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現手法、主題寓意、現實意義解讀愛情電影《遇見你之前》

2020-11-24 小狐狸與紅玫瑰

《遇見你之前》於2016年上映,豆瓣評分為7.9分,改編自同名小說《遇見你之前》。小說的作者喬喬·莫伊斯,她是英國當代流行小說家,她的作品《外來的水果》、《最後一封信》曾獲得愛情小說家協會評選的年度愛情小說獎,她也因此成為極少數能兩次獲得該獎項的作家之一。她作為編劇參與了電影《遇見你之前》的劇本編寫。

影片講述了高富帥威爾因為一次車禍四肢癱瘓,讓原本美好人生就此改變,他計劃六個月後用「安樂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小鎮女孩路因為咖啡館關閉,不得不重新擇業,幾經周折,她成為了威爾的看護。他們在相處的過程中,慢慢遇見了愛情。

該片又被稱為現實版灰姑娘的故事,它的現實在於,灰姑娘最後找到了合腳的水晶鞋,卻失去了王子。這部影片自上映以來,深受觀眾的一致好評,超過了82%的愛情片。接下來,小編將從故事構造、主題寓意、觀影意義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電影。

巧借人物衝突,推動故事發展,引發觀眾思考

①女主的生命中最缺是錢,而男主窮的只剩下錢

路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她曾經有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的夢想,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後來,父母失業,姐姐離婚,還帶著一個孩子。她成為了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她本來在一家咖啡館上班,可咖啡店突然關閉了。她的人生一直就很缺錢,急需錢。

男主威爾原本是一個喜愛極限運動,事業有成的富二代。他英俊帥氣,對女友溫柔體貼,幾乎符合所有女孩心目中白馬王子的形象。威爾因為一場車禍四肢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排便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將所有的一切都帶走了,如果說他還剩下什麼,那就是錢。

「醜小鴨的父母本來就是白天鵝。」

我們曾經都被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而激勵和感動,可曾想過,醜小鴨的父母原本就是白天鵝。試想一下,如果你從小到大,衣食無憂,生活富裕,金錢對於你而言,就像是空氣一樣,它一直存在,但是並不珍貴。但如果你從小家裡就是為生活奔波,那金錢無異於你在空氣稀薄的高原,沒了它,你隨時會死。

②女主人生變得精彩,男主生命接近死亡

路在和威爾相處的過程中,路的服飾開始從原本的可愛,到後來的自信,性感。暗示著她的人物性格也從原來的委屈求全變得自信大方。她開始去追求和了解自己想要的東西,也想盡一切辦法去幫助威爾走出困境。她收穫了勇氣和自信。

威爾在路的陪伴和照顧中,感受到了快樂和欣喜,他開始期待每天的到來,正如電影裡的臺詞一樣」你大概是我每天早上醒來的動力了「。但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威爾的生病次數越來越多,他的身體越來越弱。他離自己計劃的六個月死亡時間,越來越近。

「生活時常和我們開著玩笑,你期待什麼,什麼就會離你越遠」

路的生活開始步入正軌,她希望以後的風景能夠和那個一直引導和支持她的威爾一起欣賞。可是命運就是這麼有意思,有一個確定的結局,威爾大概率一定會比她先離開人世。

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不斷有新的追求的東西,但命運往往不按套路出牌,你很努力想要獲得的愛情,友情,往往求而不得。有的人說是因為發力過猛,有的人說這就是命中注定。我們能做的也只有去接受它,並與它和解。

③女主期待男主回心轉意,男主毅然選擇安樂死

路得知威爾6個月後要去瑞士安樂死,她努力地希望威爾可以回心轉意。她精心編排了威爾的活動日程,他們一起看賽馬比賽,一起出席音樂會,一起去模里西斯旅遊。最終,她並沒有讓威爾改變主意,她很傷心和失落,她一定覺得威爾一定是不夠愛她。

威爾因為路的出現,感受到了生命新的樂趣與美好,但他明白愛情是不是束縛,如果不能一起飛翔,應該給對方自由。他最終選擇了安樂死,並在臨死前幫路的父親安排工作,給路留下了一筆遺產,希望錢可以給她買來自由,讓她安心做自己的事情,沒有後顧之憂。

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就像兩條直線的相遇。故事開頭時,他們像世界上的兩條平行線。男主事業得意、愛情美滿,女主生活平淡、自得其樂。當他們的命運發生挫折時,兩條線開始發生相交。當女主路的人生開始步入正軌,威爾選擇了安樂死,兩條線變成了一條線。路帶著威爾的祝福和期待,一個人勇敢地邁向新世界。他們因為衝突而相遇,因為新的衝突而分開,最後他們選擇和解。

相信很多觀眾都不喜歡這個結局,總覺得,「生」和「死」之間選擇,一定是「生」。因為有了之前的人物刻畫,觀眾就更能理解故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選擇。《了不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一句話,「我爸爸從小就告訴我,不要隨意去評價別人,因為你沒有經歷和他一樣的人生」。只有當你能夠感同身受去了解這個人的處境,才能更好理解他人,而不是去隨意指責和批評。

2.愛情最好的樣子是找到自我,相互理解,彼此成全

①如果我不是「我」,就不會有「我們」

露的前男友Patrick,是一個家人眼中的「好男友」,積極樂觀的青年企業家。他是個近乎痴狂的健身達人,他堅持每天跑步,喜歡參加各種極限體能運動。他的生命中似乎只有跑步,他們每一次見面的場景,Patrick幾乎都是在奔跑。露並不喜歡跑步,卻騎著自信車陪Patrick一起陪跑。露的家庭生日晚餐,他因為跑步遲到了半個小時。他把計劃很久的情侶旅行定在挪威,是因為要和朋友一起參加鐵人三項。

在與Patrick相處過程中,路的內心是有低落和失望的。她知道Patrick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沒有真正關注過她的感受。路沒有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在這段感情中更多的是順從和一次次地委屈求全。

在我看來,Patrick從來沒有真正地把路規划進自己的未來,他的世界裡只有他自己。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過程中,是有情感帳戶的。如果每次總是一個人不斷的妥協,這本來就是一段不健康的感情。相信很多朋友看這部電影,覺得他們分開的原因或多或少是威爾的出現。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她這段感情中找不到自己,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只要路的生命中出現任何一種新的可能,他們的感情一定會走向分離。

②愛是相互理解,走進彼此的生活,用實際行動去表達愛

在與路相處短暫的時間裡,他認真地傾聽路的夢想,真誠地鼓勵她到外面的時間看看。威爾了解到路小的時候迷戀一條大黃蜂條紋,就在她過生日的時候精心準備了一條。當他知道路的夢想是成為服裝設計師,他幫他路的父親安排工作,讓路可以更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曾經有這麼一句話「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相愛的過程是一對男女不斷擴大公開想像的過程,最開始可能是被對方的外在表象吸引,當你越來越了解,你開始欣賞對方的才能,如果你們足夠幸運,最後會被對方的人格魅力吸引。愛不是簡單說說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實際行動去表達愛,同時也要讓對方感受到愛。

③愛是如果不能給到彼此想要的生活,離開也是一種成全

路竭盡全力想要改變威爾安樂死的想法,她精心地策劃旅行,在旅行快要結束時,她向威爾告白。希望可以用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愛情去點燃威爾的求生欲望。可是,威爾還是決定堅持自己的選擇,這讓路感到很受挫和難過。

但她最後還是決定尊重威爾的選擇,他使得她的人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讓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和生活的意義,這就是他們愛過最好的證明。

我們曾經以為,愛情最美好的結局一定要像童話故事一樣,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一起。當我們長大後,經歷過了相愛和分離,才明白,一段好的愛情,只要真心實意的愛過,相互陪伴過,生命中留下了彼此的痕跡,這就是一份有意義的愛情。

3、結合電影,談談關於人生的一些思考

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

路在遇見威爾之前,自尊水平一直很低,她看不到自己優點,總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原因有兩點,一是,她媽媽一直覺得她不如她的學霸妹妹;二是,她自己也覺得自己相貌平平,不夠聰明。當他遇見威爾之後,她的人生開始漸漸變得有成就感時,她的自尊水平開始變高。

心態決定想法。當一個人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感到無力時,他的想法決定自尊的強弱。當你的自尊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打開生活新的局面。

我們從出生到現在,自尊水平受到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最大。如果內心不夠強大,就很容易因為別人不好的的評價而懷疑自己。主要原因是,你把自己的價值感刷在別人身上,而沒有去關注自己。如果你知道我是誰,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我的價值感來源是什麼。你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這樣你就不會這麼容易被外界左右。

②委屈求全不是解決辦法,直面問題更重要

路在愛情和家庭中,都是一個委屈求全的「老好人」。她為了讓妹妹和侄子住的舒服,自己住在一個狹小的房間裡,他為了讓自己的男友舒服,常常去做一些自己內心很不開心的事情。久而久之,她對家庭和男友是有埋怨的。

「老好人」之所以選擇一次次避開衝突,默默地忍受委屈,是因為他們打心底裡不自信,覺得直面問題的代價太高,所以還是維持現狀比較好。就像一個人受傷了,不去給自己包紮,而是假裝傷口不存在。

所以,還是鼓起勇氣直面問題,迴避從來不會讓問題自行消失,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傾聽在愛情中至關重要

路和Patrick的愛情走到盡頭的很大原因是,Patrick很少傾聽路的心聲。當路失業時,他只是用自己的成長經歷去安慰和建議她,而沒有用心去體會對方此刻失業的感受。生活中的很多男女吵架,最終的原因還是覺得對方沒有體會自己的感受。

所以,我們需要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成見,真心實意地去體會對方的感受,了解對方的需求,這樣才能當對方感受我們的理解和愛。

結語

電影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想要真正地理解一部愛情電影,小編認為,你需要多次觀看和帶著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會。電影就是人生的縮影,看電影就相當於品味人生了。第一次看電影,看的是故事;第二次看電影,看的是內心情感;第三次看電影,看的是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突然聽到一首歌或者看到一部電影而淚流滿面,其實不是歌詞有多麼優美,電影有多麼感人,而是因為你看到了自己的故事。只有帶入了自己的情感,才會感同身受。當你人生經歷越來越多故事,你才能開始能漸漸地看懂電影中的故事,身邊人的故事。因為理解,才會變得包容,也能更好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相關焦點

  •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解讀電影《我們天上見》的魅力
    這是一部關於親情、關於成長的電影。沒有大起大幅的劇情,但每一幀都能展現出其導演的細膩和祖孫的真情,更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攝影、美術都非常具有美感。今天我就以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和主題呈現,來為你解讀蔣雯麗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的魅力。
  • 以主題,敘事,現實意義三個角度解讀《美麗人生》的電影魅力
    對於美麗人生這部片子,很多人只是從愛情和父子情的故事內容來解讀,這未免太過於局限,想要真正看懂導演的創作路程和拍攝手法的良苦用心,必須從多個角度來解讀。今天,予小草說電影就從這部影片的主題表達、敘事結構、現實意義三個部分來分析一下這部作品帶給我們的反思與啟示,讓我們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悲慘世界的人們的生存狀態,以此來警醒世人。
  • 《遇見你真好》:顧長衛的現實世界
    這就是鏡頭的虛構,這個畫面可以說是向《臥虎藏龍》致敬——章子怡最後飛身深潭的情節除了作為影片的主觀象徵所必須的意象,你無法從現實角度再作解釋。 但《遇見你真好》的這一段還不止是周小彌縱身撲下謝倫的身體,更妙的是當時周小彌在畫一匹斑馬。這是她與謝倫故事裡貫穿經歷的另一個象徵性符號——無法解釋的神秘,是斑馬的存在,無法解釋的愛情,是人性的存在。
  • 解讀《我是傳奇》雙結局的不同視角與主題,討論災難片的現實意義
    本文將為你解讀《我是傳奇》雙結局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故事闡述角度以及反映的不同主題,並進一步思考災難片對現實生活的啟示。雙結局表現的不同視角——捍衛者視角與破壞者視角在影片的後半部分,當主人公的狗不幸感染病毒之後,他陷入了孤獨與狂躁,甚至試圖與夜魔們同歸於盡,可此時主人公終於遇到了另外一個倖存者,退守隔離區。但山上的隔離區也並非絕對安全,在一個晚上,迎來了最後的一次決戰。
  • 解讀《我是傳奇》雙結局的不同視角與主題,討論災難片的現實意義
    本文將為你解讀《我是傳奇》雙結局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故事闡述角度以及反映的不同主題,並進一步思考災難片對現實生活的啟示。這是影片非劇場版結局拋給觀眾思考的現實問題。兩個結局,指向了兩個不同的命題。如果站在電影製作的視角下,我也會選擇劇場版的結局,據說導演曾經在上映之前做過一次投票,大部分的投票者仍舊選擇了劇場版的結局,這不得不說明,這是人類的共識也是觀眾樂於見到的,即便落入俗套。
  • 淺析「蒙太奇」手法在電影《暴裂無聲》中的運用及其現實意義
    今天我就來和你一起分析一下,「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暴裂無聲》中的運用以及影片的現實意義。01 什麼是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音譯,原指法國建築學中有構成、裝配之意的術語,後被用於電影藝術中,指電影導演將拍在膠片上的鏡頭及聲音等組成影片的方法和技巧,如同建築中把零散的建築材料有計劃地拼貼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建築物。
  • 淺析「蒙太奇」手法在電影《暴裂無聲》中的運用及其現實意義
    今天我就來和你一起分析一下,「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暴裂無聲》中的運用以及影片的現實意義。因此,電影導演往往會通過蒙太奇的手法,製造衝突、刻畫人物形象、傳達影片主旨、控制劇情節奏等等。蒙太奇的分類也有很多,包含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不同的表現方式,能夠給觀眾帶來不同的觀感體驗,也能給影片帶來不一樣的效果。
  • 從邏輯思維、表現手法、鏡頭的運用解讀電影《阿甘傳奇》的魅力
    02、表現手法:在我看來,本片源於生活,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鳴;本片又通過遞進式的表現手法,讓觀影者清楚地看到了人物成長的歷程,不知不覺中自己也跟著一同成長:《阿甘正傳》在選題上,講的是一個智商只有75的孩子自強不息的故事,這個故事隨便在網上一搜,就有一大堆,所以本片的選題似乎也沒有什麼獨到之處,卻那麼感人至深,原因在於導演採用了
  • 從鏡頭使用、事物喻意、主題表現三方面解讀經典喜劇《心花路放》
    對於這部電影,很都人只從故事內容來解讀,但這未免過於局限。要想真正看懂寧浩的經典喜劇,必須要從多角度來解讀。所以,今天我將從「鏡頭的使用、事物的喻意、主題的表現手法」三個方面來進一步解讀這部影片:鏡頭的使用:特寫鏡頭與全景鏡頭的切換使用,襯託出了耿浩內心的壓抑及心情變化事物的喻意:橘子、留言牆、果汁等事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值得深思
  • 電影《遇見你之前》催淚愛情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英國催淚愛情片《遇見你之前》「遇見你之前,我的世界平淡無奇,遇見你之後,我的世界有了光芒」基本信息《遇見你之前》(Me Before You)是由新線電影公司出品的浪漫愛情電影,西婭·夏羅克執導,艾米莉亞·克拉克、山姆·克拉弗林、珍娜-路易斯·科爾曼、查裡斯·丹斯等主演。
  • 《遇見你之前》:心動之前,遇見之後,我以為世界就在眼前
    《遇見你之前》,從電影的名稱來看,無論是翻譯過來的中文,還是英文,似乎都如字面意思那般,強調的是男女主相遇之前的那個自己,但當看完電影後,覺得真正令我感嘆的是男女主相遇後的那個自己。而這正是這部電影吸引我的一點,同時引發了我對電影名稱的含義的懷疑。
  • 從敘事手法、視聽語言、風格特點及意義解讀《如晴天,似雨天》
    今天,我將從「敘事手法、視聽語言、風格特點、現實意義」四個方面,分析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的最後部分,我會結合影片敘述分析,談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迷途裡的兩個孤獨靈魂,遇見理解,遇見夢想,更遇見自我真的很難相信我和你只相處了幾個月,感覺我像認識了你一輩子。
  • 從創作手法、人物塑造、主題呈現解讀電影《瘋狂的外星人》魅力
    因此,今天我將從「導演的創作手法、故事人物的塑造、電影主題的呈現」三個維度,從淺到深來為大家解讀:01、導演的創作手法:真實與科幻交織推進故事情節,科幻與荒誕共存的搞笑表達,以獨特的創作手法帶動觀影者的觀感與視覺享受《瘋狂的外星人》這部影片富有想像力,每一次思想的碰撞
  • 淺談愛情電影《遇見你之前》的鏡頭處理藝術
    《遇見你之前》讓人聯想到極具英格蘭風情的文藝愛情影片《諾丁山》,兩部影片的核心內容都是對真善美的歌頌,同樣帶有瑪麗蘇、傑克蘇情懷,但在背景選擇方面卻有很大不同。相比於《諾丁山》中展現的英國古老市區的溫暖人情、復古建築以及街角隱蔽狹窄的咖啡店等人文景觀,《遇見你之前》試圖展現在觀眾眼前的顯然是大不列顛島上的溫帶海洋氣候所帶來的自然風景。
  • 怎麼評價愛情電影《遇見你之前》?
    《遇見你之前》這部電影應該是夥哥看過的所有國內外的愛情電影中最為獨特的一個。雖然距離它上映已經有近三年之久,但是至今夥哥依然對其中的情節印象深刻。在我看來《遇見你之前》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也特別推薦給大家。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性電影《鋼琴課》的魅力
    對於這部片子,很多人只從故事內容來解讀,這未免會過於局限。要想真正看懂導演的良苦用心,必須要從多維度來進行解讀。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主題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鏡頭語言的呈現:影片畫面整體陰鬱且細膩,襯託出了艾達內心的抑鬱與苦悶事物的象徵意義:鋼琴、鏡子、裙子上的破洞等事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值得深思
  • 《鼠膽英雄》:從電影藝術手法解讀其美學特點及主題表達
    電影不斷反轉的劇情,將觀眾的視線牢牢鎖住,引導我們不斷去探索劇情發展;而視聽語言的應用不但豐富了劇情,也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個性更加鮮明;蒙太奇手法的應用更是讓我們體會了普通人生活的艱辛和智慧。主旨意在對黑暗官場的諷刺,對純潔愛情的讚美和對人性善良的歌頌,告誡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
  •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解讀「佐藤風格」的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日本的佐藤先生作為該影片的主要導演,無論是其思想品質,還是藝術表現,都深刻地體現在影片中,也就是拍攝過程中常被談及的「佐藤風格」。看到對於《一盤沒有下完的棋》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都是從電影故事本身所呈現的主題來解讀。我今天就換種新方式,我會結合電影內容,從影片結構、細節處理、畫面寓意三個角度,進一步來解讀"佐滕風格」在這部影片的體現與發展。
  • 電影海報的創意表達手法!
    電影海報設計因其信息傳達具有時效性,具有以下特徵:新奇的構思、個性化的表現、單純的構圖、強烈的形式感。優秀電影海報是對影片情節的高度濃縮,能精準地傳遞人物情感,有效表現影片主題,甚至和電影一樣能成為經典,被影迷長時間張貼收藏。
  • 《遇見你之前》:愛情裡的尊重與人性
    《遇見你之前》(Me Before You)是根據喬喬·莫伊斯的小說《我想要你好好的》改編,西婭·夏羅克執導,艾米莉亞·克拉克、山姆·克拉弗林主演的愛情電影。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愛情裡的尊重與人性,它留給我們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愛情是不是我愛你,我就可以插足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