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如懿傳》你們儘管宮鬥 我只看美食

2021-02-07 新浪時尚

要說最近最火的話題,當屬「宮鬥劇」《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了,兩者一經開播,關於劇情、主角演技、人設等關鍵詞就頻繁登上熱搜,也深深陷入不可避免的對比中。然而作為深夜追劇黨來說,卻著實被這兩部劇中各式各樣的美食給饞哭了。(@R)

首先是《延禧攻略》,聶遠扮演的「大豬蹄子」皇上一言不合就吃點心……

那邊再看看霍建華版的乾隆皇帝更是走到哪個宮中都能被投餵……看這吃飯的勁頭,仿佛隔著屏幕都聞到香味~

每當看到這些誘(can)人(ren)的畫面,哪還顧得了什麼宮鬥劇情,滿腦子都是:「咦,皇上剛吃的是什麼?令妃的吃的點心看起來不錯……」告訴我,我不是一個人…… 

下面讓我們看看劇中的皇上妃子們到底吃了什麼?

一、《延禧攻略》版美食地圖

荔枝

為什麼說長春宮吃得最講究?有身份有地位當然得講究點咯。皇帝直接把荔枝樹從福建給運過來,哪個妃子都不給,就偏偏一下子給皇后三棵荔枝樹,就為了讓皇后吃到最新鮮的荔枝!

身為六宮之主,這樣的好事皇后自然不會獨享,於是舉辦荔枝宴,一部分荔枝做成菜品,一部分現採摘給嬪妃們吃,雖然最後在高貴妃等人的陰謀下,一樹的荔枝盡毀,但這次的一樹荔枝贈皇后事件,還是讓人感受到了皇帝對皇后的濃濃蜜意。

荔枝不是什麼稀罕物,唐朝有杜牧寫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但是在當時的北京,想吃上一棵荔枝還真是難上加難。據史料記載,早在雍正皇帝時期,就非常愛吃荔枝,甚至想出將荔枝種在木桶裡四月荔枝開花後,連樹帶桶,馬上裝船運送京城,這樣走兩個月,到京城正好結果。

看著皇上為了一顆荔枝絞盡腦汁的樣子,作為現代人,我們也是終於找回了一絲優越感~

藕粉丸子

《延禧攻略》中,高貴妃為了試探魏瓔珞是否在裝瘋賣傻,「賞賜」給了瓔珞七碗藕粉圓子。看著劇裡魏瓔珞一口氣吃了七碗藕粉丸子,那叫一個香,但實際上卻暗藏殺機。

最後,連貴妃都被矇騙過關。

藕粉圓子在現實中確有此物,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記載,清朝中葉,有位湖垛(今建湖縣城所在地)出身的御廚師,精心製作一種帶有藕粉圓子民間獨特風味的宮廷點心——藕粉圓子,皇帝吃後大為讚賞。

藕粉圓子製作過程跟湯圓幾乎沒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就是用藕粉做外皮,包裹住餡料。藕粉經過烹煮應該會呈現出透明的咖啡色,而不是電視劇中這樣白嫩的樣子。

藕粉丸子雖然算不上大菜,確是建湖人宴請客人時不可缺少的一道甜品。餡心精美,用藕粉和含甘果肉五仁(桃、杏、棗、瓜子等)為原料,清甜爽口,沁人肺腑。

江米年糕

要說出鏡率最高的美食,還要數富察皇后最愛的江米年糕。直到看破俗世,想要乘風歸去的那一刻,她想吃的就是一道江米年糕(雖然只是想把明玉支走的藉口)。

江米其實就是糯米。江米年糕就是用糯米糰和紅棗共蒸。一塊成功的江米年糕應當是軟糯細膩的。怪不得當乾小四看到皇后供桌前幹硬的江米年糕要大發雷霆了。

劇中的江米年糕扮相硬到有點像牛軋糖……

海生包爾斯克

愉貴人在生五阿哥永琪之前,最喜歡吃的就是「烤餅」,它還有個很洋氣的的蒙古名字「海生包爾斯克」,這是一道蒙古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的特色小食。

劇中的愉貴人吃餅吃的陶醉,這是她念念不忘的家鄉小食,也成了觀眾們心中念念不忘想一嘗究竟的美味。

據愉貴人形容,這烤餅又香又脆,又甜又燙,一日三張,頓頓不落,大晚上追劇的時候,看得人是口水都要掉下來。要知道蒙古人在製作這個餅時,可以說是展現了頗為豪邁的民族性格,正所謂「家中鍋有多大,餅就有多大」通常一個餅至少得用2-3斤麵粉。

餅呈金黃色,奶香四溢,吃起來非常可口,對於遊牧民族來說,牛奶肯定是要有的。這種烤餅和面時加入了牛奶、酥油或是奶皮子,光是聽起來就好像能聞到陣陣奶香。更不要說趁熱吃會有多麼討人喜歡啦!是蒙古人喝奶茶時離不開的主糧。

荷花酥

劇中裕太妃為了給兒子弘晝向皇帝求情,特意打感情牌,給皇帝送了他從小最愛吃的荷花酥,藉此提醒他欠弘晝一條命。

不過不得不說劇中的這「荷花酥」看起來倒更像「蓮蓬酥」,不僅沒有荷花粉嫩的顏色,而且靜悄悄的沒開放。要知道,荷花酥講究的是明暗結合,既要有盛放的花瓣,也就是「明酥」,也要有層層疊疊的暗酥。

荷花酥今年估計是本命,前腳因《舌尖上的中國3》被無數粉絲追捧,後腳又在熱播劇《延禧攻略》中特寫露臉,作為2018年度爆款網紅零食,如今的戲份也是足到直逼「一線明星」了~

身為傳統經典的江南糕點,荷花酥一直以來也算得上杭州傳統糕點中的網紅了,酥皮+內陷與蘇式月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火鍋 螃蟹 鹿肉

在太后舉辦的重陽節宴會上一定不能落下美味,先不考慮這場宴會最終以蝙蝠的驚嚇收場,說說這場宴會上的吃的,那真是溢出屏幕的奢侈啊!

首先是以墨菊花瓣釀製、其中加了當歸、地黃、枸杞的菊花酒。墨菊是中國的十大名菊之一,相比其他菊花品種,較為罕見,所以即使是現在市面上,也不多見,皇帝吩咐御膳房用墨菊釀酒給太后及嬪妃們喝,實在是心意滿滿。

接著是吃的,因為皇后有身孕,不便食用寒性食物,於是太后吩咐撤下了螃蟹,上了火鍋。

而火鍋呢?也是清宮中流行的吃食之一,入關前,滿族一直處於遊牧狀態,從而形成了濃厚的遊牧民族煮食吃肉的習慣,因此像涮羊肉這類煮涮很盛行。

鹿血則不同,高貴了許多,鹿血是鹿科動物梅花鹿和馬鹿的血液,是名貴中藥,自古以來就是宮廷皇族、達官顯貴治病健身的珍品,以其為主的複方製品在更遙遠的古代,被稱為仙家服食丹方,可見其貴重。

和親王弘晝出場是在皇上舉辦的一場親王宴席上,在這場宴席上,大家吃什麼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喝的茶。聽皇帝介紹,「這茶是以雪水沃梅花、松實、佛手,再加上龍井,謂之三清茶」,座下的親王連忙表達了對此茶的誇讚,「梅花、松實、佛手都是清雅之物,以之佐茶幽香陣陣,妙,大妙!」

接著太監說話了,他告訴各位親王,「這可是正月裡在花圃裡採摘下來的新鮮梅花,從冰庫裡拿出來的時候還接著冰晶呢,至於這松實,也是御花園裡百年松樹上採下來的,自然不同凡響」。

要說在這紫禁城裡,到底還是皇帝最會吃,畢竟人家日理萬機,從前朝忙到後宮,營養跟不上可還行!到底他多會吃?還是母親了解自己的兒子:早起一碗冰糖燕窩粥,臨睡還要用酒膳。

「酒膳」,既有酒,又有膳,借著一點微醺入睡,著實享受。

看完《延禧攻略》,再來讓我們看看《如懿傳》,早在開播之時,就被互相對比的兩部作品,大家紛紛吐槽《如懿傳》道具不走心,結果……被打臉了吧!前方高能警告。

這是認真的嗎?第一次見電視劇把廚師名字通通寫進去,真的很走心。而且chef天團精心製作的美食道具,看上去也太好吃了吧!

這部劇真可謂一言不合就開吃,嬪妃們坐下來不是磕瓜子兒就是在吃水果and甜品……

可口的菜餚和精緻的糕點讓皇上都吃個不停~

最近《如懿傳》的工作人員爆料說「這些菜品都是採用當天食材,廚師在開拍前15分鐘做好送過來,既新鮮又美味」。官方特意在微博發聲:咱就是對食物精益求精,還特別推出了《如懿傳》大廚的幕後花絮。

二、《如懿傳》版報菜名

每集上菜的時候不僅會報菜名,而且一到美食必定會給個大特寫↓

從皇太后最喜歡的藕粉桂糖糕開始,在第4集中,嫻妃表現廚藝,在皇帝面前提起了「這味藕粉桂糖糕,是太后平素裡愛吃的」。在後宮待著不容易啊,靠著這吃食當引子,謀劃著步步戰略。

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有養胃生津液,補虛之功效,特別適合產後、病後和老年人食用。

藕可餐食也可藥用,煎炸蒸煮燉炒及涼拌都好吃,這道菜嘛,感覺和如今的糯米藕有幾分相似。

玫貴人在懷胎時每天吃的魚蝦大餐,感覺香味要溢出屏幕了。除了琵琶大蝦還有繡球乾貝,營養價值非常高,具有滋陰補腎、和胃調中功能,常食有助於降血壓、降膽固醇。

松鼠鱖魚這道菜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蘇州地方傳統名菜,當炸好的鱖魚上桌時,隨即澆上熱氣騰騰的滷汁,它便吱吱地「叫」起來,因活像一隻松鼠而得名。鱖魚四時皆有,尤以三月最肥,張志和有詞:「桃花流水鱖魚肥」。

這是如懿進貢的火腿雞湯,不過太后以火腿味兒重,教育如懿要知分寸,懂主次。

前幾集中,先帝駕崩,乾隆登基主持朝政,各種事務交雜,乾隆難免有些繁忙與焦躁。就在這時,細心的嫻妃送來了一碗杏仁露。杏仁露可以調節血脂、防止動脈硬化,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日常代替其他飲品還不錯。

美食吃播博主乾小四上線,時刻不忘吃吃吃!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舌尖上的如懿傳》。

因為如懿喜歡吃白玉霜方糕,乾小四仔細叮囑丫鬟時時備著。

從太廟回來,純妃會送上永平黃莊的杏子,生津止渴,乾小四皺著眉頭細細品味。

除了吃還是吃,姐妹談心時,海蘭念念不忘如懿小廚房的酸筍雞絲湯。別說海蘭貪吃,連寶玉哥哥也沒控制對酸筍雞絲湯的喜愛。《紅樓夢》第八回就寫過:寶黛二人探望病中的寶釵,在薛姨媽那兒,他一個人就痛喝了兩碗,再吃了半碗碧粳粥。

兩部熱播劇在食物上的走心,濃濃的宮廷風搭配精緻的美食,賞心悅目,觀眾再就著精彩的劇情食用,是「真香」。飲食文化是從古至今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尤其是宮廷飲食文化。推開紫禁城的大門,歷史上的皇上關於「吃」還有哪些好玩的事呢?

三、舌尖上的紫禁城

1、皇上的衣食住行

內務府檔案記錄了皇帝每天的衣食住行,真實可靠。拿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來說,凌晨4點,乾隆皇帝在養心殿起床更衣,5點飲了一碗冰糖燉燕窩,6點在中南海用早膳,7點再更衣舉行茶宴,8點到10點與大臣和學士對詩聯句,10點到13點批閱奏摺,13點到15點接見官員用晚膳,15點批閱文件,16點和傅恆商討國是,17點在三希堂鑑賞文物,19點休息,20點在養心殿就寢,21點入眠。

這天的乾隆,從早到晚只有兩頓正經的飯,主要活動是批摺子、見大臣,再批摺子、再見大臣。關鍵是晚上9點就要睡,一點兒夜生活也沒有,早上4點就要起。

2、皇上一天吃幾頓飯?

每日正式的兩餐早膳和晚膳,除此之外不正式的飲食叫「點」。

據清宮《膳食檔》記載,1895年的一天,光緒帝起床後,要了早點,有元宵、油鹽火燒、米粥,還有十個窩頭,用現在的眼光看,不算奢華,但這不是正餐。

上午用早膳,硬菜來了,先上口蘑肥雞、三鮮鴨子、肥雞絲燉肉;後來又上了汆丸子鍋子,豆秧汆銀魚、小蔥炒肉、掛爐鴨子烹肉、豆腐湯,還有一些油糕和米粥。

挺豐盛的是吧,別著急,這才吃了一半。光緒帝的餐桌上又上了四道大碗菜:八寶鴨子、什錦雞絲、口蘑爛鴨子和三鮮肥雞;四道懷碗菜:燕窩鴨條、熘鴨腰、荸薺火腿、什錦魚翅,六道碟菜:燕窩炒鴨絲、肉片燜玉蘭、肉丁果子醬、榆蘑炒雞片、蓋韭炒肉、炸八件。

很多人吃一年,也沒有光緒吃這一頓豐富。到了正午,光緒皇帝用午點,可算是清淡了點兒,吃水果,竟然有二十三種水果,都能開水果店了。

下午進晚膳,基本是按照早膳的標準再來一遍,皇帝的廚子們得多忙。這天晚膳比較有特色的菜,有熘脊髓、蘇造五香肉,蘋果燉羊肉、海參爛鴨子,還有野意鍋子,應該是燉野味的小火鍋。

晚上,光緒帝也不閒著,又叫了晚點,這一天道光的晚點是:羊肉片汆冬瓜、口蘑火肉、肉片燉蘿蔔白菜、肉片燜雲扁豆、燻肘子、香腸,還有幾種粥。嗯,跟正式的兩餐比起來,光緒的夜宵確實是極其樸素了……

一路數下來,這一天,光緒帝吃了五次,分別是早點六品,早膳四十六品,午點二十三品,晚膳四十八品,晚點十一品,一品就是一道菜,水果、粥類都算,那也有一百三十四道。

3、皇上們有哪些鍾愛食物?

吃了這麼多好東西,口舌之欲該滿足了吧,不,皇上也是人,在吃方面也有癖好,有些癖好還蠻奇怪呢。

據史料記載,康熙四十五年夏天,他去熱河避暑,臨走前特意下旨,讓武英殿總監去義大利來的多羅主教那裡,討一些藥品回來,特意吩咐「如果有綽科拉,也拿過來一些。」綽科拉是啥,其實就是巧克力。

當時的巧克力還不是放嘴裡嚼著吃,要用白糖水泡著喝,因此多羅主教還額外奉送了一套白銀器皿,有得吃有得拿,康熙這是賺了。所以大家再看清宮戲,康熙喊:「來人啊,給朕上一碗綽科拉。」不要大驚小怪,人家吃巧克力呢。

比起康熙的巧克力,乾隆的愛好就有點「土」。乾隆十八年,他給內務府下了一份通知,說「朕聽聞宮外時興一種叫豆汁兒的東西,你們去看看,是不是健康食品,可以的話招三兩個豆汁兒匠人進宮,做來給朕嘗嘗。」過了沒幾天,乾隆淪為豆汁兒的粉絲,整天為豆汁兒代言。

慈禧鍾愛甜食是出了名的,但據說她胃不好,不能吃太甜的水果,於是御膳房把新鮮水果泡在蜂蜜裡,做成蜜餞,討老佛爺歡心。慈禧還特別有少女心,喜歡玫瑰喜歡得不得了,吃的喝的用的,都離不開玫瑰。家中常備玫瑰餅、玫瑰露、玫瑰花露水、玫瑰油,還有玫瑰胭脂、玫瑰口紅等等。

4、誰負責皇帝的膳飲?

電視劇裡,經常出現來自御膳房的燕窩粥、蓮子羹,但其實御膳房是內務府的一個下設機構,位於紫禁城東路、南三所西側。清宮膳食的管理機構主要是內務府和光祿寺,內務府專門負責皇宮吃穿住行,御膳房專管皇帝日常飲食,但要是舉辦宮廷宴席,光祿寺就得來幫忙。

到乾隆二十四年,直接參與到皇帝皇后日常飲食的多達447人。清宮每年花在吃飯方面十分靡費。僅乾隆二十九年一年,宮中消費的黃醬就達5.6萬斤。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為了舉行慶宴,一次就從戶部預撥白銀23萬兩。

5、紫禁城的chef門派

滿族人、山東人和蘇州人,算是御膳房的三大派系,三大派系之外,也有小攤小販一類的人物。比如乾隆要嘗嘗豆汁兒,就招兩個豆汁兒匠人。慈禧偶然吃到了芸豆卷,特意帶回來一個叫謝二的廚子,專門給她做芸豆卷。

紫禁城裡有那麼多廚子,那誰是老大?誰說了算?他們平時會不會搞一個廚王爭霸賽,競爭廚神頭銜呢?不會,真的不會。

宮廷廚房像現在的公司一樣,一個蘿蔔一個坑,有配菜的、有掌勺的、還有記筆帖的。這幾個人通力合作,才能把一道菜做出來。其實大部分御廚,在皇宮只做一道菜,而且一道菜,只能在規定好了的灶上燒,一灶一菜。

一個爐灶上配三個人。首先,打雜的把原料揀出來,洗淨,經過筆帖專員檢查,交給配菜的;然後,配菜的根據今天的菜單,準備好食材和調料,再經過筆帖專員檢查記錄,才能放到灶上;最後,掌勺的把菜炒制完成。

御廚可以世襲。很多御廚幹到了六十歲,漸漸幹不動了,允許他們帶一個孩子進來,慢慢傳授廚藝,日後老廚師走了,但菜能留下來。皇上某一天突發奇想,說想吃幾年前的一道菜,你說沒有,那是萬萬不行的,皇帝想吃,那就是得有。宮廷裡的一道菜,那背後就是一個人。

紫禁城的飲食文化從鼎盛到被替代、沒落,是跟隨著朝代的興衰而變化。只有在國泰民安之時,才能有心情和財力去投入,形成一套完整的飲食體系制度。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吃的也絕不僅僅是美食佳釀,其中的講究和琳琅滿目的菜品,除了是他的喜愛更多的是為了體現出一種文化、傳承、禮節和排場。

最後,大家聽我一句勸,深夜追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延禧攻略》與《如懿傳》,哪種宮鬥更接地氣?
    文/李金甫如今,《如懿傳》熱播,與《延禧攻略》展開了正面競爭。首戰並沒有告捷,畢竟《延禧攻略》的粉絲基礎已經形成,在輿論上佔據優勢。如今,挺《延禧攻略》的人,給出的《如懿傳》不好看的理由非常模糊。筆者仔細看了更新的所有《如懿傳》的劇情以及演員的表演,發現比《延禧攻略》的確高出了一個段位。《如懿傳》的優勢,總結起來有這麼幾個:第一、宮鬥的劇情設計明顯比較高,很多宮鬥橋段脫胎於前臺的政治鬥爭,不單純是為鬥爭為鬥爭。第二、一群老戲骨,表演非常優秀。無論周迅還是董潔,都有極為出色的表演。
  • 《延禧攻略》《如懿傳》遭下架,是好是壞?
    《延禧攻略》還掀起了一波風潮,網上還有「爾晴我勸你善良」這樣的「金句」。2018年8月,《延禧攻略》迎來大結局,獲得了150億的獨網播放量,單日播放量最高達到7億。而且《延禧攻略》在海外的數據也很搶眼,在海外超過70個國家播出,YouTube上單集點擊量突破百萬,拿下2018年華語電視劇最好成績。
  • 《延禧攻略》《如懿傳》同日下架,「宮鬥」劇寒冬將至
    「昨天還在追的《延禧攻略》怎麼今天就不能看了?」經網友驗證同時期另一部清宮劇《如懿傳》也難逃下架命運。究竟是版權到期,還是傳聞中的「限古令」生效,「宮鬥劇」們本身的命運也像劇情一樣撲朔迷離……《延禧攻略》《如懿傳》下架上熱搜,《甄嬛傳》能挺住嗎據界面新聞報導,9月28日凌晨,有網友發現,古裝劇《延禧攻略》已被下架,在愛奇藝平臺內搜索《延禧攻略》只能看到預告片
  • 《如懿傳》《延禧攻略》下架,近年來大火的宮鬥劇就剩《甄嬛傳》
    很多觀眾突然發現《如懿傳》和《延禧攻略》看不了了。於是《如懿傳》和《延禧攻略》下架的消息迅速登上熱搜。對於這兩部電視劇的下架,大家紛紛表示不理解。有人猜測,大概是因為《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同屬宮鬥劇,宮鬥的內容並不適合當代青少年看,更不利於傳播正確的價值觀。
  • 《延禧攻略》《如懿傳》下架!宮鬥劇《甄嬛傳》能挺住?
    >》《如懿傳》相繼下架的消息,引發了業內外的巨大關注,目測古裝宮鬥劇調控力度將進一步增大。17個熱搜詞同時上榜,即使是在收官之後,#延禧攻略泰語配音# #延禧攻略2#等關鍵詞仍在不斷刷屏。而《如懿傳》雖然口碑和數據不及《延禧攻略》,但卻頂著《甄嬛傳》姊妹篇的光環賣出天價。
  • 《延禧攻略》vs《如懿傳》,兩部完全不一樣的宮鬥劇。
    《如懿傳》和《延禧攻略》是同在2018年開播的兩部清代宮鬥劇。《如懿傳》群星雲集,名導名演員,開播前萬眾矚目,開播後卻被群嘲。《延禧攻略》主演是過氣演員和新人,開播前平平無奇,開播後卻大爆。因為這種強烈的反差,很多人經常拿兩部劇相比較,態度多是誇《延禧攻略》,踩《如懿傳》。但作為完整看過兩部劇的作者我想說,這是兩部完全不一樣的劇。
  • 《延禧攻略》《如懿傳》下架了,宮鬥劇不見得那麼不堪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2018年7月《延禧攻略》火遍大街小巷,熬夜追劇,入坑上癮。不追則已,一追便欲罷不能。像很多對家宅內鬥、皇宮深院毫無興趣的男生都紛紛被《延禧攻略》拿下。作為宮鬥劇,《延禧攻略》無疑是成功的。
  • 《如懿傳》,《延禧攻略》等宮鬥劇接連下架,疑似整改?
    太突然了《延禧攻略》下架,《如懿傳》也下架,有些劇真的是看著看著就沒了,也不通知一下? 為什麼要下架宮鬥劇不得不說《如懿傳》等宮鬥劇都是經典,好幾年前的劇現在看一些情節還是值得推敲,《如懿傳》,《延禧攻略》真的是良心好劇,道劇服裝現在看還是很好看。其實只要是良心好劇,也不必太在意它是不是宮鬥劇。
  • 《延禧攻略》《如懿傳》接連下架,《甄嬛傳》挺住
    9月28日上午有網友發現《延禧攻略》下架了,緊接著《如懿傳》也下架了。只有預告《延禧攻略》是2018年夏天播出的一部劇,可以說是火遍全國,成為了熱門的宮鬥作品之一。眾所周知 如懿傳從拍攝完到播出 中間經歷了很多波折,而現在又慘遭下架。
  • 宮鬥劇延禧攻略、如懿傳下架,是行業在整治還是什麼原因呢?
    9月28號凌晨,宮鬥劇《延禧攻略》跟《如懿傳》相繼退場!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原因,畢竟有的很多人都很喜歡這部劇。宮鬥劇延禧攻略、如懿傳下架,是行業在整治還是什麼原因呢?宮鬥劇延禧攻略、如懿傳下架,是行業在整治還是什麼原因呢?
  • 《如懿傳》對打《延禧攻略》,看樣子有點難……
    我們來初步測評下,《如懿傳》對打《延禧攻略》的結果—— 《延禧攻略》豆瓣評分: 兩部劇在宣布開拍之時,《延禧攻略》是籠罩在於正新劇的黑化光環下,而《如懿傳》,可是被大家期待的種子選手。 大家都等著看,到時候《如懿傳》怎樣360度轉體吊打《延禧攻略》。
  • 禁播宮鬥劇?《延禧攻略》、《如懿傳》突遭下架
    《延禧攻略》、《如懿傳》在中國突遭下架。中國宮廷劇《如懿傳》、《延禧宮略》等近年來紅遍亞洲,無論是播放量、討論度都相當高,不過今天有中國網民發現,要看《延禧宮略》時上頭寫「當前地區版權受限,無法播放」。
  • 《如懿傳》VS《延禧攻略》海報Battle
    最近熱播的兩部宮鬥大戲《延禧攻略》和《如懿傳》講的是乾隆時期後宮的故事,上映時間又相近,可謂是正面battle。
  • 延禧攻略、如懿傳雙雙下架,宮鬥劇保不住了?網友:甄嬛傳挺住
    今日(9月28日)上午,有網友發現曾經大熱的古裝宮廷劇《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雙雙突然下架,完全沒有徵兆地消失在了視頻播放平臺。但是緊接著《如懿傳》也倒了,就不免讓人懷疑:難道這一波,是針對古裝宮鬥劇?
  • 如懿傳真的不如延禧攻略嗎
    《如懿傳》和《延禧攻略》無論是在情節設定、人物關係還是劇情類型方面都非常的相似,甚至連播放時間都是「撞車」的。然而藝術性更強、投資更高的《如懿傳》在評分和收視率上都輸給了《延禧攻略》,難道這全都是《如懿傳》的問題嗎,實則這背後更多體現的是觀眾觀看方式和審美習慣的變化。
  • 《延禧攻略》、《如懿傳》先後下架,這部宮鬥劇卻收穫了央視的青睞
    相信宮鬥劇愛好者或者經常逛微博的朋友們,會發現在今天上午古裝宮鬥劇《延禧攻略》《如懿傳》接連被下架。 不過各位小夥伴應該沒有想到,雖然《延禧攻略》和《如懿傳》被下架了,但是《大明風華》作為同樣作為古裝宮鬥劇
  • 《延禧攻略》《如懿傳》被下架,宮鬥劇將禁播?
    9月28日,有網友發現兩年前的爆劇《延禧攻略》下架,此事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隨後,「延禧攻略下架」登上了熱搜榜首。
  • 延禧攻略+如懿傳突然下架!宮鬥劇《甄嬛傳》能挺住?
    可是,正當《延禧攻略》下架被熱議之時,隔壁《如懿傳》也隨即無徵兆下架。宮鬥劇成功如《延禧攻略》從服化道上精心設計,莫蘭迪色系的冷淡風美學一度讓人追捧。在女主角普遍出廠設置為 「傻白甜」的大潮裡,該劇的魏瓔珞一亮相就是狠角色。
  • 延禧攻略如懿傳為什麼下架怎麼回事 延禧攻略如懿傳下架原因
    據悉,《如懿傳》由汪俊執導,流瀲紫擔任編劇,周迅、霍建華領銜主演,於2018年8月20日在騰訊視頻首播,講述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一生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的故事。  《延禧攻略》也是在同一個時期播出的,開播之前沒有人看好,結果開播之後這部劇就成了爆款。
  • 如懿傳、延禧攻略接連下架??
    此外,《延禧攻略》也讓聶遠、秦嵐的演藝事業煥發了第二春。與此相同題材的電視劇如《如懿傳》、《延禧攻略》也是在後期霸屏,成為繼甄嬛傳之後比較 火的兩部宮鬥劇。在當時也是受到不少觀眾們的歡迎,可以說也是時隔多年的又兩部經典了。 不過在今日,這後來居上的兩部劇卻不約而同地被下架,也是讓網友們驚訝不已。要知道這兩部電視劇開播還沒多久,難道這麼快就下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