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古裝劇都喜歡以清朝為背景進行編劇和拍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清宮劇,比如《雍正王朝》《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步步驚心》等等。那麼清朝除了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裡看到的康熙雍正乾隆,還有哪些皇帝呢?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算起,清朝共有276年歷史,經歷了12位皇帝,這些皇帝都有哪些特點呢,且看課代表來解析——
第一位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後金政權創立者。
評價:在位11年,統一女真各部,創建八旗制度,創立滿文。
第二位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年),滿族。
評價:在位17年,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稱帝,改國號為大清,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與明朝作戰,為清王朝的確立和後來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三位是順治皇帝,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入關後第一位皇帝。
評價:六歲登基,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享年24歲。清初滿漢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極為激烈,擊敗了各種抗清勢力,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第四位是康熙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
評價:有學者尊他為「千古一帝」,在位61年,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亂,收復了臺灣,驅逐了沙俄勢力,又平息蒙藏地區動亂,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和統一,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第五位是雍正皇帝,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
評價:在位13年,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奠定了繁榮的基礎。
第六位是乾隆皇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
評價: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也是清朝壽命最長的一位皇帝,活到了89歲。
第七位是嘉慶皇帝,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 (1760—1820年)。
評價:即位後,雖然剷除了貪贓枉法的權臣和珅,多方採取措施,但內憂外患甚為厲害,終難擺脫江河日下的命運。
第八位是道光皇帝,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
評價:在位30年,由於國力開始衰落,故極力提倡節儉,改革鹽政,部分弛禁開礦,並整頓吏治。但腐敗成風,大臣懦弱無能,被列強侵害。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籤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第九位是鹹豐皇帝,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
評價:在位11年,即位不到一年,就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相繼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英法聯軍一直打到帝都,鹹豐皇帝倉皇逃到熱河避暑山莊,從此再沒回皇宮。
第十位是同治皇帝,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
評價:五歲即帝位,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
第十一位是光緒皇帝,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
評價:四歲登基,實際大權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1898年,光緒帝啟用康有為、梁啓超等進行「戊戌變法」,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囚禁慈禧,但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幽禁在頤和園。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
第十二位是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評價: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和平退位。
最後,歷史文化課代表還為大家編了一個順口溜,幫助記住清朝12位皇帝的順序:
努爾哈赤皇順康,雍乾嘉道鹹同光,清朝一共12帝,最後宣統最悲傷。
如果你喜歡課代表的圖文,記得點讚並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