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老電影人尋蹤(169)——於彥夫】
No.1
11月10日,是著名導演於彥夫逝世15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於彥夫藝術家致敬!
對於影視界,大家可能比較了解演員,但導演由於隱身幕後,大家對他們大多不很了解。然而,對於著名導演於彥夫,我們是不應該忘記的。
於彥夫的導演生涯長達40多年,他的作品貫穿於那個熱火朝天的歲月,例如,五十年代的《蘆笙戀歌》《徐秋影案件》,六十年代的《自有後來人》《節振國》,七十年代的《創業》《希望》,八十年代的《十六號病房》《黃山來的姑娘》等等,都出自他之手,都是時代的主旋律。
上映於50年代的《蘆笙戀歌》,是於彥夫的重要代表作。影片人美、景美、歌美,故事好,其中,汪傑飾演了男主角、年輕的拉祜族獵手扎妥,宋雪娟飾演了美麗、深情的拉祜族姑娘娜娃。
尤其那首由於彥夫親自作詞的插曲《婚誓》,旋律優美,婉轉纏綿,一經上映便很快流傳開來:「阿哥阿妹的情意長,好像那流水日夜響;流水也會有時盡,阿哥永遠在我身旁……」
上映於60年代的《自有後來人》,也是於彥夫的重要代表作。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為轉送密電碼而前僕後繼、與日寇進行鬥爭的英勇故事。
其實,現代京劇《紅燈記》,就是取材于于彥夫執導的電影《自有後來人》。
No.2
於彥夫,1924年2月1日出生於安東(今遼寧省丹東市)於家溝一個職員家庭,原名於景霖。1941年,他高中輟學去日本九州學養蠶,1942年在一位電影廠工作的朋友幫助下,他投考「滿映」被錄取,成為了一名演員。
於彥夫參演的第一部電影是1942年朱文順、仲同心執導,李顯廷、王麗君等主演的《豹子頭林衝》,他在其中飾演了周興。
之後,於彥夫又陸續參演過《燕青與李師師》《綠林外史》《白馬劍客》《妙掃狼煙》《晚香玉》《徵服天界》《光芒萬丈》等電影,當然,主要是配角。
1946年,「滿映」改為東北電影製片廠,於彥夫開始嚮導演、劇務方向轉,先是在由陳波兒編導的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和由方明導演的新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中擔任導演助理,在電影《光芒萬丈》中任劇務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於彥夫先後在《高歌猛進》《葡萄熟了的時候》《沙家店糧站》中擔任副導演。
1956年,於彥夫被送到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修班學習,這裡的理論和實踐,為他獨立執導影片奠定了基礎。畢業後,他回到長影,真正成為了一名導演。
No.3
於彥夫自己執導的第一部電影,是1955年上映,趙聯、李松筠、浦克主演的《夏天的故事》。
自那時起,於彥夫執導了幾十部電影。如五六十年代,他先後執導了《蘆笙戀歌》《水庫上的歌聲》《徐秋影案件》《笑逐顏開》《自有後來人》《節振國》《創業》《希望》等電影。
七八十年代,於彥夫又陸續執導了《最後八個人》《勿忘我》《十六號病房》《黃山來的姑娘》《鴿子迷的奇遇》《陸軍見習官》《中國的「小皇帝」》等電影。
其中,《十六號病房》獲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等獎項。
同時,於彥夫還涉足編劇行當,其編劇的作品主要有《遊園驚夢》《新局長到來之前》《中國的「小皇帝」》《夏天的故事》等。
於彥夫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夫人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著名表演藝術家張圓。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表演專業大學生,張圓的代表作主要有《祖國的花朵》《沙漠裡的戰鬥》《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笑逐顏開》《羌笛頌》《兵臨城下》《景頗姑娘》《鋼鐵巨人》等影片。
2005年11月10日,著名導演於彥夫因病去世,享年81歲,而在之前的2000年8月10日,著名表演藝術家張圓因病去世,享年74歲。
永遠懷念把畢生精力獻給中國電影事業的影壇伉儷於彥夫、張圓夫婦!
【喜歡老電影、老影人的朋友,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作者將與您一起向經典致敬,憶影人輝煌,共同重溫曾經的美好時光。請記得關注「娛文娛視」我們這個小家,美文會及時發送到您的手機上,幸運會時時縈繞在您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