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個案例是,關於一個大學生他從學校剛出來的時候,對於自己未來趕到很迷茫。所以他選擇跟同學一樣留在了大城市,到最後他自己存了一點錢。然後把這個錢拿去開了一個服裝店,最後又跟人一起合夥,開了更多的服裝店。大概有五六家吧!最後這個是什麼樣的情況呢?是因為這個拿服裝的這個廠跑路了,最後生意做不下去了,只好把所有的店面都關了。再把工人的工資給發了,開始的時候因為店裡面的工人都知道了這個情況,所以鬧著說要提前發工資。但是他依舊是不怕的,還是等到了發工資的那天。把工人的工資發完了之後,就把店給關了。
在過年回老家的時候,他發現了自己的家鄉正在搞發展。於是他就想著,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想要做出一番成就,所以決定不再局限於大城市。所以他就自己出來準備說回鄉創業,去搞養殖。可能這對於他來講,第一次創業的失敗,算是他的一個經驗吧!
我之前接觸過這個案例,知道了大學生楊鑫,畢業在外工作兩年之後,就創業失敗。帶著女朋友王怡毅然決然的返鄉創業,當初這一看似衝動的決定,遭到了身邊人的反對。然而都無法阻止他想返鄉創業的決心,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績,讓所有不看好的人都刮目相看。
【1】踏上創業之路
現在我國農村會出現地多人少的狀況,楊鑫發現大片的土地都空閒著,因為大多數青壯年都去城市打工了。留在農村的都是一些年齡大點的農民,他們也就平時自己種了一些菜。有很多的地裡都長草了,於是他決定把這些土地都利用起來。楊鑫在網上了解到養殖「北京鴨」的項目。「北京鴨」肉用型體型壯大,軀體寬闊,胸部肌肉豐滿,頸腿短粗,蹼寬厚。具有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屠宰率高和肉質好等特點。在較好的飼養管理下,50-60日齡體重達2.5公斤左右,經填肥後體重可達3公斤。
他決定養殖「北京鴨」,在確定了創業項目,楊鑫就開始到處籌錢準備啟動資金。經過努力,加上原來的積蓄一共籌到了30萬元,終於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楊鑫承包了大片土地,開始搭建鴨棚。鴨棚的大小是長23米,寬12米,高3.5米。共建了這樣的鴨棚4個。每個棚大概可以養1700隻鴨子。楊鑫找到進貨渠道,以1元每隻鴨苗的價格拿到8000隻鴨苗。然後是挖水塘,疏通水流渠道,買飼料,請飼養員等等,僅僅是這個項目的開頭就已經花光了楊鑫籌來的所有錢。正在這時,國家鼓勵民眾創業的政策接連出臺,楊鑫抓住這個機遇。又去爭取了40萬的創業貸款,繼續他的養殖事業。現在做生意,一定要注意了解國家政策動向,把握得當,能夠為自己贏得許多便利,甚至是決定生死的關鍵。
【2】傳統銷路行路難
楊鑫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斷的學習大量的養殖「北京鴨」的知識。精心的經營著自己大量投入的養殖場,經過2個月的精心科學飼養,北京鴨平均每隻體重達到3~3.5千克。除開選留了600隻做種鴨外,其餘的決定全部售出。楊鑫找到多個渠道商,他們給出的價格也就是5元每千克,算上一些沒能養大的鴨子,全部售出才收回10萬元,除去人工費、飼料費還有前期的場地工程建設等投入遠遠還沒能夠收回成本。
像楊鑫遇到的狀況,是很多搞養殖的人都會遇到的,沒有很好的銷路,那麼也就沒有多少利潤。甚至這也是所有行業都需要解決的問題,找到自己的銷路,才能獲得利潤。
在養殖行業中,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而按照如今的傳統銷路想要收回成本真的是遙遙無期。傳統模式都已經飽和,而且也十分透明,要想得到其他人不能得到的錢,要想賺消費者看不到的錢,那就必須找到新的出路,找到新的盈利方式。
【3】別人的模式你能隨便複製嗎
畢竟接觸過許多外面的知識,也看透過其中一些商家的套路,楊鑫首先想到了走電商的道路。現在已經有許多農副產品通過電商來售賣,走B2C模式,直接在網上開店。通過網絡銷售直接與消費者對接。但是,鴨子是活物,不好用快遞去送。要想在網上做生意,還要找到鴨子加工廠,把鴨子加工之後才能夠上網去賣。當然加工之後的鴨子價格會高很多,除去加工的成本也會比直接賣給渠道商賺的多。楊鑫苦惱的是在養殖場附近並沒有合適的加工廠,於是這樣的模式似乎也不可行。
這裡我就要講到三大系統,包括產品、產業鏈、老闆圈。作為一個老闆,你的產品、產業鏈還有你的知識體系、你的人脈關係都和別人不盡相同,你能夠獲取的資源,你能夠整合的資源,換一個人就不行了,這些模式需要建立在一個系統上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4】利用已有資源,找到突破點
有一次楊鑫去城裡買飼料,以及順便調研市場。他發現城裡有許多飯店,但其實生意並不好。他們的生意不好,更不會需要他的鴨子了。那有什麼方法可以將這兩個方面都結合起來呢?於是他想,他不是找不到加工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