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武學探索與哲學思考,你所不知道的李小龍

2020-12-22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天,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誕辰80周年的日子。

你知道嗎,李小龍18歲時的理想是醫生或藥劑師,這個理想分明地寫在他給某導師的諮詢信裡。而這封信,是《李小龍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一書收錄的最早的一封李小龍書信,同時配有他在香港聖芳濟書院念書時的登記卡,上面有他泛著青澀笑容的照片,非常珍貴。

若問李小龍的師承,你八成會說葉問。對,又不全對。其實,武學奇才李小龍有著曲折卻勵志的成長之路,真的是博取眾長,又開拓創新。收錄在《李小龍信札》中的信件,都是李小龍向親朋好友的傾訴交流之語,從中不難看出他的武學探索歷程:詠春——中國功夫(詠春、太極等)——致力於全接觸實戰——截拳道,以及蘊含其中的哲學理念。

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是粵劇名人,多年修習太極拳,這自然對從小就活潑好動的李小龍有著啟蒙性的影響。太極拳對李小龍的影響不僅是最初的,還是一輩子的,他日後在自創的截拳道中將有關「太極」「無極」「陰陽」等理論發展成為截拳道的核心理論。

因為《一代宗師》《葉問》等影視作品,李小龍的師父葉問可謂家喻戶曉。作為近現代香港武壇德藝雙馨的武學名師,葉問是香港武術界的領袖人物,更是詠春拳得以走向世界的首位功臣。李小龍街戰失利後,受好友張卓慶的影響,決定投入到詠春門下。開明的葉問不僅不反對李小龍繼續練習太極拳,也不反對自己的弟子與別的拳派過招,恰恰相反,他還特別注重實戰訓練,因為他知道一個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實力,習武者只有在「講手」或「實戰」中,才能不斷地完善與強大。

李小龍與師父葉問

另外,李小龍和老一輩武術家邵漢生學習過北派功夫,跟「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學習過跆拳道踢法,受埃德·帕克的空手道影響發展了新型格鬥技藝,跟隨加藤修造學習過柔道……同時,李小龍一直密切關注著西方的拳擊、擊劍等運動,借鑑頗多。可以看出,李小龍的武學淵源是駁雜的,但他卻能融萬千武學於一爐,為己所用,在前人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創新。他在給一生的密友曹敏兒的書信裡表露:「想過上好日子有兩條路:一是靠苦幹,一是憑創意(當然,這也需要實幹)。勤勞節儉的確能造福生活,但唯有那些敢為天下先的創新之人才能收穫真正的財富。在美國,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領域都在追求創新。正是這些『想法』成就了今日的美國,一個好點子能助一個人達成畢生所願。」

李小龍在美國的大學裡修習哲學,在書信裡逐漸體現出了他對武學具有哲學性的深度思考。比如在給最為親密的朋友之一木村武之的信裡,他展現出的學習功夫的過程正是在哲學思想的指導下一步步完成的。在1964年的一封書信裡,他通過「修身養性」「無思」「無想」「知退」「無為法」「貴柔守雌」來闡述他的武學理念。

「一直以來,我都以武術家為志,以演員為職,

但首先,我要成為一個生活的藝術家。」

作為第一位在西方取得傑出成就的中國武術家,李小龍對宣揚中華武術、甚至重塑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形象認知都起到了重大作用。通過他的電影,眾多西方人改變了「光頭、長辮、旗服」等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西方影視裡一再出現中國武術高手,使得西方人以為中國人個個都會功夫。

《青蜂俠》劇照

李小龍在片場為莎朗·塔特指導動作。

在李小龍的書信裡,他也非常滿意自己在西方靠武術獲得的成績:「縱然我現已涉足新的領域(演藝),但回首過去十年,發揚中華武術一直是我奔走的主要重心。而我在武術方面的成就也最令人滿意,三位全美自由式空手道冠軍如今都師從於我,為此,『中國人』這三個大字也在武術界內威名大振。」這幾句話雖說只有短短幾行,卻令人熱血沸騰,他的拳拳愛國之心在生活中、在電影裡處處體現,振奮了無數華人的心。所以,時至今日,李小龍和他塑造的影視形象依然令無數人心生敬意。

「後浪」李小龍作品系列

《截拳道之道》(全新修訂版·平裝版)

最具影響力的李小龍武學名著,永不過時的截拳道理論經典。

《李小龍基本中國拳法》

李小龍傾囊分享中國拳法的訓練方式與格鬥技巧。權威之作,多場景實戰模擬,展現「以少勝多」的功夫之道。

《李小龍技擊法》(全新完整版)

風靡全球30年,唯一由李小龍真人示範的截拳道寶典。

《李小龍健身法:肢體表達的藝術》

功夫之王李小龍的健身經典。

《生活的藝術家》

一直以來,李小龍都以功夫高手的形象聞名於世。但本書卻告訴讀者,他還是出色的哲學家、心理學家、作家、詩人、藝術家、演員、社會學家和靈魂的探求者。

《生活的哲學》

體現李小龍哲學家身份的經典文本。

《李小龍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

李小龍誕辰80周年紀念版。15年鼎盛時光,138封珍藏信札,李小龍親筆告訴你……

《我是李小龍:自述畫傳》

一本集中展示李小龍一生的剪貼簿,

以獲獎紀錄片《李小龍自述》為基礎,

精選200餘幅李小龍精彩劇照和罕見家庭留影,

並配以其自述文字。

本文圖片多出自此書。

本文圖片由後浪出版公司獨家提供

相關焦點

  • 武學探索與哲學思考,你所不知道的李小龍
    今天,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誕辰80周年的日子。你知道嗎,李小龍18歲時的理想是醫生或藥劑師,這個理想分明地寫在他給某導師的諮詢信裡。對,又不全對。其實,武學奇才李小龍有著曲折卻勵志的成長之路,真的是博取眾長,又開拓創新。
  • 李小龍武學探索與哲學思考,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你知道嗎,李小龍18歲時的理想是醫生或藥劑師,這個理想分明地寫在他給某導師的諮詢信裡。其實,武學奇才李小龍有著曲折卻勵志的成長之路,真的是博取眾長,又開拓創新。收錄在《李小龍信札》中的信件,都是李小龍向親朋好友的傾訴交流之語,從中不難看出他的武學探索歷程:詠春——中國功夫(詠春、太極等)——致力於全接觸實戰——截拳道,以及蘊含其中的哲學理念。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是粵劇名人,多年修習太極拳,這自然對從小就活潑好動的李小龍有著啟蒙性的影響。
  • 李小龍生前的親筆手稿曝光,在他心中最高的武學境界是這樣的!
    正是因為李小龍擁有改革創新精神,他才能創立這種全新的武術種類——截拳道。截拳道可謂他所有武術哲學的集大成之作。我們來看看他創立截拳道時的親筆手稿。李小龍擅長通過簡單詼諧的漫畫來表達自己深刻的武學見解,既形象、生動,又清楚、明了,不會讓人云裡霧裡。真是個全能的鬼才!
  • 李小龍成功哲學的核心思想
    除非一個人自己氣餒,否則他不可能被打敗。*我最看重的是品質——以負責任的態度和爭做第一的精神盡力做到最好。 *勤奮練習,加上堅信自己能做到的信念。*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麼應對所發生的事情。
  • 李小龍功夫哲學裡的人生啟示
    今天是一代宗師李小龍誕辰80周年紀念日。很多人都知道作為功夫巨星的李小龍,帥氣瀟灑,英年早逝,在動作電影上的成就至今無人能及。但是,作為哲學家、心理學家的李小龍,恐怕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雖然他師從葉文學習詠春,但在真正格鬥的時候,他卻不拘泥於詠春的形式。你在他的拳法裡甚至可以看到太極的影子,包括各種武器的使用,最著名的就是雙節棍嘛,周杰倫為此還寫過一首歌。李小龍並不是簡單繼承任何一派的武術,而是上升到了武學本質,也就是「道」的層面。
  • 老子、李小龍:集百家之長的截拳道裡蘊含著怎樣的哲學思想?
    但在武術、電影之外,卻鮮少有人知道李小龍在哲學上的成就,他曾在華盛頓大學修習哲學,在談及自己對哲學的興趣啟蒙時,他曾經這樣說道:「我之所以選擇哲學專業和我童年時好鬥的性格有著直接關係,我經常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勝利之後是什麼?為什麼人們如此渴望勝利?榮耀又是什麼?什麼樣的勝利是光榮的?」
  • 李小龍的功夫哲學,其實很「直接」
    許多人都知道,李小龍不僅僅是一位電影演員,他更是一位武術家。雖然我們不能知曉他的實戰能力如何,但是在對于格鬥和功夫的理解上,李小龍絕對已經達到了思想和哲學的高度。可能說到這裡,很多不了解李小龍的人會認為是在故弄玄虛,甚至很多人把李小龍和如今各種「武術大師」等同。這裡我們就要從李小龍電影的火爆開始談起。看過李小龍電影的觀眾會發現,其實他的電影無論是打鬥還是劇情,都非常的簡單直接。
  • 李小龍的功夫哲學,其實很「直接」
    許多人都知道,李小龍不僅僅是一位電影演員,他更是一位武術家。雖然我們不能知曉他的實戰能力如何,但是在對于格鬥和功夫的理解上,李小龍絕對已經達到了思想和哲學的高度。可能說到這裡,很多不了解李小龍的人會認為是在故弄玄虛,甚至很多人把李小龍和如今各種「武術大師」等同。這裡我們就要從李小龍電影的火爆開始談起。看過李小龍電影的觀眾會發現,其實他的電影無論是打鬥還是劇情,都非常的簡單直接。
  • 關於李小龍,你可能不知道的故事
    由於自小身子虛弱,父親李海泉讓他七歲起就開始學習太極,一方面是能強身健體,另外一方面是希望能克服李小龍心浮氣躁的脾氣。1953年,李小龍13歲,師從葉問學習詠春。李小龍先天扁平足(扁平足又稱平足症,指足弓低平或消失),走路都走不穩,更不能像常人那樣全部腳掌貼地平蹲。
  • 李小龍與他的十位老師!
    ,達摩,你稱他為少林寺創始人他不會高興,你要稱他為禪宗創始人他才會滿意。 禪宗是中國佛教中的一支,也是最受知識分子歡迎的一派,禪宗不立文字,以「公案」,即一些小故事來傳播自己的思想,李小龍的哲學體系中頗能看到禪宗的影響,如李小龍在與人論武時,對方固執己見,李小龍回答說:「如果你要品嘗我的茶,就要先倒空自己的茶杯。」這也是禪宗的著名公案之一。意思是如果你不放棄自己的成見,就永遠不可能接納新的知識。
  • 對於李小龍,我們知道的遠遠不夠
    該片由包阮執導,聚焦李小龍的人生,展現他在香港的童年時光、打入好萊塢的經歷、以及一系列電影作品、直到1973年的意外去世。同時展現出了他在鑽研截拳道過程中形成的哲學基礎,以及他個人混合武術的流派風格。閱讀本書,你將與十八歲的李小龍一同漂洋渡海,首次重返他的出生地美國。你會了解他胸中的藍圖、壯志與夢想(用他自己的話說,即「切實的夢想」),見證他堅定不移地達成所願,目睹他的生命開花結果。
  • 龍爭虎鬥:李小龍的功夫與哲學
    《龍爭虎鬥》不是一部普通的功夫片,是它讓李小龍作為好萊塢的華人巨星享譽全球,讓中國功夫名揚世界,堪稱經典中的經典。《龍爭虎鬥》是李小龍最後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影片上映前6天李小龍去世。《龍爭虎鬥》是最早演繹綜合格鬥的中國功夫電影。《龍爭虎鬥》中闡釋了李小龍的武道哲學,堪稱世界級的武術哲學電影。
  • 【傳奇】不是猛龍不過江: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精武人生
    李小龍覺得太極拳太慢,不對自己胃口,就跑到武術大師梁子鵬門下旁聽,後來更是瞞著父母拜一代武學大家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葉問不反對李小龍繼續練習太極拳,還鼓勵他多看,多學,多與旁人切磋,把別家好的東西吸收進來提高自己。他曾對李小龍說:「我們不要太虛偽的說習武只是為了強身健體,習武就是用來打架的,只是不要輕易出手。
  • 與李小龍親密接觸的150天
    在一次接受採訪中,主持人問李小龍,你覺得你厲害嗎?「噢,」李小龍說:「如果我回答你我很厲害,也許你會說我吹牛。但是如果我回答說我並不厲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謊。」他說的沒錯,事實證明,他不是靠特效加工出來的熒幕英雄,而是一名真的擁有極高武學造詣的功夫大師。在美國人眼中,他是當之無愧的功夫之王。
  • 不吹不黑,功夫巨星李小龍真的被高估了嗎?
    每一個喜歡動作片的都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甚至每一個華人都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就是功夫巨星李小龍。今年是李小龍的80周年誕辰,他那令人神往的傳奇一生又讓我們回想起一個問題:李小龍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地位?在聊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說說李小龍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 真實的「功夫之王」:《生活的藝術家》|李小龍
    《生活的藝術家》一書,剖析了李小龍的思想,將他作為演員、武術家、詩人、哲學家等各方面都展現在我們眼前,是讀者與李小龍做一次靈魂交流的機會。書中都是李小龍對自己生活中、修煉中感悟的記錄、思考、分享。從中西方哲學、習武、創立截拳道等各方面娓娓道來,不斷給予我們智慧。
  • 「所有武術訓練,皆為了塑造完整的人」李小龍的精神遺產
    一方面,人們驚嘆於其令人眼花繚亂的擊打速度、勾魂攝魄般的尖厲嘯叫;另一方面,有人覺得他只是一位電影演員,他開創了功夫片的新時代,但並不代表他的武學成就與人格高度。他是文化工業的超級偶像,還是深具哲學思考的武學理論家,或是脾氣暴躁的片場暴君……每一種形象都非常鮮明,卻讓藏在背後的李小龍本人更加模糊。李小龍若還在世,2020年正好80歲。
  • 「傳奇」不是猛龍不過江: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精武人生
    李小龍覺得太極拳太慢,不對自己胃口,就跑到武術大師梁子鵬門下旁聽,後來更是瞞著父母拜一代武學大家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葉問不反對李小龍繼續練習太極拳,還鼓勵他多看,多學,多與旁人切磋,把別家好的東西吸收進來提高自己。他曾對李小龍說:「我們不要太虛偽的說習武只是為了強身健體,習武就是用來打架的,只是不要輕易出手。
  • 李小龍:功夫如美女 化妝出來的不耐看
    ,化妝出來的美女是不耐看的,耐看的是天然本色。李小龍的功夫,絕不會給人「技窮」之感,即使在其功夫片中,觀眾也只會覺得他僅在此片中露了兩手,還有眾多的絕技藏而未露。李小龍的武學功底博大精深,他展示的功夫自然耐看。
  • 李小龍紀錄片《若水》發布海報 再現武學宗師歷程
    李小龍紀錄片《若水》發布海報 再現武學宗師歷程 時間:2020.06.0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