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到甄子丹,《猛龍過江》48年,功夫片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2020-12-28 騰訊網

2020年2月1日,《肥龍過江》於全網獨播,這部讓甄子丹為演好警探朱福龍一角,頂著矽膠,賣了老命,在東京飛簷走壁、耍起了雙節棍。

這部以致敬李小龍為內核的功夫片,多少展現對老電影的深情緬懷。甄子丹作為李小龍的頭號影迷,他的致敬,卻從側面印證了功夫片早已沒落的現狀。

《肥龍過江》播出之後好壞參半的評價,對角色刻意扮醜的批判,一時間佔據了評論的主頁面。

遙想當年,功夫片和武俠片一度是華語電影的門面;可今日甄子丹之後,更無巨星扛起這片天,不免讓人唏噓。

至於觀眾覺得功夫電影找不回以前質感,具體原因可歸類為:

1.情節無邏輯;

2.打戲過於失真;

3.功夫明星人設的孱弱;

4.各方利益的互搏;

5.團隊展不開不開手腳 這幾項。

畢竟電影並非技術簡單堆砌的產物。尤其對於功夫片來說:在特技快速革新的今天,卻難挽回潮水的褪去、觀眾的流失。

說到《肥龍過江》,不得說李小龍1972年的《猛龍過江》和洪金寶1978年的《肥龍過江》;或許,我們能從中找出功夫片末落的深層原因。

李小龍IP的樹立

在上世紀60年代,演員對電影的掌控度遠不如今天那麼隨意。對劇本和情節更無決定權。加上邵氏的片場制度在當年影響最深,導演中心制則理所當然且無可撼動。

一部功夫片好不好,無疑是導演說的算。但李小龍空降香港之後,一切都變了。

改變主要有以下兩點:

1.演員中心制的出現。

李小龍在嘉禾大展拳腳,第一部作品《唐山大兄》便以暴風驟雨般的姿態,把演員推向了核心的位置。

因個人意願而設計出的電影和團隊,除了個人IP達到了極值外,對劇組的全權掌控,在此前拍攝工作中前所未見。

從導演到編劇,從主演到武術指導,《猛龍過江》幾乎全由李小龍一人完成;簡單的戲劇衝突,密集的打鬥,《猛龍過江》讓一切都簡單化,打鬥取代了劇情。

2.角色和真人邊界模糊。

此外《猛龍過江》最獨特之處,莫過於李小龍尖細「阿打」的叫喊聲,和雙節棍的演示。個人愛好習慣的充分保留,進一步模糊了李小龍真人和角色的邊界。

甚至許多人一度認為,李小龍真的在劇組中KO了他所有的團隊搭檔。

1972年12月,李小龍自導自演功夫片《猛龍過江》上映,530萬傲人成績更打破他從影以來的歷史記錄。

李小龍加盟嘉禾後,《唐山大兄》和《精武門》持續爆款,他一度自組電影公司,藉助嘉禾的發行能量,形成了完備的私家電影團隊。

肥龍洪金寶的香港夢

李小龍死後,成龍成為了嘉禾欽點繼任者。可比起李小龍的先入為主;當年不到20歲的成龍,顯然無法繼承這位功夫巨星的光環和氣派。

其實功夫片李小龍死後於香港影壇高歌猛進之餘,喜劇片逐漸佔據更多分量。早在李小龍之前年少入嘉禾打拼的洪金寶,已漸漸展露出功夫明星的氣派,功夫和喜劇的結合多少成為了必然。

1.功夫喜劇催的肥龍

「肥龍」既是洪金寶的本命朱元龍的暱稱,此外單字「龍」則與李小龍的本命和《猛龍過江》相互印證。

從正式入行時間來說,洪金寶算是李小龍的前輩,但是在這位功夫巨星面前,以武術為一生職業的洪金寶,對李小龍的崇拜是毋庸置疑的。

從第一次打招呼時記憶尤深,到在《龍爭虎鬥》中的簡短過招,這麼多年來,他在大小採訪中,一直對李小龍保持敬服的態度。

16歲便已在劇組摸爬滾打的洪金寶,幹過武術替身、武師甚至編劇等。

電影攝製從前至後,都已被他摸通門徑,洪家班更如出生紅日,打造洪金寶個人IP已水到渠成。

1977年自導自演的《贊先生和找錢華》,洪金寶成功博出位。電影功夫紮實、人物鮮明,既吸收了傳統功夫片的狠辣,又加入了現代的幽默詼諧元素。

功夫喜劇的套路,也用在洪金寶之後的大部分電影中。次年7月《肥龍過江》上映。從導演到武術指導,再到主演,皆由洪金寶一肩挑。

2.借功夫凸顯草根逆襲

這部獻給李小龍的私人化電影,既有對已故功夫巨星的致敬,又有洪金寶對小人物本能正義感的彰顯。

比起單純對李小龍動作套路的演示,《肥龍過江》把李小龍的俠義情懷,融入到了當代社會。

而青年肥龍以鋤強扶弱為己任,一人打垮整個犯罪集團,更如對平凡小人物英雄夢的頌揚。

在人人有夢的70年代,洪金寶飾演的鄉下青年,通過神奇逆襲上位,《肥龍過江》代表了香港無數草根和底層群眾的心聲。

肥龍再「過江」

畢竟兩部經典已時隔多年,甄子丹的「肥龍」心願終於新《肥龍過江》中得到了卻;但在「功夫片已死」的年代,甄子丹的失勢,無可避免。

曾幾何時,功夫片為華語電影最引人為傲的類型片。成龍的形醉意不醉,李連杰的俠之大者,無不讓人賞心悅目。

隨著一代功夫巨星的老去,甄子丹浮出了水面。

甄子丹拳腳凌厲、身手敏捷,而火爆狠辣的打鬥成為了甄功夫的標配,直至《葉問》系列的出現,甄子丹內斂了起來。

他立起了一代宗師的人格風範,加之在人人不習武的年代,《葉問》系列堅挺了11年並成為華語功夫片的獨苗,實屬不易。

第一,情懷決定事業。甄子丹作為香港李小龍協會會長、李小龍頭號粉絲;在其他作品中,偶像李小龍的影子在甄子丹的表演中總揮之不去。

1995年,甄子丹飾演了劇集版《精武門》,一招一式融入李小龍的招牌動作;到了2010年《精武風云:陳真》,甄子丹再度出山,票房3000萬鎩羽而歸。

用生命來致敬李小龍形容甄子丹,並不過分。

到了《肥龍過江》後,形似意不似的惡搞式致敬,卻沒能賦予電影更多的靈魂。

第二,創新融入致敬。因《大塊頭》和《瘦身男女》等香港電影成功範例,也讓甄子丹看到功夫喜劇的新樣態。

《肥龍過江》沿用了顧嘉輝經典配樂;其中深入異國他鄉、雙節棍展示、中外武術對決、黃色緊身衣標配等,Plus版李小龍對於增重之餘,打擊感亦成倍。

但過於浮誇的表演,沒能在模仿基礎上,深挖一層。

對兩部前作,《肥龍過江》的花樣多創新足,偵探、喜劇、愛情、家庭、警匪等素材皆放入這部作品中。但元素過於豐富,卻衝淡了電影的主題表達。

《肥龍過江》的得與失

縱觀功夫片50年,人格建立始終與功夫無法分割。不論是李小龍還是洪金寶,功夫塑造了他們的人生,更成為了他們事業的全部。

我們稱洪金寶為「史上最靈活」的胖子,更多源自於對其人格魅力的認可。

加上肥龍一直是洪金寶的名號,曾在1990年的一部功夫片《瘦虎肥龍》中,洪金寶已圈地劃界。

《肥龍過江》以特技拼成的「靈活胖子「,不如洪金寶來得純天然;對於致敬李小龍來說,分量更顯不夠。

畢竟,《肥龍過江》保留了港片原味的喜劇和功夫要素,嬉笑打鬧、抖包袱設懸念等一度讓人期待,但它離一部優秀的作品,依然差很多。

正如前文所說,原因可歸納為以下:

1.與王晶聯手,甄子丹個人IP進一步弱化。首先,《猛龍過江》樹立起李小龍強大的個人魅力,而擺脫葉問後的甄子丹,在這部電影中變得不會演戲,更失去了表演的靈魂。

其次,前兩部的成功,建立在個人IP基礎上。濃鬱的個人風格才讓電影成為了經典。到了新《肥龍過江》中,導演、監製、動作指導和主演皆非同一個人掌控。

而且,王晶和甄子丹風格的不協調,既弱化了甄子丹,又讓喜劇喪失了原有的生動感。

2.主演增重後,打鬥並無太多亮點。《葉問》符合人設的武術打鬥精緻用心,甄子丹以詠春寸勁搏鬥,招招兇險、招招動人心魄。

到了《肥龍過江》,打戲被多餘情節稀釋,即便東京塔的中日決鬥也顯得不那麼過癮。此外,「增重」後的甄子丹並沒有給人天然的分量感。

笨重之餘,甄子丹見長的犀利狠準等優點被抹殺,可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3.最關鍵,是電影內核的丟失。無論是《猛龍過江》還是《肥龍過江》,懲惡揚善的主題賦予了電影解讀的空間。

李小龍不畏強權,洪金寶俠義初心;他們以功夫來圓夢,給當時年輕一代深刻共鳴。

熱血是激勵觀眾的發動機。看罷電影我們或會覺得,雖同主角一樣無權無勢,卻血氣方剛、心揣夢想,為何不能用自己的拳腳,闖出一片天?

《肥龍過江》如一場雜亂的鬧劇,在喧鬧中開始,在喧鬧中結束。如果要說為何香港電影無經典,這與時代是分不開的。

2020年的香港,早已無法與40年前同日而語。城市化建設的完備、文化層次的飽和,草根逆襲的故事,似乎已成為了過去式。

此外,電影其中一個細節最讓我觸動:朱福龍增肥完全源於食慾,源於無聊,源於自我放縱。

其實他在電影開頭以新中產姿態出現時,似乎磨平了香港電影原有的銳度,心寬體胖也算是對當下香港電影處境,最好的安慰吧。

畢竟香港的功夫班底還在,他們有世界最好的龍虎武師,我們相信總有一天,功夫片可以重振旗鼓,再回巔峰!

相關焦點

  • 48年過去了,李小龍的《猛龍過江》將要重映,女主角卻至今未婚
    除了張國榮的影片重映之外,李小龍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死亡遊戲》也將以全新的4K修復版在日本進行展映,以此紀念李小龍誕辰80周年,重映活動將於7月3日開始。1971年《唐山大兄》以小搏大,在香港一舉斬獲319萬港幣,打破各種票房紀錄,李小龍成功打響名聲,1972年又順勢推出《精武門》和《猛龍過江》,佔據當年票房榜冠亞軍。
  • 李小龍 代表作《猛龍過江》
    1972年12月30——李小龍電影《猛龍過江》上映。
  • 1972年,離開羅維的李小龍,用《猛龍過江》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他將自己悟出的功夫哲學很好的融入到了電影中,不再局限於功夫片狹隘的打鬥復仇。這種思想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猛龍過江》是李小龍生前上映的最後一部電影,也是返港後繼《唐山大兄》、《精武門》之後由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一部電影。
  • 1972年,李小龍拍《猛龍過江》,最大問題是韓國演員差點罷演
    因此製作啊劇情啊都非常粗糙,李小龍極為驚豔的功夫才是最大賣點,改變了以往功夫片繁複而花哨的招式,出手快、準、狠,加上獨創的高昂嘯叫,這才是《唐山大兄》大賣最重要的原因可惜羅維沒能意識到是李小龍成就了他,兩人的關係日益緊張,《猛龍過江》也因此誕生《唐山大兄》之後,嘉禾緊急追加了《精武門》的投資。
  • 48年了,《猛龍過江》8分鐘打鬥依然無人超越,女主角至今未婚
    1972年對於香港電影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李小龍以「王者」的姿態席捲香港,不僅讓嘉禾成了唯一能與邵氏抗衡的電影公司。更是通過一部《猛龍過江》打破了包括香港在內東南亞幾乎所有地區的票房紀錄,將功夫的理念持續升華。
  • 《肥龍過江》:甄子丹的矽膠演技和王晶的舊瓶餿酒
    於是,就有了這部號稱致敬李小龍《猛龍過江》(1972年)和洪金寶《肥龍過江》(1978年)的電影。2018年電影拍攝製作完成,並在當年拿到了公映許可證—電審故字[2018]第885號。不巧的是,當年的國慶檔有一部也是矽膠化妝的胖子、故事也發生在日本的幾乎撞衫的電影上映,那就是電審故字[2018]第550號的《胖子行動隊》。
  • 1972年李小龍和羅維決裂,自導自演拍《猛龍過江》,票房破530萬
    可惜羅維沒能意識到是李小龍成就了他,兩人的關係日益緊張,《猛龍過江》也因此誕生《唐山大兄》之後,嘉禾緊急追加了《精武門》的投資。《猛龍過江》1972年上映,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猛龍過江》的巨大影響力讓好萊塢都側目,立馬邀請李小龍合拍了《龍爭虎鬥》,北美票房取得讓人咂舌的2500萬美元。
  • 香港十大功夫片,第一部是世界功夫片的教科書,但卻不是李小龍的
    大家好,這裡是影片回收站,今天就給大家帶來香港的十大功夫片,看哪一部才是你的最愛,如果沒有看過的一定要回去看一下了!,還是動作設計,還是陳真這個人的真實與性格矛盾,都堪稱完美!《精武門》1972年版1972年,李小龍主演了精武門這部電影,飾演陳真之後,陳真基本上就和李小龍劃上了等號,電影裡宣揚的民族精神十分高漲,儘管劇情略顯軟弱,但是其打戲真的是很過癮,整部片子,就是觀眾跟著李小龍一路通關!
  • 《新猛龍過江》:經典之後,再創經典
    1972年12月,由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猛龍過江》搬上大熒幕,這個香港青年在義大利鋤強扶弱的故事,以堪稱完美的武術動作和酣暢淋漓的競技對決
  • 「傳奇」不是猛龍不過江: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精武人生
    1972年12月30日,由華人功夫巨星李小龍自導自演的電影《猛龍過江》在香港首映。首輪公映總收入530多萬港元,刷新香港電影票房紀錄。《猛龍過江》電影海報《猛龍過江》是李小龍從美國返回香港後拍攝的第三部電影,徹底確立了李小龍華語功夫巨星的地位。
  • 甄子丹吳京未能入圍,《黑帶》評選的「十大功夫片教科書」夠權威
    《黑帶》雜誌創辦至今已有58年了,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原主編水戶上原是李小龍徒弟,跟李小龍學習過截拳道,深受李小龍的武學思想影響,最終成為了日本著名武術家。水戶上原曾在1972年的《黑帶》雜誌上,把師父李小龍是排在功夫格鬥第一位。
  • 甄子丹版《肥龍過江》,本想致敬自己和李小龍,卻cosplay了成龍
    繼徐崢《囧媽》之後,又一部賀歲片選擇了在網絡平臺播放,這就是由甄子丹主演,王晶監製的《肥龍過江》。但可惜的是:雖然不用掏錢進電影院,但觀眾們對該片的評價卻比《囧媽》更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本片的故事沒什麼新意,屬於典型的王晶式快餐電影,不過說句老實話,影片開頭的香港部分其實拍得還不錯,只不過朱福龍變胖以後,到了日本的部分則開始習慣性地拉胯。
  • 李小龍《猛龍過江》,動作片太過癮了
    HELLO,大家好,今天咱們來聊部李小龍的經典動作電影《猛龍過江》。好的電影無非有這麼幾種,有的電影只會讓你看完一哆嗦,事後了無興趣,而有的電影卻會讓你回味無窮,而且每多看一次,感覺又有所不同,《猛龍過江》就是這麼一部值得不斷重溫的好電影。
  • 《肥龍過江》雖然熱鬧,但還是很難及格
    動作打鬥:致敬傳統的「甄功夫」 香港電影的最獨特最矚目的類型,是包括功夫片、武俠片在內的動作片,從邵氏武俠片到新世紀來的《葉問》系列等,拳打腳踢刀光劍影闖出了自己的天地,也湧現出唐佳、袁和平、洪金寶、成龍、甄子丹等動作指導或動作明星。
  • 《肥龍過江》成甄子丹個人秀,向李小龍、洪金寶、成龍三人致敬
    影壇好久沒有讓人看著酣暢淋漓的功夫片了,在春節期間,有一部向港片致敬的電影與觀眾見面,而且是以網絡播放的形式,可謂是給了全國影迷一份厚禮,這部電影就是《肥龍過江》。在40年前,香港就拍攝過一部叫《肥龍過江》的電影,當時那部電影由著名演員洪金寶領銜主演,如今這新電影與老電影名字一樣,但是故事卻是一部全新原創的故事。
  • 《肥龍過江》雖然足夠熱鬧,但本質還是王晶式的大雜燴
    動作打鬥:致敬傳統的「甄功夫」香港電影的最獨特最矚目的類型,是包括功夫片、武俠片在內的動作片,從邵氏武俠片到新世紀來的《葉問》系列等,拳打腳踢刀光劍影闖出了自己的天地,也湧現出唐佳、袁和平、洪金寶、成龍、甄子丹等動作指導或動作明星。
  • 《肥龍過江》:甄子丹,你還是去拍《葉問5》吧
    甄子丹這幾年的《葉問》系列更是讓這位香港動作演員蜚聲世界,但2020年春節上映的甄子丹和王晶聯袂出演的《肥龍過江》卻讓我大失所望。一個半小時的觀影體驗,我不能斷定這部《肥龍過江》是本年度不折不扣的爛片,但從影片質量和觀影效果來看,這是一部娛樂不搞笑,愛情又俗套的香港商業電影。
  • 【傳奇】不是猛龍不過江: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精武人生
    《猛龍過江》是李小龍從美國返回香港後拍攝的第三部電影,徹底確立了李小龍華語功夫巨星的地位。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傑克森街的東華醫院。他的母親名叫何愛瑜,出身香港望族,其祖父何仕文是英國人,祖母施氏是中國人。
  • 甄子丹、王晶這部新作,洪金寶41年前也拍過,還為李小龍鳴了不平
    而隨著《葉問4》的熱映,甄子丹也成為了許多觀眾討論的話題焦點。如今,《葉問4》的熱度猶在,王晶導演也借勢宣發了自己與甄子丹合作的新片《肥龍過江》。從1995年的《賭聖2:街頭賭聖》,到之後的《666魔鬼復活》、《追龍》,再到如今的這部《肥龍過江》,甄子丹、王晶在大銀幕上也合作了不少電影,但作品質量突出的,卻只有《追龍》一部。
  • 《猛龍過江》幕後冷知識 武術冠軍不願輸給李小龍,直接被李小龍打服
    《猛龍過江》幕後冷知識-武術冠軍不願輸給李小龍,直接被李小龍打服李小龍絕對是中國的傳奇。在猛龍過江這部電影上映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