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性別視角看電視廣告中「賢妻良母」型女性形象

2021-02-08 人民網

(來源:西部學刊)

摘要:電視廣告作為市場經濟時代大眾傳媒商業性的代表,在最大程度運用消費者定位進行商業宣傳的同時,其展現的廣告內容也受到社會文化的深刻影響,並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社會性別建構的作用。本文選擇電視廣告中的女性「賢妻良母」形象進行分析,探討其所展現的女性形象對社會性別建構所起的影響,並為構建大眾傳媒和女性群體的良性關係提出建議。

關鍵詞:社會性別;女性形象;賢妻良母;電視廣告

引言

在商業活動頻繁、市場日趨活躍的今天,社會公眾的大多數人是從大眾媒介中獲取信息並娛樂生活的,[1]可以說大眾傳媒在傳遞信息、建構社會意識形態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大眾媒介所建構的形象能直接影響到受眾對該形象在社會中的認知:通過大眾媒介所傳播的信息,受眾會逐漸加深對該形象的定位。如果大眾媒介所傳遞的信息中大量存在誤讀或錯誤構建社會形象,則會給受眾的社會角色定位帶來消極的影響。「大眾是通過傳媒來建構的這類知識和影像來認知世界,來體味他們曾經經歷過的現實生活。」[2]

電視廣告作為市場經濟時代大眾傳媒商業性的代表,在最大程度運用消費者定位進行商業宣傳的同時,其展現的廣告內容也受到社會文化的深刻影響,並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社會性別建構的作用。本文選擇電視廣告中的女性「賢妻良母」形象進行分析,探討其所展現的女性形象對社會性別建構所起到的影響,並為構建大眾傳媒和女性群體的良性關係提出建議。

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中,「婦女與大眾傳媒」就被確定為12個重大關切領域之一, 認為「在大多數國家 ,大眾傳媒並沒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繪婦女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對社會的貢獻,相反宣傳報導的往往是婦女的傳統角色,或有關暴力、色情等行為。」[3]大眾傳媒在帶給人們豐富多彩的信息同時,往往也隱蔽地傳遞著落後、保守的價值觀。如何破除大眾傳媒中男權中心的現象,正確建構女性形象,值得引起關注。

電視廣告作為大眾媒介傳播內容的代表,在作為產品宣傳手段的同時也可以被視為男權話語體系下構建女性社會形象的工具,影響著受眾對女性社會形象的心理認知,反過來強化和維護了男權中心的社會話語體系。

研究發現廣告中的女性形象有一種兩極分明的定式:一極是傳統的賢妻良母,另一極是超前消費吃喝玩樂的「現代花瓶」。有研究以一年為跨度分析全國各大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播出的廣告中的女性形象,發現在女性以「功能性」形象出現的廣告中,有關家用產品、女性日用品、化妝品等的廣告佔了很大比重(67%),這類廣告似乎總在告訴人們,女人就應該「操持家務——使家整潔,打扮自己——使自己漂亮」。[4]

一、電視廣告中「賢妻良母」型女性形象特徵

「賢妻良母」是大眾傳媒通過不斷描述打造出的一種女性形象,這類女性任勞任怨、以家庭為自己生活的核心,反映了「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的影響。為了使得到的數據更能反映當今社會現實,筆者隨機抽樣選取2015年12月29日北京衛視、天津衛視、山東衛視、河北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湖南衛視、安徽衛視、江西衛視10大衛視,對18:00—22:00的黃金時段播出的200條廣告進行數據分析,著重分析「賢妻良母」式的女性形象在電視廣告中出現的頻次。

在所收集的共200條樣本中,有女性出現的廣告條數為136,有男性出現的廣告條數為64(若男女同時出現,則各加1次)。其中成年女性110條,成年男性38條。可以看到,相較於男性形象,女性形象更頻繁地出現在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在電視廣告中大量出現,繼而被受眾所審視評判,男性觀眾會選擇用男性視角去審視評判女性形象,女性觀眾可能會受到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影響而「反思」自己的社會形象。

圖二反映的是廣告中男、女性在電視廣告中出現的經濟身份的比較結果。數據顯示:在收集的樣本中,相較於男性,更多展現的是以家庭為主的女性形象,女性形象出現在食用油、廚具等家庭用具廣告的比重很大,而在職場裡女性形象也以普通職員為主,鮮有女性作為領導人員、技術人員出現在電視廣告中。

圖三展現的是男、女性在廣告中出現的場景比較,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電視廣告中的女性經常出現在家裡和娛樂場所中,而出現在工作單位的女性形象卻比較少。從中可以看出,電視廣告中依然存在著深刻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女性形象在廣告中也充當著「賢妻良母」的角色。

圖四展現的是男、女性在家庭中所從事的活動的比較,從中可以看出女性往往承擔著為整個家庭服務的職能,卻相對較少地從事工作、進行娛樂。而男性在家中「打電玩」,「生病了得到女性的照顧」,往往以一種被「服務」的形象出現,卻很少承擔起做家務的職責。

通過分析收集的數據可以發現:電視廣告中依然存在著深刻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女性大多以「賢妻良母」的形象出現,遠離職場,以家庭作為自己生活的核心,任勞任怨,相夫教子。一個常見的「賢妻良母」的電視廣告的例子是:女性作為母親或妻子,在家裡照顧孩子及丈夫吃喝、做家務(主內),男性則多出現在機械、電子、科技廣告中以技術和專業操縱世界,以智慧和能力推動社會發展(主外)。[5]

在不少電視廣告中,女性被物化成為任勞任怨、逆來順受的家庭主婦形象。某食用油廣告中媽媽在廚房做菜,而爸爸和兒子則在一旁觀摩,品嘗完畢覺得味美,便給女人頒發一塊金牌,這則廣告用家庭生活的細節隱晦地將女人比作家務機器。而某口服液的廣告語更加驚人:「女人是一天的公主,十個月的皇后,一輩子的操勞。」將女性比作生育機器,認為她們只在懷胎10月才有價值,一輩子的操勞也是理所當然。這些電視廣告表面上看來擁有浪漫、溫馨的色彩,卻深刻地反映了落後的傳統觀念,單純為了追逐商業利益,將女性「物化」,忽略了女性的感受,也忽略了自身內容對社會性別建構的消極影響。

二、電視廣告「賢妻良母」女性形象形成原因

在電視廣告裡,女性形象被大量物化。這類廣告並沒有用真實的敘事話語和描述方式展現女性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貢獻和社會角色;相反,以電視廣告為代表的大眾傳媒熱衷於將女性描述為「賢妻良母」等片面的形象,其背後隱藏的原因有傳統文化對女性角色的限制、男權話語體系下女性形象的被束縛、商業化市場化的壓力對女性形象的物化。

(一)傳統文化對女性角色的限制

《禮記?效特性》中說:「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中國女性在封建歷史上長期處於被禁錮、限制的狀態。婦女地位低下,不但體現在對女性身體的摧殘(束胸纏足),還體現在運用各種社會禮儀、制度將女性的身份、角色貶抑化,使女性群體在不自覺中接受父系社會下男權話語體系,變成男性希望女性變成的形象。因此,「男外女內」的性別分工及性別隔離制度把婦女的角色定位於家庭內部,女性的從屬性又把她定位於家裡附屬於男性的地位上。由此而產生的傳統婦德,也就必然是婦女的家庭角色規範,是強者為卑弱者制定的歧視性準則。[6]在傳統文化觀念裡,女性被定型為家庭事務的主要參與者而不是社交活動的參與者,形成的諸如「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男外女內」等傳統文化觀念至今還影響著人們對於女性形象的描述,也影響著電視廣告中女性「賢妻良母」式形象的出現。

(二)男權話語體系下女性形象被束縛

無法忽視的現實是:如今的社會依然是一個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大量行業的遊戲規則依然是由男性主導的。在男權視角下,男性屬於「第一性」,女性屬於「第二性」,[7]女性屬於從屬於男性的地位,無法擔負起通過工作和事業支撐起家庭的責任,就應該在家庭之中擔任「賢妻良母」的角色,服務家庭,相夫教子。這些對女性經濟地位和社會分工上的歧視觀念深深影響著當下電視廣告對女性形象的展現。「賢妻良母」的女性形象滿足了男權意識下女性充當男性「附屬品」的定位,讓男性觀眾在觀看此類電視廣告時可以用男權的視角審視、把玩女性形象。男性本位觀念把自身的價值判斷和審美趣味巧妙地內化到女性看待自身的視線中去,即,男性看,女性被看,女性看被男性看的自己。[8]這樣男權意識審美下的女性「賢妻良母」的形象被定義為社會的形象標準,從而改變女性對自身社會角色的認知。

(三)商業化市場化的壓力對女性形象的物化

物化過程是指將概念轉化為形象,並且把抽象的內容變成可以理解的內容。[9]廣告運用加工塑造的形象模式,將信息灌輸給受眾,達到宣傳銷售目的,而廣告所倚重的形象模式也必然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10]市場經濟時代,隨著商業化市場化的不斷發展,大眾傳媒為了追逐利潤,努力迎合大眾的「口味」進行信息傳播。在大量的廣告中,女性被定型為「賢妻良母」的角色,出現在廚房、衛生間等特定場景中進行家務勞動。廣告利用傳統社會觀念,物化女性形象形成賣點,使用女性「賢妻良母」形象兜售產品,按照男權法則來任意歪曲、貶抑女性形象,獲取商業利益。

三、電視廣告「賢妻良母」女性形象對社會性別建構影響

社會性別指在社會文化適應中形成的男女角色、性格、地位、行為特徵等方面的差異。[11]社會性別強調的是婦女的性別角色不是由女性的生理決定的,而是由社會文化規範的、塑造的,是社會性別制度或者說是某種社會關系所造就的。[11]如今,女性常常以「賢妻良母」的形象在電視廣告中出現,這種「甘願犧牲自己而服務於家庭」的形象給觀看電視廣告的所有受眾以顯而易見的誤導,會進一步強化男性受眾對女性「第二性」的形象認知,暗示女性在實際的生活中「應當」像電視廣告中「賢妻良母」的形象一樣服從自己的傳統角色定位,進而認同女性在男權社會下的附屬地位。其結果是使媒介關於女性形象的建構與女性在社會體系中的多元化社會角色不符。[12]

電視廣告中「賢妻良母」女性形象對人們社會性別的建構有著消極影響。在這種影響下,社會男權話語體系可能變得愈加強化,女性群體可能會愈加認同「男主外女主內」「男強女弱」等落後文化理念,在一種「集體無意識」的狀態下順從社會性別定位和性別刻板成見,默認男本位的社會話語體系。

四、總結

電視廣告作為大眾傳媒的代表,在社會性別的建構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當下電視廣告中存在著大量物化女性,將女性單純的描述成「賢妻良母」的形象,這影響著社會性別的正確建構,也不利於女性群體的多元發展。全國婦聯明確表示:當代婦女不應該重新回歸家庭,婦女回家同人類發展的歷史相違背,同婦女解放運動格格不入。女性走出家庭,是女性多年奮鬥的結果,女性應有屬於自己的地位和權利,包括工作的權利。[12]女性不應僅僅待在家中成為「家務機器」或者「生育機器」,她們應當在社會運行的分工中佔有更廣泛的比重和更重要的地位。電視廣告作為一種深入受眾的大眾媒介,在追求商業利潤的同時也應當注重社會效益,提高強烈的道德感和責任感,在製作電視廣告的過程中正確建構社會中女性的形象,突出女性獨立、自主、向上等品質。此外,女性群體也應當在追求自身獨立的同時提高健全自身的主體人格,破除傳統觀念影響下「集體無意識」窠臼,真正形成有利於社會性別的正確建構和女性話語體系。

參考文獻:

[1]姚君喜.媒介批評:理論與方法[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2]陸揚,王毅.大眾文化與傳媒[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

[3]姜紅.大眾傳媒與社會性別[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0(3).

[4]丁小斌,樊改霞.電視廣告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研究,2002(12).

[5]劉伯紅.女人到底在幹什麼?——透視電視廣告中的女性形象[J].中國女性,2006(2).

[6]劉巨才.中國古代的社會性別制度及傳統婦德[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

[7]姜紅.大眾傳媒與社會性別[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0(3).

[8]陳立萍.議廣告中被物化了的女性形象[J].蘇州職業大學學報,2004(2).

[9]許靜.輿論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0]李敏芳.現代廣告中被消費的美女形象[J].湘潮(下半月),2007(4).

[11]王政.「女性意識」、「社會性別意識」辯異[J].婦女研究論叢,1997(1).

[12]桂渝芳.大眾傳媒的性別歧視現象[J].新聞界,2006.

(作者系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學生)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相關焦點

  • 傳媒觀察 | 對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分析
    編者按  廣告中的女性形象不只是展示廣告主題的途徑,還是深層社會文化的反映。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劉振、李玉娟在《傳媒觀察》2017年第10期發文,通過對430個電視廣告樣本中的人物形象所進行的內容分析,探討了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變遷。
  • 傳媒觀察丨對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分析
    編者按:廣告中的女性形象不只是展示廣告主題的途徑,還是深層社會文化的反映。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劉振、李玉娟在《傳媒觀察》2017年第10期發文,通過對430個電視廣告樣本中的人物形象所進行的內容分析,探討了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變遷。
  • 日本社會,有沒有在引導女性成為「賢妻良母」?
    對這種過了頭的「賢內助」行為大加讚賞、大肆宣傳,無形中,就是在給日本女性施加「你也必須成為賢內助」的壓力。甚至讓一些日本女性意識不到自己已經被歧視了。最奇葩的是,就連日本雜誌上,也給日本女人列出一個「完美女人」應該具備的條件。
  • 民國廣告「女性形象」文化解讀:精神解放、個性自由的強烈訴求!
    20世紀 20 年代以後,中國社會進入了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變革時期。民國廣告設計中出現了許多女性形象廣告,這不僅反映了女性消費者在廣告受眾中比例的提高,也反映了在商品銷售中女性形象廣告有助於產品銷售和提升品牌形象。
  • 全棉時代反轉廣告:無意識滋生的性別偏見與歧視
    可社會上的很多偏見和歧視往往就是從這些無意識行為中產生的。正是這種種所謂的無意之舉,使偏見和歧視一次次得到強化。疏忽和大意不該成為一次次冒犯的藉口。在電視廣告和網際網路出現之前,如果一家公司想向公眾宣傳他們的產品,他們唯一的方法是通過印刷品中宣傳。在數字時代之前,也就是大約一個世紀以前,人們都是通過雜誌上的廣告來了解最新的家用清潔劑和時下流行的香菸。
  • 在日本,理想的女性是賢妻良母嗎?
    落合惠美子:那個時候發生了很有意思的事,從歐美進來的「良妻賢母」作為一個新的東西,被賦予女性解放的意義。跟賢妻良母對照的,易卜生《玩偶之家》裡娜拉離開家獨立生活的新女性形象也得到了推廣。歷史學者陳姃湲的一個研究好像是說,「五四」運動提倡新女性,批評賢妻良母。「五四」運動後出現了一些反動,反對學習西洋,倡導賢妻良母,認為這是中國的傳統。
  • 對性別歧視廣告說「不」!深圳率先出臺《廣告性別平等審視指南》
    《審視指南》列舉了六種可以認定為涉嫌性別歧視廣告的情形,如廣告中含有性暗示,對人的身體存在貶低、侮辱、暴力或傷害等情形,物化人的形象、身體,貶低人的能力和作用,刻意突出女性的從屬角色和地位等等。《審視指南》創設了廣告性別平等審視的標準。《審視指南》明確了六個倡導性審視標準和五個否決性審視標準,並對否決性標準逐一列舉了表現形式,實現了標準具體化,改變審視標準模糊的現狀。
  • 成為女性,忘記女性:性別觀念裂隙中的文學書寫是否可能?
    像伍爾夫那樣對父權社會的壓迫深有體會的女人,怎麼能在寫作中忘掉憤怒?畢竟,伍爾夫本人似乎也沒能做到。問題還不止於此:如果放棄了以憤怒為代表的情緒,是否也損失了其中蘊藏的女性經驗?女作家要拋開性別意識的狹隘和偏見,她需要經歷怎樣的自我分割?為什麼一些女作家在談論社會性別議題時對自己的女性立場態度堅決,寫作時卻時刻警惕自身的性別意識,甚至懷疑自己的女性身份?
  • 女性主義視角下解讀《阿霞》中的女性形象
    以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為理論框架,對《阿霞》中出現的三位女性形象進行文本細讀,展示小說中獨特的哲學批判。然而在當時的社會裡,女性是無法從事傳教、譜曲、寫作等與文化知識有關的工作。因為據《聖經》記載:女性的形象是負面的。是夏娃誘惑了亞當吃了蘋果,導致人類的墮落;是耶洗別阻撓了希伯來人信仰神,使希伯來人殺害了先知,又自相殘殺,身首異處。從而導致一些人對於女性的錯誤認知,降低女性的社會地位。
  • 深圳對性別歧視廣告出手了!
    一直以來不少廣告中存在性別歧視和刻板印象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和吐槽網際網路的發展給廣告商造成強大輿論壓力促使其主動道歉和採取補救措施但這些性別歧視問題只是冰山一角類似情況仍層出不窮廣告中的性別歧視現象性別不平等和刻板印象的存在男性和女性都是受害者希望所有人共同提升性別平等意識一起構建包容、公平、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為了回應公眾關切進一步提高深圳城市文明水平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圳對性別歧視廣告出手了↓↓↓
  • 社會性別中角色的戲劇化呈現
    當下人類對社會性別模型的認知已不局限於傳統視野,那些在社會中約定俗成的性別角色和性別觀念,實質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人類社會化的進程中,被動地形塑為社會共識。但個體對自我性別的定義往往會被社會群體忽視,甚至與社會性別契約產生矛盾衝突。
  • 深圳率先出手,對性別歧視廣告說「不」!
    不少網友批評:該廣告侮辱女性、三觀不正近日深圳七部門聯合發布了廣告性別平等相關審視指南1月15日,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從深圳市婦聯獲悉,市婦聯、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衛生健康委、國資委、市場監管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等七個部門
  • 女性主義影評:《蒙上你的眼》中的女性主義視角及隱喻
    今天發布的是章兌兌同學撰寫的《《蒙上你的眼》中的女性主義視角及隱喻》。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就曾經在她的著作《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中寫道,「男人雖然描寫女人,但其實是在饒舌地談論他們自己。」正如男作者筆下的女性往往只是「男人的視角和想像中的女性」,蘇珊娜·比爾電影中的男性形象也是「女人的視角和想像中的男性」。影片中最主要的兩個男性角色是湯姆和道格拉斯,湯姆是女主角梅樂莉的男友,兩人在逃難的過程中於道格拉斯的家中結識。
  • 性別視角下的男女
    ——「恩誠天下」西安市新城區計生協青春健康教育進校園活動在西安市秦川中學開展為了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1月15日,新城區青春健康師資申麗平老師為同學們做了主題為《性別視角下的男女》青春健康專題講座。
  • 性別觀念受衝擊的2020:談「女性社會地位過高」為時尚早
    性別觀念受衝擊的2020:談「女性社會地位過高」為時尚早 文丨任冠青 2020,無疑是被「她者」敘述深刻雕塑的一年。《脫口秀大會》中,被質疑對性別問題談論太多的顏怡、顏悅就坦言:不是她們刻意講這些問題,而是今年的女性熱點話題實在是太多了。
  • 女性主義|劉霓: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
    關鍵詞 社會性別 女性主義 唯物主義 後現代主義一、什麼是社會性別社會性別在英文中是「gender」,這個詞的詞義本身為「性」,英文詞典中,它的第一解釋是指語言學中名詞和代詞的詞性。然而「gender」這個詞作為女性主義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所具有的含義就絕不僅僅是這麼簡單了。
  • 評展|機器視角如何想像藝術經典,藝術影片如何關注社會性別
    (文/小鹿)國際藝術家電影系列放映1展期:2019年2月26日-4月16日地點:北京金杜藝術中心票價:免費點評:作為中國境內為數不多的非營利藝術機構,這個項目跨越了國家的邊界,三部藝術影片生動而具象地體現了藝術家對社會性別的另類關注和深入探討,在不同背景的觀眾中形成跨文化的性別議題交流。
  • 中國動畫中女性美的歷史變遷(下篇:1980s-2000s)
    男人背後的賢淑妻子和相夫教子的善良母親一直是備受中國男性所推崇和讚揚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品質,也逐漸演化為女性自願接受的性別和社會角色。賢惠之美是男權傳統對女性美的要求和期待,母性的慈愛也一直是女性角色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 CK「黑又胖」模特引爭議:內衣廣告到底是給誰看的?
    電視廣告中大量展示內衣束縛下的女性曲線。除了旁白男聲,並無男性形象出現,整體上面向的是女性消費者,試圖通過增強身材焦慮促進內衣消費。婷美內衣廣告走紅後,陸續又出現了歌手阿朵代言「波立挺」等品牌,廣告中都採用與婷美相似的路線,宣傳內衣在維持胸型上的功效,畫面中大量展現身著內衣的女性之曼妙身姿,同樣沒有男性形象出現但採用男性解說。
  • 深圳率先出臺廣告性別平等審視指南
    性別平等是社會發展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1月15日,《深圳市廣告性別平等審視指南》(以下簡稱《審視指南》)主題採訪活動舉行。據介紹,《審視指南》由深圳市婦聯、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衛生健康委、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等七部門聯合出臺,為我國內地首部廣告性別平等審視指南,得到全國婦聯和社會各界專家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