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愛喝酒的人更值得去珍惜,這些品質決定他是「潛力股」

2020-12-27 飲酒落淚

與酒為伴的人通常給人一種愛吹牛、遊手好閒的感覺,他們成日徘徊在酒館、飯店、休閒娛樂場所,每天神志不清、庸庸碌碌的錯覺。但事實並非如此,愛喝酒的人更值得去珍惜,這些品質決定他是「潛力股」

第一:身強體壯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個長期忙碌、不注重鍛鍊身體的人,不僅大病小病不斷,而且思維也容易堵塞、萎靡不振,更別提事業上能有什麼作為了。而喜歡喝酒的人,無論酷暑還是嚴寒,都穿梭在車水馬龍、華燈初上的都市之間。薈萃的名酒、獨特的釀造方式使得他們練就了一身強壯的體魄。他們擁有了成功道路上最重要的資本,不僅贏在了起跑線上,並且能夠打持久戰,最大化地享受了物質和精神財富。

第二:耐得住性子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篤定一件事並且有耐心持之以恆地完成它是最核心的能力。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急功近利的人最容易失敗,唯有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幾十年如一日。失敗的人並非沒有能力,而是缺乏耐心。在一桌酒局上,只要有一個人缺席,大家就絕不開席。喝得再多再晚,也不剩一滴酒,臨別時不厭其煩地握手相送,這才是真正耐得住性子的人,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人。

第三:反應快

當代社會人人應當居安思危。無論是哪個階層的人,面對突發事件,唯有快速地應對,才能在第一時間搶佔先機。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機敏的人能夠把握住解決問題的關鍵時刻,能夠遊刃有餘地面對危機四伏的環境。

喜歡喝酒的人在各種不同酒局的培養下獲得了敏銳的感知能力。他們善於辨別對方的情感變化,能夠快速地用三言兩語安撫對方的情緒,具有高情商及同理心。在職場及商場上,能夠主導大局、以喝酒促成交易。

第四:性格沉穩

自信的人說出的最容易讓人信服。無論對方是什麼角色,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慌亂與不安,你必須表現得自信。而只有沉穩的人才能臨危不亂、不知不覺地控制對方的思想。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說的就是善於利用酒量來洞察人心的人。喜歡喝酒的人早已練就了面不改色、超然淡定的能力。在宴請談判的場合,對方已開始微醺甚至上頭,愛喝酒的人說話依然井然有序、頭頭是道,酒杯端得一滴不灑,無論何時都保持清醒的頭腦。

第五:樂於分享

現代社會講究共贏。懂得分享的人廣交朋友,交際圈越大、機遇越多。同時你的思維、影響力、能力都會得到提升。喜歡喝酒的人樂忠於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私藏的好酒。每每發現一壺美酒,必定邀人一同品鑑。長此以往便養成了樂於分享的好品質。喜歡喝酒的人就好比一棵樹苗,分享加速了你的成長,讓你枝繁葉茂,乃至於根深蒂固。

風懂分享,便春風和氣。花懂分享,故繽紛多彩。喜歡喝酒的人風雨無阻、柳暗花明、笑對人生。

相關焦點

  • 黃鳴談商界酒文化:不喝酒的單子就談不成
    【編者按】在很多人看來,不喝酒就談不成生意,不喝就是不給面子,喝少了生意也做不成,喝不好就甭談籤合同,總之,談生意不喝酒後果很嚴重。事實上真的這樣嗎?皇明企業文化裡有一條禁酒令,這在酒文化盛行的當下絕對是一個異數。為什麼要禁酒,還得從20年前說起。那時我剛下海創業,屬於國營單位「三產」,在路邊上賣熱水器、裝飾材料,也賣過電腦。由於當時我們的「根據地」就在十字路口的交警崗旁邊,經常有卸貨的客戶來。為搞好關係,我和我的辦公室主任,就請他們(交警)吃飯。他們說:「黃老闆是知識分子不喝酒,喝一個"酒"就算了。」
  • 職場上的酒文化:被灌酒胃出血,陪客戶喝酒籤成單,逃酒被點名批評
    創始人認為,喝酒是同事之間增加友誼的好方法,但是他不勸酒,認為員工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酒量來決定,不能逞強。而且創始人不允許員工來敬酒,大家一起乾杯就好。也不允許罰酒,無論來多晚,先吃飯再喝酒。從這兩家網際網路公司的酒文化可以看出,喝酒對於公司而言是一種促進交流的方式,但是部門內之間的聚會中,過度的喝酒方式讓人難以接受。三言財經就「酒文化」採訪了不同公司的員工,看看他們所處的公司「酒桌文化」是怎樣的。
  • 韓國文化丨愛喝酒的韓國人都有哪些「酒文化」?
    換算成韓國人最愛喝的12-14度左右燒酒,每人要喝135瓶;500mL大杯啤酒,就是408大杯,每天至少喝一杯。所以來了韓國,關於韓國的酒桌文化還是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韓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前輩文化」的國家,和長輩或前輩一起喝酒時,晚輩要先敬長輩,且喝酒時晚輩需側過臉去喝,切記不可直面喝下。
  • 喝酒的樂趣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喝酒?
    很多人愛喝酒,每天基本上都要喝上一兩口,甚至是每頓飯都要喝上一兩口,心裡才舒坦。更有甚者,明明身體已經不適合喝酒,但還是要時不時喝點酒過過酒癮,那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喝酒呢?喝酒有什麼樂趣呢? 說到酒,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
  • 中國酒文化
    歷朝歷代的皇帝王臣多數是愛酒飲酒的,酒文化是他們的最高禮儀。喝酒敬酒在夏商周乃至春秋都有很嚴格的一整套規定,皇帝大臣衣著何服,酒舉幾高,先敬誰後敬誰,如何下跪,如何舉爵,如何唱喏,如何示天地,如何敬神,口張多大,酒倒器中怎樣飲,每個細節不能少,不能亂,不能錯。包據禮樂都有繁規戒令。據記載大禹也飲酒。然而他卻是第一個下『戒酒令』的皇帝。
  • 原來伏特加竟然用來……這些酒文化你知道嗎?
    So~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外國友人熱愛喝酒呢? 想知道常見的洋酒有什麼不一樣的story嗎?來來來,酒文化一起學起來~01朗姆(Rum)朗姆酒是古巴人的一種傳統酒,以甘蔗蜜糖為原料釀製多年而成她是一個古怪的人。
  • 中國五千年酒文化,為什麼人一喝酒會臉紅或臉白?我來告訴你!
    中國,餐桌上的酒文化,需要大家多注意。對於一些人來說,端起酒杯能讓原先不熟悉的兩個人熟悉起來,甚至最後都能稱兄道弟。酒作為一種能夠助興的東西,不少人是喝了很多白酒依然面不改色,當然,也有一些人,即使是一杯啤酒下肚,都會臉紅。那一喝酒就臉紅的人,到底能不能喝?
  • 全球公認最愛喝酒的國家:90%的人愛喝酒,把威士忌稱為生命之水
    全球公認最愛喝酒的國家:90%的人愛喝酒,把威士忌稱為生命之水喝酒可不是咱們中國人的專利,在全世界範圍裡夜生活大概率都是和酒這個能讓人"心潮澎湃"的東西分不開的。說起喜歡喝酒的國家,咱們中國在世界之中也算得上是傳承久遠,可是還有一個國家卻在這方面超越我們成為了公認的世界第一,它就是英國。這個國家作為世界第一可能很多人都有點想不通,實際上還真的有一個全球相關的愛喝酒的國家的綜合指數排名,日韓中國俄羅斯都是赫然在列的,而綜合了多重因素最終評定的第一名就是英國。
  • 從《你的名字》等動漫中的飲酒場景,剖析日本的「酒文化」
    ——日本諺語一千多年以來,清酒一直是日本人最愛喝的酒水飲料。日本人愛酒,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高興要喝酒,聚會要喝酒,遇到不痛快的事兒也要喝酒,酒已經滲透到他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酒會宴席,小到家庭生活。
  • 古人喝酒划拳時都愛吆喝,五魁首啊、六六六,這些到底都啥意思?
    縱觀歷史,「酒」在古代中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可以說酒文化貫穿了我們古代社會發展的整個流程,在古代只要稍微有點知識水平的文人,都喜歡在酒上面做文章,更不用說唐宋時期的各大詩人詞人了。就比如李白,在當時號稱千杯不醉,杜甫用一句「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說盡了我們詩仙李白對酒的喜愛,更不用說他自己喝酒所作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可謂流傳千年。可以見得,酒這玩意對古人的吸引到底有多大,無論好事壞事,古人都喜歡喝酒,畢竟「一醉解千愁」嘛。
  • 左小黑// 在南北方喝酒差異中,誰更慫?
    每年總有那麼幾天,南北差異的各種搞笑段子能霸屏我們的朋友圈、熱搜榜,從甜鹹豆花大戰到北方人羨慕幫忙切菜的南方菜市場老闆,從甜鹹粽子到北方過冬靠暖氣,南方人靠一身正氣……這些生活無語瞬間恐怕只有在南方的北方人和在北方的南方人才能切身體驗到吧。
  • 職場的你,是否也厭倦了「酒文化」
    考學,工作,結婚,生子,生日宴會,升職加薪等等,只要是值得慶賀的日子都需要酒來烘託氛圍,於是就有了「無酒不成席」的說法,它也成為處理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尤其進入職場後,喝酒次數不斷增多,著實讓不愛喝酒或者不勝酒力的人頭疼,不去還不行,去了喝少了也不行,每次都是酩酊大醉,不知東西,年紀輕輕落下了胃病,得不償失。
  • 即將消失的酒文化——划拳
    零陵人正在關注的本地平臺 永州酒文化 喊拳 你會嗎
  • 人類為什麼愛喝酒?人類的祖先曾被迫「喝酒」,最後保留這一習慣
    「喝酒誤事」這句話是先人給後人的勸告,歷史上出現了不少因為喝酒而導致事態朝著惡劣的方向發展案例。喝酒之所以會誤事,是因為過度攝入酒精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尤其會麻痺神經系統,從而導致一個人神志不清,這也是為什麼當今中國會出臺關於酒駕、醉駕的嚴令,因為喝酒的人上馬路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 愛喝酒其實是人類的「本能」
    中國的酒文化非常悠久,喜歡喝酒的人很多,但是不少人只是愛喝酒,對白酒了解的並不多,給大家分享幾個關於白酒的「冷知識」。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狀況,在酒局的開場時,氣氛無法活躍起來,如果你不是一個講幽默段子的高手,那麼今天這些白酒冷門知識,就是你用來暖場的小利器。
  • 酒文化
    鄭板橋也知道求畫者的把戲,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誘惑,只好寫詩自嘲:「看月不妨人去盡,對月只恨酒來遲。笑他縑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吳帶當風」的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李白寫醉僧懷素:「吾師醉後依胡床,須臾掃盡數千張。
  • 會須一飲三百杯:暢談酒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杜康,傳說是最先造酒的人。關於杜康的身份,現在仍存在爭議,又人說杜康是黃帝的大臣,專門負責管理糧食。在糧食長期儲藏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潮溼腐爛的,杜康探索糧食儲藏的方法時,意外的創造了釀酒之術,因此杜康被人稱為「酒神」。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杜康又名少康,是夏朝的最後一位君主,是他發明了酒。雖然杜康的身份現在有爭議,但他的名字已經和酒關聯在一起,後世常常用「杜康」來代指酒。
  • 《同城約酒》走進夏絲路,發現新品類,培養新品牌,引領酒文化
    慕程傳媒有限公司宋可心說到,怎麼賺錢應該是王道,而反觀喝酒是為了追求什麼?那是醉和醒之間的歡愉。每個人給酒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把草根挖掘出來做評判者和規則制定者意義重大。定製時代已經來臨,在這樣的背景下,更要注重私域流量的價值和作用,尊重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消費者、分享者和關注者。
  • 香芝潤嬌靈酒:南北酒文化的差異
    南方的小朋友只好喝點緬甸,握手說,等齊,先吃菜,邊吃邊喝,因此當南方人和北方人聚在一起喝酒時,酒文化的差別很大。南方人飲料比北方人更精緻,祝酒詞說到點子上了,客人們得到了很好的建議,目的是給客人一種心境平和的感覺舒適。
  • 《愛得太遲》: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別愛得太遲了
    文/木頭,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生活如歌,有平淡,有高潮,更有數不清的感觸。你又是否聽過這麼一首歌,讓你難以忘懷,勾起你腦中深藏的回憶,再次讓你潸然淚下,再次讓你心動。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古巨基的歌——《愛得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