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平推到漢城,彭德懷卻下令停止追擊,他在害怕什麼

2021-01-09 毫末趣讀

1950年12月31日,志願軍發起第三次戰役,三天內全線突破敵防禦縱深達20公裡,戰至1951年1月4日,志願軍已經平推到漢城,兵臨三七線。這個巨大勝利無疑鼓舞了中朝軍民,中朝軍民發起了熱烈的慶祝儀式,並鬥志昂揚,呼籲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繼續往南前進,把聯合國軍趕下海,1月5日,人民日報第一版頭條為《朝中軍隊發起新攻勢,光復漢城向南急進》,同時,國內湧現各種捐款捐物,踴躍參軍,甚至在功德林改造的國民黨高官們也為志願軍做炒麵。

與此同時,前線的志願軍戰士們也是信心滿滿,很多人都覺得我們已經取得壓倒性的全面勝利,陣地上到處貼滿了「從北到南,一推就完」,「要像擠牙膏一樣,一鼓作氣把美國兵擠下大海」的口號。相比之下,兵敗如山倒的聯合國軍士氣不振,連他們的總司令麥克阿瑟都制定了全面撤出朝鮮的計劃,即便是新上任的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如何做工作,都無法提升士氣。

然而,在這種局勢下,彭德懷卻下了一道令所有人意料不到的命令——停止追擊。這道命令讓彭德懷承受了三方的壓力——國內、朝鮮、蘇聯,尤其是朝鮮的金日成,他覺得勝利在握,為何不乘勝追擊,為此,他兩次在彭德懷面前鬧,還搬出了史達林和毛主席來威脅彭德懷。對此,彭德懷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強調志願軍面前有太多困難,如果,輕敵冒進,很容易墮入敵人設置的圈套,甚至會重蹈第二個仁川登陸的悲劇。

特別是1月5日,韓先楚的一個報告,讓彭德懷膽顫心驚,報告中闡述,在第三次戰役中,志願軍損失的都是骨幹,不少營團已經喪失了攻擊能力,甚至有的師只有半數人員在前面作戰,部隊非常疲勞。而且三八線以南300裡,幾乎成了無人區,部隊根本徵集不到糧食,加上運輸險長,後勤供應不上,許多部隊只能依靠挖野草來度日,至於彈藥,服裝欠缺更是如此,一些志願軍戰士因為吃久了炒麵,甚至產生了夜盲症,這對善於夜間作戰的志願軍來說是個巨大的災難。可以說此時的志願軍是士氣最低落的時候。讓士氣低落的士兵卻攻擊全副武裝的聯合國軍,後果可以想像。

更何況,美軍雖然一個勁往後溜,但其抵抗並不堅決,傷亡並不重,漢城也是對手主動放棄的,彭德懷意識到這很有可能是美軍故意設下的圈套,誘使志願軍過遠南進,從而以疲憊甚至拖垮志願軍,之後再從後方登陸作戰,複製仁川登陸的一幕。事實上,彭德懷的戰場直覺是正確的,李奇微之所以一退再退,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如果背靠漢江和志願軍作戰,那麼聯合國軍的損失會是巨大的,他丟不起這個本錢,二是通過對志願軍前幾次戰役的分析,他了解了志願軍的「禮拜攻勢」,並推出了「磁性戰術」和「火海戰術」。也就是說,李奇微並不是兵敗如山倒,而是一次有計劃的撤退,一旦有了立足點,必然會發起反擊,所以,他在離開漢城時,刻意在牆上留字,向彭德懷和志願軍致敬的字樣。

此外,在彭德懷看來,擺在志願軍面前還有一個挑戰,就是天氣,當時的天氣實在太寒冷了,造成了部隊大量減員,僅汪洋的116師就凍傷了數千人,失去戰鬥力。

這一次,縱橫疆場數十年,天不怕,地不怕的彭德懷是真的怕了,當然,他怕的不是美軍,也不是李奇微,而是怕滿目追擊,導致志願軍戰士白白犧牲,他在面對金日成等人興師問罪的時候,拍起桌子說:「我們沒有制空權,補給無法解決,全軍官兵過江後一次補給也沒有過,身上的那幾斤炒麵早就吃光了。冰天雪地,很多人連棉衣都沒有,幾十萬大軍向前推進追擊途中,有一半人的鞋子爛了,只能光著腳行軍,燒飯的鍋也丟了,被炸壞了,戰士們在如此嚴寒的冬天赤著腳,餓著肚子,我這個司令官,怎麼忍心命令他們再追擊?」「我要對志願軍戰士的生命負責,如果錯了,我負完全責任。」「過江以來接連打了3仗,志願軍都是血肉之軀,不補充不休整,就算他們個個是神兵天將,也不可能再打勝仗。」

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堅定地站在彭德懷一邊,掌管後勤的他,知道沒有充分的物資,志願軍已經無力再發起追擊,他還列舉了幾組數據:下次戰役需要3400輛汽車運輸,現在只有1000多輛,怎麼辦?志願軍後勤人員壓力太大,1個後勤人員要供應6至10個兵,相比之下,美軍13個後勤人員供應1個兵,沒有足夠的道路和交通工具,沒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就談不上後勤保障。

相關焦點

  • 志願軍勇猛打到三七線,彭總緊急命令停止追擊,原地待命,這是什麼...
    此刻有著戰略眼光的彭總,他敏銳的察覺到美軍不是潰敗,而是有計劃的進行撤退,於是他果斷下令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停止追擊。 彭總下令停止追擊是有原因的; 因為此時我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由於部隊前進的很厲害,志願軍已深入朝鮮腹地500多公裡,後勤補給線拉長,糧食、禦寒衣物和彈藥補給都難以跟得上,前線的部隊彈藥糧食已經告馨,再加上朝鮮當年的天氣特別寒冷,戰士們凍傷情況十分嚴重,非戰鬥減員增多。
  • 攻下漢城後彭總下令休整,金日成不滿,毛澤東:朝鮮軍可自行追擊
    志願軍並未滿足眼前的勝利,緊接著又打響入朝之後的第三槍。志願軍指揮部集中6個軍的主力,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再次對聯合國軍發起了全線進攻,殲滅敵軍一萬九千多人,佔領韓國首都漢城,將戰線從之前的「三八線」附近推至「三七線」( 北緯37度線)附近。隨後,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審時度勢,適時對志願軍下達了停止追擊的命令。
  • 志願軍停止追擊,蘇聯大使揚言向史達林告狀,彭總大怒:悉聽尊便
    此時美軍正在蓄謀反擊,在烏山設伏,彭德懷得知消息後,立刻下令,命令50軍正向南繼續挺進的一個團轉入防禦狀態,中朝軍隊在三七線全面停止追擊,經過九天九夜的血戰,志願軍向前推進了100多公裡,正當各軍指戰員紛紛摩拳擦掌,準備乘勝追擊時,司令部卻傳來命令不許繼續追擊,鬥志正旺的指戰員們徹底傻眼了,有人以為所傳命令有誤,紛紛打電話給司令部,要求請戰血拼
  • 攻佔漢城,彭德懷聽到祖國狂歡的消息,為何寢食不安、又喜又愁?
    中朝聯軍司令員彭德懷於1月2日當即命令左右兩路縱隊指揮員—志願軍韓副司令和四十二軍吳軍長,立即乘勝轉入追擊。在追擊中,消滅了拼命南逃的南朝鮮第一、二、五、六師和美軍二十四、二十五師,英軍二十九旅等零散士兵各一部。當時擔任"聯合國軍"前線指揮官的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在回憶向南潰退時的情景寫道:"元旦上午,我驅車由北面出了漢城,結果見到了一幅令人沮喪的景象。
  • 志願軍解放漢城,天安門徹夜狂歡,彭德懷聽說後卻怒批:這是胡鬧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朝軍隊的最高指揮彭德懷,他意識到鞏固戰果的時候到了,絕對不能給聯合國軍準備的機會,因此下令發動了第三次戰役。但和國內民眾表現相反的是,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尤其在他聽說國內民眾亢奮的反應後,彭德懷顯得極為著急,原來這時的彭德懷有他自己的擔憂,用彭德懷的原話來講:「解放個漢城就這樣搞,要是丟了漢城,怎麼交代?這不是胡鬧嘛。」
  • 中朝軍隊捷報頻傳,金日成為求速勝失理智,彭德懷怒懟:你行你上
    之後在短短幾天時間裡,中朝軍隊捷報頻傳,以摧枯拉朽之勢順利攻佔了敵偽軍「首都」——漢城......當時的中朝部隊士氣高亢,請戰情緒十分濃烈,「速勝」思想蔓延,有人甚至都在盤算著,戰爭即將結束馬上可以回國過年了。然而,就在大家準備一鼓作氣擊潰敵軍時,彭德懷卻突然下令,全線停止追擊敵潰兵,所有部隊就地休整。
  • 李奇微設了一個圈套,蘇聯駐朝大使上當,但被彭德懷看穿並化解
    然而彭德懷司令好像沒有聽到似的依然站在那裡。作為警衛員的郭洪光不明白志願軍已經佔領的漢城,聯合國軍一觸即潰,國內的報紙都在慶祝中國人民志願軍佔領漢城的偉大勝利,為何彭德懷卻如此憂慮。作為警衛員的郭洪光當然無法猜透彭德懷此刻的內心世界。彭德懷是位身經百戰的指揮員,當年在大西北以2萬兵力對抗胡宗南近十倍的大軍,他都沒有畏懼過。
  • 金日成不顧志願軍傷亡慘重,要求繼續追擊,彭總:朝鮮可以自己追
    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的率領下開赴朝鮮,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的時候,志願軍一度越過三八線,佔領漢城,並前進到三七線附近,在當時引起很大的震動,擴大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
  • 麥克阿瑟設下陷阱,人民軍統帥和蘇聯顧問中計,彭德懷識破並化解
    由於美軍的機械化速度很快,使得我軍在國內戰爭中百戰百勝的穿插分割包圍戰術遇到了困難,有的部隊未能達成對美軍的穿插分割包圍,形成平推,使得敵人逃脫。最大的問題就是後勤,我軍在國內革命戰爭中的後勤,主要得益於人民的支援,打到哪裡就在哪裡發動群眾,因此後勤反而是我們的優勢。可是到了朝鮮戰場上,一切都需要依靠自己的一套完整後勤供應鏈,這方面我們幾乎為零。
  • 彭德懷為什麼完勝麥克阿瑟?一個在前線聽槍炮聲一個在後方陪女明星
    美軍騎兵第1師和英軍第29旅北援接應,但卻被穿插到三所裡的志願軍38軍113師在他們之間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美騎兵第1師與第9軍第2師的敗兵僅相隔一公裡多,卻死活不能會合。麥克阿瑟急得破口大罵:「什麼『開國元勳師』,都是飯桶!」 麥克阿瑟看到從三所裡突圍無望,又組織敗軍企圖從龍源裡突圍,但又一次被志願軍113師337團所阻攔。
  • 彭德懷臨危受命再次出徵,載譽歸國接受史達林宴請
    臨危受命率部倉促出徵新中國成立後,彭德懷主政西北。10月4日,中央派飛機接他來北京開會。進了會議室,他才知道是討論組成志願軍出兵援朝的問題。並且提名由他擔任志願軍的司令兼政委。聽了毛澤東和一些同志的發言,他表態說,贊同出兵援朝,服從到志願軍工作。這是典型的「彭德懷式」的表態!在開國將帥中,彭德懷以臨危受命率部打惡戰而聞名。
  • 突進100公裡,美軍傷亡僅2萬,老將彭德懷識破美軍「託刀計」
    一九五一年元月的一天,駐守在朝鮮的蘇聯總顧問什特科夫,帶著怒火大步走進志願軍彭總司令的指揮所,很明顯什特科夫不是來做客,至於原因還要從志願軍剛剛發起的第三次戰役說起,此次戰役是第三次規模浩大的推進,不僅拿下了漢城,而且把戰線推到了三七線,此次推進距離約有100公裡。
  • 志願軍鋼鐵營與敵血戰7晝夜,殲敵600餘人,最後陣地上僅兩人倖存
    1951年1月8日,在經過九天九夜的血戰後,志願軍一路勢如破竹向朝鮮南部推進了100多公裡,不但越過了三八線,攻佔了南朝鮮首都漢城,有的部隊甚至還打到了三七線附近,志願軍的輝煌戰果很快就傳回國內
  • 美軍從漢城敗逃,用一方法阻擋我軍,志願軍:很有用,但沒人性
    李奇微一上任能擺平軍心不穩的部隊確實有他的一套,但他的這一套還是靠背後經濟發達的國家。為了補充實力,美國從本土空運來一大批糧食和彈藥,更是加大軍工產品的生產,並降低徵兵年齡,從18歲降到17歲。從歐洲和日本調了一大批二戰老兵,戰鬥骨幹。
  • 韓戰:李奇微守漢城4天後敗逃,曾說:要打破志願軍不敗神話
    不過在甲午海戰發生57年後,中國志願軍終於在在漢城為華夏雪恥,這一次擊敗的是比當時日本還要強的美國。志願軍戰士入朝後,在彭德懷元帥的指揮下,連戰連捷。沒幾個月,志願軍戰士便將聯軍打退到臨津江附近。當時美國上下震驚,尤其是聯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他兩個錯誤的判斷讓聯軍陷入困境。
  • 美軍王牌連遭志願軍重創,麥克阿瑟被打蒙了!
    眼看無法阻擋潮水一樣衝鋒的志願軍攻擊,在第一次戰役中與志願軍交過手的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不像麥克阿瑟那樣盲目樂觀,當他意識到陷入志願軍包圍時,趕緊命令「聯合國軍」突圍撤退。這正在彭德懷的預料之中——38軍113師已經穿插到了「聯合國軍」後退必經之地:三所裡、龍源裡。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七集:攻克漢城
    對美國政府玩弄先停火後談判,以爭取時間準備再戰這一手,毛澤東早已料到,並提出了對策。毛澤東指出:「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為了不給敵人喘息的時間,打過三八線,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地位,就需要及時地發動第三次戰役。
  • 志願軍王牌三誤戰機,彭德懷氣得改叫老子,一個月後全軍通報嘉獎
    看來,1縱的戰鬥力從上到下都是廣泛認可的。38軍跟彭德懷的緣分還不淺呢,其前身正是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部隊,說起來可以算是彭德懷的老部下。解放戰爭時,他們奉命調入東北,發展成為1縱。可是,彭德懷對老部下絲毫沒有顧及情面,在第一次戰役當中,差點把38軍的軍長梁興初給斬了馬謖。
  • 李奇微是如何評價彭德懷的
    但在這種情況下,李奇微善於觀察和分析志願軍的作戰方式和特點,摸清志願軍的規律,最終他總結出了志願軍的作戰方法,並制定出磁性戰術將彭德懷率領的志願軍擊退,並不斷在戰爭中獲勝,從而扭轉了當時的局面,將「聯合國軍」從死亡的邊緣帶回來。 可見,此人的軍事才能不在彭德懷之下。
  • 號稱亞洲第一,被志願軍完爆,彭德懷:打到服為止
    美軍和韓軍很快發現,來自中國的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戰鬥力壓根不是一個檔次,在志願軍強力阻擊下,美軍和韓軍的北進勢頭被迅速遏制,戰線全面後撤,很快退回到"三八線"附近。彭德懷在朝鮮戰場指揮戰鬥6月20日,彭德懷向毛主席致電,建議推遲停戰協定籤字時間,再發動一次戰役,他說:「既然李承晚不服,就再幹他一場,打到他服氣為止!」北京,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