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〡專題報導

2020-12-23 粉巷財經

近日,許多省份陸續公布了省級層面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

其中,陝西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將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而中部省份湖北也明確,「十四五」期間要初步建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濟南提出要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四川和重慶也均把「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寫入其中……一場關於「科創中心」的競備賽發力在即。

在激烈的「科創中心」競爭中,擁有先發優勢的陝西,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加快打造西部創新高地方面,搶佔了先機。

攝圖網圖

建設科技創新中心

此次,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有關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的內容,吸引了廣泛的關注。其中,明確提出,要以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為牽引,以創新資源開放共享為突破,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

這對科技、教育、創新資源實力雄厚的陝西而言,有了新的目標與動力。

記者注意到,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還提出,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具體地,要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積極承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瞄準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空間技術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發展急需的重大科技專項,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對於上述重磅內容,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聯席CEO米磊期待已久。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看到硬科技等領域的科技創新越來越受到重視,倍感欣慰。

米磊認為,陝西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具有許多優勢。尤其在硬科技話語權上,已連續舉辦四屆硬科技大會,對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已有一定理解。

在陝西自貿區西安管委會戰略專家、陝西智庫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單英驥看來,陝西將建設的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具有積極的時代意義。

「一是『硬提升』,通過科技賦能產業效能搶佔未來制高點;二是『軟提升』,通過系統性體制機制創新釋放了陝西科技活力。」單英驥稱。

他認為,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可以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推進這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在陝西的高水平融合發展,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推進。

這些,對於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系統性、集成性體制機制創新,釋放科技活力,也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多個省市展開競逐

陝西提出建設科創中心之際,也有其他多個省份,也陸續在各自省級層面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這一點。「科創中心」,一時間成為熱詞。

例如,湖北也明確「十四五」期間要初步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湖北提出,要加快建設科技強省,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創新驅動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並且提出「2035年科技實力大幅躍升,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躋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的戰略目標。

再看山東濟南,則是要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布局科技創新策源地,並稱要抓住發展的關鍵變量和「牛鼻子」。

在山東和濟南,曾出現全國第一臺小型機伺服器、第一臺關鍵應用主機、伺服器市場第一把交椅;全國第一張區塊鏈數字營業執照、企業開辦全國最短用時紀錄、全國第一張醫保電子憑證……這些「全國第一」的紀錄,都是在山東走過的自主創新之路。

再如重慶,也將「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列入。重慶早在2019年,就提出要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並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重慶強化了區域創新發展的技術、資本和創新生態三個關鍵支撐,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通,支撐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單英驥稱。

在米磊看來,其他省市的實力和資源也較強,呈現出你追我趕的態勢。

「陝西應該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卡脖子項目,深耕陝西自己的科研機構,培育與『一帶一路』相結合的科技合作模式,推動實現『六好科技』,也就是好機構、好人才、好方向、好產品、好品牌、好價格。」單英驥建議。

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同時,還應積極尋求對外合作,招引一批符合要求的世界領先新技術企業落地陝西,通過突破性技術明顯提升陝西的科技能力。

打造科創中心「有底氣」

在驅動創新發展、打造西部創新高地,以及打造科創中心方面,陝西是有底氣的。

今年11月底,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陝西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68.39%,排名全國第九,西部第二。

《報告》顯示:陝西省科技創新環境指數為70.92%,排名全國第八;科技活動產出指數為75.97%,排名全國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在嫦娥五號任務中,陝西科技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陝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長徵五號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配備了107臺發動機,為嫦娥五號落月採樣返回任務全程保駕護航。

此外,在醫學方面,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2016年落戶陝西, 由空軍軍醫大學承擔建設。主要進行重大疾病的新藥研發和成果轉化,對於我國發展分子醫學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建議中還提到,陝西將創建秦嶺國家實驗室,高水平建設國家分子醫學轉化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等國家大科學裝置和西安科學城等重大創新載體,著力推動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同時,深度參與國家「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吸引國內外機構在陝設立全球性或區域性研發中心、實驗室、企業技術研究院,形成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的創新先導區和全國科技創新增長極。

各地競相角逐局面下,單英驥也提出了他的建議。

「可以提高創新資源聚合度。招引+培育高端創新資源,聚集創新資源強化創新爆發力。」他建議,要提高研發投入水平,強化創新能力。

單英驥表示,要持續儲備高端人才、先進技術等,尤其是在關鍵技術領域有所突破的企業,需要大量儲備。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全球創新版圖正在重構。所以,邁向新時代,面對新形勢,只有在對的方向上持續投入才有出路。」他稱。

相關焦點

  • 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支持空天動力研究院創新平臺建設
    12月14日,《陝西日報》全文刊發了11月27日中國共產黨陝西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陝西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 八大關鍵詞看陝西「十四五」如何發展
    …為陝西「十四五」時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十四五」時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十三五」即將收官,關於陝西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裡,陝西提出了哪些發展方向和目標,有哪些工作打算等,都是坊友關注的焦點。
  • 黔東南州三舉措抓好「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編制工作
    黔東南州三舉措抓好「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編制工作   為全面了解掌握黔東南州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發展現狀,抓好該州「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編制,州科技局通過組織專家組深入調研、召開座談會、網上開展技術徵集,廣泛收集相關部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意見建議
  • 陝西「十四五」規劃: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電力外送規模
    規劃建議如下:中共陝西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時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 陝西省委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十三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為 「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十四五」時期陝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陝西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 貴州「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公布
    60.確保落實「十四五」規劃建議目標任務。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落實本建議確定的發展戰略、目標任務、重大舉措。各地區各部門要從實際出發,在務實功、求實效上下功夫,切實做到抓具體抓深入,健全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確保省委關於「十四五」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 渝見「十四五」丨未來五年西部(重慶)科學城如何建 來看這五大關鍵詞
    12月25日上午,在中共重慶市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許洪斌就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回答記者提問。    全市共識  建好西部(重慶)科學城  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
  • 嘉峪關市委召開有關座談會 聽取對我市「十四五」發展的意見建議
    市委召開有關座談會聽取對我市「十四五」發展的意見建議李忠科主持並講話 丁巨勝出席每日甘肅網1月7日訊據嘉峪關日報報導(記者趙明霞)1月5日,市委召開「十四五」規劃建議徵求意見座談會,聽取部分「兩代表一委員」、老幹部代表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領域代表對我市
  • ...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
    站在新的更高起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分別對全國、全省未來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審議通過中央、省委規劃建議,擘畫美好藍圖,明確目標路徑,為我市謀劃「十四五」發展和2035年遠景目標明確了指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制定和實施好我市「十四五」規劃,既是向中央、省委對標看齊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富民強市再上新臺階的必然要求。
  • ...制定吉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討論稿...
    一、規劃建議稿起草過程「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吉林市在發展新路上砥礪前行、積厚成勢的關鍵五年。科學制定「十四五」規劃,對於加快新時代吉林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解讀廣州「十四五」規劃建議之科創篇|掀開 「科創藍圖」,眺望廣州...
    科技創新需要進行長遠謀劃,才能把握髮展大勢和時代潮流,作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之選。「十四五」正開啟新徵程,廣州為實現更有後勁的發展,正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此時謀劃好「科技創新」的藍圖尤其重要。
  • 深圳「十四五」規劃建議出爐!不愧「先行示範」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5年,是深圳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第一階段發展目標的5年。12月22日召開的深圳市委全會,對「十四五」作出了系統謀劃。(《未來已來!到2035年深圳將實現兩個翻番》)今天正式出爐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是深圳開啟高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的綱領性文件。
  • 鄭州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
    來源:澎湃新聞鄭州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十四五」時期,鄭州市將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1月11日,《鄭州日報》全文發布了1月6日中國共產黨鄭州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鄭州市委關於制定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深化要素市場改革」部分,《建議》明確指出,要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建議》指出,「深化要素市場改革。
  • 陝西「十四五」路線圖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擴大開放為突破■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根本目的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是陝西站在「十四五」重要關口召開的一次意義深遠的會議,為我們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 解讀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新發展格局中的站位和使命
    謀劃「十四五」,對上海而言,首先要充分研判把握未來的發展大勢。從國內看,「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上海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五年。
  • 儋州市委提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
    12月21日,儋州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在那大召開,提出儋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規劃壯麗藍圖,推進儋州-洋浦「環新英灣」港產城一體化發展,建設海南國際旅遊消費新高地。
  • 解讀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向...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說,規劃《建議》把「十四五」發展作為重點,同時對2035年遠景目標進行展望。這有利於明確前進方向,凝聚社會共識,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協調統一起來,增強戰略一致性。
  • 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武漢這樣安排
    長江網12月19日訊(記者宋磊)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19日,中共武漢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相關精神。
  • 聽取企業家對「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意見建議
    1月13日,我市召開座談會,聽取企業家對「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意見、建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祖明出席會議並講話,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市工信局局長劉明亮出席會議。會上,神火集團、中聯玻璃、河南福田智藍新能源汽車、厚德鑽石科技等企業負責人先後發言,圍繞「十四五」規劃編制,就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企業改革、國內市場、對外開放、營商環境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建議。吳祖明認真聽取大家的發言,就企業負責人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建議,他要求相關部門要認真梳理、深入研究、充分吸納,對所反映的問題要抓緊研究解決。
  • 武漢明確「十四五」新目標 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武漢明確「十四五」新目標 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9日 09:04 來源:湖北日報 >  擔當「一主引領」新使命,武漢明確「十四五」新目標  打造「五個中心」 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謝慧敏  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設現代化大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