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停止追擊,蘇聯大使揚言向史達林告狀,彭總大怒:悉聽尊便

2020-12-24 拍案驚奇

我志願軍攻克漢城的消息傳到國內,國內一片歡慶沸騰,老百姓紛紛走上街頭,熱烈歡呼,到處都洋溢著一片喜慶的氛圍,當天人民日報就發出了頭版頭條《中朝軍隊發起新攻勢,光復漢城向南急進》,另外很多報紙報刊也紛紛刊發消息,祝賀漢城光復,其中有一條社論這樣寫道:

「向大田前進!向大丘前進!向釜山前進!把不肯撤出的美國侵略者趕下海去!」

此時國內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此時的志願軍已經是精疲力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從三八線到三七線這不到100多公裡的地區,志願軍和美軍展開了慘烈的拉鋸戰,由於所到之處,戰火不斷,荒無人煙,志願軍的後勤補給能力又非常差,此時的志願軍基本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說禦寒的衣物和彈藥了,雪上加霜的是部隊中又出現了疫病,由於缺少醫藥,導致疫情蔓延,加上凍傷和在戰爭中受傷的傷員,此時彭德懷意識到:不能再繼續向前追擊了,否則將會功虧一簣。

此時美軍正在蓄謀反擊,在烏山設伏,彭德懷得知消息後,立刻下令,命令50軍正向南繼續挺進的一個團轉入防禦狀態,中朝軍隊在三七線全面停止追擊,經過九天九夜的血戰,志願軍向前推進了100多公裡,正當各軍指戰員紛紛摩拳擦掌,準備乘勝追擊時,司令部卻傳來命令不許繼續追擊,鬥志正旺的指戰員們徹底傻眼了,有人以為所傳命令有誤,紛紛打電話給司令部,要求請戰血拼,堅決要將聯合國軍趕下海,好早點結束戰爭回國。

聽到各軍指戰員發的牢騷之後,彭德懷並沒有生氣,反而意識到目前志願軍中仍然存在著一種「速勝」的思想,儘管這種「速勝」思想對於鼓舞士氣十分有利,但是卻忽略了我軍戰備不足,後勤補給短缺的問題,為了提高認識,讓各軍充分認識到我軍所面臨的危險處境,彭德懷決定給大家開個會。

在會上,面對上下狐疑的眼光,彭德懷的語氣卻十分平和,他十分溫和的說:

同志們,第三次戰役我們已經勝利收復了漢城,將聯合國軍打的倉皇潰逃,現在祖國已經得到了我們勝利的戰報,但是卻不了解我們的真實處境,不了解我們志願軍面臨的巨大困難,國內如此大張旗鼓的宣傳,這讓我非常不踏實,因為美軍的主力並沒有被我軍殲滅,戰鬥力仍然十分強大,現在他們的海空軍還佔有絕對的優勢,現在他們會不會已經設下了圈套等著我們去鑽呢?會不會利用我們戰線拉的過長,再製造一個仁川登陸計劃呢?

說到此處,彭德懷的語氣變的十分沉重,而會上的各軍指戰員也心頭一沉,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彭德懷接著講:

麥克阿瑟絕對不會甘心失敗,也不會就此罷休,放棄漢城很有可能是他們的陰謀,不久之後,聯合國軍或許將大規模的瘋狂進攻,向我捲土重來。

彭德懷再次提醒在座的指戰員,從目前打掃戰場來看,敵人的主力並沒有遭受到損失,飛機大炮仍然是他們絕對的優勢,反而是我軍遭受了不少損失,經過兩個月三次大戰役,部隊已經十分疲倦,又沒有海軍空軍的保護,稍不留神,就可能導致戰爭局勢的逆轉。

想到在幾次戰役中犧牲的戰士們,彭德懷的鼻子有點酸,聲音很低,突然,他大聲說:「同志們,戰士們把生命交給了我們,我們要珍惜每一個戰士的寶貴生命,我們要適可而止,要儘量減少傷亡!」

聽完彭德懷的考慮,很多指戰員也明白了彭帥的苦心,然而,在會議結束後,蘇聯駐朝鮮大使兼人民軍總顧問的拉佐瓦耶夫卻怒氣衝衝的闖進了總部的大門,氣衝衝的要找彭德懷理論,彭德懷得知蘇聯大使前來,非常客氣的準備伸手與他握手,可萬萬沒想到,拉佐瓦耶夫一把推開彭德懷,憤怒的質問彭德懷為什麼要停止追擊,明明現在我方處於優勢,還攻克了漢城,為什麼不一舉消滅聯合國軍,如果再打幾天,美軍會失敗的更慘!

彭德懷按壓住內心的火氣,耐心的向拉佐瓦耶夫解釋,現在局勢對我方很不利,你這種想法是非常不切合實際的,韓戰最起碼還要打個兩三年,現在想通過僅僅半年時間來一舉解決戰鬥,這完全是行不通的,拉佐瓦耶夫被彭德懷的一番話說的啞口無言,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

彭德懷,我要馬上向史達林告發你,要他撤職查辦你!

彭德懷聽到拉佐瓦耶夫這番話,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怒火,怒拍桌子:

那就悉聽尊便,要殺就殺我的頭好了!

此番爭論之後,拉佐瓦耶夫果然向史達林告了狀,而彭德懷也將拉佐瓦耶夫的態度向主席做了匯報,在這個問題上,史達林果然有了卓越的眼光,在接收到拉佐瓦耶夫的電報後,對米高揚說道:

彭德懷在朝鮮打得十分出色,這是個天才的軍事家。我們親愛的拉佐瓦耶夫卻在彭德懷面前指手劃腳,大發雷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這是個沒有教養的蠢才,立刻將他調回國,嚴肅地處分他,才能讓志願軍方面消除對我們的誤會。

在彭德懷與拉佐瓦耶夫爭論的第三天,金日成又來到君子裡中朝聯軍司令部。彭德懷已從拉佐瓦耶夫的口中得知金日成也存在乘勝追擊的思想,並對自己的做法十分不滿,所以,早有了思想準備。在金日成來後,彭德懷拉著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等一起會見了他。

最後,金日成覺得彭德懷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但仍有些不甘心。恰好此時史達林撤換拉佐瓦耶夫的電報到了。電文還指出,強行南下的觀點是錯誤的,彭德懷是久經考驗的指揮員,天才的軍事家,他指揮志願軍打敗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有史達林的這番話,金日成才徹底無話可說了。

《決戰朝鮮》這部書是迄今為止國內最有權威性,史料價值最高的韓戰書籍之一,作者李峰以恢宏的氣勢、細膩的語言全景式的描繪了韓戰這場宏大的歷史畫卷,從檔案解密到人物刻畫,實現了讀者讀書觀戰的直觀感受,讓人讀後難忘,關於這部書國內讀者好評不斷,軍事大咖也聯名推薦。作者李峰曾經寫過一篇《不是我寫得好,是先輩們打得好》這樣一篇自序,讀來讓人飽含熱淚,他在序言中這樣寫道:「或許,在我們中的某些人嘲笑那些歷史硝煙裡的偉岸身影時,他們也在雲端冷冷地鄙視我們這個時代的許多淺薄和低劣。正因為我深深地理解那些雲空中的英靈,所以我能寫好他們,這也就是《決戰朝鮮》得到廣大讀者認可的根本原因吧。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時代,要想被人看得起,總還是需要一點精神的。真的,不是我寫得好,而是先輩們打得好!」

購買連結

今天小編強烈給大家推薦這部書,現在只需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志願軍勇猛打到三七線,彭總緊急命令停止追擊,原地待命,這是什麼...
    此刻有著戰略眼光的彭總,他敏銳的察覺到美軍不是潰敗,而是有計劃的進行撤退,於是他果斷下令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停止追擊。 1月8日,在偵查到美軍在烏山地區設下重兵埋伏後,彭總斷然命令我50軍停止追擊,轉入防禦,並下令中朝部隊全線停止前進,暫時停止追擊。
  • 金日成不顧志願軍傷亡慘重,要求繼續追擊,彭總:朝鮮可以自己追
    對於敵我雙方存在的現象,彭老總心知肚明,所以在第三次戰役後期,果斷下令各部隊停止進攻。但是在彭老總下達停止進攻命令的時候,蘇聯駐朝大使兼人民軍總顧問拉佐瓦耶夫氣勢洶洶地來到志願軍司令部,要求他繼續進攻,把美軍趕下海,統一朝鮮半島,並威脅要去史達林那裡告他。
  • 李奇微設了一個圈套,蘇聯駐朝大使上當,但被彭德懷看穿並化解
    然而中國人民志願軍佔領漢城後,他這樣害怕和擔憂主要來自於對軍事形勢的冷靜思考。殲敵只有1.9萬餘人,敵人的撤退是有計劃的,漢城是一座空城。彭德懷將所有的信息串起來,他肯定李奇微是設了圈套,引誘中國人民志願軍繼續追擊,彭德懷覺得不能再追擊了。1951年1月7日,彭德懷下令停止追擊,結束了第三次戰役。
  • 攻下漢城後彭總下令休整,金日成不滿,毛澤東:朝鮮軍可自行追擊
    志願軍並未滿足眼前的勝利,緊接著又打響入朝之後的第三槍。志願軍指揮部集中6個軍的主力,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再次對聯合國軍發起了全線進攻,殲滅敵軍一萬九千多人,佔領韓國首都漢城,將戰線從之前的「三八線」附近推至「三七線」( 北緯37度線)附近。隨後,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審時度勢,適時對志願軍下達了停止追擊的命令。
  • 志願軍平推到漢城,彭德懷卻下令停止追擊,他在害怕什麼
    這個巨大勝利無疑鼓舞了中朝軍民,中朝軍民發起了熱烈的慶祝儀式,並鬥志昂揚,呼籲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繼續往南前進,把聯合國軍趕下海,1月5日,人民日報第一版頭條為《朝中軍隊發起新攻勢,光復漢城向南急進》,同時,國內湧現各種捐款捐物,踴躍參軍,甚至在功德林改造的國民黨高官們也為志願軍做炒麵。
  • 第一次戰役剛打完,金日成就要指揮權,蘇聯顧問也向彭總發難
    同時,志願軍的部隊已經入朝連續作戰了十多天,糧食和彈藥已基本告罄,反觀聯合國軍,此時的他們可並未傷及元氣,這就意味著他們在損失不太大的情況下極有可能發動反擊。由主動變被動,這是彭總絕不允許出現的情況,於是在清楚判斷敵我雙方的形式後,彭總果斷髮出讓志願軍停止追擊,向後撤退的軍令,因為一個新的戰役計劃已在彭總的心中逐漸成型。
  • 在朝鮮第三次戰役中,彭總收兵驚動毛澤東和史達林,理由讓人信服
    在抗美援朝中,他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在朝鮮戰場指揮戰鬥,他也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在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戰役中,彭德懷的一些做法讓許多人不解,其中就有毛澤東和史達林,這是怎麼回事呢?在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戰役中,由彭德懷率領的抗美援朝志願軍連連擊退,連續8晝夜對美軍迅猛追擊,將戰線推進了80到110公裡。這場戰役可謂是大勝,最終僅殲滅敵軍約1.9萬。
  • 韓戰時,美國揚言要用原子彈,為何最後沒用?我國啥態度?
    杜魯門曾得意洋洋地向史達林炫耀,他們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炸彈。其實早在1941年美國剛開始研製原子彈時,蘇聯就得到了情報,甚至史達林比杜魯門知道原子彈的時間要早得多,後來蘇聯也搞到了關鍵性的技術情報。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震驚了世界,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 麥克阿瑟設下陷阱,人民軍統帥和蘇聯顧問中計,彭德懷識破並化解
    可以看到,我軍從剛入朝的純軍事目的,向政治目的躍進,下一步就是要建立國際上的政治地位,而只有打到三八線以南才能掌握政治主動,因為只要打到三八線以南,我軍就可以根據情況決定下一步是戰還是停止,這樣就可以由我說了算。這時,中朝聯合司令部成立,決定再進行一次戰役,即第三次戰役。
  • 蘇聯把竊聽器做成什麼禮物,為何美國大使放在辦公室,8年未發現
    1933年,美國和蘇聯正式建交,也就是從這一刻起,兩國之間的間諜活動就從未停止過。蘇聯的克格勃對美國進行了各種方式的情報刺探,向美國各領域放飛著他們訓練有素、美豔性感的「燕子」。這些「燕子」想方設法地滲透到美國各個部門,源源不斷地傳回各種有價值的情報。
  • 史達林與蘇聯國歌的誕生
    1943年,史達林在艱苦的戰爭條件下想到了蘇聯沒有國歌,只有一首非正式的國歌是《國際歌》,在隆重的大會上都奏《國際歌》。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不許後退一步」,史達林的227號令
    1942年7月28日,羅斯託夫陷落4天後,史達林頒布了著名的227號令:「不許後退一步」。紅軍一次次的失利讓形勢危急起來,希特勒確信紅軍就要完蛋了,蘇聯南部防線已經崩潰,紅軍已經退到頓河沿岸,指望依靠頓河天塹擺脫德軍的追擊和包圍,德軍A集團軍群此時已站在高加索的門前。
  • 彭德懷臨危受命再次出徵,載譽歸國接受史達林宴請
    遏制了敵人的攻勢,把戰線向敵方推回100多公裡,逼敵退回清川江以南。穩定了戰局,振奮了我軍士氣,粉碎了麥克阿瑟「感恩節前結束戰爭」的叫囂。敵不甘服輸,不斷回頭反擊。彭德懷耐心說服部下,要利用敵人的驕橫和輕視我軍的心態,令各部停止攻擊,佯作退卻,主力隱蔽於有利地形之後,以少數兵力誘敵深入,然後擇機殺「回馬槍」。
  • 新中國成立後,史達林看到毛澤東要來蘇聯的電報,為何心生愧疚?
    當時,史達林給的答案是:「中國政府一成立,蘇聯就立即承認你們。」當然了,這畢竟只是一個口頭承諾,毛澤東對此擔心也是應該的。可現在不一樣了,蘇聯真的兌現了承諾,毛主席自然也十分高興。而且,毛澤東也十分明白,建設社會主義是非常不容易的,是非常需要友誼的援助,前人的經驗的。而在這方面,蘇聯無疑是最好的案例,也是非常值得借鑑的經驗。
  • 同樣是前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與赫魯雪夫兩人關係是怎麼樣的?
    1937年6月,史達林確定在莫斯科州抓捕3.5萬名「敵人」的定額,而在7月10,赫魯雪夫向史達林匯報說莫斯科州已經逮捕了大約41304人犯罪分子,超額完成任務,很得史達林的賞識,1937年底,史達林任命赫魯雪夫為烏克蘭第一書記。赫魯雪夫到了烏克蘭之後,從1938年到1940年共抓捕16多名的敵對分子,烏克蘭當時所有領導全部抓捕,整個機構清洗一遍。
  • 抗美援朝時,蘇聯賣給志願軍100架戰鬥機,偏偏不給副油箱
    美聯軍依靠強大的空軍力量對志願軍陣地進行狂轟濫炸,對運送物資車輛進行攔截。整個志願軍隊伍竟然拿美國一點辦法也沒有,也正是因為空軍的不斷騷擾,志願軍物資才變得極度匱乏,當時非戰鬥減員人數直線上升。戰場危急,如果不能拿出制空力量,志願軍恐怕要在戰場上失利。 1950年10月份,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赴蘇聯求購戰機。其實當美聯軍在仁川登陸時,蘇聯也對中國能否出兵犯嘀咕。
  • 抗美援朝 距離停戰前十五分鐘 為何志願軍還炮轟美軍?
    但是比較麻煩的是美國和中國並沒有建交,雙方並沒有溝通的渠道,無奈之下,美國和蘇聯進行溝通,希望通過蘇聯建立和中國的聯繫。蘇聯駐聯合國大使在1951年6月23日的聯合國發表了一段講話,在其中提到了韓戰應當儘快結束,儘快開啟談判。他的這一表態,也代表了史達林的想法,最終中朝美在1951年7月10日的開城進行停戰談判。
  • 錯判日本野心釀劇變 史達林與「九一八事變」
    次日,《申報》與《中央日報》報載:「俄將進兵東路,藉口華軍無力護路」、「日軍暴行未已,俄聲言進兵。」之後數日,蘇軍增兵中蘇邊境的傳聞隨之甚囂塵上,各大報紙更是積極渲染此氣氛。《大公報》就披露,「俄外長正式通知日本大使:蘇聯對日本向中東路繼續進兵,已不能再取旁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