子女孝順。
相對而言,愛德華這個億萬富翁卻顯得有些落寞。愛德華的家庭並不算美滿,他結過三次婚,卻沒能以happy ending收場,並且因為與他最愛的小女兒矛盾,父女二人已許久沒有見過面了。
命運弄人,同一間病房裡的愛德華和卡特兩人都不幸患癌,並都被醫生告知生命差不多隻剩一年了。面對噩耗,愛德華和卡特心中縈繞千百種滋味。
此時此刻,他們不是財富地位、社會背景懸殊的億萬富翁和平凡的汽車機械師,而是同遭受疾病折磨,即將在暮年走向人生盡頭的年老體衰的病人。
愛德華和卡特兩人飽受癌症的折磨,他們做著化療,吃不下許多美味的東西,即使僥倖吃下去也會因反胃噁心而吐的只剩酸水。他們會在床上冒冷汗,因疼痛而不停顫抖,只能依靠注射嗎啡來暫時緩解痛楚,得以片刻的安寧。
曾經有一項關於生命倒計時的小調查,當問到你是否願意提前知道生命的終止日期時,96%的人選擇不願意,只有4%的人選擇願意提前知道答案。在知道生命倒計時的那一刻,卡特本以為自己是4%裡的其中一員。卡特原本覺得,知道自己在世還有多少日子,將是一種解脫。然而,此時此刻的他只覺得無能為力。
卡特之前寫過一紙遺願清單。已經和他處成共患病難的好朋友愛德華決定,幫好友實現這些願望。
Edward: not to be judgmental, but this is extremely weak.
愛德華:我不想評判,可這單子太差勁了。
Carter: well, it's pointless now.
卡特:現在反正也沒意義了。
Edward: I would argue the exact opposite. I mean, don't you want to go out with some balls? I got one. All right. How about skydiving? Now we're onto something.
愛德華:要我說,正好相反。我說你不想死前幹點帶勁的事兒嗎?我有個主意,跳傘怎麼樣?這下咱們可有事兒幹了。
Carter:we're onto something?
卡特:咱們有事兒幹了?
讓我們看看這張遺願清單裡寫了些什麼:
1.help a complete stranger for the good 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
2.laugh until I cry 笑到流眼淚
3.witness something majestic 目睹宏偉景象
4.drive a Mastang Shelby 開一次跑車
5.skydiving 跳傘
6.kis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 the world 親吻世界上最美的女孩
7.get a tatto 紋身
8.make a grab 開一次槍
9.hunt the big cat 殺一隻獅子
這張單子裡的條目雖只有九條,不過內容卻很是豐富新奇。有一些條目很溫暖,有一些很浪漫,甚至有一些很酷,你能想像到兩個七十多歲的老boy們去紋身的場面嗎?
定下清單目錄後,卡特被愛德華鼓舞了信心,他開始期待在歷經循規蹈矩幾十年,踏踏實實且本本分分地當了大半輩子的機械師、丈夫、父親、外祖父這幾個不同的人生角色下,試著在人生的末尾去做回真正的自我,徹頭徹尾的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去嘗試一回。
Edward: We got months,right?
愛德華:我們還有幾個月,對吧。
Carter: A year, maybe.
卡特:也許一年。
Edward: You think 45 years went by fast? We could do this. We should do this.
愛德華:你覺得45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對吧?這些我們都能做到,我們應該做到。
Carter:No, I couldn't.
卡特:不行,我不能。
Edward:Don't think about money. That's all I got is money.
愛德華:別考慮錢的問題,我只剩下錢了。
卡特被愛德華說動了,兩人一拍即合,他們計劃著開展實現他們的清單之旅。
影片的一半篇幅用於引出兩人的相知相識與患癌的背景介紹,另外一半則用於描寫兩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後體驗「放飛自我」的快樂,以及兩人在外旅途中對人生、對愛、對世界有著更多理解的過程。
他們遺願清單之旅的第一站是克服恐懼的必備項目「跳傘」(skydiving),他們用空中的尖叫開啟了遺願旅程。
他們嘗試像年輕潮人一樣去文身,戴著頭盔在異國他鄉的街頭騎摩託、打棒球;他們在特色酒店品嘗當地的美食,品酒談天論人生,分享不同的人生經歷;他們去草原,看獅子競相追逐,(當然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獵殺獅子);他們去埃及金字塔,去了解當地文化,他們坐在石階上看埃及黃昏落幕時的瑰麗風光,看鋪天蓋地的夕陽金光被黑夜包裹……
他們坐在埃及的石階上,塵沙飄揚,金字塔盡在眼前。卡特說,古埃及人對死亡有一個美好的信仰。每當人們的靈魂到達天堂門口,上帝會問他們兩個問題,這將決定他們能否進入天堂。這兩個問題是——
Have you found joy in your life?
你找到人生的樂趣了嗎?
Has your life brought joy to others?
你這一生給別人帶來歡樂了嗎?
這兩個問題,既是問他的摯友愛德華,也是問屏幕前的我們,令我們回顧反思有沒有做到這兩個最簡單但也是最難的問題。
讓我們把鏡頭轉向愛德華——在這裡,迎著埃及漫天遍野的昏黃風沙,愛德華緩緩敘述了他和女兒關係僵化的原因。
愛德華的女兒上大學後加入了一個公益救濟組織,在那裡他的女兒和一個小夥子相愛了。但愛德華看這個小夥子,總覺得不對勁,他的女兒聽說愛德華的評價後感到氣憤,婚禮也沒有邀請愛德華。然而,婚後不久,兩人因為爭吵,這個小夥子揚手打了她。第一次打她,父母過問,女兒還在為這個男孩辯解。沒成想,第二次這個男孩再一次揚起了手。這一次,愛德華悄悄找人擺平了這個男孩,或是金錢或是威脅,這個男孩在被女兒父親找人警告之後徹底的離開了她的生活。
糊塗的女兒在深愛的男孩離自己遠去之後對父親感到埋怨,兩人關係便一直僵化,鮮少來往。愛德華長長地嘆息,繼續回答卡特提出的問題。
「我做過的事並不是每件都令我自豪,但如果需要,我還是會這麼做。如果因為女兒恨我,我就不能進埃及天堂,那我也認了。」
不得不說,愛德華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更是一位對子女關愛負責的父親。(東方君悄悄插句話:家暴和出軌只有0次和無數次。如果碰到了這種情況姐妹!快跑!)
逛完埃及,他們輾轉到了印度去參觀泰姬陵,感受印度的風土人情。在這裡,或許是受泰姬陵的影響,卡特和愛德華討論後決定在與世長辭後,把骨灰裝作他們心愛的麝香貓咖啡的罐子裡,埋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長眠。去了印度,不能不去與之相接壤的文化歷史悠久的中國。他們來到了長城,感受到我國文化的豐富。最後,他們來到了珠穆拉瑪峰腳下,高山白雪盡收眼底,大片大片的雪花覆蓋在巍峨的高山之巔,好不壯觀。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愛德華的助理馬修告訴他們,因為天氣突變,他們沒有辦法登山。而最早的登山時間是明年春天,彼時他們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顯然不足以再支撐他們去登山,甚至說他們能否看到明年春天的景象尚且都不好說。
無奈之下,兩人決定返程,打道回府。在開車回去的路上,卡特出於好心,想讓愛德華和女兒相見破冰,重新感到親情的溫暖。他和助理悄悄合謀把車開到了愛德華女兒家門口。隔著玻璃門,愛德華看見了女兒。愛德華並沒有打算敲開那扇門,他氣衝衝的下了車,和卡特表達他的不滿。「我並不想因為我得病了我快死了,來祈求女兒愛我多看看我。」被戳到傷痛處的愛德華復又怒氣衝衝的上了車,呼嘯而去。
兩人分開後,卡特回到了自己的家。他的家人們都在等卡特回來,他們家庭歡聚,合家歡樂一片祥和與美好。卡特在經歷了清單之旅這一趟豐富新奇的旅程後,對於家庭對於愛有了更深的認識,他重新理解了他的妻子對他的關切。愛德華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在一座空蕩蕩頗顯冷清的房子裡孤獨的守著為人父的自尊和對女兒的思念。
影片的鏡頭語言,在熱鬧與孤寂的場景中來迴轉換,熱鬧的更熱鬧,孤寂的更悽清。鮮明的對比讓人們頓時感到心口一紮,鈍鈍的痛感便從心底蔓延開來鋪至全身。
愛德華與卡特的再一次相見,是在醫院的病房裡。卡特的身體先是遭受不住了,他的癌細胞轉移到了大腦,時日無多。愛德華來醫院看望他。遺願清單裡未完成的事,卡特拜託愛德華去完成他們共同的心願。同時,卡特拜託愛德華,去尋找他自己生命中的歡樂。
愛德華終於還是敲開了那扇門,那扇女兒家的玻璃門、那扇塵封在他心底把所有歡樂都關進去的鏽跡斑斑的大門。愛德華和女兒兩人終於破冰,關係和緩,愛德華終於在人生的盡頭找到了他生命中的歡樂。
不久後,卡特離世。愛德華在卡特的葬禮上致辭道:「我們給彼此的生命帶來了歡樂。所以有一天,當我也到達安息之地時,如果我醒來發現我站在天堂門口時,我希望卡特也在那兒能為我擔保,指引我去天堂的路。」
後來,愛德華也離世了。助理替他們將裝有他們骨灰的「麝香貓咖啡罐」放在了他們最終沒有爬上的珠峰之巔,完成了遺願清單裡的最後一項:目睹宏偉景象。
「他的眼睛閉上時,心靈卻敞開了。」
When he died, his eyes were closed and his heart open.
《遺願清單》這部優秀的治癒型經典影片,因這些非凡劇作人的卓越演繹而更加生動。不少網友表示是邊笑邊哭的看完了這部片子。
同樣的,這部蘊含深意的影片帶給人們對於生命的真正意義上的思考,仍在繼續——關於生命的意義,每個人都有對生命不同的定義和追求。雖人們所處於同一時間之中,但人們所處的心理層次及不同人生階段的所謀求的根本需要卻是有所不同。
東方君祝願各位小夥伴,不管你是正處於生活的搓磨之中,還是獲得了生活的眷顧: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心嚮往之,行必能至。
最後做個小調查,假如有一天,我們有機會提前知道自己的生命終結日期,你想要提前知道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嗎?小夥伴們又會如何規劃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呢?
關於生命的意義,小夥伴們一起在留言區討論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