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姓胡母的歷史:甘肅的一族後來成為望族,是後世胡姓的主要來源

2021-01-13 騰訊網

黃勇/文

先秦時期,胡姓人主要在黃河以南、淮河和漢水流域活動。到漢朝時,胡姓人開始遷入四川、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遷到甘肅的一族,在後漢時成為一大望族,逐漸形成安定郡望,成為後世各地胡姓的主要來源。

早在黃帝時期,就有一個叫胡曹的人被記在史冊。胡曹是黃帝的重臣之一,《呂氏春秋·勿躬》中記載:「胡曹作衣。」把胡曹與祝融、伯益、夷羿、高元等列為輔佐聖人治天下的上古名臣之一。

胡曹不僅發明了製作衣服,還發明了帽子。關於胡曹的後裔是否以胡為姓,史料沒有更多記載,也無法考證。

我們在講胡姓的來源時,說到複姓胡毋(母)、胡非、胡掖簡化為胡姓的情況。這一期,我們先來說說胡毋(母)的情況。

胡母姓誕生在齊國

胡毋(母)姓的來源,出自齊國,源自陳國首任國君媯滿,即陳胡公。

周惠王5年(公元前672),陳國公子陳完攜家帶眷投奔齊國避禍,改姓為當時與「陳」同音的田姓。

周安王16年(公元前386),田氏家族的田和自立為齊國國君,周安王冊命他為齊侯,是為田氏代齊。

周慎靚王元年(公元前320),齊宣王田闢疆即位,封他的弟弟田嬰於毋仰(今山東東平縣)。

田嬰後來成為齊國相國,根據「遠本胡公,近取母邑」的原則,立姓胡毋(wú),他的後裔子孫中有的以胡毋為姓,後因毋與母字寫法太相近,又訛寫為胡母。

胡母姓早期主要居住在發源地山東一帶,後來逐漸向西擴展,唐朝以前在寧夏形成望族,以懷遠郡(郡治懷遠縣,即今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鄉窪路村一帶)為郡望,明清後在甘肅、寧夏、河北、山東等地有稀少分布。

秦朝人、著名書法家胡母敬參與創造小篆

胡母姓也出了一些名人,如胡母敬、胡母生、胡母班、胡母輔之等。

胡母敬是秦朝人,著名書法家,最初是櫟陽縣(今陝西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境內)的獄吏,後來擔任太史令。

胡母敬「博識古今文字」,在秦始皇統一規範文字的過程中,李斯將小篆形體的開體與寫法制定後,為推廣到全國,李斯、趙高、胡母敬等人以小篆編寫書籍。

胡母敬寫了七章《博學篇》,採用《史籀篇》(大篆作品,啟蒙讀物)中文字,結構略有不同,後世稱為秦篆,即小篆,對創造小篆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公羊春秋》成書,胡母生功不可沒

胡母生,字子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人,西漢著名儒家學者,經學家、《春秋》公羊學派代表人物、宗師。

公羊學派始自戰國時的齊人公羊高,公羊學派對《春秋》的研究,最初只是口說流傳,胡母生和老師公羊壽用隸書「著於竹帛」,才使《公羊春秋》成書。

漢景帝時,胡母生和董仲舒被招為博士,二人一起發揚《公羊春秋》學說,董仲舒曾經著書稱讚他的品德。

以董仲舒、胡母生為代表的學者,將儒學理論改造成符合大一統需要的新儒學,得到漢武帝的欣賞,獲得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學術統治地位。

胡母生年老時,回到家鄉從事教育工作,弟子眾多,培養出了一大批有名的學者,漢武帝時的大丞相公孫弘就是他的弟子。

《公羊春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鴉片戰爭前後重新復興,風靡一時,成為近代維新運動的思想武器,是19世紀、20世紀之交時中國思想界接受西方進化論的思想基礎。

【特别致謝】

四川蓬溪縣文史專家胡傳淮先生。

相關焦點

  • 司馬相如、上官婉兒這些複姓都是怎麼來的?
    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其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邽即今天的甘肅天水,這也正是源自楚國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的緣由。【上官氏名望】上官氏名人,漢朝有名臣上官桀;唐朝有上官儀,高宗時官至宰相;上官儀孫兒上官婉兒,有「巾幗宰相」之名;近代有國軍將領上官雲相等。
  • 天水郡望族
    天水位於甘肅東南部,境內天水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地勢開闊,峰青水旺,水草豐茂,利於世家大族的繁衍壯大。古代天水一共孕育出十六大名門望族,現在進行一一詳解。天水趙氏:造父因駕車有功,被周穆王賜予趙城,在今山西洪洞。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祖,造父及其子孫便以封地命氏,稱為趙氏。造父就是普天下趙姓的始祖。
  • 胡姓起名:前途無量,鵬程萬裡的男孩女孩名字,個個大有可為
    朋友留言,百家姓第十三的胡姓,要怎麼取名才好? 下面就來跟隨【天賜佳名】的全拼 詳細看看胡姓的名字大全 胡氏是中國姓氏之一,讀音作hú,春秋時期,胡國滅亡後,子孫以國為氏。
  • 如今幾乎消失的四大複姓,也許是中國最好聽的姓氏了
    據古籍中記載,人類的誕生是因為女媧捏泥造人,後來又漸漸產生了眾多的生靈,由此構成了世間萬物。在遠古的蠻荒時代,由於人類的智商還沒有完全開化,對於大自然很多現象無法理解,所以人們喜歡編造一些看不見的「神靈」,顯示世間萬物的偉大。
  • 蔡姓歷史上為望族 辛、柯兩姓氏皆源於蔡姓
    這之後,還有三國時魏尚書蔡睦、晉朝大司徒蔡謨、南北朝宋國吏部尚書蔡興宗等歷史名人。  晉永嘉年間,蔡氏開始第一次大移民,其主要原因是戰亂。當時,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濟陽郡(今河南蘭考縣東部及山東省東明縣南部)一帶的蔡姓世族南遷,定居於今天浙江一帶。  「永嘉南渡」是中原漢人大規模南移的開始,濟陽人蔡謨就是這時避亂南遷的,他被後人視為南渡蔡姓的始祖。
  • 蔡姓歷史上為望族 辛柯兩姓氏皆源於蔡姓
    這之後,還有三國時魏尚書蔡睦、晉朝大司徒蔡謨、南北朝宋國吏部尚書蔡興宗等歷史名人。  晉永嘉年間,蔡氏開始第一次大移民,其主要原因是戰亂。當時,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濟陽郡(今河南蘭考縣東部及山東省東明縣南部)一帶的蔡姓世族南遷,定居於今天浙江一帶。  「永嘉南渡」是中原漢人大規模南移的開始,濟陽人蔡謨就是這時避亂南遷的,他被後人視為南渡蔡姓的始祖。
  • 百家姓倒數第1個複姓,出過3個宰相,猜猜是哪個姓?
    我們國家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中國人從生下來就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姓氏,最初姓和氏是分開的,後來慢慢就姓氏不分了。我們熟悉的百家姓,當時囊括了中國境內的大多數姓氏,現在雖然還有百家姓這種說法,但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百家姓中的倒數第一個複姓。
  • 古代信陽的十大名門望族詳解
    信陽位於中原腹地,又離古代王朝的統治中心洛陽、開封等較近,歷來都是世家大族繁衍集聚之地,現在就古代信陽的十大名門望族進行一一詳解。 固始黃氏:黃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於官位,出自遠古伏羲下屬之官黃龍師和遠古黃帝下屬之官黃雲。其二源於黃國,黃國滅亡後其子民以國為氏,稱黃氏。
  • 【溯源甘肅】「如意甘肅」:從歷史深處走來
    《禹貢》有云:「西傾、朱圉、鳥鼠至於太華」,西傾、朱圉、鳥鼠都在甘肅境內,在這裡浩浩蕩蕩的河水從海拔3000米-4000米漸落到1000多米,衝出壯觀的積石峽,告別青藏高原,走向黃土高原,開始了成為黃河的偉大曆程。這裡生活著三個獨特的民族:保安族、撒拉族、東鄉族,他們的存在,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
  • 為什麼古代複姓家族多是名門望族?「司」字開頭的原來都這麼厲害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曾經出現過的人多不勝數,如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姓名,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姓名是非常有講究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古代一些關於複姓的事情。按照我國流傳的歷史來說,最早的時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姓名,更多的情況下,大家各自擁有的只是稱呼,後來,這些稱呼就成了各自的「名」,大家依然沒有姓氏。後來直到商周時期,擁有姓氏的人依然很少,基本上只要是擁有姓氏的人,那就一定是王公貴族,即使是家道落魄的權貴後人,只要他還擁有自己的姓氏,那麼他也是百姓中高人一等的存在。
  • 中國十大「名門望族」,裡面有你的家族嗎?
    我們中國姓氏,數量特別多,歷史源遠流長。百家姓上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據統計,記錄在文獻中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個字的146個。如此多的姓氏之中,就有很多姓氏在歷史的長河中發揮巨大作用,形成出將入相的名門望族,對歷史的走向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 琅琊諸葛氏的複姓怎麼來的?葛劍雄《中國地名大會》上揭秘
    A.古琅邪國位於山東 B.諸葛氏是琅邪郡的名門望族 C.古琅邪的名字來源於一座山 D.琅琊榜是古琅邪境內的一塊石碑。」這是1月4日晚間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上的一道題目。題目的正確答案是D。
  • 如果春野一族是名門望族的話,你覺得他們的血繼限界是什麼?
    在漫畫設定中,春野家族只是普通的忍者,小櫻的父親春野兆甚至連參加忍界大戰的資格都沒有,在TV劇情中,有一幕是當初忍界大戰正值白熱化,木葉村一群沒上前線的太太團們在嘮家常,然後春野兆也參合在裡面跟一群大媽嘮嗑···很顯然春野家族並不是什麼厲害的名門望族,家族裡沒有什麼厲害的天才,更沒有那麼的出手的傳承。
  • 胡姓(1)|「胡」字釋義:成年的牛下巴下垂的肉
    黃勇/文宋朝人編寫的《百家姓》,把胡姓排在第158位,這並不意味著當時的胡姓人口就很少。如果編寫《百家姓》的人活到現在,一定會後悔把胡姓排在那麼靠後。袁義達、邱家儒主編的《中國四百大姓》一書透露,如今胡姓全國總人口大約有1550萬,是全國第15大姓,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各省,川鄂湘、豫皖贛浙蘇是胡姓的兩大聚集中心。
  • 四大來源,王姓人過來看看自己是誰的後裔
    王姓是中國各大姓中來源最複雜的一個姓。按照各地《王氏族譜》的記載,王姓人有的是姬姓之王,有的是媯姓之王、子姓之王和虜姓之王,共有四大來源。子姓之王:王子比幹的後裔王子比幹是殷商王朝的忠臣,也是商紂王的叔叔,被孔子稱為「殷有三仁焉」之首,歷來是文人士大夫敬仰的典範。
  • 為什麼一提到複姓就感覺都是風雲人物,那麼複姓是怎麼來的呢
    提到複姓,看過武俠小說的朋友們都知道,一般都是武學世家,而且人才輩出,男瀟灑女漂亮,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的人物。西門吹雪,東方不敗,獨孤求敗,一聽都覺得非常有意境,但是換成王吹雪、趙不敗、李求敗啥的,啥感覺都沒有了。可是為什麼複姓就聽起來很厲害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這些會讓人聯想到日本姓氏的中國複姓,究竟來源於哪? | 日本歷史
    《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雖然我們已經知道這個數字已經相當龐大,但是想要窮盡中國人的姓氏還遠遠不止這個數。 同樣,我們也見過一些複姓,比如諸葛、東方、慕容等,一聽就有江湖氣息。皇甫、上官、南宮等一聽就有貴族和皇族風範。
  • 我國少見的3種古老複姓,經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學習下別鬧笑話
    按照史料記載主要與三大因素相關,即圖騰崇拜、部族徽號或標誌、祖先名字。在這種基礎上形成了上古八大姓,分別是姬、姜、姒、嬴、妘、媯、姚、姞。 實際上新垣姓是中國複姓之一,這個姓氏主要源於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據《姓氏詞典》注曰:「以封地為姓氏,源於姬姓。周文王子畢公高封於新垣,後因氏。」。 目前,這個複姓的後人不足千人,聚居於遼寧省瀋陽市。《風俗通》云:「魏將新垣衍,畢公高之後」,可見西漢新垣平、戰國新垣衍,就是新垣姓氏的祖先。
  • 為什麼大多數越南人都姓阮,有什麼歷史原因?
    每個國家姓氏的來源各相有異,比如說我國的姓氏來源較為多元,主要起源於周朝分封制度,拿到哪塊地就有什么姓;再比如說日本就地取姓的習慣,祖先居住在哪裡,就以哪個地方的地方特點為姓,例如小泉、渡邊等等。越南人的姓氏的確有歷史原因。越南的歷史相對單一、時間跨度短,主要以被法國佔領為殖民地為界線,分為前殖民時期,和殖民時期以及近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