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遺願清單》
你是否願意提前知道自己的死亡時間?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在1000人中間,有96%的人選擇了不願意。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也無法對人生的意義下一個確定的結論,所以人生才豐富有趣而值得期待。
億萬富翁愛德華,樸素老百姓卡特,都查出患有癌症,並在愛德華曾經提倡的病房只能「一房兩床」的規定下,兩人被安排在同一個病房。
汽車修理技師老卡特博聞強識,將三個子女都培養成才,但代價是犧牲了年輕時要做歷史教授的夢想。曾經結婚多次如今卻孤身一人的老富翁愛德華逐漸對卡特產生了興趣,兩位老人在病房中相互體會到了病痛的折磨,並結下了偶然但又深厚的友誼。兩人還對自己的病帶著一點希望之時,被告知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那一刻,即使經歷人生百態自以為能堅強的兩個男人,一夜無眠,隨後釋然面對事實。無意間,愛德華發現了卡特所寫的遺願清單,他決定運用自己的力量,讓紙面上哪些他和卡特的瘋狂構想一一實現,來彌補人生中不曾實現的遺憾。
當死亡明天來臨,你此刻是否知道這一生對於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你是無比釋然還是充滿遺憾?
也許這一刻,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人忙著打仗、有人忙著賺錢、有人剛遇到愛情、有人決定離婚、有人剛失去親人、有人剛出生...
一切就好像一部電影,上演著人生百態,眾人都在生活中生存著、選擇著。而是否過的快樂是否符合自己的內心意願,也許不盡相同。
擁有淵博知識的卡特為了家人,一生都在修理汽車,而對於自己的夢想卻再未提起,他後悔嗎?也許不後悔,因為在和愛德華的旅途中,他意識到了這一生於他最重要的還是家人,他不後悔,但是他的人生的某個部分是缺失的,所以他才能在愛德華提出旅行的時候,即使和妻子發生爭吵,他也要為自己缺失的某個部分活一次。
天上月圓人間半,自古世事難兩全。同樣擁有萬貫家財的愛德華,物質無憂,但心中永遠缺失了一份最重要的快樂,就是產生了隔閡的女兒。
兩個患有絕症的老頭,帶著已知的遺憾開始了一場隆重的旅行。
跳傘、開跑車、紋身、看金字塔、泰姬陵、喜馬拉雅山仰望神跡、香港豔遇...
在金字塔面前,卡特問愛德華兩個問題:在你的生命中有沒有快樂?你這一生,有沒有給他人帶去快樂?
愛德華向卡特講了他和女兒的故事,他霸道的但充滿愛意的行為解決了對女兒家暴的丈夫,讓女兒至今與他不相往來。但愛德華還是堅持說:我做過的事,並不是每一件都讓我問心無愧,但要是再來一次,我肯定還是會那麼做的。所以,如果因為女兒的恨讓我沒辦法進天堂,那好吧,事情就這樣了,我認了。
卡特故意安排愛德華去見女兒,被愛德華怒罵離去,和生活裡我們很多親近的人但固執的人一般,人總是把尊嚴、面子放在了很多事情的首位。
直至卡特病情惡化,他終於說服愛德華去見自己的女兒,還意外的見到了自己的外孫女,他親吻了他的外孫女,完成了他和卡特的遺願清單中的「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這一刻,所有的物質,虛妄的面子,全部不如女兒和外孫女臉上的微笑更為珍貴。
卡特也曾以為是家庭影響了自己的個人理想,就如同《重返17歲》的中年邁克一樣,總以為是17歲那年選擇了懷孕的妻子,而導致了中年的不順。
我們也許也經常會問自己,如果當時不選擇了現在的另一半,是否我們已經功成名就,或者生活的更為快樂舒適,我們把生活中遇到的瑣碎挫折,都慣性的歸結到了我們身邊親近的人,忘了選擇是自己做的,而且即使再重返17歲,依舊會做當時的選擇,因為大多時候,我們也許只是放大了生活中的困境,和偶爾湧上心頭的年輕時候的不甘,習慣性的遺忘了身邊陪伴著的人,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卡特如是,在旅途中完成自己的一項項遺願清單,末了突然意識到一生中最重要的事,立即結束旅程回去擁抱歸屬他的人生意義。
好多人經常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人往往是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還有好多人會感嘆。「如果一切可以重來,我就要...!「
你問過自己嗎?你感嘆過嗎?
節奏越來越快的生活,就好像玲琅滿目的超市,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物品,廣告商竭盡腦汁的製作各種廣告,讓消費者被吸引,被誘惑,然後在興奮的購物慾中,到櫃檯結算一堆自己不需要或者不實用的東西,臨時退了,覺得掉面,然後心一狠就結帳了,金錢窘迫的回家後會無盡懊惱,金錢寬裕的無所謂往家裡一放,只是購物不僅使用的是金錢成本,還有時間和精力,而這些成本,也許能在過去的20200520,0521用心的為你身邊的人準備很多快樂。
還有很多人,總想著等以後有錢了,有了時間,或者其他時間成熟了以後,再去做一些我們早就想做的事情,只是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而且給愛人準備一個早餐和你努力工作並無衝突,努力學習與跑步健身也無衝突,需要做的也許是以愛為驅動力,不斷的用心的經營和規劃自己的時間與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