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部中韓同步首播的韓劇,《太陽的後裔》讓中國女性有了新「老公」的同時,也讓其背後的中資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
從傳統電視平臺轉戰視頻網站合作,韓劇走進中國市場已超過20個年頭,並幾番掀起韓流熱潮。其在年輕女性觀眾群中的勢力不容小覷,而中國電視劇從業者也積極應對,突出重圍,找到了一條雙贏之路,成功將友誼的小船升級為愛情的巨輪。
曾經,央視八套是許多人觀看韓劇的主要渠道,《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看了又看》《人魚小姐》是主婦們的最愛。這些家庭倫理劇大多在50集以上,在年輕群體中的吸引力較小,年輕人更喜愛《藍色生死戀》《天國的階梯》之類的「車禍、癌症、治不好」的悽美風韓劇。
2003年,一部歷史勵志韓劇《大長今》橫空出世,風靡一時,該劇主題曲更是唱至街頭巷尾。2004年,浪漫喜劇《浪漫滿屋》的出現,改變了「韓劇三寶」的悲情模式,韓劇開始向輕喜劇風格轉變。
韓國電視劇在中國走俏,與其展示多方位的社會生活及人類普遍的情感追求有很大關係。
韓劇類型可謂包羅萬象,有言情劇、穿越劇、悲情劇、輕喜劇、家庭劇、勵志劇等等,這也造成了韓劇市場不是籠統地面向大眾,而是十分細緻地面向各階層人群。樸實的生活細節以及與中國相近的文化背景,令韓劇較之其他外國劇更能引發中國觀眾的共鳴。
另外,隨著政策的鬆動,韓國偶像團體能夠同時在中韓兩國出道演出,導致粉絲激漲,再加上越來越多的「idol」轉型為演員參演韓劇,使得韓劇愈發紅火。
這股韓流自然也引起了中國電視劇從業者的注目。電視臺購劇的單一模式漸漸勢微,中韓合拍的一些電視劇也常常水土不服,於是引進模式劇成為了新的製作手段。
根據廣電總局2015年的「限外令」,引進境外劇要「先審後播」,且數量不能超過上線國產劇的30%。曾經瘋狂採購海外劇的視頻網站因而頗受打擊,而模式劇則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繞過這些限制,成為海外劇的替代品。
▼
更重要的是,在當下中國電視劇市場高速發展,生產方式和產業鏈亟需進一步整合升級的大背景下,模式劇可提供完整的劇本,並且已經通過多國觀眾的檢驗,是一種比較經濟的製作模式。它不但能夠豐富中國電視劇的類型,也能通過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使中國電視劇的生產方式實現革新。
《回家的誘惑》《一不小心愛上你》《相愛穿梭千年》,這些熱播的國產劇便分別改編自韓劇《妻子的誘惑》《藍色生死戀》《仁顯皇后的男人》。這類模式劇並不僅僅翻拍劇情,有時還會使用韓國演員以及韓國製作班底。尤其是韓劇中的打光備受國內粉絲讚賞,高水平的打光讓劇中演員們的皮膚看起來粉嫩透白,更具夢幻效果。
隨著韓劇在中國流行,其版權費也水漲船高。據韓國媒體報導,三四年前,韓劇在中國的網絡轉播權每集僅1000至3000美元,到了2013年卻迅速突破了單集1萬美元。
《來自星星的你》版權已達每集4萬美元,到了《Doctor異鄉人》已經突破了每集8萬美元,李鍾碩主演的《匹諾曹》每集價格則為28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版權費的飆升,使單靠貼片廣告的國內視頻網站收回成本變得越來越難,因此「為他人數錢的」質疑之聲也隨之而來。但中國的電視劇從業者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在《太陽的後裔》中找到了新的出路。
作為一部紅到天際的韓劇,《太陽的後裔》雖已完結,但由於要成為會員才能實時觀看,免費版大結局的開放還是會讓這部「神劇」延續大熱狀態。正因為是首部實現同時放送的韓劇,《太陽的後裔》的影響力、商機和商業利益才得以放大。
從商業角度來看,與其說《太陽的後裔》是韓劇商業成功的典範,不如說是中國商業成功的典範。在《太陽的後裔》收益當中,中方大約支付韓方50億韓元,中方賺取的利益大約是韓方的25倍,雖然是韓國製作的電視劇,但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中國公司。
《太陽的後裔》背後的製作公司 NEW 在 2014 年IPO 階段,便接受了華策影視的入股。華策影視全資孫公司華策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以 3.23 億人民幣獲得 NEW 股權共計 15%。
彼時,華策的該項投資成為中國文化企業在海外最大的收購之一,也掀起了中國企業與韓國娛樂企業進行合作的一波浪潮。入股之後,華策影視與 NEW 合資成立華策合新文化天津有限公司,雙方各持有公司 50%的股權,共同進行電影、電視劇項目的開發。
雖然華策影視曾對外表示,公司不參與《太陽的後裔》分成收入,但劇集熱播不僅幫助華策影視打響市場品牌,更帶動了公司股價上漲。自該劇開播以來,華策影視股價已從不到18元一路上漲至最高超過27元,漲幅接近50%,將大盤與同行遠遠拋在了身後。
同時,2014 年愛奇藝與華策影視宣布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為愛奇藝提供更豐富的影視劇綜藝等內容。華策影視作為優質的泛娛樂內容提供商與愛奇藝的合作,堪稱內容與渠道合作的典範。《太陽的後裔》以中韓同步播出的方式在愛奇藝平臺的播出,也印證了優質內容與渠道商的合作共振效應。此次《太陽的後裔》的大獲成功,足見華策影視作為中國一線的泛娛樂內容製作公司,在內容布局上的優質能力。
2015年伊始,由於視頻網站受「限外令」的管制,以及有關部門嚴查盜版下載網站,中國觀眾多年來的同步收看韓劇習慣被打破。為了能夠應對這些快速的變化,中韓兩國業界都作出了相應變化。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韓劇製作界比以往任何年份都更早地啟動了新一年的韓劇企劃。從2016年韓劇企劃來看,大量的韓劇製作模式從原先的「邊拍邊播」大膽變為「事前製作」。
繼《太陽的後裔》之後,
➻不乏頂級陣容的,李英愛、宋承憲主演的《師任堂》;
➻李準基、IU主演的韓版《步步驚心:麗》;
➻金宇彬、秀智主演的《任意憂傷》,
➻這些都成為了「事前製作」電視劇。
幾年前,可能只有在韓國國內發展受限的演員才會進軍中國影視娛樂市場。但是2014年之後,兩國政府積極促進建立共2000億韓元的國際合作基金,以推動兩國文化合作,中國影視娛樂市場成了韓國頂級演員也不願缺席的地方。
目前,中韓娛樂產業正在經歷一波資本深度合作的熱潮。
此前中韓文化產業的合作先後經歷了演員輸出、技術輸出以及創意模式輸出階段,中國公司除了單純大量購買韓劇版權,還會把包括編劇、導演在內的人才都「買」走,中國資本甚至開始購買製片公司、演藝公司。由此可見,目前中韓合作已經進入到多元化交流階段。
中國資本頻頻出手,一方面能借韓國優質項目實現創收,另一方面也有通過控股,零距離學習先進位作經驗的考慮。
相較於國內的電視劇產業來說,韓國擁有更加成熟的工業體系,編劇等各方面都擁有一定的優勢,電視劇類型化明顯,操作起來輕車熟路,成功率也比較高。
而對韓方來說,有資金注入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資背景會令他們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更多,也更為容易。而一部受歡迎的作品,往往能帶動演員的火爆以及相關產業鏈,如消費品出口、旅遊業的同時發展。
全球化是必然趨勢,文化產業也不例外。
如今中國資本已經試水好萊塢,在電視劇產業方面,中韓同屬亞洲國家,受儒家文化影響深遠,合作起來必將事半功倍。中韓兩國電視劇從業者只要不斷積極探索,互相學習,一定能達到共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