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歌宋公園——上海解放前夕犧牲的43位革命者

2021-01-18 澎湃新聞

編者按

1949年5月27日,上海迎來了解放。而就在解放前夕,5月9日至21日,有43名革命者不幸被捕,先後在上海宋公園(今閘北公園)附近就義,他們沒能等到光明的到來。有位名叫哈裡森·福爾曼美國記者,在1949年5月11日拍攝了一組宋公園行刑現場的照片。2020年,這組老照片引起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原常務副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朱佳木研究員的注意。他希望更多人能知道這段歷史,能知道這些人的姓名。

朱佳木研究員向上海市地方志系統表達了這一希望。上海通志館方面查閱了相關地方文獻,並聯繫了龍華烈士陵園等單位,對43名烈士的姓名、身份加以確認。今結合報刊、網絡上的幾篇舊文,編發這篇推文。雖然我們無法將照片和烈士姓名一一對應,但希望通過幾位宋公園烈士的故事,讓更多人能夠知曉這43名為了新中國做出犧牲的革命義士。

常州版的「潛伏」

1949年5月11日,有位美國記者哈裡森·福爾曼,拍攝了一組行刑現場的照片。在這組照片裡,有人正在細看自己的判決書,有人蹲在地上就著木椅寫遺書,還有警察局旁的「小常州」麵館為義士們準備的酒和面。

圖片來源見水印。

攝影 【美】哈裡森·福爾曼

有賴美國記者這張的近拍視角,我們得以看到其中一張遺書的大致內容:

「淑媛吾妻,餘為革命奮,此結果可謂求仁得仁,太對不起妳,因不事生產,片土又無絲毫之積蓄,重擔放在一個人的肩上。我平日刻苦,忠肝義膽,人生終有一死」。

根據《閘北區志》記載,1949年5月11日在上海宋公園(今閘北公園)有四名革命者被殺害,他們是方志農、張達生、朱大同、王文宗。

常州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說,往年清明前夕,紀念館裡總會出現一位老太太。她手捧著一束鮮花,在紀念館第四部分——「地下尖兵」陳列櫃前久久佇立,對著牆上的照片和一對花瓶流淚。

這位老太太名叫葛璀瑾,牆上的照片是她的丈夫王文宗。

常州烈士陵園的王文宗照片

圖片來源:《常州晚報》

從1949年到2018年,整整69年,她每年都要來看他,跪在遺像前,泣不成聲。

他們是常州的「翠平」和「餘則成」。

葛璀瑾是武進人,家中排行老九,自小就是童養媳。因為不屈服於命運,她在19歲那年離家出走到上海打工,後又回到常州,成為大成一廠的一名紡織女工。一年後,有了點積蓄的她在民教館半工半讀。就是在這所學校,葛璀瑾經學校老師介紹,認識了比她大7歲的北港人王文宗。

其實那時,王文宗已經是一名出色的地下情報人員,經常往返於常州、無錫、蘇州、上海和浙江幾地之間。一個月後,組織上告訴了她王文宗地下工作者的身份,並給她安排了一個任務,假裝成王文宗的妻子,掩護王文宗在常州時的情報工作。

於是,像電視劇《潛伏》那樣,他們成了常州版的「翠平」與「餘則成」,假扮夫妻,做地下工作,那年,葛璀瑾21歲。

周線巷一間9平方米的老屋,一張竹床、兩張竹凳,再向房東借了一個馬桶,就算是「婚房」。

隨著時間流逝,兩人的關係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那時候,王文宗基本每個星期會回去一次,除了打掩護,隨著感情的日漸升溫,他們也會到當時人民公園那的「常州戲院」看個電影,但葛璀瑾卻對這種浪漫「又愛又怕」。

在常州,兩人度過了快樂的6天,而後王文宗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無錫投入到工作中,不想這次告別竟是他們此生最後一次見面。

在王文宗離開常州4天後,也就是3月31日的下午,葛璀瑾得知王文宗「出事了」。5月12日,她的老師給她帶來了噩耗,王文宗5月11日晚上在上海宋公園路犧牲了。幾經周折,她終於在組織的幫助下在上海郊區的石灰港見到了王文宗的遺體。

回來後,葛璀瑾把王文宗安葬在他的家鄉北港。烈士陵園建成後,葛璀瑾把王文宗的遺物全部捐贈給了烈士陵園,自己只留了一個當年為他撣衣服的軟毛板刷。後來上世紀90年代北港拆遷時,在政府的安排下,王文宗烈士的骨灰遷進了常州市烈士陵園。

1953年,葛璀瑾在組織的介紹下改嫁了,丈夫姓羅,但她仍然每年清明都會去拜祭王文宗。

2019年清明,葛璀瑾因身體抱恙無法親自前往烈士陵園,於是,她便將自己的一縷頭髮和在一方寫滿思念的紅帕交給了她的乾女兒周穎,讓她把這份沉甸甸的思念帶到王文宗「面前」。

圖片來源:《常州晚報》

2020年2月14日,葛璀瑾也離開了人世,享年94歲。

夫唱婦隨 共同戰鬥

陳爾晉,1911年出生於山西太原的一個殷實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時年20歲的陳爾晉立志報國,毅然報考了黃埔軍校。作為有著強烈正義感的青年愛國軍官,陳爾晉常偷偷閱讀《新華日報》等紅色進步刊物,接觸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一路走來,陳爾晉看到了國民黨的腐敗與百姓的疾苦。1938年陳爾晉隨部隊轉至湖南長沙,經友人介紹與王曼霞相識並結為夫婦。王曼霞是中共秘密黨員,在她的直接影響下,陳爾晉開始走上了革命道路。抗戰勝利後,陳爾晉被派往上海,他在社會各階層結交到了許多朋友。

陳爾晉、王曼霞一家三口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來到上海後,陳爾晉對上海碼頭工人和清潔工人要求增加工資、改善生活的示威遊行深表同情。那天,他一身戎裝,胸佩勳章,肩扛掃帚,參與到遊行隊伍中,但此舉受到國民黨中央委員、上海市長吳國楨的斥責,吳國楨下令將陳爾晉關押了八天。

1948年底,陳爾晉被任命為國民黨國防部陸軍第十三編練司令部副司令兼參謀長,駐紮上海。不久,陳爾晉在八仙橋青年會與中共上海局的地下黨取得了聯繫。

1949年4月下旬,中共華東局城工部指示上海的地下工作者,儘快獲取國民黨軍隊的布防情報,這項任務落到了陳爾晉、方守矱、莫香傳、許建民、秦步雲、樊茀堂、楊新、陸自成、馮瑞祥、崔太靈、吳浦泉、田芥平、王曼霞、梁玉言等十多人身上。陳爾晉與夫人王曼霞開始為上海的解放秘密從事情報搜集和策反工作。

正當他們秘密從事著搜集情報的時候,混入的國民黨軍統特務馮雪松偵探到了這個消息。他趕緊將這些密報給了國民黨上海市警察局長毛森。在毛森的授意下,馮雪松對陳爾晉等人謊稱,他可以搞到布防情報,但要用黃金來交換。

沒想到,在約定交換黃金的那天,他們被預先設伏的大批軍警與特務包圍。陳爾晉得到此消息後,立刻轉移到了附近的工人宿舍區。敵人聞訊,迅速將宿舍區包圍起來,他們知道陳爾晉是個神槍手,都不敢靠近他,只是在宿舍區外大聲喊叫:「快出來投降,不然我們要炸平房子!」此時的陳爾晉首先考慮的是一旦交火,勢必涉及工人兄弟們的安危。於是,他沒有抵抗,把手一揚,將雙槍拋了出去,然後站立起來,整好戎裝,從容地從工人宿舍區走了出來,大聲說道:「一人做事一人當,不要傷害無辜的工人。」

在獄中,國民黨上海市警察局長毛森親自負責突擊審訊。特務們對陳爾晉動用了各種毒刑,但他始終一言不發。在另一間牢房,王曼霞也受盡各種酷刑,她也嚴守秘密,拒不招供。他們還不到1歲的孩子和奶媽也沒有倖免,被捕入獄。在上海黨組織的極力周旋下,以孩子還小並在哺乳期,奶媽在牢中無法奶養孩子為由,數日後,孩子幸運地獲釋出獄。

5月19日,在解放軍對上海外圍發起進攻的隆隆炮聲中,國民黨反動派將安葬宋教仁先生的墓地「宋公園」充作刑場。陳爾晉夫婦與十多名難友被押至刑場。陳爾晉攙扶著懷有身孕的妻子,氣宇軒昂,無所畏懼。待妻子從容整裝後,夫婦二人與難友們坦然赴難。此時,王曼霞正懷有身孕,但這個孩子尚未出世便隨父母一起蒙難。

1997年陳爾晉被國家民政部批准為「中華著名英烈」。

面對威脅 答「勿曉得」

楊新,1914年出生於江蘇海門,從小好學上進且有繪畫與表演方面的天賦,曾在家鄉做中小學教師。抗戰勝利後,楊新來到上海並創辦私立小學,招收因貧窮而上不起學的孩子。之後,楊新又在上海思源中學(閘北中學的前身)從教。

1948年秋,楊新秘密加入到了中共華東局城市工作部,在京滬一線開展地下革命活動。他邊抓緊學習黨的相關城市政策,邊參與印製、散發與寄送革命宣傳品,以此來傳播黨的政策和人民解放軍節節勝利的消息。在配合城市工作部開展分化與策反工作中,他幫助國民黨上海警察系統內的戶籍科科長等站到了人民的陣列。1949年4月,楊新秘密赴蘇州解放軍三野十兵團匯報工作並接受任務。為了完好地解放全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兵團首長亟需了解相關浦東一帶敵軍防禦工事的情況。由於楊新擅長繪畫又熟悉上海,兵團首長就把搜集這方面軍事情報的任務交給了他。

5月,上海臨近解放,楊新與陳爾晉、陸自成等人在搜集情報時不幸被捕。在獄中,楊新被打得遍體鱗傷,甚至還被打落了幾顆牙齒,但他始終沒有向反動派透露任何秘密。楊新被捕時,敵人連他的妻子及剛滿五個月的女兒也沒有放過,一起被關押受審。但面對敵人的威脅恫嚇,他始終以「勿曉得」來回答。在監獄中,楊新摸著女兒的頭對妻子說:「人總有一死,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不必為我難過,要好好撫養孩子,教育成人。」楊新還對同牢的難友說:「我怕出不去了,你要經得住考驗,要堅持下去,活著的同志都要堅持下去,爭取解放。」

護廠鬥爭 策反起義

馮瑞祥,上海川沙人。青少年時期的馮瑞祥在求學期間就接觸到了許多進步書籍。抗戰勝利後,馮瑞祥被派到上海中國紡織建設公司第五棉織廠任人事科辦事員。三年後,調到中國紡織第七印染廠任人事科主任。此時的馮瑞祥不僅秘密參加了革命活動,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馮瑞祥身為人事科主任,常深入車間幫工友們解難,並為他們出頭嚴懲工廠裡的惡霸,遏制賭博毀家之風。

1949年5月,解放大軍兵臨上海,馮瑞祥組織印染廠工人們進行護廠鬥爭,他說:「工人主要依靠工廠,沒有工廠怎麼生活?現在形勢吃緊,大家更要團結起來,把廠保護好,誰破壞工廠,就是砸你們的飯碗,你們能答應嗎?」工人們紛紛表示聽馮瑞祥的,一起來保護好自己的工廠,防止敵特進行破壞活動。另一方面,他悄悄地把第七印染廠的財務、物資、技術資料、人員情況等搜集保護起來。不久,馮瑞祥與陳爾晉等人一起投入了搜集情報與策反國民黨第二艦隊、第二裝甲兵團、陸軍二九一師等軍隊的起義工作。

「個中人」揭露逃跑事件

莫香傳,抗戰期間在重慶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就讀。1944年底,莫香傳被派赴英國,考入雷達學校學習。四年後隨英國所贈「重慶號」巡洋艦返回中國。途中,他耳聞目睹僑胞對國民黨政府的極大不滿。軍艦抵達香港後,發生了官兵逃跑事件。莫香傳以「個中人」為筆名,在香港《華商報》上發表了題為《國門第一句良心話——關於兩艘贈艦》的文章,公開揭露此事。文章登出後在香港引起反響。「重慶號」上層軍官擔心再度生事,邊慌忙下令離開香港,邊揚言要調查此事。1949年2月25日凌晨,莫香傳等官兵在國民黨愛國將領鄧兆祥的率領下,在上海吳淞口成功地舉行了震驚中外的「重慶號」起義,並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行列。「重慶號」起義後,莫香傳又參與到了陳爾晉等人的地下革命活動。

後記

其實,一直到上海解放後,大家才知道,從5月9日至21日這短短的13天裡,在宋公園先後有5批革命者被殺害。1949年5月30日,陳毅市長下達指示:「重新安葬烈士遺體。」眾多烈士家屬辨認出了親人的遺體後,面對慘狀,泣不成聲。6月5日,除交通大學兩位烈士遺體被迎回交通大學外,其餘烈士被安葬於虹橋公墓,後遷至龍華烈士陵園。

解放後在宋公園刑場發現的部分棺木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7月16日,上海市軍管會、華東城工部、南京市委、茅山工委在西藏中路大上海戲院聯合召開了「五·一九宋公園十六殉難烈士追悼會」。第二天,上海的《新聞日報》大幅刊登了殉難者的英名、照片及悼念文章。10月間,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關心與幫助下,籌建了「五一九」毛巾廠,安置了烈士家屬們的就業。

五一九宋公園殉難烈士追悼大會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他們沒有等到黎明的到來,但他們的名字應該讓更多人知曉:

圖片來源:《閘北區志》

文章部分來源2020年4月7日《常州晚報》;部分內容來源2019年5月12日《新民晚報》,朱潤《一曲悲歌宋公園》,有刪改。

參考文獻:《閘北區志》《在黎明前英勇獻身——記宋公園四十三烈士》

原標題:《一曲悲歌宋公園——上海解放前夕犧牲的43位革命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革命者》今在龍華烈士紀念館首發
    今天是黨的「一大」召開紀念日,中宣部2020年全國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2020月度「中國好書」、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革命者》在龍華烈士紀念館舉行首發式。《革命者》作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再次回答了一個被問及多次的問題——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地去烈士紀念館,且每次長時間地停留?
  • 何建明:用沸騰的筆記錄下那些革命者,每個人都是一座豐碑
    就是在這裡,何建明看到了出生於上海川沙的教育家黃炎培和他兒子黃競武的事跡:畢業於哈佛大學的黃競武,在上海解放的前十天,為阻止特務偷運黃金而被活埋,成為為新中國誕生而灑下鮮血、犧牲生命的最後一批烈士之一。幾個月後,參加開國大典的父親黃炎培在天安門城樓上灑淚長歌。
  • 第83名:韓國影片《悲歌一曲》——影史100部愛情典藏完全解讀
    人性的悼曲 《悲歌一曲》Sopyonje 年代:1992年 / 導演:林全澤 /主演:金明坤 吳真孩 崔宗元《看電影》的一句話評價:朦朧的姐弟戀情。        這部電影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
  • 王紫潼《趙匡胤》演憂鬱皇后 詮釋女人悲歌
    王紫潼《趙匡胤》演憂鬱皇后 詮釋女人悲歌2015年08月24日 17:36:49來源:新華娛樂青年演員王紫潼在劇中飾演大宋皇后宋華洋,從懵懂單純的小女孩到成年入宮後成為皇后,她全景展現了王的女人成長史,深情詮釋了一曲宮廷悲歌。    王紫潼殷桃為愛而戰 演繹巾幗對決    《趙匡胤》不僅最大程度地還原五代十國及北宋時期的場景,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還真實再現了千裡送京娘、陳橋兵變、雪夜訪普、杯杯酒釋兵權、黃袍加身、斧光燭影等歷史典故。
  • 臺灣作家藍博洲新書《臺共黨人的悲歌》發布 講述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1949年底,張志忠夫婦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直至犧牲。他認為藍博洲的新著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歷史著作,是一部被埋藏在地下的臺灣現代史,其中貫穿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國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殖民地民族民主運動等複雜線索,「藍博洲將自己的調查過程也帶入敘述,用張志忠和季沄的鬥爭和犧牲經歷為線索,串聯起一系列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讓『二二八』事件擺脫話語的扭曲,重返其歷史現場。」
  • 獻禮建黨百年影片《革命者》上海開機,管虎監製,張頌文飾李大釗
    12月27日,建黨100周年重點獻禮影片《革命者》在上海舉行開機儀式,並發布概念海報,正式宣布定檔‪2021年7月1日。導演徐展雄(左)和監製管虎電影《革命者《革命者》由知名導演管虎監製、青年導演徐展雄執導,梁靜任總製片人。電影將集結老中青三代演員出演,多視角、創新性講述李大釗的革命事跡以及在他引領下的仁人志士、革命先驅傳播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的熱血故事。
  • 此情只應天上有:20位革命者的愛情故事感天動地!
    革命者的信仰,矢志不渝;革命者的愛情,感天動地。今天推出10對夫婦、20位革命者的愛情故事,相信在讓您落淚之後,還會收穫感動之外的東西。 作者:賈永、院浩
  • 19歲的他,用紙菸卷作引線,炸毀國民黨江灣軍火庫|1949上海解放日誌...
    三、秦鴻鈞被捕在上海,為了取得與國民黨鬥爭的勝利,有太多的共產黨人做出太多的犧牲。有一名中共中央上海局電臺報務員,於1949年3月17日被捕。他叫秦鴻鈞。△秦鴻鈞當時,上海局的電臺設在打浦橋新新街新新南裡315號的閣樓上。
  • 上海解放中的「華政故事」!
    解放上海時露宿在街頭部隊進入上海市區時,解放軍一律露宿街頭,不入民宅,做到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受到人民普遍讚揚,至今傳為佳話。曹漫之同志1949年4月,大軍渡江前夕,在總前委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等同志領導下,曹漫之同志起草了《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和《入城守則和紀律》等文件,在部隊進入上海市區時,解放軍一律露宿街頭
  • 公園志願者們解放公園拼才藝
    秋陽驕豔,解放公園的濃鬱秋色裡,點綴著紅旗如雲。10月1日上午10時,熱熱鬧鬧的音樂與祝福,在公園嘉卉廣場響了起來。這裡正在舉辦一場由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主辦,十餘家市區公園的「市民園長」志願者團隊聯袂演出的國慶中秋文藝匯演。龜山景區市民園長團隊表演「中國龍」。
  • 「韓國電影的百年之路」特別放映會 |《悲歌一曲》韓國版天涯歌女的悲愴人生
    影片改編自李清俊同名小說《西便制서편제》,又被譯為《悲歌一曲》。這部由林權澤執導,金明坤(裕鳳)、吳貞孩(松華)、金圭哲(東戶)共同主演的音樂電影,在1993年上映後,同時拿下第31屆韓國電影大鐘獎、第14屆韓國青龍電影獎、第30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等多個獎項中的最佳電影獎,至今,仍然算得上韓國音樂電影史上的傳世經典。
  • 文化苦旅者的《悲歌一曲》
    《悲歌一曲》有三個主角,潘索裡流浪藝人——湯凡;女兒——松華;兒子——東戶。湯凡是個樂痴,徹底的「痴」,他的人生只有一個目的,追尋他心中的藝術境界並且要他的兒女也和他一樣生活。三個人不同的人因為一個人的意願而被迫過一樣的生活,這是一個經典的悲劇開端橋段,分裂與對抗在所難免。
  • 餘則成是怎麼犧牲的?
    更毫不避諱是否有旁人聽見1945年抗戰勝利吳石隨軍隊接收上海他一面親見國民黨官員貪汙腐敗中飽私囊一面目睹物價飛漲人民苦不堪言與影視劇中的餘則成一樣在看透國民黨政府本質後吳石對共產黨漸生好感那段時間,他頻繁接觸吳仲禧(吳仲禧抗戰前夕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 幾部下飯韓劇,一曲悲歌人生路,筆墨難畫滄桑情
    幾部下飯韓劇,一曲悲歌人生路,筆墨難畫滄桑情! 幾部下飯韓劇,一曲悲歌人生路
  • 臺共黨人的悲歌:講述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真相
    9月14日,臺灣作家藍博洲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新書《臺共黨人的悲歌》發布會。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臺盟中央原主席張克輝、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汪暉出席發布會。該書講述了當年中共在臺地下組織領導人張志忠、季沄夫婦及其子楊揚的生命故事,勾勒出1947年臺灣「二二八」事件及其後五十年代「白色恐怖」中臺共黨人的悲壯群像。
  • 少帥張學良「易幟」前夕的軼聞
    ▲電視劇《大唐名相》劇照右為宋連庠,左為上影演員祁明遠我去上海看望父親時,也曾多次陪同父親到過宋伯伯府上。作為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戰友、國民黨元老級的人物,宋大章先生直到解放前夕,擔任的官職還只是一名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辦公室主任,少將軍銜。這與他平時為人正直正派、沒有絲毫舊官僚場中盛行的溜須拍馬貪贓枉法的惡劣腐敗習氣有關,所以一直得不到提升。但由於沒「民怨」「民憤」,解放後倒也沒遭到牢獄之災。去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之年,我在上海,與父親又去拜訪宋伯伯。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 | 瓊崖革命鬥爭和渡海解放海南島戰鬥勝利來之...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  「解放海南的英烈永垂不朽」。  位於海口市金牛嶺公園的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以下簡稱陵園),四周樹木蒼翠,鳥語花香,公園裡的晨練聲依稀可辨,一切寧靜而美好。凝視著陵園裡那座船形的紀念碑和牆上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單,海南島解放戰役的磅礴畫卷便在眼前徐徐展開。
  • 《西鶴一代女》西鶴一代女:一曲女性悲歌
    溝口健二極富東方特色的運鏡方式(大全景的搖鏡頭如同畫幅鋪展),將《西鶴一代女》譜成為一曲女性悲歌,深深鞭撻了封建社會男女的不平等。 (《都市周報》)
  • 餘則成已經犧牲!
    吳石堅信臺灣很快就會解放。1949年10月,解放臺灣箭在弦上,可舟山、金山戰役失利、損失慘重,對臺情報工作愈發重要和緊迫。NO.3和吳石一起犧牲的還有1100位英雄島內大批地下黨員被逮捕殺害,1500位潛伏在臺灣的英雄,有1100人犧牲……
  • 解放大軍進上海,洋人舉牌:此地領事館,請解放軍注意
    途中,宋教導員發現路邊有座洋樓,那裡視野開闊,要是架起迫擊炮、機槍,就能壓制住對岸的蔣軍。於是,他領著隨行的戰士走到洋樓前。門前掛著一塊洋文銘牌,宋教導員卻看不懂。他讓3連戰士先敲門。門敲了半天也沒人答應,宋教導員便讓戰士翻牆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