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當生命進入倒計時 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

2020-12-23 愛麗說電影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遺願清單》

你是否願意提前知道自己的死亡時間?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在1000人中間,有96%的人選擇了不願意。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也無法對人生的意義下一個確定的結論,所以人生才豐富有趣而值得期待。

億萬富翁愛德華,樸素老百姓卡特,都查出患有癌症,並在愛德華曾經提倡的病房只能「一房兩床」的規定下,兩人被安排在同一個病房。

汽車修理技師老卡特博聞強識,將三個子女都培養成才,但代價是犧牲了年輕時要做歷史教授的夢想。曾經結婚多次如今卻孤身一人的老富翁愛德華逐漸對卡特產生了興趣,兩位老人在病房中相互體會到了病痛的折磨,並結下了偶然但又深厚的友誼。兩人還對自己的病帶著一點希望之時,被告知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那一刻,即使經歷人生百態自以為能堅強的兩個男人,一夜無眠,隨後釋然面對事實。無意間,愛德華發現了卡特所寫的遺願清單,他決定運用自己的力量,讓紙面上哪些他和卡特的瘋狂構想一一實現,來彌補人生中不曾實現的遺憾。

當死亡明天來臨,你此刻是否知道這一生對於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你是無比釋然還是充滿遺憾?

也許這一刻,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人忙著打仗、有人忙著賺錢、有人剛遇到愛情、有人決定離婚、有人剛失去親人、有人剛出生...

一切就好像一部電影,上演著人生百態,眾人都在生活中生存著、選擇著。而是否過的快樂是否符合自己的內心意願,也許不盡相同。

擁有淵博知識的卡特為了家人,一生都在修理汽車,而對於自己的夢想卻再未提起,他後悔嗎?也許不後悔,因為在和愛德華的旅途中,他意識到了這一生於他最重要的還是家人,他不後悔,但是他的人生的某個部分是缺失的,所以他才能在愛德華提出旅行的時候,即使和妻子發生爭吵,他也要為自己缺失的某個部分活一次。

天上月圓人間半,自古世事難兩全。同樣擁有萬貫家財的愛德華,物質無憂,但心中永遠缺失了一份最重要的快樂,就是產生了隔閡的女兒。

兩個患有絕症的老頭,帶著已知的遺憾開始了一場隆重的旅行。

跳傘、開跑車、紋身、看金字塔、泰姬陵、喜馬拉雅山仰望神跡、香港豔遇...

在金字塔面前,卡特問愛德華兩個問題:在你的生命中有沒有快樂?你這一生,有沒有給他人帶去快樂?

愛德華向卡特講了他和女兒的故事,他霸道的但充滿愛意的行為解決了對女兒家暴的丈夫,讓女兒至今與他不相往來。但愛德華還是堅持說:我做過的事,並不是每一件都讓我問心無愧,但要是再來一次,我肯定還是會那麼做的。所以,如果因為女兒的恨讓我沒辦法進天堂,那好吧,事情就這樣了,我認了。

卡特故意安排愛德華去見女兒,被愛德華怒罵離去,和生活裡我們很多親近的人但固執的人一般,人總是把尊嚴、面子放在了很多事情的首位。

直至卡特病情惡化,他終於說服愛德華去見自己的女兒,還意外的見到了自己的外孫女,他親吻了他的外孫女,完成了他和卡特的遺願清單中的「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這一刻,所有的物質,虛妄的面子,全部不如女兒和外孫女臉上的微笑更為珍貴。

卡特也曾以為是家庭影響了自己的個人理想,就如同《重返17歲》的中年邁克一樣,總以為是17歲那年選擇了懷孕的妻子,而導致了中年的不順。

我們也許也經常會問自己,如果當時不選擇了現在的另一半,是否我們已經功成名就,或者生活的更為快樂舒適,我們把生活中遇到的瑣碎挫折,都慣性的歸結到了我們身邊親近的人,忘了選擇是自己做的,而且即使再重返17歲,依舊會做當時的選擇,因為大多時候,我們也許只是放大了生活中的困境,和偶爾湧上心頭的年輕時候的不甘,習慣性的遺忘了身邊陪伴著的人,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卡特如是,在旅途中完成自己的一項項遺願清單,末了突然意識到一生中最重要的事,立即結束旅程回去擁抱歸屬他的人生意義。

好多人經常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人往往是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還有好多人會感嘆。「如果一切可以重來,我就要...!「

你問過自己嗎?你感嘆過嗎?

節奏越來越快的生活,就好像玲琅滿目的超市,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物品,廣告商竭盡腦汁的製作各種廣告,讓消費者被吸引,被誘惑,然後在興奮的購物慾中,到櫃檯結算一堆自己不需要或者不實用的東西,臨時退了,覺得掉面,然後心一狠就結帳了,金錢窘迫的回家後會無盡懊惱,金錢寬裕的無所謂往家裡一放,只是購物不僅使用的是金錢成本,還有時間和精力,而這些成本,也許能在過去的20200520,0521用心的為你身邊的人準備很多快樂。

還有很多人,總想著等以後有錢了,有了時間,或者其他時間成熟了以後,再去做一些我們早就想做的事情,只是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而且給愛人準備一個早餐和你努力工作並無衝突,努力學習與跑步健身也無衝突,需要做的也許是以愛為驅動力,不斷的用心的經營和規劃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相關焦點

  • 年末必看8.7分電影《遺願清單》:當生命進入倒計時,才真正懂得「向死而生」
    假如有一天,當你白髮蒼蒼邁入遲暮之年,你被醫生告知,你已經到了生命的尾聲,還有為數不多的半年時間,你會如何度過這剩餘的珍貴的六個月時間?在這短暫的生命裡,你會去以怎樣的態度,會去做些什麼來跟這個世界道別、跟自己告別呢?我們該做些什麼才能不枉人生走一遭呢?常言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面對死亡,我們真的能夠且共從容嗎?
  •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在生命結束之前,你還想去做什麼?
    兩個人在醫院意外撿到一個12歲糖尿病患者的遺願清單,準備還給小姑娘的時候,得知小姑娘已經離開了。幸枝決定寫下自己的遺願清單,可作為家庭主婦的她並不知道自己想做些什麼,她打電話告訴真子,自己決定幫小女孩完成她的遺願,被老公篡權的真子決定加入。
  • 《遺願清單》:一場關於生命意義的探索之旅
    02 人生的探尋:生命進入倒計時,我們能為自己做些什麼?面對死神的宣判,生命即將劃上休止符,是打算在同情和悲痛的氣氛中慢慢死去,還是打算趁著腦子清醒還能思考,腿腳方便還能行動,去做些什麼事情?愛德華和卡特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後者。
  • 日版《遺願清單》:清新細膩的遺願清單
    而在這種富有日系那清新細膩的遺願清單中,也多了一種柔軟的力量在。該故事片大概講述了人生基本都奉獻給家庭的主婦北原幸枝(吉永小百合 飾),和人生基本都奉獻給工作的公司社長剛田真子(天海祐希 飾),突然被告知生命所剩無幾。罹患絕症的二人在醫院相遇,為實現一名12歲女孩的「遺願清單」而展開故事。
  • 《遺願清單》:兩個老年人的計劃清單有哪些看點?
    那麼如果真的有一天你老了,已經知道了生命還有一年你會做些什麼?我想多半會在醫院裡面吧,畢竟我怕死;我笑著說。然而時隔幾年後我看了追尋類似我朋友問話的電影《遺願清單》後才知道,原來人生老年人的倒計時不僅僅只有在醫院裡面等死,還有更多的活法,就像電影裡面演繹的一樣。
  • 《遺願清單》:生命的盡頭列下的清單,是生命裡最美的頁章
    影片開頭的旁白直面對死亡的同時,也令人思考起生命的真正價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卡特是一個汽車修理工人,在一次體檢後查出自己患了絕症,需要馬上進行手術,住在病房裡卡特遇見了柯爾,兩個身份差距懸殊的人該如何相處?
  • 遺願清單,一部講述如何面對死亡的電影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是2004年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一部有關人生理念的電影,這部電影與其他電影不同,電影中的主角是兩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其中一位黑人修理工錢伯斯先生家庭美滿,熱愛生活並知識淵博對於人生有自己的熱愛跟理解,但是年至晚年,錢伯斯先生由於癌症不得不離開工作與家庭搬入億萬富翁愛德華的醫療機構中接受實驗性治療來為自己的生命做最後一搏
  • 【愛電影】《遺願清單》
    電影《遺願清單》講述了一個病房裡兩位垂暮老人的故事。他們一位是億萬富翁愛德華(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白手起家有錢有權的孤家寡人;一位是修車工卡特(摩根·弗裡曼 飾演),年輕時為了家人放棄了歷史教授的夢想,生活清貧但家庭幸福。他們身份懸殊卻都身患癌症,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一次次化療把他們折磨得不成樣子。
  • 《遺願清單》為自己寫一份遺願清單
    只可惜在節奏上的張力略微遜色,若是在遺願上再多幾個,用快速切換鏡頭的方式去表達,會更加感人。此外北原的家人轉變有些過快,人物的塑造不夠立體了。這些都是可以深化的部分,覺得有一些可惜。暫且拋開電影敘事的角度,看完這部電影我更想以故事立意的角度出發去寫感想。如果兩位主角沒有經歷到將要奪去生命的疾病,她們就無法在最後的日子過出如此精彩的人生。
  • 遺願清單 2021-2-24
    如果生命開始倒計時,你會怎麼過? 電影《遺願清單》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由兩位影帝級演技的傑克·尼科爾森與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 兩個患病的老頭子不巧共住一個病房,一個是自大果決的富豪科爾,一個是博學忍讓的黑人卡特,兩人開始互相看不慣,時間一長又建立了友誼,得知雙方都僅剩半年,二人決定一起完成他們的「遺願清單」。 卡特列下遺願清單: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親眼目睹奇蹟;開一次野馬跑車;大笑到流出眼淚……,但是,卻將寫好的清單扔到了垃圾桶。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一切都來得及實現
    觀眾不僅能在劇中陪著主角們又哭又笑,還會在走出劇場後去回味、思考、探索「生命」這一終極命題;就像是在陪伴「劉寶」走到生命的盡頭之後,反過來又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從這一點上來看,《遺願清單》這部劇已經是成功的。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一切都來得及實現
    當他們了解到對方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歷與生活態度之後,意外地成為同盟,找到了短暫的共同目標:向死而生,一起完成劉寶的「遺願清單」。 觀眾不僅能在劇中陪著主角們又哭又笑,還會在走出劇場後去回味、思考、探索「生命」這一終極命題;就像是在陪伴「劉寶」走到生命的盡頭之後,反過來又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從這一點上來看,《遺願清單》這部劇已經是成功的。
  • 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他和他,做了什麼樣的選擇?請看《遺願清單》
    如果,我是說如果,你得了絕症,生命只剩下六個月,你會幹什麼?唉聲嘆氣,鬱悶痛苦,怨天尤人?《遺願清單》給了我們最好的正面示範。某日,愛德華看到卡特在寫寫畫畫,他搶過紙條,發現是遺願清單,上面列了一些在愛德華看來算不上什麼大事情的心願,比如親眼目睹神跡,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笑到流眼淚等愛德華一開始對這些想法抱著嘲笑的態度,後來,他自己也加入到清單的羅列當中,越寫越覺得有意思,加上了很多他想去做的事情,比如跳傘
  • 從人物塑造、空間色彩和主題態度解析電影《遺願清單》的對比藝術
    ——《遺願清單》圖文 | 阿黛電影導讀 《遺願清單》是由奧斯卡影帝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共同演繹的劇情影片,講述了兩個身患癌症的患者,在餘日無多的境遇下,共同完成了「遺願清單」的生命之旅本文,主要從人物塑造、視覺效果、主題態度上看《遺願清單》的對比藝術。更重要的是從這些對比藝術中,看導演一分為二的相互對立又相互交融的對生命的認知觀念。
  • 《遺願清單》一場說走就走的心靈之旅,探索生命最純真的本質
    作者:盛伊藍原創不易,抄襲必究面對死亡,人們常常以悲觀的態度等待死神的到來,但這部影片《遺願清單》卻是以一種樂觀的態度向觀者闡述&34;的真諦。 整部影片以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為故事主線,獨具導演個人特點的影像風格加之大量的喜劇元素綜合&34;所具備的悲傷感,使影片在討論&34;是自成一派,獨樹一幟。
  • 豆瓣高評分電影,《遺願清單》:兩個男人尋找生命盡頭的快樂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遺願清單》,《遺願清單》是一部由羅伯·萊納執導,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西恩·海耶斯等主演的喜劇片,於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 2009年,該片獲第3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從那以後,這部電影便對很多生命到了盡頭的人起到很大的作用。
  • 《遺願清單》:一份臨終前的清單,藏著人生的三個真諦
    兩位出生和地位截然不同的老人在共同面對死亡時產生了深刻的友誼,兩人一起寫下人生最後的願望並逐一實現,在實現遺願的過程中,他們的靈魂也得到救贖。這是一部探討人生的片子,兩位老人用人生最後的時刻尋找出了人生的意義,影片也通過這份遺願清單告訴了觀眾人生的三個真諦。
  • 2018遺願清單完成小組線上課程 |祝福自己沒有辜負生命給我們的每一個權利
    第一次看《遺願清單》是在臨終病房和我的病人小諾,她是一名白血病患者,已經很多年了,在她知道自己生命已不可逆轉的時候,我們看了這部電影,電影結束,她邀請我一起去寫下自己的遺願清單,於是我們寫下,我陪她去完成,她去世的那天,她說,我很滿意我的人生,雖然它真的太短了,但是我知足了。她平靜地離開這個世界,我也笑著流出眼淚送別她。那一年,她22歲。
  • 《遺願清單》:一部讓人重新思考人生意義的影片
    這是電影《遺願清單》開篇,旁白的一段話,發人深思...... 電影講述的是兩個癌症晚期患者,因病結緣,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決定為自己好好活一次。 他們列了一份遺願清單,每一條都是曾經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
  • 《遺願清單》清單
    閒著無聊無意中看了一下這個電影,人生基本都奉獻給家庭的主婦北原幸枝,和人生基本都奉獻給工作的公司社長剛田真子,突然被告知生命所剩無幾。罹患絕症的二人在醫院相遇,為實現一名12歲女孩的「遺願清單」而展開故事。她們要做的都是以前的自己絕對不會去做的事情,首次體驗打破自己的那層外殼,享受人生的幸福——「無論如何,人生要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