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能鏈翟宇博:石油消費需求見頂,加油站處在十字路口該如何轉型?)
新冠疫情常態化,原油大戰硝煙瀰漫,新能源大行其道,石油消費需求見頂,加油站正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未來加油站何去何去?如何通過新基礎設施建設拓寬服務場景?
日前,在鄭州召開第十四屆中國油品市場研討上,能鏈(車主邦/團油/快電)翟宇博圍繞「石油消費需求見頂,加油站處在十字路口該如何轉型」發表主題演講時分享了國家新基建政策下的能鏈倡議設想和創新實踐。他表示,傳統油站適時轉型,建設新型綜合能源港,打造集加油、充電、加氣、車後、零售等業態於一體的複合型能源服務港。
新能源出行發展兇猛,加油站轉型迫在眉睫
時下,受到需求下滑衝擊,各加油站間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在這背後,加油站存量博弈的競爭更具挑戰。「尤其是民營加油站面臨諸如經營規模小獲客難,品牌不足、營銷手段落後、缺乏管理工具,服務意識不夠等諸多痛點。」
事實上,過去三四十年國內加油站市場是渠道為王的賣方時代。伴隨國內汽車保有量連年攀升,石油市場一片大好。油老闆不用考慮運營效率、用戶增長,便可獲得源源不斷的業績。
如今,成品油消費已從供不應求轉為過剩。有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終端成品油消費量約4.03億噸,同比增長2.2%,但同期國內一次煉油能力達9億噸。然而,因為成品油管控放開,國內油站數量飆升到12萬座,按實際消費需求匹配的加油站只要7萬座。
成品油需求見頂,加油站的競爭日益白熱化。2020年5月,山東煙臺、東營等地部分民營加油站的汽油價格每升跌至3元多,少數地區的汽油價格甚至降到2元多,較主營煉廠便宜2-3元/升。
在此形勢下,翟宇博認為,新能源出行發展勢頭迅猛倒逼加油站數位化轉型和升級。
行業預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將達700萬臺,佔比新車銷售總量20%。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各省市陸續出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如海南明確2030年禁售燃油車;大力補貼新能源汽車,如廣州對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補貼。
從國際環境來看,新能源汽車行業成為歐洲為數不多實現逆勢增長的行業。2020年7月,歐盟還就經濟復甦達成協議,考慮給予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補貼,零排放汽車將免徵增值稅,將充電設施的投資擴大一倍,在2025年前建設200萬座充電樁和燃料補給站。
「新能源時代到來,傳統成品油進入一個穩定發展階段。」翟宇博表示,國家大力發展新基礎設施建設,將助力能源產業的升級與改造。
國家新基建下能鏈推出能鏈雲,倡議構建綜合能源港
業內認為,未來出行能源消費會形成圍繞加油、加氫、加氣以及充換電的能源零售場景,整合車輛維修、保養、餐飲,休息、便利購物、廣告等業態,實現能源數位化全場景一站式生態港。
據翟宇博介紹,能鏈(車主邦/團油/快電)已構建一張覆蓋1700餘座城市的油電一體化出行能源服務網絡,針對全場景數位化的能源供給網絡服務推出三款產品,分別是職業司機加油平臺團油、百萬中小車隊加油神器團油企業版和職業司機充換電開放平臺快電。旗下團油平臺連接2萬餘座加油站,快電平臺連接40餘萬根充電樁,分別為國內領先的職業司機加油平臺和充換電開放平臺。面向4億用戶提供數位化能源供給服務。
在翟宇博看來,國家「新基建」政策下,能鏈(車主邦/團油/快電)倡議構建綜合能源港為加油站轉型帶來了新機遇。今年初,作為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能源交易平臺及數位化底層服務商,能鏈(車主邦/團油/快電)在國內外大趨勢環境下,開始戰略整體升級,實現從1.0向2.0的進階,重點推出「能鏈雲」。以全面數位化管理解決方案為加油站賦能,能鏈雲基於團油、快電的十億級流量基礎,引入SaaS、AI和AIoT等技術,構建大數據云系統,實現上遊煉廠、油庫,和加油站、充電樁運營商及合作平臺,與下遊車主的互聯互通。
未來,基於產業雲解決方案,能鏈雲通過大數據云熱力系統,可幫助加油站、充電場站等建設集油、電、氣、氫等為一體的綜合能源港,在城市選址、智能建站、品牌升級、供應鏈服務等方面提供支持,實現多類型能源供給互聯互通。
此外,翟宇博分享了能鏈(車主邦/團油/快電)在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取得的成果經驗。他表示,能鏈(車主邦/團油/快電)通過完善的充換電解決方案,助力上下遊產業發展。比如,能鏈(車主邦/團油/快電)旗下快電已實現頭部和長尾運營商全覆蓋,實時打通充電樁使用信息,一個APP解決電動汽車用戶的裡程焦慮。對於運營商,快電有效提升電樁運營效率3倍,項目投資回收周期縮短至1/3。以西安某運營商為例,該機構通過接入快電平臺,相同充電場站的時長利用效率從不足1%提升到了8%~14%。
快電之所以能夠提升運營效率,源於能鏈(車主邦/團油/快電)構建的全網平臺的公域流量池,作為大數據云熱力系統的重要數據組成部分,為加油站和充電場站的升級改造、大數據營銷等提供策略支持。
可見,眼下是加油站在數位化轉型的變革期,選擇如何轉型至關重要,這決定著下一個時代裡,誰將被出局,誰將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