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4日晚間,備受各界關注的新電商領導者拼多多,發布了其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2018年,拼多多平臺年度活躍買家數達4.185億,較2017年增長1.737億人民幣。GMV達4716億元,同比增長234%;公司實現營收131.20億元,遠遠超過了2017年的17.44億元,公司各項核心數據維持三位數以上的同比增長。與此同時,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發布了公司上市以來的首封股東信,詳細闡述了其對於新電商特徵、當前競爭形勢以及未來戰略的思考。
具備產生大額營收的能力,還有極大的上升空間
在致股東信中,黃崢表示,雖然拼多多成長很快,也有了一定的規模,但它從成立到現在僅有4年時間,依然是一家創業公司。就好比是剛讀小學的姚明,個頭雖高但依然只是個小學生。在這個階段,需要的是充足的營養和適當的磨鍊。雖然偶爾也會被推上球場,與大塊頭成年球員較量較量。因為進入了賽場,這個小大人隨時具備了產生收入和隨時賺錢的能力。
同樣的,現在的拼多多也具備了產生大額營收的能力,當前的短期開銷和營收只有很弱的關聯。帳面上的短期費用(我們認為相當一部分是具有價值的投資)也有極強的隨時可調性。黃崢指出,拿「儲蓄罐」裡的錢去存定期恐怕不是一個好主意。拼多多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不會改變現在的經營策略,將持續聚焦在企業內生價值上,積極尋找對長期公司價值有利的投入機會,即使這些投入按照會計準則會被計為大額短期費用。
黃崢強調:拼多多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公司,將永不放棄做正確的事,永不放棄為最廣大人民群眾創造價值,推動更快樂生活的孜孜追求,平臺還有極大的上升空間。
初步打破既有電商格局
拼多多的出現初步打破了既有電商格局,黃崢指出,這自然會讓其他平臺有所反應,這種反應有時甚至是誇張的。這種為了爭取或維持某種壟斷而進行的消耗與傷害有時甚至是「殺敵一千,自損兩千」,如果不能維持長期的「獨家排他」,那終將只是消耗而無所得。
而「長期獨家排他」是必然會被打破的。一方面,一時的許諾放在一兩年的長度,和商家、消費者的全體來看,是必然不可持續的,甚至是要反向加倍奉還的。另一方面,假設長期沒有一個像拼多多這樣體量的新電商存在,那整個產業上下遊、品牌商、資金流、物流都將只能在實際上唯一可選的體系內流轉,那是不可想像的,也不符合商業邏輯和自然規律。所以大體量的新電商是必然會出現的,不是現在的拼多多,就是未來的「Costco+Disney」(即集高性價比產品和娛樂為一體)。
長期看舊的格局能否維持,不是看「追求獨家壟斷性的競爭」能分給周邊多少利益,也不是看有多少違背自身利益和意願的被迫表態。一種商業和格局能否持續,本質上要看是否有利於消費者,是否能創造出不可替代的價值,是否恪守本分盡了社會責任。
拼多多堅持普惠、人為先和更開放的方向
黃崢認為,新的時代中,電商最大的特徵和趨勢是「普惠」、「人為先」、以及「更開放」。作為新生力量,拼多多將會「引導產業和行業向著更普惠、更有溫度、更開放的方向不斷迭代」。
在致股東信中,黃崢披露拼多多推出的物流電子面單系統,在短時間內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二大電子面單系統。他認為,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建成這一系統,靠的主要不是拼多多自己,而是整個物流快遞行業的人心向背。
雖然其他主流電子面單系統到現在都要求自身體系商戶只能使用其唯一指定面單,但拼多多依然允許商戶選擇其他的電子面單系統,希望身體力行促進產業走向開放,將力量從爭取壟斷與反對壟斷的局部利益鬥爭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更值得全力比賽的、更有利於社會和大多數消費者和勞動者的難事上來。
黃崢同樣強調,拼多多成功將長周期零散需求匯聚為短周期批量需求。新電商應該具備「人為先」的特徵,這是由它的基因決定的。拼多多誕生於移動網際網路,摒棄了PC搜索購物年代的「物為先」。新電商不再把活生生的人當成流量,把商業模式做成流量批發,它試圖理解每個點擊背後人的溫度,試圖通過人和人的連接和信任來匯聚同質需求。而新電商也希望通過人和人的互動,讓用戶更開心,類似多多果園這樣的產品雖然只是初步嘗試,但驗證了一種可行性。
立足長遠,勇於投資未來,黃崢也正在不斷思考拼多多下一步的策略。
(責任編輯:DF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