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阜陽|有一種家鄉味,叫紅薯粉絲

2021-02-26 潁州文旅

粉絲這個詞,現在好像是指一群追星的人。是英語Fans的音譯。我這裡要說的粉絲是紅薯粉絲,是一種食物。紅薯粉絲又叫紅薯粉皮或者紅薯粉條,我的家鄉阜陽叫它為細粉。與山珍海味相比,紅薯粉絲根本算不上美味佳餚,但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小看過它。

 

那麼,紅薯粉絲又是哪位高人發明了呢。這個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實際上也很難究其是誰發明的。民間雖有孫臏發明粉絲的說法,因無文字記載,不能為據。想想看,孫臏是中國戰國初期赫赫有名的軍事家,不可能去研究紅薯怎麼能製作粉絲,這不是不務正業嗎。

 

不過,利用澱粉加工粉絲,在中國至少已經有1400年歷史。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記載,粉英(澱粉)的作法是「浸米」、「淘其醋氮」、「熟研」、「袋濾」、「杖攪」、「停置」、「清澄」。宋代陳叟達著《本心齋疏食譜》中寫道:「碾綻綠珠」,形象的描述了綠豆粉絲的製作方法。不過,這是宋代的事,與紅薯粉絲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那麼,紅薯粉絲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弄懂這個問題,要先知道中國從什麼時候種植紅薯的。要說紅薯原本不是中國的物種,有一種說法是明朝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福建人陳振龍不顧當地西班牙殖民政府不準帶朱薯出境的禁令,將薯藤絞入吸水繩中藏匿於船中。經日夜航行,終於將薯種帶回故鄉,直到清朝初年,紅薯才在各地種植。我的家鄉安徽阜陽把紅薯叫作「紅芋」,老人們至今還叫它「洋紅芋」。

 

有了紅薯,就會有紅薯粉絲,你想想,1400年咱中國人掌握了利用澱粉如何加工粉絲的技術,把紅薯粉做成粉絲,這對於中國人來講就不是個事。換句話講,中國人製作紅薯粉絲的歷史不能算長,也就100多年的歷史吧。

 

作為一種食材,一千多年來,粉絲被中國人烹飪的有滋有味,而後來居上的紅薯粉絲因口感尤佳,又被「粉絲」們捧成了粉絲江湖中的網紅。這是因為紅薯粉絲不僅好吃,而且易於搭配,葷素皆宜,可煮可炒。特別是紅薯粉絲與湯類搭配,無論是牛肉湯、羊肉湯、雞湯,鴨血湯,只要與紅薯粉絲勾搭上,立馬就會讓主角黯淡無光。

 

其實,紅薯粉絲的地位低賤,做出來的菜餚也不雅致,始終透著一股樸實與泥土的芳香,熱熱乎乎的下肚,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滿足感。

 

粉絲雜燴湯,是過去北方人家家戶戶經常吃的。幾片肥瘦都有的肉,在鐵鍋裡炸出了油,炒熟了,再配上豆腐,大白菜,添幾瓢水,煮熟了,再下幾把紅薯粉絲煮一會,一鍋熱騰騰的粉絲大雜燴就算做成了。一張方桌,一碗粉絲雜燴湯,就著剛從籠裡拿出來的熱蒸饃,僅憑那彼伏吸粉條時發出的「吸溜」聲,你就能感受到吃的該有多滿足。

 

紅薯粉絲不是山珍海味,它始終從勞動人民手中來,再到人民舌尖中去,煙火之味就是這麼接地氣。清爽的菠菜拌粉絲、辣乎乎的豆芽炒粉絲,香濃無比的粉絲牛肉餡包子,那一樣不讓我們惦記。比如女作家三毛。她的《撒哈拉沙漠》,其中有一篇極有煙火氣息的文章叫《沙漠中的飯店》,在這篇文章中三毛也提到了粉絲。

 

文章說,婚後三毛收到了母親航空包裹運去的大批粉絲、紫菜、冬菇、生力麵、豬肉乾等在撒哈拉沙漠裡比較珍貴的食物。她第一次做的「粉絲煮雞湯」第二次吃到粉絲,做的是螞蟻上樹,將它在平底鍋內一炸,灑了肉和汁。而第三次的粉絲,是做的菜肉盒子,粉絲切得碎碎的當餡,荷西說:「你在小餅裡放了鯊魚的翅膀對不對?聽說這種東西很貴,難怪只有一點點。以後這種很貴的魚翅膀,請媽媽不要買了,我要寫信謝謝媽媽。」可見荷西把粉絲當作了魚翅。想必外國人不知道粉絲為何物。

 

讀罷此文,深感三毛對人間煙火的熱愛。她在《沙漠中的飯店》一文中提到的「螞蟻上樹」 就是四川一道名菜,但食材中沒有螞蟻,這道菜又叫「肉末粉絲」, 只因為炒好的粉絲上會粘連這肉末, 用筷子將粉絲挑起時,初一乍看, 還以為是螞蟻一樣,故得此名。粉絲色澤紅亮,肉末滑嫩,小蔥青綠,口味鹹辣,鮮香。據說,這道菜還是川菜師傅經常拿來用做廚師考級的菜。

 

另外,三毛在《沙漠中的飯店》一文中提到的「粉絲煮雞湯」、「菜肉盒子」與我家鄉的菜餚很是相似。我們家鄉有一道傳統菜叫「粉絲纏雞湯」,此菜主料為小雞,輔料為粉絲。具體做法就是小雞紅燒,後燉煮,等到小雞熟了放粉絲,由於粉絲具有良好的附味性,能吸收各種鮮美湯料的味道,再加上粉絲本身的柔潤嫩滑,爽口宜人,所以吃起來卻很美味。又因粉絲纏繞在小雞身上,所以就叫「粉絲纏雞湯」。

 

而三毛提到的「菜肉盒子」,在我們家鄉叫「牛肉盒子」,在家鄉,這是一種街頭小食,多在早餐食用。用肥瘦相間的牛肉和紅薯粉絲,剁碎了,拌上雞蛋清、鹽、五香粉等調料,拌勻了。放進平底鍋中炸油炸,等牛肉盒子的底面變成金黃色,再用筷子將牛肉盒子反過來,將另一面也炸至金黃色,就出鍋了。「牛肉盒子」也因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香味濃鬱而受人喜愛。

在中國,我估計每一個地方都會有紅薯粉絲,而紅薯粉絲又因烹飪習慣的不同,讓紅薯粉絲的味道就會千變萬化。對於一個人來說,每一種紅薯粉絲的味道都代表著各自家鄉的味道,一生難忘。

微信號|潁州文旅

潁州區文化旅遊體育局官方發布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年夜飯 有一種味道叫家鄉
    「潮Fun中國年」年夜飯套餐文昌雞翡翠麒麟印尼紅東星斑農曆新年進入倒計時,它來了,它來了,它帶著家鄉的味道來了。它,代表著一家人的團圓聚首,是我們一整年的翹首以盼。它是熟悉、是歡欣、是熱鬧。它是誰?是舌尖上帶著暖意,混合著水土、人情的年夜飯。
  • 暖在心頭的家鄉味道—衡陽長樂紅薯粉
    世間的美味有千萬種, 我獨好家鄉那一口, 無論我走到哪裡, 那滋味縈繞著我 寒冷的冬季, 讓蒸遊君陪你嗦一口家鄉紅薯粉。
  • 家鄉的紅薯比蜜甜
    自從進入中華廣袤的沃土,紅薯便在不同的氣候土壤條件下,經過各地不斷栽培改良,品種迅速多樣化:有的白皮,有的紅皮,有的紫皮。其瓤或白或黃或紅或紫。各個花色品種,各有千秋:有的味道鮮美,但產量較低;有的其味稍遜,但產量較高;有的白瓤不太甜,但澱粉含量最高。最終市場流行的紅瓤和黃瓤,在質量產量上都脫穎而出。
  • 《我和我的家鄉》,有一種家鄉叫遠方
    對家鄉更有感觸的,恰恰是在外奮鬥、逢年過節回到家鄉的人。在城鄉之間,在大城市與小城鎮之間,在大城市與大城市之間,在追求理想或辛苦謀生的過程中,感受著撕裂、孤獨、幻滅的人們才會對家鄉更有深情。在「家鄉共情」這一點上,另外四則故事頗有缺失,筆者認為這部電影的名字更應該叫——「我和我奮鬥的地方」。
  • 灌陽青箱紅薯粉絲
    灌陽青箱紅薯粉絲文|排骨灌陽有個叫青箱的村子,家家戶戶做紅薯粉絲。幾百年來,許多故事讓青箱人不能忘記:一位原中央領導與該村紅薯粉絲有過一段緣分;一個叫唐石的灌陽人在臺灣為唐景崧做紅薯粉絲;紅薯粉絲技藝「傳男不傳女」的做法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才被打破……1.郵寄紅薯粉絲到北京早有媒體報導過灌陽產的紅薯粉絲,講了它的歷史,說了它的故事,但給讀者的感覺是輕描淡寫,好比紅薯粉絲缺了酸辣椒
  • 家鄉美食不僅僅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家鄉情懷,智哥分享家鄉美食
    家鄉美食不僅僅是一種味道,也是一種記憶,更是一種對家鄉的情懷。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款屬於自己的家鄉美食,當我們在外時間久了就會十分懷念它。我是農村智哥,土家族,來自重慶秀山,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記憶中的家鄉美食:1、油粑粑油粑粑也叫油城兒,是武陵山區土家人的特色美食;是土家族逢年過節製作的食品,小朋友們甚是喜愛的零食,其味外面焦脆、裡面香軟。
  • 千燈人念念不忘,思念家鄉之味道
    家鄉炎劉鎮的味道,就是那嫋嫋炊煙的味道。每當暮色之時,那縷縷炊煙升騰在穹宇中,瀰漫在黃昏的街頭。你此時深深地吸吮一口,眯閉起眼睛,你便會沉醉在這濃濃的鄉情裡。舌尖上的鄉愁,一定是五味雜陳的。想家,是回不了家的人最大的鄉愁,舌尖上的家鄉炎劉鎮的美味,也許最能慰藉那顆想家之心。人們關於家鄉的思念,常常發於美食,而止於美食。在我記憶裡,家鄉炎劉鎮的特色小吃,很容易喚醒人們思鄉的情愫。
  • 紅薯飄香,家的味道
    忽然一股香甜的烤紅薯的味道,隨風飄忽而至,猶如一股暖流般,瞬間激活了自己那已被凍僵的神經。循香識味,轉頭看去,果真在路邊的巷子口,看到了一個烤紅薯的火爐,和火爐旁拿著火鉗,吆喝著賣烤紅薯的大嬸。不由讓我這特愛吃烤紅薯的人一陣欣喜,心生溫暖。
  • 【舌尖上的桐城】家鄉的味道:山粉圓子燒肉
    兩情相悅,用在家鄉的山粉圓子和紅燒肉上那是再合適不過了。兩種美味恩愛纏綿,你儂我儂,水乳交融。"而在我看來,家鄉的山粉圓子要比張志和的鱖魚更加美味多了。所謂"餘味繞梁,三日不絕。"山粉圓子燒肉是山粉圓子和紅燒肉的珠聯璧合,那麼我就先說說山粉圓子吧。山粉圓子的食材是山粉,山粉我們叫山芋粉,學名紅薯粉。
  • 【專題】有一種炫富,叫我在潁上吃早餐!!!
    有一種炫富,叫我在潁上吃早餐!!!從熱氣氤氳的包子、現炸的油條,再到大餅、包子別人吃早餐是這樣的▼09 胡辣湯,潁上特產胡辣湯,味道醇厚,鹹香可口,三天不吃就會異常想念。喝一口胡辣湯,吃一口油條,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 紅薯粉絲怎麼鑑別真假 如何正確識別真正的純手工紅薯粉絲?
    詳細解說如何正確識別真假紅薯粉條和真正的純手工紅薯粉絲,讓家人都能吃上健康美味的紅薯粉絲,遠離假粉絲的殘害。 紅薯粉絲怎麼做的 紅薯粉絲加工的原料要求:用於粉絲加工的紅薯澱粉應是色澤鮮而   原標題:紅薯粉絲怎麼鑑別真假 如何正確識別真正的純手工紅薯粉絲?
  • 人間至味是紅薯香
    在家鄉神仙地裡,如水的月光灑在成片的紅薯地裡,山風拂面,紅薯花的淡香撲鼻而來。我和父親站在紅薯溝裡借著月光在鋤草、理紅薯藤。父親古銅色肌膚在月光下閃閃發亮,晶瑩的汗珠滴在紅土上。幹活勞累的父親臉上帶著一種沉默的發自內心的微笑。看著地裡長勢良好的紅薯藤,他知道今年會是一個豐收年。我幹不動時,會跑到地邊和我的大黃狗坐在一起看著月亮發呆。
  • 吃紅薯粉絲有什麼好處?哪個牌子好吃靠譜?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吃一些粉絲,而紅薯粉絲就是其中之一了。紅薯粉的吃法多樣,常見的會在涮或者在吃麻辣燙時添加,吃起來潤滑,味道鮮美,而且富含營養價值。那麼你知道紅薯粉對我們身體有哪些好處嗎?以及有什麼不錯的紅薯粉絲推薦嗎?
  • 紅薯竟然吃出板慄味,農民通稱「板慄薯」
    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讚都會帶來好運氣喔紅薯吃慄子味,海南「慄子土豆」售價高達16元/公斤!海南澄邁是長壽的故鄉 ,有一個叫叫橋頭鎮的小鎮 ,那裡生產的紅薯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板慄紅薯被稱為慄子紅薯或慄子紅薯 ,這與我們經常吃的紅薯不同 ,這是一個新的品種 ,因為它的味道像慄子,它也被稱為"慄子紅薯"。
  • 【記憶】於報生 | 紅薯的味道(耐人咀嚼的紅薯「人生」)
    因老家親戚從鄉下送來剛出的紅薯,老伴趕忙蒸熟了也端上來讓孩子們嘗嘗鮮。誰知孩子們搶著吃紅薯,好菜卻剩下了不少。孫子大口大口地吃著紅薯,滿心地歡喜。「爺爺,爺爺,這盤菜這麼好吃,它叫什麼名字?」「它叫紅薯,是咱老家山區種的。爺爺從小就是吃著它長大的。」我笑著回答孫子。看到孩子們愛吃紅薯。
  • 紅薯又叫番薯,它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在他做生意期間,他看到呂宋島漫山遍野都種滿了紅薯,聯想到自己老家時不時遭受颱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作物減產民眾饑荒。於是產生了將紅薯引進中國的想法。但是當時,在當地殖民的西班牙統治者卻嚴禁有人私自將紅薯引入中國,更是在每個通商口岸嚴加排查。導致了「紅薯入京」變得異常困難。
  • 我知道廣豐有一種冬天叫煨番薯!
    有沒有回憶起你小時候,是哪個吹的最起勁的少年?其實在農村還有其他的烤紅薯方式,每當家裡用土灶做完飯,將紅薯埋進灶裡還燒紅的炭堆,等炭快冷卻的時候再拿出來吃,紅薯外面那叫一個黑,不過吃起來依舊是不錯的。還有的一種就更厲害了,小編家鄉有個燒磚廠,只需帶上幾個紅薯,將紅薯埋入燒磚廠的泥中,就跟悶叫花雞一樣,這種紅薯熟的透,也是很好吃的。但是對於流動作業的街邊烤紅薯攤來說,碰不碰的上還得看運氣。所以呢,萬一沒買到怎麼辦?▐ 不如自己煨個番薯吧。首先是選好紅薯,紅薯的品種非常多,並不是所有的紅薯都適合做烤紅薯。
  • 今年農村這種紅薯利潤高,紅薯長著板慄味道,地頭價7塊錢一斤
    紅薯是公認的抗癌之王,富含豐富的澱粉、胡蘿蔔素以及鉀、鐵等10餘種微量元素,能保護人體上皮細胞的結構完整,抑制病毒活性,阻斷胃腸道中亞硝胺的產生,消除食品或環境中汞、鎘、砷等引起的毒性作用,阻斷有毒金屬的致癌過程,因此紅薯被專家稱為營養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 有一種美食叫「老媽的味道」
    但母親在廚房創造的家的味道,讓我們無論走多遠,總能找到家的方向。我是老媽遠嫁的女兒,我們之間隔著大約2000公裡的距離。多年在他鄉工作生活,我對老媽有無盡的牽掛和深深的愧疚。但老媽總有辦法讓我享受到家的美味。每年夏天麥子成熟的時候,陽光正好的上午,老媽會把新麥淘洗乾淨,曬乾,到磨坊磨成面,再去麵條廠壓成掛麵,快遞一箱給我,年年如此。
  • 台州百味|香甜可口的番薯,是你記憶裡的味道嗎?
    或者在秋收後的田野裡,把紅薯放進早就挖好的洞裡,點燃稻梗、枯樹枝,在煙塵滾滾中然後不斷添加柴火……不用多久,紅薯的香味噴湧而出。不管烤熟的紅薯燙不燙手,忙不迭地把火裡刨出來的燙手的紅薯握在手裡,然後把燙手的烤紅薯從左手顛到右手,再從右手顛到左手,急不可耐地剝開紅薯皮,把冒著熱氣和香氣的紅薯趕緊送進嘴裡……那是人間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