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前必吃的30家國內餐廳(下)——香港

2021-12-24 講食堂

終於到了《死前必吃的30家國內餐廳》的最後一篇,今天將介紹來自香港的8家餐廳,全都是不折不扣的地道粵式美味~

之前有讀者留言回復,質疑該系列的選拔標準。故在此重新聲明一下:所有的推薦餐廳都來自於由Jenny Linford任總編的《死前必吃的1001家餐廳》,雖然入選餐廳都是由當地美食達人推薦的,但畢竟是面向外國讀者的叢書,口味不一定完全適合中國人。更何況,口味本來就沒有定數,比如北方人吃不慣南方菜都是很常見的。

長這麼大,我一共只去過一次香港,對推薦香港美食實在沒什麼話語權;不過我太太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加上有親人在港,自由行開通後,去香港也就變得稀鬆平常。以她對香港的了解,香港菜與正統的廣東菜還是有一定差異的:好的方面是由於政治上沒有經歷動蕩,文化的延續性較好,在這裡能找到一些大陸已尋不到的老派粵菜;當然事物總有兩面性,由於歷史和政治經濟等等的原因,香港跟大陸之間仍有著不少隔閡甚至誤解,文化交融更是不甚頻繁,這也就導致香港人對大陸美食的見解不免有些偏頗。

記得蔡瀾先生曾在他主持的電視節目裡特地赴廣州探訪雲吞麵,並得出「廣州已沒有優質雲吞麵」的結論,當時曾引起軒然大波。且不說我在廣州就曾吃過不輸於香港的美味雲吞麵,就說蔡生對於「好雲吞麵」的標準,也顯得本位主義了一些:一碗好的雲吞麵,雲吞裡不一定非得有隻大蝦,麵條也不一定要用竹升面,香菇豬肉雲吞配全蛋面也同樣可以很美味。

隨口扯了兩句,不算為廣東粵菜正名,只想表達一點:香港有香港的美食,廣東也有廣東的味道,各有特色,都品嘗一下、比較一下才更符合吃貨精神嘛!

話不多說,現在就來介紹一下這8家「死前必吃的香港餐廳」吧!


香港蓮香樓原本是廣州老牌茶樓蓮香樓於1926年開設的分店,解放後兩家才逐漸斷了關係。廣州蓮香樓在轉私營之後,除了在每年中秋時節能強勢瓜分一下蓮蓉月餅市場,平日裡茶點的口碑並不算太好;香港蓮香樓的處境則要好得多,如今依舊延續最老式的推車式服務,茶點也是最傳統的款式與風味。雖說似乎有點老舊、甚至過時,但就如很多人對澳門龍華茶樓的情結一樣,就是割捨不了這種老味道呢!

菜系:粵菜

地址:香港島中環威靈頓街160-164號

電話:0852-25444556

網站:http://linheung.com.hk

推薦菜:腸仔包

點評網:http://www.dianping.com/shop/1888498


由於被英國統治多年,香港文化的一大特點就是中西合璧,自然也體現在飲食的創新上。天外天的廚師將西餐風格融於傳統粵菜,創作出別具一格的烹飪風格,聽起來有些像上海的「海派菜」呢。天外天屬於私房菜館,食物精緻以外,座位也很緊俏,最好提早訂位。

菜系:粵菜

地址:九龍尖沙咀科學館道17號唯港薈28樓

電話:0852-34001318

推薦菜:菠蘿咕嚕肉

點評網:http://www.dianping.com/shop/5532668


大班樓是香港最著名的粵菜館之一,不久前入選了「亞洲50最佳餐廳」榜單。儘管外貌看來有些寒酸,但這家餐廳總能吸引各路土豪與饕客,除了食材夠靚、菜品美味之外,也因為在這裡能品嘗到很多幾近失傳的老派粵菜。

菜系:粵菜

地址:香港島中環九如坊18號

電話:0852-25552202

網站:http://www.thechairmangroup.com

推薦菜:雞油花雕蒸大花蟹

點評網:http://www.dianping.com/shop/3695371

君怡閣中菜廳 Kimberley Chinese Restaurant


曾志偉主持的紀錄片《燒味功夫》講述了香港的各種經典燒味,燒味也確實可以代表香港。如果說叉燒飯是全民美食,那麼烤乳豬就更顯金貴。幾乎所有關於香港極致美味的推薦,都會提到君怡閣的糯米烤乳豬,不僅有皮脆肉嫩的乳豬,吸飽了肉汁的糯米飯也同樣鮮美異常!

菜系:粵菜

地址:尖沙咀金巴利道28號M層

電話:0852-23698212

網站:http://www.kimberley.hk/eng/dining

推薦菜:糯米烤乳豬

點評網:http://www.dianping.com/shop/24019586

信記避風塘 Shun Kee Typhoon Shelter


「避風塘」是在全國的粵菜館常能見到的一種烹飪風格,其實這種做法是源自香港銅鑼灣避風塘地區,在20世紀60-90年代,該地區的船家在艇仔上供應新鮮海產,頗具特色。說到香港如今最著名、也最老牌的避風塘菜館,「信記」當仁不讓。說來什麼是好海鮮的標準?「新鮮」二字,足矣。

菜系:粵菜

地址:香港島銅鑼灣避風塘

電話:0852-81120075

推薦菜:避風塘炒蟹

點評網:http://www.dianping.com/shop/6604321


用現在流行的說法,「九記」絕對是一家「網紅」店,它的走紅還得歸功於張國榮、譚詠麟、關之琳等港星的力捧,以及米其林(香港稱作「米芝蓮」)的強力推薦。作為一家人氣火爆的「網紅」,「九記」總是人滿為患,幾乎任何時間都在大排長龍;至於風味是否真的比其他牛腩店高出一籌,只能說見仁見智——不過這也是「網紅」的特點之一嘛。

菜系:小吃店

地址:香港島上環歌賦街21號地鋪

電話:0852-28505967

推薦菜:牛腩面

點評網:http://www.dianping.com/shop/571270


TVB劇裡常有在紛亂的夜市吃煲仔飯的場景,如果您也想體驗這種屬於平民的極致美味,除了可以探訪港劇裡的廟街,還可以選擇來「坤記」。依舊沿用火熱的炭爐與瓦煲,以高溫將米飯燜得乾爽芳香,最後配上蔬菜、淋上醬油,別提多美味了!當然,懂行的吃客絕對不會錯過那粘在煲底的飯焦,這才是煲仔飯的醍醐味。

菜系:小吃店

地址:香港島西環皇后大道西263號和益大廈地下1號鋪

電話:0852-28037209

推薦菜:煲仔飯

點評網:http://www.dianping.com/shop/2099710

公和荳品廠 Kung Wo Soybean Factory


公和荳品廠建於1892年,以古法製作豆製品已有百餘年了!採用前店後廠的經營方式,顧客可以在店裡品嘗到最新鮮做出的豆腐美食,尤以豆腐花最為經典。香港的豆腐花是甜味的,如果您是鹹黨,可要謹慎行事啦~

菜系:小吃店

地址:九龍深水埗北河街118號地下

電話:0852-23866871

推薦菜:豆腐花

點評網:http://www.dianping.com/shop/1888261

相關焦點

  • 食神「死前必吃」菜單,這幾家北京餐廳也上榜了!
    蔡瀾,1941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潮州,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的美稱。網上廣為流傳蔡瀾先生寫的《死前必吃清單》,看過的人都驚訝於世間的美食如此之多,更會「羨慕嫉妒恨」蔡瀾先生嘗過這麼多人間珍饈。如何才能像蔡老一樣嘗遍天下美味,甚至練就他的「食神」功夫呢?
  • 蔡瀾【死前必吃】菜單 北京餐廳也上榜
    身為美食家,他毫不掩飾對於「吃」的熱情。蔡瀾,1941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潮州,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的美稱。網上廣為流傳蔡瀾先生寫的《死前必吃清單》,看過的人都驚訝於世間的美食如此之多,更會「羨慕嫉妒恨」蔡瀾先生嘗過這麼多人間珍饈。
  • 上海死前必吃的50家餐廳,每一家都讓你不枉此生!
    這份魔都「死前必吃」的50家餐廳清單請收下,也許全部吃遍之後,你對人生的意義都會有了新領悟。座落於上海外灘十八號的 Hakkasan ,是全球第12家Hakkasan餐廳,它家的特色是用現代烹飪方式演繹純正粵式菜餚,被公認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中式餐廳之一。
  • 亞洲這 10 家餐廳,是那座城市的必吃餐廳!
    2019 年的上半年悄摸摸地過去了,在過去的半年裡,不管是馬達,還是吃不胖天團,都走過了很多的城市:上海、廣州、深圳、香港、東京、臺北、曼谷等等等等,也吃遍了每個城市的必吃餐廳。在剛剛過去的 7 月 5 日,「大眾點評」發布了今年的必吃榜榜單。
  • 蔡瀾 | 「死前必吃」清單
    ,引起我寫這篇死前必食的散文。卵有千變萬化的吃法,削法國黑松菌做奄姆烈,死前必嘗。魚子醬則要抓到巨大的鱘魚,剖腹後取出,下鹽。儘量吃最好的,也不一定是最貴的。愈難找愈要去找。吃過之後,此生值矣,再也不必說死前要吃些什麼,也不必忌諱死死聲,你已經不怕死了。蔡瀾的筆下,既有豪華餐廳,也有路邊小店;既有高大上的黑松露、魚子醬,也有庶民裹腹肚的豬油拌飯。
  • 蔡瀾 「死前必吃」清單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吃吃喝喝」,心聲如是,這位出生於新加波、居住在香港、澳門戶籍的廣州潮汕人對吃的講究可見一斑。金庸這樣評蔡瀾:論風流多藝我不如蔡瀾,他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最早從給《壹周刊》寫餐廳批評開始,蔡瀾從不白吃白喝,也不只褒不貶,壞的就說壞,反而讓讀者喜歡。蔡瀾筆下有豪華飯店,也有地邊小攤,美食的質感透過筆端散發:「為什麼讀者說我的文字引人垂涎?
  • 來香港投保吃什麼?「最推薦」30家香港餐廳(內有寶藏餐廳清單)
    無投票、無標準、無審核,有的是純粹的個人喜好,以及所有推薦的餐廳個人親身品嘗的可靠經驗。在八年的日積月累和無數次聚餐宴請後,我為您推出以下"香港投保不可錯過的30家餐廳」:籤單投保的地點在海港城,很多客戶為了購物方便,也會入住海港城附近的酒店。
  • 上海死前必吃清單,沒吃過這50家餐廳的人生不完整!
    這份魔都「死前必吃「的50家餐廳的清單提醒你死前必須嘗一嘗這人間百味,才不枉來這世間一趟!作為Light& Salt光與鹽旗下的最新品牌,「六年磨一劍」的ThePine At Rui Jin自然不同凡響。
  • 米其林餐廳推薦 | 2018去香港必吃的10間餐廳、路邊攤!
    這位輪胎人有個名字叫必比登(bibendum),眾所周知,米其林餐廳都價格不菲,而「必比登推薦」卻是一份消費水平大眾化的名單! 今年的「米其林車胎人美食推薦」即必比登推薦,共有82間餐廳上榜,包括73間香港餐廳,以及9間澳門餐廳。這其中有17家首次上榜的餐廳,全都在香港,巡哥為大家精選了其中的10間,每天兩頓,5天吃遍!
  • 【享】香港必吃的米其林餐廳大推介!
    如果你身在香港,一定要體驗一下大陸目前沒有的米其林三星餐廳,你會發現這些餐廳的廚師,對美食的要求已不僅是色香味俱那麼簡單了。下面一起來看看香港2014年被評為米其林三星的餐廳哦~龍景軒 Lung King Heen
  • 跟著米其林,去香港探訪10間必吃的餐廳
    今年是香港澳門米其林指南十周年,11月30日發布了《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門2018》,在發布指南之前,米其林車胎人率先公布了一份消費水平大眾化的推薦名單,這份推薦裡一共有73間香港餐廳及9間澳門餐廳上榜,以食物質素高,並能在400港幣內有三道菜為評分標準。這其中有17家首次上榜的餐廳,全都在香港,今天為大家精選了其中的10間,每天兩頓,5天吃遍!
  • 14家檳城必吃的韓國餐廳
    韓風越刮越烈,而其中一樣現在人絕對不會錯過的就是韓國美食,舉凡是韓式BBQ、石鍋飯、豆腐煲、炒年糕還是泡菜拌麵,不吃韓食你就Out啦!~今天談談就要為你分享14家檳城區網友特別推薦的韓式餐廳。맛있는 음식!!
  • 香港最新美食地圖!30間必吃美食店,地道香港味!
    香港美食多多!來香港自由行,也不防來一次香港美食之旅!本篇整理香港本島與九龍半島必吃美食30間!以熱門地鐵站旺角 油麻地 佐敦 尖沙嘴 銅鑼灣 中環 香港 上環來分,非常清楚明白!總共全部美食名單在此!
  • 蔡瀾的「死前必吃」清單
    早上兩個菜,中午五個,晚上十個。十七道乘三百六十五,再乘五十,是個天文數字。魚的種類無數,但是一生人非試不可的是河豚。當今有人研究出養殖沒有毒的河豚,怕死可以由此入手。吃呀吃呀,你就會追求劇毒的。那種甜美,是不能以文字形容,非自己嘗試不可,曾經有個出名的日本歌舞劇名演員吃河豚毒死,但死時是帶著微笑的。貝殼類之中,鮑魚必食,它的腸最佳。
  • 遊香港,必吃的22家美食攻略~
    推薦:這裡是雲吞泰鬥之一,必點雲吞理由:淨雲吞包含8粒雲吞,每粒雲吞有3~4隻鮮蝦,雲吞必須帶金魚尾。雲吞中能吃出大地魚末的味道,卻不腥,湯汁中有稍許羅漢果的味道。推薦:草莓蜜糖磚塊理由:即使晚上10點去依然要等上30分鐘,來這裡吃的都是香港本地人,口味自然地道,如果取了號需要豎著耳朵聽服務員報號,因為服務員都是用粵語報的,一共四家店,如果路過的話,可要進去嘗一下哦!
  • 【吃在香港】香港必吃20大美食下
    這種感覺是只有香港才可以給到你而已,不是,是只有金華而已地址:太子弼街47號地下 (你知道他們開分店了嗎? 他的分店就在他隔壁而已^^) 星期一至日: 06:30-24:00 必吃: 菠蘿油,凍檸茶,熱奶茶,奶茶, 西多士 ,墨西哥包人均消費:$20﹣30港幣13)美都餐室
  • 去香港,必吃的22家美食攻略
    ---麥文記地址:佐敦白加仕街51號地下,只此一家(佐敦C2出口步行1分鐘至白加仕街,右拐步行1分鐘,澳洲牛奶公司隔壁)推薦:這裡是雲吞泰鬥之一,必點雲吞理由:淨雲吞包含8粒雲吞,每粒雲吞有3~4隻鮮蝦,雲吞必須帶金魚尾。
  • 香港明星開餐廳 必食TOP10(下)
    繼昨天發出了香港明星所開餐廳TOP10的上半部分後,反響熱烈,得到了眾多吃貨的轉發和支持。
  • Food | 9家香港必吃平價美食
    這家店是沒有座位哈,在路邊站著吃完~    我們是工作日去的,大概9:30pm到了那裡,有很多東西都賣完了... 周末可能關門會早一點哦。3 | 香港糯米餈人 均:¥20📍旺角洗衣街金鷄廣場百佳超級市場旁推 薦:香芋味、芒果味
  • 2018香港米其林餐廳推介,17家新餐廳首次上榜!
    《米芝蓮指南香港澳門》近日公布了 2018 年指南中的必比登推介結果。本年共有 82 間餐廳獲得必比登推介,包括 73 間香港餐廳及 9 間澳門餐廳,而 17 間首次上榜餐廳均位於香港。入選必比登推介的餐廳,均擁有卓越質素,且能在港幣 400 元以下,提供三道菜式。「我們的評審員發掘了很多價錢吸引的地道菜式,包括廣東小炒、粥麵和點心。」米芝蓮指南國際總監 Michael Ellis 說。「是次名單,充份突顯了本地飲食麵貌的深度,以及廣東菜的高水平。」第十版《米芝蓮指南香港澳門 2018》將於本年 11 月 30 日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