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人,真的每一個都是鳥人

2021-01-10 新周刊

老藝術家最近每天都在幻想一件事:等我退休了,一定要像北京老大爺一樣,提著鳥籠,到處溜達。

還真別不信,北京大爺有多愛遛鳥?

《燕京雜記》有言:「京師人多養雀,街上閒行者有臂鷹者,有籠百舌者,又有持小竿系一小鳥使其上者,遊手無事,出入必攜。」

△這種退休生活,想想都很美好/圖蟲

當你現在閒逛北京城,只要出門得夠早,一準兒能在街心公園、老胡同或者什剎海裡,看見一眾老頭提拉著鳥籠,傳出嘰嘰喳喳的聲音。

不過,最近北京大爺可遇著對手了——「聞風喪膽」·毫無感情·遛鳥達人·比利時大爺。

△比利時大爺們遛起鳥來令人「聞風喪膽」

他們可不是把雀籠往那一放,兩手一攤就完事了,而是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數鳥叫。

哪怕坐著輪椅、掛著點滴、老伴喊回家吃飯,都充耳不聞,勢必要把面前鳥兒的叫聲數個一清二楚。

論「無聊」程度,比利時大爺或許略勝一籌。

鬥雀,比利時大爺著了迷

別看比利時人一本正經,永遠西裝革履,人一旦上了年紀,總得幹出點迷惑行為,比利時大爺也不例外。

當你造訪比利時北部,或許會看見「詭異」的一幕:

一幫比利時老頭扛著凳子,在鄉間田野小路上自覺保持6英尺(1.8米)的距離,對著面前的木箱念念有詞,不時還在手中的長木棍上畫上一筆。

△他們就這樣坐一個下午/futilitycloset

這可不是什麼神教儀式,他們都在幹同一件事,鬥雀(Vinkensport)。

每到夏季,在比利時弗拉芒地區的田裡、海邊、壕溝、馬路、斷橋、廢鐵軌旁,都不約而同地長出漫山遍野白髮蒼蒼的老人,排成「人肉長城」。

他們接下來要做的事很簡單,一人、一雀、一凳、一木棍,足矣。

△每到夏季,比利時長出漫山遍野的大爺

不過當裁判員紅旗一揮的那刻,老頭們個個精神抖擻,像給垂暮生活上了馬達一樣,不論人或是雀,都得在這場比賽中上了心入了魂,務求做到「人雀合一」。

作為鬥雀高手,你必須側耳仔細聆聽,哪怕遠處發生車禍或鳥糞滴落頭上都絲毫不能分心。

因為在接下來的一小時內,你要數出面前鳥籠內的燕雀喳了多少聲,每喳一聲都要在手上叫Suskewiet的棍子上記下一筆,直到喳得最多的「雀王」出現。

△每喳一聲,就劃上一筆

作為雀兒本雀,也絲毫不能鬆懈。出身就得是雄性蒼頭燕雀,叫聲洪亮,中氣十足。

還不能喳錯了音符,必須是「susk-e-wiets」才能記分,要是喳成了「susk-e-wiat」,還得立刻取消比賽資格,給雀群家族蒙羞,自此抬不起頭做雀。

資深玩家還會分辨這隻雀唱的是「法語」還是「荷蘭語」,要是在荷蘭語區的弗拉芒唱出了法語,呵,這隻雀的下場真要為它捏把汗了,這果然很「比利時」。

△要是喳錯了音符,這隻鳥結局堪憂

你也別以為這群老頭不務正業,這可是比利時弗拉芒地區的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持了400多年的古老民間運動,最早有記錄是在1596年由弗拉芒商人舉行。

老藝術家甚至有點懷疑,弗拉芒商人發明這項運動完全是因為生意難做、壓力太大。

△這告訴你是運動?非靜止畫面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看似沒啥技術含量,但也真的不是玩玩而已,對於「鬥雀」,每個比利時老頭都卯足了勁。

為了給雀兒們營造溫暖舒適的環境,從2月份開始就得給它們安裝人造燈,給它們聽「susk-e-wiets」的錄音以矯正發音。

「害,其實也沒啥成功經驗,我覺得吧,主要靠天賦。」贏了5次比賽蒼頭燕雀的主人菲利普·桑滕斯(Filip Santens)如是說。

其實背地裡,他偷偷在給自己的燕雀聽《槍與玫瑰》重金屬,餵高蛋白食物。

像菲利普這樣的「鬥雀愛好者」,在比利時還有1.3萬個,他們每年大約會飼養出10000隻燕雀。

△假裝在交流鬥雀經驗的比利時大爺們

但是,不是每一隻燕雀在經過精心培養後就能喳成「雀王」,有人就選擇劍走偏鋒。

比如,一隻燕雀在一小時內喳了創紀錄的1278次,記錄員記到手軟,最後懷疑這隻鳥身上被打了人工激素。

又比如,有一隻燕雀在籠子裡兩輪比賽都喳了準確無比的725聲,人們打開鳥籠才發現,裡面放了個CD機。最後,被發現了的主人只能提著這個空鳥籠遁地而逃。

△在鬥雀過程中,你可能還會經歷被鵝趕被牛追的尷尬

為什麼比利時人愛鬥雀?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

或許是數著喳聲很解壓,或許是為生活找點寄託,或許這是疫情之下最適合的運動......

但老藝術家覺得,鬥雀這項運動實在和比利時人的性格太契合了,當無聊到極致反而衍生出一種奇怪的快樂感和幽默感。

比利時人,大多無聊

比利時人,大多無聊。而事實上,他們也從不避忌這一點。

比利時,本身就是一個很「無聊」的國家。

△比利時/unsplash

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被荷蘭、法國和德國緊緊夾在中間,唯有在東北部的北海能喘口氣,而歷史上,比利時也被「幾經轉手」,分別經過荷蘭、法國、德國等國的統治或佔領。

而說著荷蘭語、法語和德語的比利時人對本身的民族自我認同感也很迷,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常常互相掐架和看不慣對方。

△比利時被荷蘭、法國和德國緊緊夾在中間/google地圖

見比利時的第一眼,很難讓人心跳加速。

從北部沉悶、平坦的海灘著手,一路延伸至內陸,兩邊是綿延數裡沒完沒了的度假公寓,城鎮周圍的郊區也毫無特色,哪怕在市中心,也充斥著高度統一的戰後建築和隨處可見的購物中心。

△比利時 / unsplash

吃個飯吧,來來去去都是薯條和巧克力,能切換的只有蘸薯條的醬。選擇困難症來了這裡可能一下子就病好了。

儘管這裡有「撒尿男童」的雕像和作為歐洲首都的布魯塞爾,但在大多時候,比利時都是一個讓人記不住的國家。

△這幾乎就是比利時的標誌/圖蟲

在一些正式的國際比賽上,還發生過不少把比利時國旗誤認為德國國旗,從而奏響德國國歌的尷尬事。

連他們自己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也有點生氣了,在1907年臨終的時候說出那句:「我不過是一個小國和小國人民的君主。」

或許是因為太沒存在感,又或許在歷史上受盡了大國們的擺布,輾轉百年後,比利時人逐漸發展出一種安靜、內斂,甚至有點自嘲的性格。

△比利時人有一種安靜、內斂的性格/unsplash

到了後來,比利時人乾脆「破罐子破摔」,擺出一副「我就是很無聊,但那又怎樣」的架勢。

一旦他們接受了自己這種「無聊」的設定之後,奇怪世界的大門被打開了,反而會做一些很「突然的自我」的事:

比如,在比利時沿海地區還有一項奇怪的傳統——騎馬釣蝦。

這一聽,又是一樣比「鬥雀」過之而無不及的無聊活動,漁民們騎上馬,在海灘邊安靜地走動,馬後面會拖著一個30英尺漏鬥型的網,至於能不能網上魚蝦,一切全靠緣分。

△騎馬釣蝦,一項比鬥雀更奇怪的傳統/Atlas Obscura

乍一看,你以為他們真的是來騎馬的。

其實,他們的腦袋裡都在飛速運轉,漁民埃迪·德·赫爾斯特(Eddy d'Hulster)就告訴過《紐約時報》,「你別看我們騎在馬背上像發呆,其實每個人對海洋、潮汐、馬匹本身就要有巨大的知識量和把控。」

好吧,釣魚在馬背上釣也是個新鮮的講法。

△在一個世紀前,騎馬釣蝦在比利時還屢見不鮮

而在比利時的另一邊,Malmedy小鎮的居民也沒閒著,每年夏天,他們都會進行一場活動——攤一個巨大的煎蛋。

當你看到1.4萬鎮民齊聚一堂,面前放著一個足有13英尺(約4米)的大鍋,而手柄還是從旁邊廢棄電話亭拆下來的柱子,裡面打了足有6500個雞蛋和很多磅的鴨肉,除了「服氣」二字,還真想不到說什麼話。

就這樣一項活動,他們還堅持了快50年。

△小鎮居民在攤煎蛋/推特

不過,最絕的還是這個——在草地上畫網格,然後賭牛會在哪個網格上「解手」。

在「無聊」的程度上,比利時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無論從國家、風景、食物,還是人來說,都能名列前茅。

或許這就是「天賦異稟」吧。

無聊,本身就是意義

但是,偏偏就這樣的比利時,還被很多人羨慕著。他們可謂是「哲學王國」,當你不再排斥無聊,甚至開始接納和欣賞「無聊」的時候,無聊帶來的好處就凸顯出來了。

無聊,原來的真的很有用。

△無聊,有時也是一件好事/圖蟲

首先,當比利時「沉悶」的標籤聲名在外時,遊客對這的期待值會大大降低,反而往往會大吃一驚。

英國遊客Lisa說,「真了不起,當初我來歐洲旅行時,只想到法國和德國,比利時完全就是計劃之外的順道一去而已,但是,我被顛覆到了。」

布魯塞爾的活力和美麗,布魯日、根特和安特衛普三大城市的藝術和文學氣息。

△比利時的根特/unsplash

而比利時人,個個低調有內涵:從中世紀尼德蘭畫派大師揚·范艾克令人驚嘆的準確度,巴洛克畫派魯本斯的趾高氣揚,再到無名天才萊昂·斯皮利亞特的象徵主義。

這裡,還有從不間斷的啤酒,連綿起伏的阿登山脈。你或許會看見一個剛下班的比利時人在踩著鵝卵石行走。

在比利時,就是有一種莫名的「幼稚但簡單」的快樂。

△比利時人有各種幼稚而又簡單的快樂/unsplash

或許就是因為生活太「無聊」,比利時人對物慾的要求也非常低。

在過去的20年間,比利時的人均儲蓄率為15.51%,遠超歐盟27國的平均水平10.9%。

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比利時人的儲蓄率更一度飆至19.1%。儘管比利時銀行的年收益率非常低,但還是進帳不斷,據今年1月銀行的最新數據,比利時人的儲蓄存款已經達到2780億歐元(約22434.6億人民幣)。

△比利時人對物慾的要求很低/unsplash

2013年,美籍澳裔作家馬克·傑弗裡·楊(Mark Geoffrey Young)專門寫了一本《比利時公民史上最省錢的秘訣》,裡面提到比利時人一些可愛的省錢辦法。

包括:把牙線晾乾再用;在辦公室加滿熱水;用齋戒減少食物成本等等。

△比利時生活成本在歐洲範圍不算太高/unsplash

而且,在比利時的生活成本並沒有英國、法國、德國這麼高,曾有人發起一項有趣的調查,就是:當你手持100萬英鎊(約900萬人民幣),可以在歐洲不同的國家生活多少年?

丹麥是17年,法國和英國是19年,而比利時是23年。

有錢無處花的快樂,真的很想感受一下了。

不管是退休養老,還是和比利時人做朋友,都能體會到無聊的樂趣,不用攀比,也沒有壓力和追趕,每天要做的事可能就是發呆一小時。

△在比利時,就算無聊地躺一天都能很快樂/unsplash

老藝術家喜歡比利時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比利時,無聊永遠不是一個貶義詞。

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做無意義的事,不管是鬥雀、騎馬釣魚,還是攤煎蛋,這不會浪費你的時間,也不會浪費你的人生。

快活,就完事了。

你喜歡比利時人的無聊嗎?

黃加寶

編輯 | 二叔公

排版 | 麥兜兜、Gloria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鳥人
    孔競的話,一下子把餘溫打回了原形。剛剛用譏誚語氣說話的那個刻薄女人,瞬間又回到了那個失神遊離的狀態,臉上寫滿了不知道是失落還是不甘。真是個死不悔改的女人啊,都快被網上的唾沫淹死了,還沒有一點點認錯的覺悟。「空鯨,你在十方雜誌專欄裡寫的那些,是真的嗎?」餘溫開口了,這一回,語氣裡滿是徵詢的希冀。
  • 疫情影響土豆出口 比利時人被要求多吃薯條
    為了解決土豆危機,比利時人被敦促多吃薯條和冷凍土豆產品。當你看到標題「比利時人被要求多吃薯條」,你可能會以為這是個玩笑,但在比利時,這是一個認真的請求。The country's potato industry has been hit hard by COVID-19.
  • 《鳥人》特效技術全解析
    Khanikian說:「基本上我們重新看了Halon拍的預演素材,其背景都比較合適,因此從中提煉出一些我們需要的數據,以便於我們拍攝綠幕中的麥可·基頓」。 當時基頓在蒙特婁綠幕舞臺上進行吊威亞拍攝時,由LED板打光,呈現出紐約高動態圖像。
  • 話劇《鳥人》
    演出時間:10月21日星期三20:00 演出地點:惠州文化藝術中心歌劇院 演出票價:320/220/120元 話劇《鳥人》,1993年在北京人藝首演連演130場,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在京城掀起一股「鳥人熱」。
  • 《鳥人》如何在全球引爆?
    國內的文藝小資們,不冒出幾句雷蒙德•卡佛,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影片本身的點評和解析已經連篇累牘、泛濫成災了,我也沒有很大興趣狗尾續貂。倒是這部影片發行內外的點點滴滴,讓我覺得很有意思。但導演和主演都是淡出觀眾視野很久的人物,號召力今非昔比,和《日落大道》、《藝術家》等相仿的深沉主題也未必能對票房主力的胃口。如何讓一部投資中低等、非商業的影片引起觀眾的興趣,獲得商業的成功,是一個很有挑戰的難題!在合作的營銷夥伴Badass Digest的建議下,Fox Searchlight採取了一系列的傳播策略。
  • 埃及守護神竟是全身發藍的鳥人,古老的外星文明難道真的存在嗎?
    藍鳥人其實來自宇宙中的第六密度,也是屬於銀河系中的智慧生命。藍鳥人在起初的時候與人類一樣都是第三密度的生物,只不過隨著漫長時間的演變才進入到了第六密度。藍鳥人直立起來,跟人非常相似,但要比普通的人類更加高大,他的身高能達到二點五米以上。通身為藍色,還有著藍色羽毛包裹著,頭部也神似鳥兒的頭。
  • 你是否真的看懂了《鳥人Birdman》- 是反超級英雄,還是超級反英雄?
    我滿不解,《鳥人》(Birdman)上映這麼久了,固然可供觀眾思索的東西不少,但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沒有認真的從超級英雄的眉目,去看待這一部談超級英雄的電影呢?他成了鳥人。然後他轉過頭,曾在幻覺的鳥人坐在馬桶上,默然無語,曾一直看向自己的鷹眼,此時再無正對。此時,在廁所裡,有兩個鳥人:一個鳥人活在幻覺,活在過去,如今活在馬桶上無言以對;一個鳥人活在現實,活在當下,如今即將享受功成名就不是這樣嗎?
  • 亞歷桑德羅·伊納裡圖憑《鳥人》奪最佳導演
    最佳導演單元,五位入圍提名的導演都是六零後,最終,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憑藉《鳥人》拿下該獎,笑到最後。早在頒獎禮進行前,輿論就普遍預測,本屆奧斯卡最重頭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單元,將是《鳥人》與《少年時代》的對決。果不其然,在先頒發的最佳導演獎中,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憑藉《鳥人》登頂。
  • 豆瓣8.3《鳥人》:一個人想變成鳥的故事,你真的看懂了嗎?
    有的時候柏迪站在高處往下看時會產生了一種幻覺,他雙臂張開把自己想像成一隻鳥,有一次他還真的跳了下去,幸虧是摔在了沙堆上面,所以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傷。漸漸的艾爾越來越不懂柏迪了,青春期時的男生本應該去談談戀愛、去見見世面,當艾爾一次又一次的約女生出來時柏迪卻總是掃興。艾爾對柏迪說,「你應該多去交往交往女孩,難道你不為她們身上的大咪咪感到著迷嗎?」
  • 深度|愛聚光燈就像愛人生 ,《鳥人》緣何獲得奧斯卡(兩分鐘看完《鳥人》)
    《鳥人》的定位是部喜劇片,所有的笑料基本都來自純正美式下半身笑話,但總是有那麼些如同賈秀琰一般自視清高出生時幽默感留在了胎盤裡的翻譯,接過優秀外語片就開始鬼扯。翻譯組真的以為國人都清高愚昧到不能從「We share a vagina」裡悟出它的原意嗎?所以觀眾們如果在觀看過程中看睡了,看尿了,看得突然想去學高數了,一定要換個翻譯版本再看,不然它的無聊程度簡直可以和你蹲馬桶時身邊沒有可讀的東西相媲美。
  • 鳥人 美國 喜劇
    鳥人@譯      名   鳥人@片      名   Birdman@年      代   2014@國
  • 沉浮的鳥人 | 麥可·基頓
    John Douglas作為家中七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家人從未阻止他追尋自己夢想的腳步最開始喜歡上表演始於他七八歲的時候某次在課堂上犯錯被老師批評之後老師的懲罰是要求他當眾唱歌來娛樂大家那時候的基頓對於這種群體性的關注感到惶恐和大多數人一樣「 我覺得挺怪的,有的人喜歡譁眾取寵但我真的不喜歡被過多關注
  • 經典話劇《鳥人》在沈演出
    本報訊 記者王臻青報導 記者從瀋陽盛京大劇院了解到,9月17日,過士行將帶著他編劇導演的新版話劇《鳥人》來到盛京大劇院。新版話劇《鳥人》一半的演員都是90後。該劇舞美十分簡潔,三輪車成為舞臺上移動的道具,承載著劇情的起承轉合。
  • 《鳥人戰隊》製作
    特攝方面就出現了這部帶有濃厚青春愛情元素的《鳥人戰隊》。話說回來,《鳥人戰隊》這麼做也是必然,在當年,青春劇就是收視保障、廣告費來源。中產男士、粉領族、青年主婦都在盯著青春劇。誰家不做青春劇誰家的收視就下跌。《鳥人戰隊》做為特攝片也不能免俗,它要承擔為主打刑偵劇的朝日臺拉收視客的重任,於是,有幾分的場浩司和織田裕二風味的結城凱成了靈魂人物。
  • 《鳥人》(下)
    在因掌鏡《地心引力》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艾曼努爾·盧貝茲基的幫助下,伊尼亞裡圖確保整部影片和其男主角一樣,展開了大膽的冒險。兩人充分利用百老匯的一家劇院舞臺:將這棟建築的角角落落都展現在鏡頭中,使觀眾感覺該片大多是用一個連續長鏡頭拍攝完成的,有時間跨度的若干片段除外。
  • 《鳥人》:消失的伊卡洛斯
  • 人生逆襲前,誰還沒當過幾次「鳥人」
    我猜,他自己都沒想到吧。因為看起來真的很隨意啊!這幅,叫《記憶中的大洋洲》。 還有這幅,叫《蝸牛》。你倒是說說,哪裡有蝸牛。這麼「隨性」的取標題方法,除了馬蒂斯用,還有後來那群抽象主義畫家會用,還有一群人也會這樣用——孩子。
  • 話劇《鳥人》即將在青城開演
    呼和浩特晚報訊(記者 王劭凱)昨日,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從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劇院獲悉,由過士行編劇兼導演的話劇《鳥人》將於9月15日登上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劇院的舞臺,這也是自該劇創作完成28年後再度登上話劇舞臺,此版《鳥人》由馬阿龍、陳耀怡、孫辰興、孫曉冉等青年演員出演。
  • 麥可·基頓星河沉浮30年 從蝙蝠俠到鳥人
    「我覺得挺怪的,有的人喜歡譁眾取寵,但我真的不喜歡被過多關注,我現在依然清楚地記得,被老師叫起來的瞬間,我的臉紅得像番茄」。但也是在那個瞬間,他想通了很多,「面對尷尬的最好辦法就是享受它」。 他當時唱了「咩咩咩黑綿羊」,於是,整個課堂笑成了一團。表演拯救了年輕的基頓,也讓他發現,在表演時自己似乎可以忘記被關注以及尷尬。
  • 奧斯卡預測:《鳥人》對戰《少年時代》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熱主要有兩部,分別是《鳥人》與《少年時代》,這兩部影片各有妙處,而且都在媒體和專家那裡獲得好評。甚至專業預測網站,為兩部影片列出的賠率都大體相當。《鳥人》與《少年時代》的對決,頗似前幾年《國王的演講》對決《社交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