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你之前》於2016年上映,豆瓣評分為7.9分,改編自同名小說《遇見你之前》。小說的作者喬喬·莫伊斯,她是英國當代流行小說家,她的作品《外來的水果》、《最後一封信》曾獲得愛情小說家協會評選的年度愛情小說獎,她也因此成為極少數能兩次獲得該獎項的作家之一。她作為編劇參與了電影《遇見你之前》的劇本編寫。
影片講述了高富帥威爾因為一次車禍四肢癱瘓,讓原本美好人生就此改變,他計劃六個月後用「安樂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小鎮女孩路因為咖啡館關閉,不得不重新擇業,幾經周折,她成為了威爾的看護。他們在相處的過程中,慢慢遇見了愛情。
該片又被稱為現實版灰姑娘的故事,它的現實在於,灰姑娘最後找到了合腳的水晶鞋,卻失去了王子。這部影片自上映以來,深受觀眾的一致好評,超過了82%的愛情片。接下來,小編將從故事構造、主題寓意、觀影意義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電影。
巧借人物衝突,推動故事發展,引發觀眾思考
①女主的生命中最缺是錢,而男主窮的只剩下錢
路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她曾經有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的夢想,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後來,父母失業,姐姐離婚,還帶著一個孩子。她成為了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她本來在一家咖啡館上班,可咖啡店突然關閉了。她的人生一直就很缺錢,急需錢。
男主威爾原本是一個喜愛極限運動,事業有成的富二代。他英俊帥氣,對女友溫柔體貼,幾乎符合所有女孩心目中白馬王子的形象。威爾因為一場車禍四肢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排便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將所有的一切都帶走了,如果說他還剩下什麼,那就是錢。
「醜小鴨的父母本來就是白天鵝。」
我們曾經都被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而激勵和感動,可曾想過,醜小鴨的父母原本就是白天鵝。試想一下,如果你從小到大,衣食無憂,生活富裕,金錢對於你而言,就像是空氣一樣,它一直存在,但是並不珍貴。但如果你從小家裡就是為生活奔波,那金錢無異於你在空氣稀薄的高原,沒了它,你隨時會死。
②女主人生變得精彩,男主生命接近死亡
路在和威爾相處的過程中,路的服飾開始從原本的可愛,到後來的自信,性感。暗示著她的人物性格也從原來的委屈求全變得自信大方。她開始去追求和了解自己想要的東西,也想盡一切辦法去幫助威爾走出困境。她收穫了勇氣和自信。
威爾在路的陪伴和照顧中,感受到了快樂和欣喜,他開始期待每天的到來,正如電影裡的臺詞一樣」你大概是我每天早上醒來的動力了「。但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威爾的生病次數越來越多,他的身體越來越弱。他離自己計劃的六個月死亡時間,越來越近。
「生活時常和我們開著玩笑,你期待什麼,什麼就會離你越遠」
路的生活開始步入正軌,她希望以後的風景能夠和那個一直引導和支持她的威爾一起欣賞。可是命運就是這麼有意思,有一個確定的結局,威爾大概率一定會比她先離開人世。
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不斷有新的追求的東西,但命運往往不按套路出牌,你很努力想要獲得的愛情,友情,往往求而不得。有的人說是因為發力過猛,有的人說這就是命中注定。我們能做的也只有去接受它,並與它和解。
③女主期待男主回心轉意,男主毅然選擇安樂死
路得知威爾6個月後要去瑞士安樂死,她努力地希望威爾可以回心轉意。她精心編排了威爾的活動日程,他們一起看賽馬比賽,一起出席音樂會,一起去模里西斯旅遊。最終,她並沒有讓威爾改變主意,她很傷心和失落,她一定覺得威爾一定是不夠愛她。
威爾因為路的出現,感受到了生命新的樂趣與美好,但他明白愛情是不是束縛,如果不能一起飛翔,應該給對方自由。他最終選擇了安樂死,並在臨死前幫路的父親安排工作,給路留下了一筆遺產,希望錢可以給她買來自由,讓她安心做自己的事情,沒有後顧之憂。
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就像兩條直線的相遇。故事開頭時,他們像世界上的兩條平行線。男主事業得意、愛情美滿,女主生活平淡、自得其樂。當他們的命運發生挫折時,兩條線開始發生相交。當女主路的人生開始步入正軌,威爾選擇了安樂死,兩條線變成了一條線。路帶著威爾的祝福和期待,一個人勇敢地邁向新世界。他們因為衝突而相遇,因為新的衝突而分開,最後他們選擇和解。
相信很多觀眾都不喜歡這個結局,總覺得,「生」和「死」之間選擇,一定是「生」。因為有了之前的人物刻畫,觀眾就更能理解故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選擇。《了不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一句話,「我爸爸從小就告訴我,不要隨意去評價別人,因為你沒有經歷和他一樣的人生」。只有當你能夠感同身受去了解這個人的處境,才能更好理解他人,而不是去隨意指責和批評。
2.愛情最好的樣子是找到自我,相互理解,彼此成全
①如果我不是「我」,就不會有「我們」
露的前男友Patrick,是一個家人眼中的「好男友」,積極樂觀的青年企業家。他是個近乎痴狂的健身達人,他堅持每天跑步,喜歡參加各種極限體能運動。他的生命中似乎只有跑步,他們每一次見面的場景,Patrick幾乎都是在奔跑。露並不喜歡跑步,卻騎著自信車陪Patrick一起陪跑。露的家庭生日晚餐,他因為跑步遲到了半個小時。他把計劃很久的情侶旅行定在挪威,是因為要和朋友一起參加鐵人三項。
在與Patrick相處過程中,路的內心是有低落和失望的。她知道Patrick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沒有真正關注過她的感受。路沒有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在這段感情中更多的是順從和一次次地委屈求全。
在我看來,Patrick從來沒有真正地把路規划進自己的未來,他的世界裡只有他自己。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過程中,是有情感帳戶的。如果每次總是一個人不斷的妥協,這本來就是一段不健康的感情。相信很多朋友看這部電影,覺得他們分開的原因或多或少是威爾的出現。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她這段感情中找不到自己,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只要路的生命中出現任何一種新的可能,他們的感情一定會走向分離。
②愛是相互理解,走進彼此的生活,用實際行動去表達愛
在與路相處短暫的時間裡,他認真地傾聽路的夢想,真誠地鼓勵她到外面的時間看看。威爾了解到路小的時候迷戀一條大黃蜂條紋,就在她過生日的時候精心準備了一條。當他知道路的夢想是成為服裝設計師,他幫他路的父親安排工作,讓路可以更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曾經有這麼一句話「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相愛的過程是一對男女不斷擴大公開想像的過程,最開始可能是被對方的外在表象吸引,當你越來越了解,你開始欣賞對方的才能,如果你們足夠幸運,最後會被對方的人格魅力吸引。愛不是簡單說說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實際行動去表達愛,同時也要讓對方感受到愛。
③愛是如果不能給到彼此想要的生活,離開也是一種成全
路竭盡全力想要改變威爾安樂死的想法,她精心地策劃旅行,在旅行快要結束時,她向威爾告白。希望可以用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愛情去點燃威爾的求生欲望。可是,威爾還是決定堅持自己的選擇,這讓路感到很受挫和難過。
但她最後還是決定尊重威爾的選擇,他使得她的人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讓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和生活的意義,這就是他們愛過最好的證明。
我們曾經以為,愛情最美好的結局一定要像童話故事一樣,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一起。當我們長大後,經歷過了相愛和分離,才明白,一段好的愛情,只要真心實意的愛過,相互陪伴過,生命中留下了彼此的痕跡,這就是一份有意義的愛情。
3、結合電影,談談關於人生的一些思考
①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
路在遇見威爾之前,自尊水平一直很低,她看不到自己優點,總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原因有兩點,一是,她媽媽一直覺得她不如她的學霸妹妹;二是,她自己也覺得自己相貌平平,不夠聰明。當他遇見威爾之後,她的人生開始漸漸變得有成就感時,她的自尊水平開始變高。
心態決定想法。當一個人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感到無力時,他的想法決定自尊的強弱。當你的自尊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打開生活新的局面。
我們從出生到現在,自尊水平受到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最大。如果內心不夠強大,就很容易因為別人不好的的評價而懷疑自己。主要原因是,你把自己的價值感刷在別人身上,而沒有去關注自己。如果你知道我是誰,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我的價值感來源是什麼。你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這樣你就不會這麼容易被外界左右。
②委屈求全不是解決辦法,直面問題更重要
路在愛情和家庭中,都是一個委屈求全的「老好人」。她為了讓妹妹和侄子住的舒服,自己住在一個狹小的房間裡,他為了讓自己的男友舒服,常常去做一些自己內心很不開心的事情。久而久之,她對家庭和男友是有埋怨的。
「老好人」之所以選擇一次次避開衝突,默默地忍受委屈,是因為他們打心底裡不自信,覺得直面問題的代價太高,所以還是維持現狀比較好。就像一個人受傷了,不去給自己包紮,而是假裝傷口不存在。
所以,還是鼓起勇氣直面問題,迴避從來不會讓問題自行消失,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③傾聽在愛情中至關重要
路和Patrick的愛情走到盡頭的很大原因是,Patrick很少傾聽路的心聲。當路失業時,他只是用自己的成長經歷去安慰和建議她,而沒有用心去體會對方此刻失業的感受。生活中的很多男女吵架,最終的原因還是覺得對方沒有體會自己的感受。
所以,我們需要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成見,真心實意地去體會對方的感受,了解對方的需求,這樣才能當對方感受我們的理解和愛。
結語
電影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想要真正地理解一部愛情電影,小編認為,你需要多次觀看和帶著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會。電影就是人生的縮影,看電影就相當於品味人生了。第一次看電影,看的是故事;第二次看電影,看的是內心情感;第三次看電影,看的是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突然聽到一首歌或者看到一部電影而淚流滿面,其實不是歌詞有多麼優美,電影有多麼感人,而是因為你看到了自己的故事。只有帶入了自己的情感,才會感同身受。當你人生經歷越來越多故事,你才能開始能漸漸地看懂電影中的故事,身邊人的故事。因為理解,才會變得包容,也能更好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