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怎麼不殺掉慈禧掌握大權?宣統皇帝:有3個後果他承擔不起

2020-12-24 史家講談

都知道楊立新老師的代表作是《我愛我家》,但估計大家都沒想到,楊立新老師的電視劇出道角色,其實是1988年《末代皇帝》裡面飾演的光緒皇帝。有趣的是,楊立新老師在他的電影出道作《夜盜珍妃墓》裡,同樣也是扮演光緒皇帝。光緒皇帝的一生,一直和一個女人糾纏在一起,那便是慈禧太后,這兩人之間恩恩怨怨多不勝數,連死亡也只相隔了一天。

對光緒帝和慈禧太后而言,死亡即是終結,但對後世之人來說,死亡只是開始。一直以來,出於對悲劇角色的同情,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光緒帝不大權獨攬將慈禧太后扔到一邊,甚至有更激進的人認為光緒帝應該直接將慈禧處死。

然而歷史不是想當然,不是鍵盤敲幾個字那麼簡單。

光緒之死:帝後相殺

持殺掉慈禧這種想法的人,大約是出於光緒的死因,歷年來民間野史就不斷傳說光緒帝乃是被慈禧毒死的。在光緒帝死後100年的2008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在《清史研究》發表報告,證實了光緒帝死於砷中毒。在隨後出版的《清光緒帝死因鑑證》一書中,也有大量的舉證表明光緒帝確實是被慈禧毒死的。

這樣一來似乎的確坐實了光緒帝悲情天子的人設,但在這個時間點上,無論是慈禧毒殺光緒,還是不到一天後自己也一同去世,這兩起事件都發生在兩人生命的終點,光緒帝作為一個被幽禁在瀛臺的人,在政治上已經靠邊站了,因此光緒帝根本就沒有能力去施展什麼手段來翻盤,更不用說處死慈禧如此激烈的行為了。

硬要討論光緒要不要殺慈禧這個問題,必須將時間點往前挪。

三重關係:互為一體

慈禧太后對光緒帝而言,並不是什麼七大姑八大姨之屬,他們之間還不止是親上加親,是還得再加上一親的親密關係。

慈禧太后閨名葉赫那拉·婉貞,她是鹹豐皇帝的貴妃。光緒帝載湉的父親醇親王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鹹豐帝的弟弟,所以光緒帝是慈禧太后的侄子。慈禧太后另外有一親妹妹葉赫那拉·婉貞,她是奕譞的嫡福晉,光緒帝的生母,所以說光緒帝還是慈禧太后的親外甥。到了同治皇帝駕崩的時候,四歲的載湉被抱入宮中,以堂兄弟的身份繼承鹹豐皇帝入繼大統,這麼一來,在禮法上光緒帝便是慈禧太后的養子。

有這麼複雜的三重關係,光緒帝會那麼簡單地將慈禧太后一殺了之嗎?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這樣的想法完全就搞錯了對象。慈禧太后與光緒帝之間壓根就不是政敵的關係,而是互為一體的政治聯盟。

而且事實上光緒的帝位完全是慈禧指定的,根據翁同龢的日記,在聽見慈禧親口指定自己兒子繼承皇位時,作為父親的醇親王奕譞嚇得驚恐萬分,整個人癱倒在地上,周圍的大臣怎麼拉都扶不起來。而且慈禧太后明顯不僅僅是將光緒作為一個攬權的工具人,私下對光緒非常上心,史載慈禧太后還會抱著著年幼的光緒帝給他洗澡,證明慈禧一直比較注重和光緒的關係。

慈禧太后本人無甚過錯,如果光緒還敢將慈禧殺掉,他也不用想大權獨攬什麼的了,如此違反「倫理綱常」的大逆行為,連政權的合法性能不能保住都是個問題。

胸懷大志,能力堪憂

光緒十三年(1887年),十六歲的光緒帝開始親政,雖然慈禧太后還留了不少的「後門」,比如說讓大臣上書要求太后「訓政」,同時還安排自己的內侄女與光緒帝大婚,然而於情於理慈禧太后都是將面子上的功夫做足的,朝野上下也無可非議。值得一提的是,提議太后「訓政」的那位大臣,正是光緒的親生父親,醇親王奕譞。

甲午之戰:慘敗中的慘敗

光緒帝接過來的是一個中興的大清,經過二十年的洋務運動,清朝國力略有恢復,對外一收復新疆,二打敗了法國人,在國際上的認可度非常高。

在光緒十三年皇帝親政到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之間的這幾年,政局平穩,大清依舊在向前發展中,北洋水師成軍,北京附近的鐵路相繼開工。慈禧與光緒之間雖然偶有摩擦,但大方向上整體上一體的,然而甲午一戰,不但使得兩人關係走向破裂,還使得本來有望「中興」的大清徹底跌下神壇。

許多人將甲午戰敗的原因歸咎於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師軍費修頤和園,然而客觀來看,甲午宣戰是由光緒帝親自下令的,整場戰役的指揮也基本上是有光緒帝和其老師翁同龢在指揮,然而他們卻沒有想到,這不是大清與日本之間的戰爭,而是兩種社會制度和理念的戰爭,做著中興美夢的清政府,怎麼可能比得過那邊勒緊褲頭都要開架的日本?

甲午戰爭是近代的戰爭,無論是指揮理念,軍事動員,武器技術乃是後勤調動上,清政府差得都不是一星半點。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這幅對聯中,光緒帝緬懷得可能並不僅僅是壯烈殉國的鄧世昌,還有自己未明的前途。在整場戰爭中,慈禧一直是打醬油的角色,她非常徹底地執行了「你行你上」的方針。結果到最後,反倒是光緒自己崩潰失去了戰意,慈禧太后倒覺得還能打下去。

戊戌變法:脫離現實的理想

真正造成光緒與慈禧決裂的其實是戊戌變法。

其實一開始慈禧是支持變法的,因為從歷史來看,她自己也是一個變革者。然而戊戌變法從一開始就脫離了現實,勉強來說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無論是康、梁等維新派都還沒有脫離儒家的桎梏,整一套變法就十分不倫不類。康有為甚至異想天開地想讓光緒遷都上海,甚至他覺得上海不夠大,在上海與蘇州之間畫了一塊區域要營建新都。真是好厲害的一個圈。

維新派這樣的所作所為,也難怪一向推崇漸進式改革的慈禧太后後來立場轉變得這麼快,索性發動政變幽禁光緒。恐怕在她看來,維新派這群人才是「特別不靠譜」吧。到後來維新派找袁世凱密謀刺殺慈禧營救光緒已經表明維新派在政治上已經淪落回那種舊式的會黨運動之中,戊戌六君子雖然壯烈,但也不過是一種政治上的「俠義與醉狂」罷了。

結語

某種意義上光緒帝和崇禎一樣,在政治上都是一個失敗者。相比之下,光緒帝是幸運的,他身後有慈禧太后這麼一座靠山,免去了他自縊煤山的結局;但光緒帝同時也是不幸的,活在慈禧太后的陰影之下,空有抱負缺乏手段的光緒帝明顯無法面對「千年未有之變局」的國際形勢

只不過,光緒帝雖然是失敗者,但也是實踐者。他的經歷告訴了人們在晚清的環境之下,效法日俄實現自上而下的君主立憲制改革完全是不可能的。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先行者們開始拋棄合作的幻想,探索另外一條救國的道路。隨著光緒與慈禧相繼離去,歷史即將翻到新的一頁,辛亥群英們即將踏上歷史的舞臺。

本文由史家講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走向共和:被慈禧活活給嚇死的光緒帝生父,為什麼慫成這個樣子?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3:一手籌建北洋水師,光緒帝生父為什麼被慈禧活活嚇死?一、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兒子當皇帝,老爹還活著的,沒有幾個。即使有那麼幾個,這其中比醇親王奕環還憋屈的,確實少有,雖少,但不是沒有。歷史上第一個兒子當皇帝,老爹還活著的,當屬劉太公,也就是劉邦的父親。
  • 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12年頒發的退位詔書...
    宣統皇帝全 溥儀字耀之,號浩然,乳名「午格」,年號宣統。他是清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封建 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他的退位昭示著,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的結束。
  • 光緒帝為什麼喊慈禧太后為親爸爸?看看他親爸爸怎麼死的就明白了
    並且一心要把這三個字寫好,究其原因,還是希望慈禧太后能安心到頤和園靜養,把朝政大權交到自己手上。雖然光緒帝一出場就表現的意氣風發,志在必得,頗有展翅高飛之衝勁,但一遇到慈禧皇太后立馬就蔫了下來。有一個細節恐怕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那就是慈禧本是太后,為什麼光緒帝要稱呼她為親爸爸呢?既然是太后,官員們又為什麼稱呼她為老佛爺呢?
  • 【妄言】光緒帝戊戌維新那些事兒
    光緒帝革舊維新就像是傀儡有了自己的思想,她呈壁上觀的姿態,如果有好的結果,那是她默許的,如果有不好的結果,她必然要牽動手中的傀儡絲扼殺一切。然而對光緒帝來說,百日維新不僅是其政治生涯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是其脫離慈禧執政理念的一次飛蛾撲火的努力。換個角度說,他確實得到了慈禧的默許,但默許後的舉動可能過於激進。
  • 當可憐的孩子遇上慈祥恩師翁同龢,他真正給了光緒帝皇帝父愛
    在載湉剛剛出生時,醇親王曾經為他算過命,算命先生說這孩子將來有當皇帝的命,可惜一生充滿坎坷啊!當時,醇親王不信,心想我不過是一個王爺,兒子怎麼可能當上皇帝。現在兒子真當上了皇帝,他才知道算命先生所說不虛啊,現在最讓他提心弔膽的是「一生坎坷」。醇親王總覺得,與其做一個命運坎坷的皇帝,倒不如安享平凡的幸福。
  • 歷史假想│光緒帝有機會發動政變,推翻慈禧太后的操控嗎?
    文│任微言卿光緒皇帝,似乎是大清王朝最為憋屈的皇帝!他生來本不該是個皇帝,當個快活王爺、閒散宗室本是他該有的生活。但命運卻無情的戲耍了他一番,把他扶上了萬人之巔的皇帝寶座,卻讓他有名無實,在慈禧陰沉的面孔中當了一輩子的傀儡。
  • ...溥儀是光緒皇帝的親侄子,那慈禧太后與溥儀的生母又是什麼關係呢?
    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緒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生於1871年,父親是醇親王奕譞,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1889年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 光緒與慈禧死亡日期只差一天,這是巧合嗎?慈禧為何要謀害光緒?
    ——慈禧大家應該很難想像慈禧會說出這樣的話吧,在我們零零碎碎的印象中,覺得她是一個追逐權利的女性政治家。就像武則天一般,她既是一位政績頗佳的皇帝,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連自己的孩子都下得了手,從武才人一步步到皇帝的寶座,有多少人因她而死。政治向來都是冷酷無情的,更別說身在皇家了,不是有那麼一句話麼,「最是無情帝王家」。古往今來,只要生於皇宮之中,必定逃不脫政治的漩渦。
  •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歷時從1644年到1911年,計算共計267年.
    六歲即位由慈安慈禧垂簾聽政,慈禧掌權,1873年親政,慈禧仍控制朝政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間,清朝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等一系列的農民起義。也辦了一些所謂的「洋務新政」。但這些與同治皇帝都沒多大關係。當時的統治者實際上是慈禧。載淳幼年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頑童,親政以後,作為一個青年皇帝,確實是辜負了朝野上下對他的殷切期望。親政兩年後,死於天花。
  • 為什麼光緒帝遺體的頭髮上發現大量的砷,他是怎麼死的?
    說起光緒皇帝,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是大清王朝最苦命的皇帝,四歲坐上皇位,在慈禧太后的掌控下長大,從他入宮起飲食起居沒有任何的自由,活生生的一個傀儡皇帝。後來為了挽救清王朝進行變法改革,但是遭到了慈禧一派的反對並以失敗告終,辦法失敗後光緒帝被慈禧幽禁於中南海瀛臺,直到三十八歲去世都沒有重獲自由。在光緒皇帝死後,關於光緒帝的死有很多種說法,有說是被人毒死的,尤其在經研究得出光緒帝的頭髮中含有超量的砷之後,似乎印證了光緒皇帝死於謀殺,那是什麼人要謀害光緒帝呢?有人認為兇手是慈禧太后,因為兩個人一直是水火不容。
  • 光緒為什麼不殺慈禧?不是不敢殺,不是殺不掉,而是不能殺
    ,康有為對日本謊稱這次來到日本是拿著光緒皇帝的「衣帶詔」來的,而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光緒皇帝從始至終是和慈禧站在一邊的,光緒不可能殺了慈禧,不是不敢殺,也不是殺不掉,而是不能殺。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英年早逝之後,慈禧將自己妹妹的孩子光緒李衛皇帝,在朝廷中,光緒真實仰仗著慈禧才能坐穩這個皇位,而慈禧也是憑藉光緒皇帝,才能安然的坐在龍椅後面聽政,所以這種情況下,光緒怎麼能殺慈禧?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 光緒帝怎麼死的是生病而死還是謀殺?據種種跡象慈禧嫌疑最大?
    大清光緒帝,悲慘的一生 光緒帝是個想為自己的國家做些實事的皇帝, 可惜生不逢時。從小都被慈禧暗中操縱,軟禁,受盡精神上的折磨,年紀輕輕的卻不幸夭折,但是歷史上的種種蛛絲馬跡,光緒並非得病死亡,而是被謀殺喝毒藥致死?得出這一結論有 何 證據,我總結了三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光緒死的太突然。光緒帝死的那一 天,光緒帝只有38歲,正是男人壯年的階段。 雖然光緒帝從小體弱多病體質不佳,雖然他死 的時候也是有病,但是他的病並不是不治之症,在病理上也不會突然導致死亡。
  • 清朝12位皇帝的順序及特點,一個順口溜教你輕鬆記住!
    那麼清朝除了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裡看到的康熙雍正乾隆,還有哪些皇帝呢?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算起,清朝共有276年歷史,經歷了12位皇帝,這些皇帝都有哪些特點呢,且看課代表來解析——
  • 慈禧太后崩逝後,大清的最高權力被誰掌握?仍然是葉赫那拉氏
    清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被囚禁於瀛臺的光緒皇帝病重,而此時的慈禧太后雖有疾在身,但「說話仍如往日、聲音洪亮堅厲,其堅強不改常度,見者皆驚」,全然沒有20小時後便崩逝的模樣。兩道懿旨,讓醇親王載灃父子成為了最大贏家,一位攝政王、一位嗣皇帝,如此「父子組合」遠超清初時期多爾袞和順治皇帝的「叔侄組合」。僅就此來看,光緒皇帝駕崩以後,甚至是慈禧太后崩逝以後,實際掌握軍國大政的攝政王載灃,無疑會掌握大清的最高權力。
  • 光緒帝死因竟是這樣!!!
    是在家哭鼻子抹眼淚,籤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江寧條約》的道光帝?還是上位三年,龍椅還沒坐熱就宣布大清滅亡的宣統帝?錯,清朝最悲催的皇帝,其實是苦逼一生的光緒帝!不信你繼續往下看 1875年,同治皇帝仙逝,按理是由先皇子嗣繼續皇位。3歲的載湉(光緒)本可安心的當一個吃瓜群眾。但是短命的同治皇帝膝下無子,慈禧就把還在後院玩泥巴的載湉(光緒)一把拎到了龍椅上。一個3歲的孩子哪裡見過這種陣勢,當即嚇尿了褲子。
  • 僅一件值7個億,真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
    1、李蓮英的起家史李連英入宮的時候,大約是清朝鹹豐帝在位時候的事情,鹹豐皇帝去世以後,慈禧太后通過輔佐同治帝,而掌握了清朝的大權。不過在這期間,宮廷裡最被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器重的太監,是安德海。當然,這倒不是李蓮英手裡權力多大,而是因為慈禧太后信賴李蓮英,加上光緒帝沒有實權,如果光緒帝強行讓李蓮英辦事兒,李蓮英雖然嘴上不敢說不辦,但實際操作中肯定拖延。不過,和安德海那種狂妄無知不同,作為安德海興衰的見證者,李蓮英始終擺正自己的地位,對毫無實權的光緒帝,也是畢恭畢敬的。
  • 重現武則天雄風,鹹豐遺詔限制慈禧,為何慈禧還能掌權四十餘年?
    大唐有一代女皇武則天,大清也有個厲害的女子 重現了武則天雄風 ,她就是清末的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是鹹豐帝的一位寵妃,也是個風雲人物了。妃子的指責只是服侍好皇帝,為皇家傳宗接代,而她的所作所為卻遠遠覆蓋了這些。
  • 清朝十二帝之外的皇帝,登基僅3天就被廢,名字聽著很耳熟
    之後清朝雖然歷經了光緒、溥儀兩位皇帝,但慈禧在世期間,大權從未旁落,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在光緒帝之後其實還有一個準儲君,名叫溥儁,他也代行皇帝之事,並且有了自己的年號,可不過三天就因為各種原因被慈禧放棄了
  • 知識 | 清朝12位皇帝的順序及特點,一個順口溜教你輕鬆記住!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算起,清朝共有276年歷史,經歷了12位皇帝,這些皇帝都有哪些特點呢,且看小編來解析——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第一位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後金政權創立者。
  • 光緒臨死前,得知下一個皇帝是親侄兒溥儀,沉默半天就說了一句話
    說到光緒皇帝,歷史迷們對他應該都不陌生。作為被慈禧太后壓制了三十多年的皇帝,過得十分悲慘。他四歲的時候就進宮了,並且還在那麼小的時候,就直接成了皇帝,一般小孩子四歲的時候,能懂什麼。所以朝政大權就一直掌握在慈禧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