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不是猛龍不過江: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精武人生

2021-01-07 族譜號

1972年12月30日,由華人功夫巨星李小龍自導自演的電影《猛龍過江》在香港首映。首輪公映總收入530多萬港元,刷新香港電影票房紀錄。

《猛龍過江》電影海報

《猛龍過江》是李小龍從美國返回香港後拍攝的第三部電影,徹底確立了李小龍華語功夫巨星的地位。

戲武雙全的一代童星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傑克森街的東華醫院。

他的母親名叫何愛瑜,出身香港望族,其祖父何仕文是英國人,祖母施氏是中國人。何仕文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長子何東曾是香港首富、華商領袖;次子何福也是富商,澳門賭王何鴻燊就是他的孫子;三子何甘棠在經商的同時還是文學家、收藏夾、藝術鑑賞家,何愛瑜就是他眾多子女中的一個。

父親李海泉是當時的粵劇「四大名醜」之一,走紅後與何愛瑜結識。何愛瑜不顧家庭重重阻撓毅然下嫁李海泉,傳為一時之美談。

李小龍出生時,李海泉正在千裡之外的紐約唐人街巡迴演出,就給這個男嬰起名「李振藩」。李小龍在家中排行第四,在他之上還有大姐李秋園、二姐李秋鳳、大哥李忠琛,弟弟李振輝。次年,李小龍全家返回香港。

1941年,襁褓中的李小龍在父親李海泉的懷抱中首次在粵劇電影《金門女》貢獻了螢幕處子秀。1950年,《細路祥》首映,李小龍得到了他的藝名——「李小龍」。此後數年,李小龍又在多部影片中出演角色,還在《雷雨》中飾演二少爺周衝,又在電影《人海孤鴻》出演男主角,成了名副其實的童星。

《雷雨》中的青澀的李小龍

李家三代習武,李小龍的爺爺李震彪是刀口上過活的鏢師,李海泉也是粵劇武生。李小龍也是從小頑皮好動,不愛讀書,到處打架鬧事。演戲、跳舞、習武是少年李小龍的三大愛好。

為了讓兒子修身養性,李海泉很早就帶李小龍學習太極拳。李小龍覺得太極拳太慢,不對自己胃口,就跑到武術大師梁子鵬門下旁聽,後來更是瞞著父母拜一代武學大家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

葉問不反對李小龍繼續練習太極拳,還鼓勵他多看,多學,多與旁人切磋,把別家好的東西吸收進來提高自己。他曾對李小龍說:「我們不要太虛偽的說習武只是為了強身健體,習武就是用來打架的,只是不要輕易出手。遇到敵手,不要拘泥於套路,這樣只會捆住自己的手腳,怎樣方便就怎樣出手,目的是儘快將敵人擊倒。放鬆一點,自然一點,注視敵人的動作,你就會自然適當的做出反應。」

李小龍和葉問

葉問務實而靈活的武學思想給了李小龍極大的啟發。在葉問鼓勵下,李小龍先後向譚師傅學習洪拳,向少林僧人學習羅漢心意拳,向日本商人大兵衛師學習柔道,還向大哥李忠琛學習西洋擊劍。大師兄黃淳梁也傳授給他很多實戰經驗。

李小龍後來創造的截拳道雖然沿襲了太極拳的基本哲學原理,但是在招式和對敵訣竅上,很多都是脫胎於詠春拳,所以就有了「截拳道源自詠春拳,李小龍得益於黃淳梁」之說。

跨越大洋的「振藩」之夢

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李海泉和何愛瑜並不想讓兒子在習武、跳舞、拍電影中荒廢人生,決定讓年滿18歲的李小龍和大哥李忠琛一起去美國勤工儉學。

1959年4月,李小龍離開香港,途經日本和夏威夷後,於6月抵達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兩個月後,李忠琛也來到舊金山,還拿到了明尼蘇達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李小龍沒有聽從家裡安排去追隨大哥,而是只身前往西雅圖。

生活的艱辛讓原本輕佻的李小龍變得成熟,半工半讀之餘一邊練武,一邊天才般地將詠春拳的套路融入舞蹈中,通過「功夫舞蹈」贏得了參加「西雅圖亞洲文化展」的機會,擊敗了前來挑戰的黑人大力士,成了西雅圖的名人。那位被他擊倒的黑人大力士也成了李小龍的第一位弟子。

1961年3月,李小龍考入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攻讀心理學哲學科。李小龍認為只有哲學才能告訴人們為了什麼才活著,所以選擇了哲學。

一年後,李小龍接受好友木村武之的建議,在西雅圖唐人街成立了全世界首家「振藩國術館」,正式開館授徒。還與旅美華人武術界的重量級人物——嚴鏡海——結為忘年交。在嚴鏡海的幫助下,李小龍寫下了生平唯一一部武學專著《基本中國拳法》。

李小龍傳播中國武術的舉動得到了美國同行的認可,卻遭到了舊金山華人武術界的反對,覺得李小龍這等不顧「華人」身份與美國人打成一片是「欺師滅祖」、「大逆不道」的行為,還派出北派少林高手黃澤民登門踢館。

李小龍奮起反擊,將黃澤民轟出拳館。從那時起,李小龍心中又多了一個想法,那就是要改進中國的傳統武術,改變其華而不實、只能擺擺花架子而經不起實戰考驗的現狀,他開始思考創造一種全新的拳法。

1964年8月,在美國加州長堤舉辦的「國際空手道錦標賽」上,李小龍表演了「閉目粘手」、「單手二指伏地挺身」、「無影拳」、「寸勁拳」和 「連環飛踢」等絕技,還擊敗了大賽冠軍羅利士,震驚全場。

在這次大會上,李小龍結識了後來被稱為菲律賓棍王的美籍菲律賓人丹尼·伊諾山度,並將「振藩國術館」開到了奧克蘭。伊諾山度把多年來總結的武學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李小龍,其中就包括被譽為菲律賓國技的棍術。李小龍後來的標誌性武器雙截棍,就是學自伊諾山度。

8月13日,李小龍回到西雅圖,與女友琳達完婚。次年2月1日,李小龍的第一個孩子——李國豪在奧克蘭出生。20世紀FOX公司也向他發來了試鏡邀請。李小龍順利通過試鏡,就在他等待拍攝通知的同時,父親李海泉在香港去世。此時的李小龍經濟拮据,三個月後才湊齊路費帶妻兒返回香港奔喪。

從雙節棍到截拳道

四個月後,李小龍帶著全家離開奧克蘭前往洛杉磯,與FOX公司籤下30集連續劇《青蜂俠》合約。《青蜂俠》一經播出,由李小龍扮演的加藤憑藉完美的體型、矯健的身手、出神入化的拳法、剛勁有力的踢腿風靡一時。李小龍還首次使用了他的「獨門兵器」——雙節棍。

《青蜂俠》海報,李小龍飾演男二「加藤

《青蜂俠》是李小龍進軍好萊塢的第一步,也第一次把新創的功夫——截拳道——運用到表演中。美國人這才知道亞洲除了柔道、劍道、跆拳道、泰拳之外還有一門聞所未聞的武術——中國功夫。

然而李小龍拒絕了眾多商家讓他以「加藤」形象做廣告的邀請。他不想讓人把他當成一個日本人,更不想給日本做宣傳,反而與嚴鏡海一起在洛杉磯開辦了第五家也是最後一家「振藩國術館」。洛杉磯振藩國術館提高了收徒門檻,主要面向精英群體,弟子遍布武術、影視、媒體、體育界,也給李小龍帶來了更多的出鏡機會。在此期間,李小龍第一次提出「截拳道」的概念,一種全新的拳法就此橫空出世。

1969年4月18日,李小龍與琳達的愛女李香凝在洛杉磯出生。此時李小龍在美國已經度過了十二個年頭,在美國武術界已是響噹噹的人物,是當時最貴的明星教練,但好萊塢的大門卻始終沒有完全向他敞開。《無音笛》的拍攝擱淺更是給他帶來沉重一擊。

次年初,李小龍在訓練中腰部嚴重受傷,在病床上休養數月。傷愈後,李小龍在《盲探神犬》中展示了截拳道,該劇也成了他在美國出演的多部電視劇中最成功的一部。

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

來美國前,李小龍學了不少流派的拳法,但雜而不精,且未能融會貫通;來到美國之初,半工半讀和生活的壓力佔用了他大量的精力,使他無法對自己的功夫進行系統的整理和提高;進入大學後,生活狀況得到改善,再加上所學的哲學知識,使得李小龍開始系統的、深層次的對武學進行思考和總結。他發現父親所傳授的太極拳和葉問教導的傳統武學思想與中國古代老子、莊子的思想有著驚人的相似。正是從那時起,哲學和武道在李小龍的腦海中交融。

李小龍在大學期間寫過一篇名字叫《悟》的文章,正因為有了「悟」,李小龍才能將精通的各種拳術和後來學習的氣功、硬功、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拳法融合起來,去其繁冗,取其所長,逐漸形成具有濃厚李小龍特色的拳術,並有意識的把武學與哲學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去思考和感悟。

儘管李小龍後來的截拳道中有大量佛學「禪」的影子,但是從本質上看,李小龍的武學思想還是受道家影響最早、最深。

不是猛龍不過江

1970年的香港影壇是不平靜的。

這一年裡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華人功夫影視巨星李小龍回到香港,在熱播節目《歡樂今宵》上表演了截拳道功夫,引來滿堂喝彩。次日,李小龍又接受《金玉滿堂》的訪問。這兩期節目讓李小龍在一夜間成為香港人眼中的民族英雄,也讓他萌發了返回香港發展的念頭。

第二件是邵逸夫的得力幹將、邵氏兄弟電影公司骨幹「六叔」鄒文懷離開邵氏自立門戶,創辦嘉禾電影公司。為了與邵氏分庭抗禮,鄒文懷決定與李小龍聯手,拍攝電影《唐山大兄》。

《唐山大兄》海報

1971年10月,《唐山大兄》在香港公映。人們徹底折服於李小龍在片中的全新打鬥方式。不到三周,《唐山大兄》就打破了香港電影的票房記錄,總票房高達350萬港幣,同時不斷刷新亞洲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票房紀錄。一夜間,全亞洲都認識了李小龍,直呼這位從好萊塢歸來的功夫巨星為「唐山大兄」。

《唐山大兄》後,嘉禾立刻開始籌拍李小龍的第二部影片——《精武門》。

1972年6月13日,《精武門》在香港首映。這部帶有濃厚李小龍個人風格的影片一上映就引爆了整個香港影壇,首輪放映就刷新了《唐山大兄》的票房記錄,收入高達443萬港幣。李小龍扮演的陳真也成為熒幕中的經典形象。

《精武門》海報

《唐山大兄》和《精武門》的火爆讓鄒文懷決定繼續與李小龍合作。

12月22日,《猛龍過江》在香港首映,再一次引爆影壇,創下了530萬港元的香港電影票房新紀錄。然而電影上映前後,李小龍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葉問和嚴鏡海卻先後離世。

人生有得亦有失。

李小龍趁熱打鐵,馬不停蹄地開始籌拍新片《死亡的遊戲》。與此同時,好萊塢也再次向李小龍發出邀請,華納公司請他出演新片《血與鋼》(中文名《龍爭虎鬥》)。

1973年8月29日,《龍爭虎鬥》在美國洛杉磯的好萊塢大劇院隆重上映,為華納創下了2.3億美元的驚人票房。在香港,《龍爭虎鬥》也勇奪年度票房亞軍,當年的票房冠軍影片是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

然而,鮮花與榮譽都已與李小龍無關。早在影片公映前(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就離奇死在了女星丁佩家中,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未解的謎團。

開啟華語功夫片新紀元

李小龍的電影開闢了一種全新的功夫片風格,對香港武打電影的發展和變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直接帶動了香港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功夫片熱潮。

香港影壇著名的「七小福」也與李小龍有著頗深的淵源。「七小福」最早是指元龍、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七人。大師兄元龍便是洪金寶的藝名,元樓則是成龍的藝名。洪金寶、成龍、元彬三人曾在《龍爭虎鬥》中出演配角,成龍更是在《精武門》中充當了一回替身演員。

半個世紀過去了,元俊、元泰、元武已然隱退,元寶在TVB電視臺擔當武師指導,唯有洪金寶、成龍、元彪、元奎、元華、元德、元彬七人依舊寶刀不老。香港最著名的那一撥武打明星都是在李小龍如日中天時嶄露頭角。

李小龍去世後,洪金寶、成龍、李連杰、甄子丹、元彪、元華、錢小豪、錢嘉樂、周比利、熊欣欣、任世官、劉家良、楊紫瓊、楊麗青、趙文卓、吳京等人繼續扛起華語功夫片的大旗,弘揚中華武術精神。

相關焦點

  • 【傳奇】不是猛龍不過江: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精武人生
    《猛龍過江》是李小龍從美國返回香港後拍攝的第三部電影,徹底確立了李小龍華語功夫巨星的地位。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傑克森街的東華醫院。他的母親名叫何愛瑜,出身香港望族,其祖父何仕文是英國人,祖母施氏是中國人。
  • 李小龍 代表作《猛龍過江》
    1972年12月30——李小龍電影《猛龍過江》上映。
  • 一代傳奇,文化偶像:功夫巨星李小龍電影排行榜
    時至今日,李小龍早已不只是一個人的名字,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代表了中國功夫,代表了龍的傳人和精神。布魯斯李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文化偶像,無論在中國還是歐美,足以與貓王、邁克傑克遜、瑪麗蓮夢露等一個時代的經典永遠流傳下去。
  • 李小龍到甄子丹,《猛龍過江》48年,功夫片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說到《肥龍過江》,不得說李小龍1972年的《猛龍過江》和洪金寶1978年的《肥龍過江》;或許,我們能從中找出功夫片末落的深層原因。可比起李小龍的先入為主;當年不到20歲的成龍,顯然無法繼承這位功夫巨星的光環和氣派。 其實功夫片李小龍死後於香港影壇高歌猛進之餘,喜劇片逐漸佔據更多分量。早在李小龍之前年少入嘉禾打拼的洪金寶,已漸漸展露出功夫明星的氣派,功夫和喜劇的結合多少成為了必然。
  • 李小龍「Be Water」
    ESPN 旗下紀錄片系列《30 for 30》之一,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個人紀錄片《Be Water》,北京時間今天上午9時開播。
  • 周星馳致敬,李小龍這部動作片,開創了功夫喜劇的先河,堪稱經典
    港片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將「功夫」在全世界發揚光大。早期,有關德興、石堅等人主演的《黃飛鴻》系列,為香港功夫片打下了最初的基石。後來,在打鬥風格上,功夫片的表現形式開始轉型,使得「真功夫」漸漸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孕育出了一代武學宗師、電影明星——李小龍。
  • 周星馳致敬,李小龍這部動作片,開創了功夫喜劇的先河,堪稱傳奇
    ​港片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將「功夫」在全世界發揚光大。早期,有關德興、石堅等人主演的《黃飛鴻》系列,為香港功夫片打下了最初的基石。後來,在打鬥風格上,功夫片的表現形式開始轉型,使得「真功夫」漸漸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 苗僑偉新劇《新猛龍過江》再演師父,三哥耍功夫型到裂!
    電影版《猛龍過江》李小龍飾演的唐龍,憑藉一身高強的功夫將敵人擊退,發揮中華武術的精神叫好叫座,當時創造了香港電影票房記錄,至今該電影仍是世界級經典之作
  • 功夫巨星李小龍,傳奇一生
    而李小龍、成龍等人則隸屬嘉禾。兩家公司湧現出了很多現象級的演員,比如功夫巨星李小龍,冷面笑匠許冠文,獨創了功夫喜劇類型的成龍等等。除此之外,還有類型片的繁榮,功夫、武俠、喜劇、搞笑等等,很多經典的影片類型自那時開始大放異彩。
  • 李小龍《猛龍過江》,動作片太過癮了
    HELLO,大家好,今天咱們來聊部李小龍的經典動作電影《猛龍過江》。好的電影無非有這麼幾種,有的電影只會讓你看完一哆嗦,事後了無興趣,而有的電影卻會讓你回味無窮,而且每多看一次,感覺又有所不同,《猛龍過江》就是這麼一部值得不斷重溫的好電影。
  • 1972年,離開羅維的李小龍,用《猛龍過江》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李小龍在《猛龍過江》中徹底打破了傳統武俠電影,不僅講明功夫應該摒棄派別之爭,強調一心一意表達自己,而且在片中反派請來對付唐龍的幾個「功夫高手」是真的功夫高手。02、不是猛龍不過江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電影以邵氏電影公司一家獨大。1970年,邵氏旗下的鄒文懷、何冠昌和梁風三人自立門戶,創辦嘉禾影業公司,雖然也拍出了諸如《天龍八將》的影片,但終究無法與邵氏相抗衡。
  • 李小龍誕辰73周年紀念 明星「仿龍」不完全手冊
    回顧李小龍的電影歷程,他非但自幼已是極具個性的出色童星,成年後擔綱配角的《青蜂俠》也已嶄露頭角,留給後世的四部半功夫電影,更是樹立起無人能逾越的傳奇高峰——時至今日,「Chinese KungFu」得以躋身全球文化,且培養出數以億計的海外追隨者,李小龍與其電影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 1972年,李小龍拍《猛龍過江》,最大問題是韓國演員差點罷演
    1970年在好萊塢混出一點名堂的李小龍回到香港當時的李小龍已經創立截拳道,也拍了幾部好萊塢作品,但在電影行業確實不算超級巨星。因此製作啊劇情啊都非常粗糙,李小龍極為驚豔的功夫才是最大賣點,改變了以往功夫片繁複而花哨的招式,出手快、準、狠,加上獨創的高昂嘯叫,這才是《唐山大兄》大賣最重要的原因可惜羅維沒能意識到是李小龍成就了他,兩人的關係日益緊張,《猛龍過江》也因此誕生《唐山大兄》之後,嘉禾緊急追加了《精武門》的投資。
  • 龍的圖說 李小龍影視人生33個瞬間(紀念李小龍誕辰75周年)
    11月27日適逢李小龍誕辰75周年,這位華人國際巨星憑藉在香港拍攝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遊戲》這四部半作品而名垂影史
  • 不吹不黑,功夫巨星李小龍真的被高估了嗎?
    每一個喜歡動作片的都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甚至每一個華人都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就是功夫巨星李小龍。今年是李小龍的80周年誕辰,他那令人神往的傳奇一生又讓我們回想起一個問題:李小龍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地位?在聊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說說李小龍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 「李小龍」四部半電影,將功夫傳遍全世界,締造了不朽的東方傳奇
    (李小龍妻子琳達評價)我們常說李小龍只有四部半電影,其實指的是70年代,李小龍所拍攝的5部功夫電影,將功夫傳播到全世界,以致李小龍已經離世45年了,全世界仍然對李小龍膜拜。接下來我們就聊聊這5部電影!李小龍在片中所展示的凌厲腿法令觀眾一朝折服,他用真功夫在銀幕上踢出的「李三腳」(凌空連續踢三腳),被觀眾驚為天人。功夫電影就要靠真功夫來演繹,李小龍身體力行地為功夫電影下了全新的定義。
  • 48年過去了,李小龍的《猛龍過江》將要重映,女主角卻至今未婚
    除了張國榮的影片重映之外,李小龍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死亡遊戲》也將以全新的4K修復版在日本進行展映,以此紀念李小龍誕辰80周年,重映活動將於7月3日開始。1971年《唐山大兄》以小搏大,在香港一舉斬獲319萬港幣,打破各種票房紀錄,李小龍成功打響名聲,1972年又順勢推出《精武門》和《猛龍過江》,佔據當年票房榜冠亞軍。
  • 1972年李小龍和羅維決裂,自導自演拍《猛龍過江》,票房破530萬
    1970年在好萊塢混出一點名堂的李小龍回到香港當時的李小龍已經創立截拳道,也拍了幾部好萊塢作品,但在電影行業確實不算超級巨星。《猛龍過江》1972年上映,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故事完善,動作場面調度登峰造極相比於《唐山大兄》《精武門》的故事薄弱,這部《猛龍過江》至少做到了講了一個好故事當然了《猛龍過江》的劇情非常簡單,義大利華人陳清華繼承了父親的中餐館。
  • 《猛龍過江》幕後冷知識 武術冠軍不願輸給李小龍,直接被李小龍打服
    《猛龍過江》幕後冷知識-武術冠軍不願輸給李小龍,直接被李小龍打服李小龍絕對是中國的傳奇。在猛龍過江這部電影上映之前。
  • 當年邵逸夫沒將他看在眼裡,多年後成一代巨星,李小龍的傳奇人生
    可是,在這部電影的背後並不是那麼的光鮮,最大的故事就是羅維、李小龍決裂。離開羅維後,李小龍的才華、思維終於沒有了限制,他的傳奇正式開始。1972年,李小龍自導自演了電影《猛龍過江》。年底該片正式上映,引起了一大波觀影潮,在當時甚至達到了一票難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