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滿紙荒唐,一把心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是其中影片開頭所述。不曾看過紅樓夢,也許我們不曾了解什麼是紙醉金迷;不曾看過紅樓夢,也許我們無法企及那山盟亦或是海誓;而看了紅樓夢,我們又似乎看不懂這情這愛,娟娟幾行細字,似飄若浮雲,似祥龍戲水,又似明珠龔月,那堪弦樂風雅,而又靈動飄逸。辛酸淚,一段情,倆仨人兒,怎料得清淚涓涓,愁斷腸,千古絕世,情根深種,猶若覆水,那看取捨?可憐少年,失之所愛,龍鳳祥和,免不了心之所思而至於疾,癲狂一生,而又無悔於世。
對紅樓夢,我們也許做不了多麼專業,但在此我將寫下自己的一些見解,以起拋磚引玉之效。首先,我們從大處著眼,該作品以四大世家的興衰作為基準,主要以賈林二人的愛情為主線,層層深入,影片在引言部分便作以鋪墊,似夢幻神鏡,聊不知其所真假,知得懵懵懂懂,繼續追尋。在此我將不再詳述,僅及以提及。
其次,我們可以從該影片的結局出發,拋開簡單意圖不看,僅單純的從文學審美藝術上看。該影片以縹緲開頭,以悲劇結尾。這便迎合了悲劇心理學,悲劇心理學中曾講到,一切悲劇的源頭,正是一個偉大作品的誕生。而對於西方學者來說,悲劇似乎早已浸透到他們骨子裡,他們天生便帶著一種憂鬱氣質。而作為傳統的中國人,更多的我們明白痛苦,也曾經歷過磨難,我們渴望幸福,因而在悲劇面前顯得異常敏感,而其所帶來的衝擊也異常猛烈。顯然影片很好地把握了這一點,悲劇的效應往往比喜劇要來的強硬。紅樓夢結局寶玉也好,黛玉也好,寶釵也好,亦或是迎春、探春等,無一不是以悲劇或是悲劇性結尾。
而恰恰正是這悲劇造就了當今的經典。朱光潛老先生曾在書中提及審美態度和應用於悲劇的「心裡距離說」,所謂心理距離說,即為作家、作品、世界的心理距離。需要注意的是悲劇快感與惡意和悲劇快感與同情是不同的,該作品顯然是悲劇快感與同情的雜糅,通過家族悲劇、女兒悲劇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劇,從而揭示出封建末世悲劇。「憂鬱的解剖」,痛感中的快感,隨著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和以賈寶玉及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
顯然,對於悲劇的運用,並不僅在文學領域,其也是影視作品的長駐客,同樣也包括戲劇、美術、雕塑 。以影視作品心理罪為例,它是以關於心理罪論題研究為線索,由小的一件件關於心理兇殺案構成,影視開始便以有心理距離說的手法以疑問口氣問道:「一個喜歡把牛奶和血攪拌在一起喝下去的殺手,他是有特殊的疾病還是傳說中千年不死的吸血鬼?」而主人公方木在一起起案件的偵破中,也最終找到了事情的真相。不難看出,該作品宣揚的是作惡者,必有報應,當人們陷入前所未有的狂熱和滿足感中,有一道光,一個神,它是正義之使,他將剷除黎明前的黑暗,這便是所謂的悲劇正義性。
再者,《紅樓夢》中我們不難看到「淨化」與情緒的緩和。當一切都歸於塵土,往事如煙,正如太虛境中警幻仙子所說的金陵十二釵《飛鳥各投林》,詞雲:「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便是一種淨化。悲劇之所以是悲劇,是因為他是不圓滿的,而造就這些不圓滿的無疑是黑暗,而人們在黑暗中掙扎,企圖衝破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流血與犧牲。而在該影片中,故事的主人公似乎從一開始便感知道了所有的結局,他們的結局是必然的而非偶然。社會造就了他們,也造就了他們的命運,唯有反抗,才得以自存;也唯有反抗,才能有所選擇,不是嗎?當現實狠狠的摔了你兩個耳光,你是懦弱的接受還是奮起反抗,亦或是從此一蹶不振?
曹雪芹告訴了我們答案。在影視作品中,導演根據作品本身主要從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封和建等級制度進行批判,其並不講家仇國恨,僅以四大家族為時代下的一個縮影,進行深入剖析,剖析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剖析封建等級、婚姻、奴婢、等級制度以及與之相輔的程朱理學、孔孟之道,這是一種新思想的開始,也是新紀元開啟的象徵。
最後,在電視劇《紅樓夢》中,每段愛情便都是一個節,看似龐雜混亂,旁支交雜,初讀確實讓人頭疼不已,難解其中韻味,人物關係更是迷茫不堪,只叫人想舍書而棄,換而代之。需得耐下心來,細細品味,文中以玉為始,以雙玉悲慘愛情故事為終,二人愛情從情起,到高潮,最終到慘澹落幕。「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也許我們太過年輕與稚嫩,無法領悟所謂的名著的深意,但我們卻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他們之間的愛,也許沒有過多山盟海誓,也許有多的流淚傷心,也許有太多的不圓滿,但是這不礙於愛情的定義。
如果說,還沒長大的我們是不知世故的狂妄,但我們至少想要了解愛,無關風月,只為心中執念;我們要讓世界看到,我們這一群上世紀末,最後十年出生的孩子,我們這群你們曾經口中垮掉的90後,我們不是一代人,而是另一種人。對於黛玉與寶玉間的愛情,也許我們理想的不夠純粹,也現實的不夠徹底,但是我們不想生命結束時,回看這一生,我們不是活了三萬多天,而是一天,卻重複了三萬多次,我從不認為黛玉葬花有多麼唯美,「花到開時方可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愛情也好,自憐自哀,徒留傷悲,期期艾艾,實在令人憎惡,何不衝動一回,或是飄搖灑脫,亦或是生死相隨,轟轟烈烈大幹一場!所有的偉大都源自勇敢的開始,稚嫩的我們讀不懂愛情,但我們卻學會了讀懂整個青春,林宥嘉在歌兒裡百轉千回的唱:「青春跌跌撞撞,我們潦草的離散。」而我希望我們的青春我們的愛情,永不離散。
以上便是,我的一家之言,不管怎樣,我想影視劇《紅樓夢》帶給我們的從來不缺少,對過往的鞭撻,對現世的警言,唯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