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開頭和結尾,竟然隱藏了巨大天機!

2021-02-08 讀史

長按1.5秒識別二維碼關注子英畫畫



四大名著的電視人人都看過,但是能讀完這四部小說的人,是少之又少。


其實四大名著真正的思想精華,都在書裡,電視裡展現的只是情節和場景。


如果沒時間去讀這四部小說,那今天就一起來讀一下這四部小說的開篇和結尾。你會發現其實——


人生最深的滋味,在四大名著的開始和結束處,展現的淋漓盡致。


讀完定會讓你豁然開朗!





紅樓夢一場,又如人生一齣戲。


夢迷夢醒,戲裡戲外,夢裡是荒唐,戲外是荒涼。


夢裡是荒唐


從小說本身,紅樓的開篇詞就是那首《引子》。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

都只為風月情濃。

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

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曹公說,紅樓「大旨談情」,紅樓的夢裡是一場情天恨海。世間之人,一個個都是情種,流落在人間風月場上,有真情和妄情,人情和欲情。

 

然而結果又能如何?還不是只剩無可奈何,傷懷和寂寥。縱使曾經金玉滿堂,也終歸是一場追懷和悲悼。人間的風月,不過是一場虛妄。

 

這就是人生的滋味。


想想你的人生,已經有了多少了結和落幕?



紅樓的結尾,是散場


曲終人散讓人傷感,繁華落盡、生死兩茫茫更是有著無盡的悽涼。正如小說本身的收尾詩詞,那首《飛鳥各投林》所道:


為官的,家業凋零。

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裡逃生。

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

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


看破的,遁入空門。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人生百態都在詩裡,結果也讓人唏噓。便如人的欲望和路途也有千萬種,可是結局卻是同一個宿命——終是鏡花水月一場空,夢幻泡影真如夢,最後落下一片白茫茫大地,乾乾淨淨。


那我們曾經又爭什麼、樂什麼、哭什麼、痛什麼、掙扎什麼,放不下什麼?

 

也許,眼終究要看盡滄桑,心終究要味盡悽涼,有些事才能不再掛心上。


這或許就是所謂人生的道行。

 

在此之前,也許就只能該怎樣還怎樣。但至少,心中明了,總是好的。



戲外是荒涼


紅樓,還有另一種開篇和結尾,那是作者的自況。表現的更真實,也更殘忍。


甲戌本第一回的回前詩說: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開篇詩又說: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結尾詩再說: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可以看出,對於這情天恨海,寫故事的人依舊是放不下。


唉,人生難免會有耿耿於懷。


儘管故事的開始,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場夢;故事的結束,也告訴我們終究是一場空。但那更多的,是作者的痴想,和嚮往。

 

就如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


張愛玲說:時代是這麼的沉重,不容我們那麼容易就大徹大悟。即便懂得了太多的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這是人生最無可奈何的真相。


紅樓的故事依舊是縹緲的,那是一種夢後醒來,痛徹心扉的悟。


於是我們就還可以抱著一份希望:


認為所有的苦都不會白受,所有的淚都不會白流,所有的不堪都自有落場,一切自會水到渠成。





三國的故事,從開始到結束,其實是一場後果前因。


只有懂得了過程,看到了結局,才能感悟得到最初,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返璞歸真吧。


開始也是結束


三國的開篇,借用了明代大學問家楊慎的一首詞: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用在三國,最合適不過。


我們仿佛看到一位曾經叱吒風雲、閱盡世間成敗的白髮老者,站在遠去的小船船頭,端著杯中酒,唱著這首歌,歌聲盪氣迴腸。

 

這種境界太高。功名爭鬥,哪怕是三國中攪動風雲的英雄們,也始終淪陷在這個角鬥場,脫不開,逃不掉。


我們每個人,在現實的漩渦裡,也何嘗不是如此。

 

但起碼我們能知道:頓悟,是需要跳出來的,跳出人間種種利慾糾葛;就像我們作為局外人,看著三國中的是非成敗轉頭空,歷史中的浪花淘盡英雄,才能秋月春風笑談中。


可惜,大多世人爭做的卻是當局人。



結束也是開始

 

三國的結尾,有一首長詩,盡說那個金戈鐵馬的英雄時代。最深徹的是最後一句: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這讓我想到《三國志·諸葛亮傳》裡最後那句話: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這就是天數。


於是我們就更能理解開篇那首詞的意味——那樣的曠達之人,不只是經歷過、跳出看,就可以的;他還需要看到和明白「天數」這個東西。

 

古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命不可違」,又告訴我們「盡人事,安天命」。其實人能做的,只是盡力而為,不能也不該對結果太過執著,太掛心上。

 

有時候,往往是這句話最管用:這就是命。


由此,生命開始有所悟。

 

開始也是結束,結束也是開始,三國的故事如一個閉合的圓。


人間爭奪,本是這樣循環不盡。

 

故事之中,是心機;故事之外,是天機。對於頓悟,是契機。





水滸,大體說來就是一個義字當先、替天行道卻毀於一旦的故事,撲面草莽英雄氣,一場江湖俠義志,萬千無語悲涼意。

 

所以開卷詞才流露這樣的氣質: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

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

談笑看吳鉤。

評議前王並後帝,分真偽佔據中州,

七雄擾擾亂春秋。

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


見成名無數,圖名無數,

更有那逃名無數。

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變桑田古路。

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

恐傷弓遠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仿佛笑傲江湖,又如遺世獨立。


對於水滸故事,這真是完全看客的心思,像飲酒品茶聽著評書唱曲。


而水泊梁山卻是一個悲劇,比起紅樓的悲劇,其中的現實更沉重,更真實。


所以這開卷詞中的瀟灑與冷眼或許都是裝出來的——什麼看淡名利、隱跡書林、儒流俊逸,都分明是一種在現實面前的無奈和不得已。


這種情緒,在結尾處的幾首詩中,終於明白流露出來。

 


先是說梁山108好漢:


天罡盡已歸天界,地煞還應入地中。

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


看上去是眾神歸位,永受香火供奉,青史留名。


可想起梁山英雄們的故事和結局,卻多少帶著些「塵歸塵,土歸土」的悲涼感。這是一種通透,也是一種奈何。


然後詩中說:


莫把行藏怨老天,韓彭當日亦堪憐。

一心徵臘摧鋒日,百戰擒遼破敵年。

煞曜罡星今已矣,讒臣賊相尚依然。

早知鴆毒埋黃垠,學取鴟夷泛釣船。


替天行道,建功立業,為國盡忠,可是「讒臣賊相尚依然」,有什麼用呢?早知如此,不如學範蠡歸隱江湖泛舟而去。這種無可奈何和心底的悲憤,更加重了。

 

最後詩說:

 

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鐵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嘯暮雲稠。

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

千古蓼窪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

 

這或許就是「盡人事,聽天命」了,即使無用,也無愧於心。即使心中再多不甘,心上是縈繞不去的遺憾和悲哀,卻已經無憾了。

 

人生的滋味,本是如此。人生的玄機,本是難以捉摸。只好但求盡力而為,問心無愧。



/ 西遊記 /




《幽夢影》裡說,西遊是一部「悟書」。比起上面三部,它的主題更直接,調子也更溫情——四大名著裡,只有西遊是「喜劇」,雖然同樣歷經坎坷,卻有著皆大歡喜、不復更求的結局。

 

這是一個關於佛家的故事。而佛家的主題只有兩個:慈悲和覺悟。西遊記也同樣如此。

 

開篇詩中說: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從開天闢地開始,便以「仁善」二字當頭,這就是西遊的慈悲精神。

 

西遊結尾時,有兩首詩:


聖僧努力取經編,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歷程途遭患難,多經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還加九,行滿三千及大千。

大覺妙文回上國,至今東土永留傳。

 

一體真如轉落塵,合和四相復修身。

五行論色空還寂,百怪虛名總莫論。

正果旃檀皈大覺,完成品職脫沉淪。

經傳天下恩光闊,五聖高居不二門。


最後引用,是佛家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在結束處,慈悲與覺悟的主題依舊在,而且道出有慈悲人生才能有所覺悟。

 

說起來,西遊的主題似乎簡單多了。可是別忘了,在開始和結束中間的九九八十一難,那無數的誤會和委屈、挫折和歷練。覺悟,從來不是容易的事。

 


比起其他三部名著,西遊的珍貴更在於:承受磨難的意志、戰勝挫折的勇氣、矢志不渝的堅韌,都來自慈悲之心、覺悟之求,而不是因了欲望和執念。

 

這就是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四大名著的故事和主題各有不同,但結局卻不約而同地走向了空悟之境。


這也是一種宿命。


人生始終是要覺悟的,夢再美也終究是夢,終究要醒。


這是最後的選擇與唯一的路途,人與人的差別,只在迷執的深和淺。

好書推薦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本《論語》抵十萬大軍!《論語》被譽為萬世之書,天下之學,經典中的經典。

學者章太炎說:讀《三字經》不如讀《百家姓》,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


可以說,不學《論語》的孩子,將來會遠遠落後於他人。市面上《論語》都是原文配上翻譯,枯燥無味,孩子看幾頁就沒興趣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套《漫畫論語》(3冊),作者以彩色漫畫的形式,好玩又有趣,幫助孩子輕鬆掌握《論語》智慧。

點擊上圖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四大名著的開頭結尾, 竟隱藏了巨大天機!
    四大名著的電視人人都看過,但是能讀完這四部小說的人,是少之又少。其實四大名著真正的思想精華,都在書裡,電視裡展現的只是情節和場景。如果沒時間去讀這四部小說,那今天就一起來讀一下這四部小說的開篇和結尾。你會發現其實——人生最深的滋味,在四大名著的開始和結束處,展現的淋漓盡致。讀完定會讓你豁然開朗!
  • 四大名著的開頭和結尾,竟然隱藏了如此天機...
    四大名著的電視人人都看過,但是能讀完這四部小說的人,真是少之又少。然而四大名著真正的思想精華,都在書裡。
  • 中國四大名著的開頭,每一句都蘊含深意,值得一讀
    每個國家都有獨屬於自己的著作,所謂「名著」是經歷了歲月的洗滌而留存下來的經典。這些作品,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它就那樣留著,就那樣熠熠生輝,等著你去閱讀、去發現、去體會。本期安久和大家一起欣賞中國四大名著的開頭,都蘊含深意,真讀懂了你就厲害了。
  • 這些耳熟能詳的話竟然出自「四大名著」!
    竟然出自西遊記嗎?今天就給大家說下哪些耳熟能詳的句子出自於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書」,中國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這種說法。李漁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國志演義》序中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當時已有「明代四大奇書」的說法,即《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明末清初之際,「四大奇書」的提法已得到相當的固定和流行。
  • 古代八大名著的開篇和結尾,絕對的點睛之筆!
    國學知識不得不說,很多名著的開篇和結尾,都有讓人嘆為觀止的點睛之筆!所以今天要和大家分享八大名著的開篇結尾詩詞,請諸君一同欣賞。結尾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紅樓夢」者,紅塵夢幻也。《紅樓夢》的中心線索是一塊靈石的經歷,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幻為人身,後又引登彼岸。世間萬事有因,欠債必還,曲終人散。
  • 這些耳熟能詳的話竟然都出自《四大名著》
    李漁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國志演義》序中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當時已有「明代四大奇書」的說法,即《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明末清初之際,「四大奇書」的提法已得到相當的固定和流行。後來,清乾隆年間問世的《紅樓夢》(原名《石頭記》)逐步取代了《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書」的說法。
  • 《封神演義》中竟然隱藏了巨大天機(深度解讀)
    商紂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文有商容、比幹、趙啟,武有太師聞仲,黃飛虎,三宮皇后賢良淑德,四大諸侯威震八方。本來是可以創造一個盛世的條件,紂王卻是個無道者。無道者必不敬神。上古時代,人都敬天地,敬鬼神,守道德,守人倫,女媧氏為中華始祖之神,商紂竟然能生褻瀆之意,從而觸犯神靈,種下因果,因色慾之心招來了千年妖狐,被迷住本性,失去江山社稷。
  • 四大名著首尾詩詞,萬千悲喜終歸一悟
    四大名著用詩詞開場和落幕,這或許就是人生的詩意,不論是喜樂還是哀悲。故事之中,是心機;故事之外,是天機。對於頓悟,是契機。比起上面三部,它的主題更直接,調子也更溫情——四大名著裡,只有西遊是「喜劇」,雖然同樣歷經坎坷,卻有著皆大歡喜、不復更求的結局。這是一個關於佛家的故事。而佛家的主題只有兩個:慈悲,和覺悟。西遊記也同樣如此。開篇詩中說: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 他出演過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而她是唯一出演過四大名著的人
    他出演過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而她是唯一出演過四大名著的人!四大名著,被譽為傳統文化的最高峰,是中國文壇的驕傲,以四大名著為題材改編的電視劇更是深入人心,被視為永久的經典。作為一名演員,如果能夠參演四大名著也是一件幸運的事吧。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參演過四大名著的演員。
  • 四大名著彩繪本,太美了!
    但時代早就不一樣了,現在的孩子對四大名著的印象,更多是語文課本裡的名著節選,試卷上層出不窮的相關考題。再多的水滸卡片,也比不過一個亮眼的分數讓人羨慕。於是市面上出現了很多的彩繪四大名著。從繪本開始讀名著是合適的,這可以顯著降低入門難度,圖片還能增強記憶。
  • 中國只有「四大名著」?不,其實是六大名著,只是被刪除了2本
    我國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便是歷史文學的傑出作品,這不僅僅是四部名著,更具有非常高的文學地位與研究價值,是我國的一大瑰寶。01四大名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承恩的《西遊記》、施耐庵的《水滸傳》。
  • 從「四大奇書」到「四大名著」
    追溯「四大名著」說法的來源,首先就要提到「四大奇書」。「四大奇書」的概念形成於明末清初。「四大奇書」是明代四部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的合稱。明末天啟、崇禎年間,這四部書常被論小說者並提,至清初,李漁明確提出了「四大奇書」的概念。
  • 新生軍訓感言的開頭和結尾
    (一)  開頭:為期一周的軍訓終於快要過去了,我靠汗水,靠信念,堅持了下來!  結尾;軍訓雖刻苦,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勇氣和矜持不懈的信念!  (二)  開始:青春,是豐富多彩的;青春,是絢麗多姿的;青春,是朝氣蓬勃的;青春期的我們對未來充滿了無數的想像和期待。
  • 「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一套既可以讀又可以聽的四大名著
    除了製作精良之外,這套無障礙閱讀版四大名著,真正實現了可聽、可讀、可看、可玩,將傳統內容和現代科技完美結合。適合對四大名著有興趣的讀者:這個版本很好地解決了生僻字詞帶來的閱讀困擾,對於有興趣閱讀四大名著的讀者來說,這套書讀起來更加輕鬆和愉快。
  • 這次竟然是四大名著?奈飛宣布將推出水滸傳電影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中國四大名著的《水滸傳》。該片的描述為「中國文學名著的未來主義版動作冒險傳奇大片,充滿榮耀、浪漫和陰謀,探討忠誠、領導力和我們冒個人代價去面對社會問題的責任」,檔期暫時未定。好漢聚義梁山泊 回顧《水滸傳》影視化的經典版本「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在四大名著的影視化作品中,《水滸傳》的改編雖不是最受矚目和追捧的,但依然是一部部不可低估的藝術佳作。
  • 名家演播《四大名著》成套推薦,嶽麓書社經典呈現
    心機,天機,契機,人到底爭個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四大名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最有代表性和辨識度的一部分。 毛主席對四大名著也有極高的評價:「生子當仲謀,交友如魯達,信心如唐僧,讀書就讀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豐富的文學價值通過書中故事,一字一句娓娓道來,積澱成為我們的文學素養。
  • 原來,中國四大名著裡竟隱藏那麼多秘密!
    四大名著其實就是中國社會的四個維度也是讀懂中國社會的四個角度更暗示了中國百姓的四種修行
  • 董卿力薦:初高中「萬能」作文開頭和結尾素材,寫作穩拿優秀獎!
    董卿力薦:初高中「萬能」作文開頭和結尾素材,寫作穩拿優秀獎!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需要積累的學科,作為語文的半壁江山的作文當然也離不開積累。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在寫作的時候既不能虎頭蛇尾,也不能畫蛇添足,這樣孩子的作文才能拿高分。
  • 四大名著電視劇
    1986年首播的《西遊記》,是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裝神話劇,是四大名著第一次翻拍,由楊潔執導完成。《西遊記》在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該版本重播次數超過2000次,觀眾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當年劇中的演員如六小齡童等等也都成了那一代人心中永恆的偶像。
  • 被日本翻拍的「四大名著」,《水滸傳》還行,《西遊記》真的是...
    被日本翻拍的「四大名著」,《水滸傳》還行,《西遊記》真的是「天雷滾滾」 日本版的《水滸傳》日文名:《水滸伝》,由日本電視臺製作,改編自我國的四大名著《水滸傳》,由舛田利雄執導,中村敦夫等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