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國積極推進節能減排等「綠色復甦計劃」 清潔交通、可再生...

2020-12-22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帶來的挑戰,歐洲各國將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復甦計劃的重要考量,在清潔交通、可再生能源、老舊建築翻新改造等重點領域持續開展行動。

法國:建築翻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家住巴黎15區的貝特朗·皮卡爾最近正忙著為翻修老房子遞交補貼申請材料。通過審核後,他可獲得最高1萬歐元的補助,用以更換舊的取暖設備或房屋隔熱材料。這項名為「我的翻新工程補助金」措施今年1月起在法國推出,迄今已收到5萬份申請。從2021年起,該補助將取消收入條件限制,惠及全法居民。多年來,法國致力於從建築業這一能源消耗「大戶」入手,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法國生態轉型和團結部數據顯示,建築業能源消耗量約佔法國能源消耗總量的44%,產生的二氧化碳約佔全國排放總量的25%。據統計,法國各地有超過700萬套能源等級為F或G的高能耗住房,亟須從建築材料、內部構造等方面升級,以實現法國政府此前宣布的到2050年所有建築符合「低能耗建築」的目標。

建築翻新也是歐盟推動疫情後經濟綠色復甦的重要領域。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勒梅爾日前宣布,法國政府計劃撥款300億歐元用於推動法國生態轉型和經濟去碳化。建築節能改造、可持續交通和可再生能源是三大主打領域,節能翻新補助是該綠色復甦計劃的首發措施。法國政府還將撥款40億至50億歐元翻新學校、養老機構等公共建築。

隨著建築標準和政策的不斷更新,建築翻新將產生一大批新的工作崗位。以「我的翻新工程補助金」為例,該政策將逐步取代此前的能源更新工程抵扣稅額措施(CITE),申請者可以直接在翻新工程結束時獲得補貼,而無需等待下一年稅額抵扣。法國政府為此項目和CITE項目投入預算共計8億歐元,預計每年將有20萬個申請項目,創造數十萬個就業崗位。

法國生態轉型和團結部主管住房事務的部長級代表埃馬紐埃爾·瓦貢表示,建築業佔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擁有超過200萬從業人員,其中新建和翻新建築是增加就業、恢復經濟的有力方式之一。「法國2017年建築翻新市場規模近280億歐元。到2050年,除公共建築外,將有2000萬套房屋進行翻新。預計該行業在未來幾十年內將實現非常強勁的增長。」

「生態隔熱」公司是一家舊房改造企業。該公司創始人伯努瓦·迪拉克說,公司抓住了政府提供援助資金的機遇,為用戶設計基於裝修補貼政策的方案,在10年內成長為一家擁有20個代理機構、350名員工、營業額達5000萬歐元的業內較大規模企業。「除提供翻新方案外,公司還將在翻新材料研發上拓展,為此我們計劃今年再新招聘100人。」

「法國計劃在未來10年內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0%,推進建築節能翻新將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很大作用。」瓦貢指出,除提高住宅舒適性、改善衛生條件外,建築翻新還將促進節能減排,創造更多建築商、油漆工、水管工和電工等就業崗位,並有利於法國推動能源轉型,實現綠色經濟復甦。

德國:投資氫能,商業機遇數不勝數

德國石荷州的西海岸地區瀕臨北海,風能充足,地質儲藏條件優越,被認為是開展氫能實驗的理想地點。日前,德國首個氫技術設施「西海岸100」實驗項目在這裡正式啟用。通過這一項目,德國希望打造「綠色氫能」完整產業鏈:海上風電廠將為前期建設的30兆瓦電解水制氫設備提供電能,水解時產生的廢熱可直接應用到工業領域,副產物氧氣將用於當地水泥廠生產,以降低碳排放量。除併入燃氣管道外,氫氣還將和水泥廠產生的二氧化碳一起用作生產甲醇,以及轉化到航空運輸燃料等應用領域。

項目協調人、海德煉油廠總經理于爾根·沃爾施萊格表示,該實驗項目所有參與方都目標明確,希望在從綠色氫能的生產到綜合運用的整個過程中開展長期合作,共同構建實現能源轉型和脫碳目標的可持續商業模式。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部長阿爾特邁爾認為,「西海岸100」是德國國家氫能源戰略的基石和先鋒項目,將有利於德國在氫能源領域成為領導者,並推動石荷州西海岸地區的發展。

為實現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零排放、零汙染、具有可持續性的「綠氫」被歐盟寄予厚望。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須通過其他物質製取。全球範圍來看,近99%的氫氣製造仍高度依賴煤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被稱為「灰氫」或「藍氫」。使用天然氣為主要原料的「藍氫」儘管搭配了碳捕捉和封存技術,但製取過程中仍無法消除所有碳排放。因此,利用風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以電解水方式產生的「綠氫」是當前歐盟各國研究的重點。

7月,《歐盟氫能戰略》正式通過,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蒂默曼斯表示,將把「氫經濟」作為新的增長引擎,以克服疫情造成的經濟困難。不少專家指出,風能和太陽能等常見可再生能源的電氣化只能實現部分減排,氫能有望成為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必要手段。綠色氫能已成為歐洲新能源領域的一顆明星。

氫能在能量密度、燃燒能力以及與現有基礎設施的兼容性等方面具有優勢。氫的能量密度比鋰電池高,因此有望成為長途運輸、航空、航海領域的替代能源。氫氣也可以利用現有的天然氣管道進行運輸,代替天然氣用於供暖。

歐盟計劃到2030年將電解綠氫產能擴大到40吉瓦,並預計到本世紀中葉,歐洲氫能市場可創造約540萬個工作崗位,年營業額可達約8000億歐元。德國經濟研究所指出,如果德國繼續保持全球電解設備市場20%的份額,就能創造47萬個工作崗位,相當於目前該國汽車業的一半。德國經濟學家薇羅尼卡·格林姆指出,從生產和加工綠氫的機械設備,到通過管道、輪船或陸路進行的國內和國際運輸,再到其在燃料電池等各領域的最終運用,與「氫經濟」相關的商業機遇數不勝數。

面對「氫經濟」帶來的機遇,歐盟各國紛紛加大投入。在交通領域,歐洲目前擁有超過200個加氫站,科隆、羅馬、奧斯陸、鹿特丹等城市已投入使用氫燃料電池巴士。未來還將修建更多加氫站,提高氫能源汽車的比例。在供暖領域,德國將重點建設氫氣網絡。5月,德國部分管道運營商公布計劃,將以改造後的天然氣管道為基礎,到2030年建成全長1200公裡的氫氣網以增強儲運能力,項目預計耗資6.6億歐元。

成本是決定氫能能否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因素。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認為,德國氫能製取和處理技術相對成熟。為了進一步降低使用成本,應該大規模擴建可再生能源水解制氫設施,並加速培育國內氫能市場,為長遠經濟效益投資。

比利時:貫通鐵路,打造綠色交通網絡

在歐洲坐火車旅行,旅客可以在大多數歐洲國家之間穿梭而不受邊界限制。今後,這一體驗有望進一步提升:預計2026年投入運營後,波羅的海鐵路將打通波羅的海三國與西歐國家之間的鐵路通道;德國德勒斯登和捷克布拉格之間的鐵路跨界段建成後,柏林到布拉格的車程將從4.5小時縮短至2.5小時;可互操作的歐洲鐵路交通管理系統範圍進一步擴大,將在整個歐洲大陸實現火車的無縫運行……

為推動綠色復甦,歐盟日前宣布將通過「連接歐洲設施」基金向140個關鍵運輸項目注入近22億歐元,上述工程所涉及的項目均在受資助之列。完善鐵路是此次歐盟注資的重點,包括跨境連接以及與港口和機場的連接。運量大、電氣化程度高的鐵路是重要的綠色交通方式之一,發展鐵路有助於交通運輸業實現脫碳目標。

據統計,歐盟超過1/4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交通運輸業。為實現到2050年該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減少90%的目標,歐盟大力支持交通運輸領域的綠色轉型。目前,歐盟內部跨境貨物運輸75%靠公路完成,「歐洲綠色協議」建議大幅提高鐵路運輸和內陸航運比重。歐盟擬將2021年定為歐洲「鐵路年」,鼓勵民眾在出行選擇上更多從飛機、私家車轉向火車,以提升鐵路交通比重。

2014年以來,歐盟投入超過350億歐元用於鐵路建設,各成員國也推出各種優惠政策鼓勵火車出行。比利時自今年10月開始向所有12歲以上公民提供12張免費火車票,有效期6個月。德國今年初將鐵路長途客運納入享受增值稅優惠的行業名錄,使票價下降10%,7月1日起票價再次下調1.9%。為推廣多式聯運,德國、波蘭等國還要求每列火車上至少設置8個自行車存放位。德國一項研究預測,採取多式聯運可以減少27.4%的交通運輸排放。

此次受資助的140個項目還包括內陸水路運輸與多式聯運,與鐵路一道構建起綠色綜合交通網絡。就波羅的海鐵路項目而言,其北部通過水運連接芬蘭,南部以歐洲標準軌距鐵道經華沙連通中西歐,建成後將成為泛歐交通運輸網北海—波羅的海運輸走廊的一部分。預計2030年客、貨運量將分別達到390萬人次和1300萬噸,將產生162億歐元經濟效益,並創造價值30億歐元的二氧化碳減排效益。

此外,歐盟還將投入近1.42億歐元支持交通運輸使用綠色燃料。在海事部門,項目包括改造船舶以及在港口安裝相應的基礎設施,使其可以使用液化天然氣,並為港口安裝岸上電源,以減少停靠船舶的排放。在道路網絡上,加裝1.7萬個充電樁。歐盟此前提出到2025年建設100萬個公共充電樁,以滿足1300萬輛電動車的需求。

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報告顯示,交通運輸業轉型可創造數百萬個新就業機會,幫助發展綠色、健康的經濟。歐洲運輸與環境聯合會清潔車輛項目負責人格雷格·阿徹以節能汽車為例指出,燃油效率更高、排放更少的汽車包含更多零部件,需要更多勞動力來生產和組裝,從而創造更多就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工作總結範文:2020年度節能減排工作總結(共5則)
    下面將我辦事處節能減排工作情況總結如下:一、加強領導,完善節能減排管理體制。為了貫徹落實《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積極推進我辦事處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成立由辦事處主任任組長的節能減排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全辦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計劃安排,組織協調日常工作。
  • 推廣清潔能源 共享綠色發展
    據統計,中國在光伏、風電、水電、熱能等領域已與全球超過100個國家開展了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額每年均維持在20億美元以上。在中東歐國家,一批批綠色低碳、可持續、惠及人民的清潔能源合作項目持續推進,綠色成為「17+1合作」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鮮亮底色。
  • 「節能低碳 綠色發展」扎蘭屯機場場務隊開展節能減排活動
    本網訊(內蒙古機場集團:洪浩然報導)近期,扎蘭屯機場公司飛行區管理部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工作計劃,開展節能減排活動。節能減排出自於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科學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我們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 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引領者
    推動綠色復甦勢在必行《21世紀》:你曾經提過後疫情時代的復甦應該是「綠色復甦」,為什麼?塗瑞和:當前各國都在努力應對這場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希望儘快走出疫情影響,恢復經濟和社會活力。但是,「走老路」是不現實的。因為疫情前的狀態是這樣的:我們使用的能源,85%都來自化石燃料,每年有700萬人因為空氣汙染而縮短壽命。
  • 盛發熱電被授予節能減排企業貢獻獎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陸曉光 報導 近日,從中國節能協會獲悉,盛發熱電公司被授予2020年度節能減排企業貢獻三等獎,這是該公司首次在節能減排領域榮獲國家級殊榮。
  • 2012第三屆節能中國先進單位總榜單|有限公司|節能技術|減排_網易...
    該公司的新奧能源生態城項目被列入「中美綠色生態夥伴計劃」的重大戰略項目,與現有能源規劃標準相比,園區整體能效至少提升20%。該項目由於技術先進,投資少,節能減排效果顯著,被列為交通運輸行業第三批節能減排示範項目。
  • 濱州鄒平市全域擦亮「綠色鄒平」底色
    由青帝能源設計施工的怡和家園「太陽能+」多能互補清潔供熱重點項目,為怡和家園230戶居民提供清潔能源供暖,成為山東省「太陽能+」多能互補熱利用重點工程。積極推進餘熱餘壓、高爐焦爐煤氣、沼氣、造紙汙泥等工業餘能資源及生物質能再生資源發電。鐵雄冶金新上熱泵蒸氨、餘熱餘壓發電和循環氨水餘熱製冷等項目,投產後每年可節約標煤10萬餘噸。
  • 國新辦發布白皮書 中國交通運輸工作穩步推進中
    中國交通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新能源對交通運輸作用較大交通的可持續發展與全球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在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全部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都與交通相關。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發布會中表示,為充分發揮交通「先行」作用,團結世界各國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我國政府編寫了《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主要內容包括六個方面:一是闡釋了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的理念;二是描述了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的成就;三是展示了中國交通服務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作用;四是介紹了中國交通治理的成效;五是闡述了構建全球交通命運共同體主張;六是展望了中國交通的未來發展
  • 國家發改委:深入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 加快...
    原標題:國家發改委:深入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 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   12月21日,國新辦就《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
  • 群賢畢至謀節能減排新發展 高朋滿座譜電機領域新篇章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深入推動工業企業降本增效,強化電機行業節能與綠色發展,2020年12月19日,浙江永發機電有限公司組織召開的「中小水利發電機應用暨1000千瓦-14極永磁同步電機交付推廣會」在浙江省海寧市鹽官鎮圓滿舉辦。地方領導、專家學者、企業高層代表等嘉賓如約而至,共商大計。
  • 綠色金融如何服務好碳中和目標?
    劉桂平表示,下一步,要充分發揮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復甦的重要作用,圍繞「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不斷改善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的融資環境,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一方面,要創新發展綠色金融,支持實現「30·60目標」,逐步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央行政策與審慎管理框架,高質量建設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系統性推進碳排放權和碳金融市場發展,加快形成有利於碳減排的體制機制。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十三五...
    接受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積極評價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舉措和成就,認為其彰顯了中國政府的治理決心和治理能力。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將為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他表示,中國對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發展給予政策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綜合治理科學務實,生態文明建設成就令世界矚目。  南非金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加斯·謝爾頓考察過中國新疆的防護林工程。曾經的荒漠變成綠洲,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習近平主席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指明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新路徑。」
  • 做好節能減排「減法」 伊利股份響應國家目標做出碳中和承諾
    面對全球環境問題,推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守護地球家園早已成為了全球性的共議熱題。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落實節能減排是重中之重。當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實現碳中和作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和願景。不久前,中國發布「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釋放積極信號。
  • 鋼鐵聯盟:助力京津冀節能減排
    前不久,在北京舉行的北京市科委、遷安市政府和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簡稱「京津冀鋼鐵聯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署儀式上,遷安市市委書記李忠喜不自勝,「遷安因鋼而起、因鋼而興,在我們打造綠色鋼都、謀求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鋼鐵聯盟注入了強勁動力,促進遷安的鋼鐵行業實現提質增效、節能減排的綠色發展——這正是我們多年夢寐以求的!」
  • 7-11最新節能型門店 ,電量節省43%、CO2減排54%
    7-11青梅新町店外觀效果圖基於7&i集團倡導的「GREEN CHALLENGE 2050」環保宣言,在門店運營方面為減少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實現節能減排最大化,青梅新町門店內嘗試採用了從建築到設備一系列的各種最新節能技術
  • 碳達峰任務艱巨,汽車業如何精準減排
    新能源汽車減排效果應從全生命周期評定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可以降低顆粒物排放量,也可以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更有助於實現碳達峰。然而,如果做不到全生命周期的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意義將會大打折扣。蘇萬華強調,電動汽車使用風電、水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將有效減少碳排放量,從全球來看,我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總量中的佔比較高,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很多約束條件。他介紹,目前風電的年均發電有效時長僅為1500小時,遠低於火電的4000~5000小時;風電和光電的生產地普遍遠離大城市,必須上網(電網)才能供給大城市電動汽車使用。
  • 國能集團宣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目標
    12月15日,國家能源集團組織召開「碳中和願景下我國能源轉型戰略研討會」,並給出結論預計,到「十四五」末國家能源集團將新增70-80GW(7000-80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據世紀新能源網根據國家能源集團網站公布的數據,當前國家能源集團持有風電裝機4116萬千瓦,佔全國19.6%,居世界第一,海上風電儲備總容量超過800萬千瓦。
  • 綠色金融如何服務好碳中和目標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劉桂平表示,下一步,要充分發揮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復甦的重要作用,圍繞「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不斷改善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的融資環境,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一方面,要創新發展綠色金融,支持實現「30·60目標」,逐步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央行政策與審慎管理框架,高質量建設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系統性推進碳排放權和碳金融市場發展,加快形成有利於碳減排的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