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背後的遺憾,造就了兩極分化的口碑

2020-10-03 戲文熱點

隨著25日《奪冠》上映,疫情過後的第一個黃金檔算是正式開始蓄力。

在第一時間去看了《奪冠》之後,卻無法在第一時間寫出影評。

原因很簡單,對於這部片子我不自信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 · 一線導演陳可辛
  • · 口碑無差評的三位實力派主演鞏俐、黃渤、吳剛,同時配上16年奪冠女排原型出演。
  • · 故事原型方面有80年代女排五連冠的崛起,04女排復甦,16年挑翻奪冠大熱巴西的爆冷,這些都是完完全全真實的故事,並且具有極強的戲劇性且自帶民族自豪感,這種故事原型下即使是原封不動地搬過來也很有看頭了。

以上這些元素放在一起,任誰在看之前都不會去懷疑影片的質量,以至於當我看完後感覺影片一般時,我懷疑是不是我出了問題。

按常規標準來說,片子質量不錯,會感動會流淚,但卻很難讓我說出推薦的言辭。

於是在查了一些背後的資料以及詢問了相關人士後,寫出了下面的總結,分別從影片本身外界因素兩個方面來說。


1、影片本身

影片的質感不錯,陳可辛導演煽動情緒的能力非常強,相信大部分看了這部片子的觀眾沒有幾個不哭的,我也是其中之一,只是這種感動不是被一段完整的故事打動,而是被導演強大的情緒煽動能力感動。

影片的二次剪輯痕跡相當嚴重,情節與情節之間脫軌,所有連貫的地方需要中國觀眾自己去腦補。

可以確定地說:如果是一個外國人看了這部電影,他可能完全連不起來。

整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片子看完之後讓人能記住的感動點幾乎沒有,所有的感動都是即時的,並且有非常多的地方都是後期二次配音,臺詞和演員嘴型對不上,讓我一度以為看了一部翻譯片,這部影片劇情的整體性出現了相當大的問題。

  • 這也是造成口碑兩極分化的一個原因,一些年輕人認為讓自己感動了,就是好電影;一些中年人認為,根本沒有詮釋女排精神,故事都沒有完整性,何來的感動。

影片從1980年講起,到2016年結束,整整跨越了36年,相當於覆蓋了3代運動員,3個時代,這個跨度非常長,想要將其用兩個多小時講完講好,需要做很大的取捨,一個不小心,就會造成影片零散沒有主心骨。

於是,導演使用了一種非常討巧的方法,就是抓住一個角色來講,將所有情節都傾向於一個角色,即使影片故事東扯一句西拼一塊也不會讓人看的一頭霧水,只要始終圍繞著這一個角色就行,這個角色就是郎平

白浪 飾 青年郎平

全片從最一開始就明確了以郎平的成長為主線的故事走向,即便是到了08年中國女排輸給郎平帶領的美國女排之後,電影也是聚焦於郎平的反應和內心,至於中國女排這邊隻字未提。

也就是那時我才確定的,這部電影不是講中國女排的,就是講郎平的,或者說導演認為郎平就代表了中國女排?

還有一個問題是,女排從80年代的五連冠之後一蹶不振,直到04年再度崛起拿下雅典奧運會冠軍,低谷之後再次奪冠的意義非凡,可是在電影中居然只存在了字幕中,直接跳過了!

也就是說從80年代中國隊擊敗美國隊那場比賽之後,影片直接跳到了08年北京奧運,開始講述郎平當時擔任美國隊主教練時的心理活動。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完之後覺得《奪冠》不如直接改名叫《郎平傳》。

鞏俐 飾 郎平

這是全片的縮影——全片不存在和郎平無關的橋段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就是本文要講的另外一個方面——電影之外的因素。


2、電影之外的因素

之所以04年雅典奪冠沒有出現在影片中,原因是當時女排的主教練是陳忠和,陳忠和本人拒絕了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本部影片中。

陳忠和04年率隊奪冠

陳忠和是第一代女排的陪打教練,04年女排奪冠的功勳教練,這個人物貫穿了這幾十年女排的故事,按理說是僅次於郎平的二號人物,更不要說在當時,簡直就是救世主。

而自始至終影片都沒有提及"陳忠和"這個名字,對其的稱呼是"陪打教練"

原因是陳忠和在看完影片後非常憤怒,認為影片對他個人進行了醜化和侮辱,所以拒絕讓影片使用自己的名字。

黃渤 飾 陪打教練

同時拒絕使用名字的還有除郎平外第一代女排的所有成員,包括女排精神最正牌的代表,第一代女排主教練袁偉民

他們在影片的中的稱呼變成了"1號""2號""10號"以及"教練"。

吳剛 飾 教練

以上這些都是之前所聽到的傳言,在我去看之前始終不敢相信,不敢相信有電影敢這麼做!

一部2小時15分鐘的電影中的主要角色沒有名字,特別這些角色還是所有觀眾都知道的,也就是說在觀看電影時觀眾明知道這個人是誰,但影片卻要稱呼其為"教練""陪打教練"?這種觀影體驗可以說是災難級別了。

於是在我看完之後心中不得不"佩服",那些傳言好像都是真的,影片真的沒有提及那些人的任何一個人的名字。

包括影片中"第一代女排運動員陳招娣"的葬禮上,都沒有提到陳招娣的名字。

這部說是講述中國女排精神的電影中除了郎平和16年女排以外,其餘所有角色都沒有姓名

  • 所以我在想,到底是因為這麼多原型人物的抵制才造成了《中國女排》變成《郎平傳》的,還是導演從一開始就拍成了《郎平傳》從而遭到抵制?

或許從現有的影片橋段中可以找到一些端倪。

橋段一、

傍晚,陪打教練留下陪著郎平加練。

陪打教練不耐煩地說郎平怎麼練也舉不起來的,隨便舉舉得了,明天自己直接告訴主教練郎平完成訓練即可。

郎平不服氣,硬是舉了起來。

陪打教練見狀傻了眼,遂怒吼道:你的腰不要了?同時說了洩氣的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在這裡可以看到,配搭教練的臺詞中充滿了消極,不僅自己不努力,還要別人也不努力。

真實情況不得而知,但如果陳忠和不是一個這樣的人,而把他寫成這樣,他的憤怒非常合理。

橋段二、

女排和江蘇男排打練習賽,女排隊員們略有不敵,為了激勵郎平,陪打教練對著郎平喊道:郎平,如果你贏了,我這輩子都陪著你練。

彭昱暢 飾 青年陪打

橋段三、

陪打教練在自動售貨機前想買一瓶飲料,但自己卻不會操作,郎平走來乾脆利索幫他買了飲料。

陪打教練尷尬的笑了笑,並在之後的對話中承人自己土,承人自己不如郎平,承人只有郎平才能帶領女排重返巔峰,而自己不行。

類似的小橋段還有一些,都反映出了陪打教練遠不如郎平,完全就是郎平的陪襯。

並且這是已經剪輯過的情況,不敢想像沒有剪輯之前那一版,惹得陳忠和勃然大怒的那一版會是什麼情況。

這或許因為陳可辛身為香港導演,八十年代的香港還沒有回歸,他無法準確的感受到那時的女排精神,只好從戲劇的角度來杜撰,用陳忠和來襯託郎平,才引得那時的原型人物集體抵制。


暫不論到底是誰對誰錯,誰真誰假。

重點是影片本身想要傳達什麼。

這部電影之前取名為《中國女排》,可以看出其想傳達的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講究的是集體主義,團體奪冠,但影片卻走上了郎平的個人秀,這很容易讓年輕一代人產生錯誤的理解,女排精神就是郎平的個人主義嗎?

當然並不是說影片所表達的寓意不好,反而是對郎平的內心描寫很不錯,將其每一次奪冠的坎坷都表現了出來,特別是16年里約激勵女排姑娘們的那一段話,非常有力量。

有問題的是影片的前期宣傳導向,女排精神、中國女排、奪冠這些是集體主義,在這種引導下呈現的卻是郎平個人的心路歷程,未免會引起人們的誤解誤讀。

如果片名直接取名《郎平》或許是更好的選擇,這樣就不會造成觀眾抱著看女排精神的期待去看了一部郎平的心路歷程。


寫在最後

女排精神是曾經中國人民心中的一根精神支柱,八十年代的中國還在發展中,非常缺乏民族自信,而女排在八十年代的五連冠振奮了幾代人。

女排姑娘們在當時的條件可以說是最差的毫不為過,彈跳不如巴西,技術不如俄羅斯,力量不如義大利等,能夠拿下五連冠最主要憑藉的是努力加上一種信念,一種不屈不服的信念。

這種信念應當被我們銘記。

而隨著時代的更迭如今的女排精神和當初的女排精神有了一些差異,導演非常生動的表達在影片最後2016年爆冷擊敗巴西前郎平鼓勵年輕姑娘們的話。

我們這一代人是苦過來的,內心不強大,太看重輸贏,我一直認為我有責任幫助你們明白一些事情,去拿下比賽,但說到底我才發現是我自己放不下。所以現在我只是想陪著你們,你們要打你們自己的排球,我陪著你們打,開心地打,快樂地打。

這就是現在與當時的不同,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民族自信,不是為了要向別人證明什麼從而背上一些負擔,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並拼盡全力,不留遺憾。

相關焦點

  • 《金剛川》口碑為何兩極分化
    剛看完了電影金剛川,對電影的預期和情緒出發點會決定一個人對《金剛川》的評價,一半是「趕工才拍成這樣」另一半是「趕工都拍成這樣」,如果口碑不兩極分化倒是奇怪了。這部片最大的問題是離《八佰》太近了,同一個導演,同為戰爭題材,一個守倉庫一個守橋,都呈現極端環境下小人物的人性光輝,然而《八佰》處處用心,《金剛川》則讓人覺得是電影工匠管虎交出的行活:一切都對,就是不好。
  • 《奪冠》口碑兩極分化,一邊哭崩一邊瞌睡,全片三個驚喜一個遺憾
    9月25日,原名《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上映了,首輪觀影口碑已出,每個人觀影要求和感受肯定是不同的,但針對《奪冠》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有好幾個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一邊忍不住玩手機一邊拼命表示要哭了,感受竟是如此矛盾!
  • 票房破14億、口碑兩極分化的《姜子牙》「釣」到你了嗎?
    來源: 桂林生活網2020-10-10 11:32:24我來說說閱讀 次桂林生活網訊 2020年的國慶檔以近40億的票房數據收官,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截至10月8日24時,今年國慶檔票房累計達到39.2億元,其中,《我和我的家鄉》以18.5億票房奪得檔期冠軍,《姜子牙》《奪冠》位列第二、第三名。
  • 《急先鋒》口碑兩極分化
    最先開啟的影片《奪冠》上映一周票房突破3億。《急先鋒》兩日票房也將破億。動畫、動作、體育、喜劇等,滿足了不同觀影人群的需求,每一部電影背後的主創團隊都是實力滿滿,從導演到演員,都可謂豪華。但是每一部電影票房的背後是口碑的體現。
  • 深度分析《姜子牙》口碑背後的兩極分化
    《姜子牙》劇照截止發稿,10月3日7:30《姜子牙》的實時票房,一共斬獲7.15億,上映首日斬獲創紀錄的3.59億,昨日收穫2.99億,高居榜單第一位,然後這背後伴隨而來的是,口碑的兩極分化,體現到票房上表現就是今日的票房成績遜色第一日的火爆不少。
  • 《西虹市首富》口碑兩極分化
    《西虹市首富》口碑兩極分化時間:2018-07-28 01: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虹市首富上映在哪裡看? 《西虹市首富》口碑兩極分化 傳說中的2018年夏季的特笑大片終於在今天上映了,它就是以開心麻花為主創,沈騰主演的喜劇電影《西虹市首富》,這次沒有馬麗什麼事,多少有點遺憾。
  • 《奪冠》票房口碑兩極分化,上映16天票房不足7億,你怎麼看?
    喜歡看電影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儘管今年電影行業因為疫情的原因受到了很大衝擊,但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之後,電影行業也迅速復甦,很多優秀的影片都陸陸續續與觀眾見面,而這些影片在上映之後不僅口碑特別好,票房方面的表現也非常不錯。比如最近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急先鋒》這幾部作品在票房方面的表現就特別不錯,很多觀眾在看完這些作品後對於這些作品的口碑也非常好。
  • 《奪冠》超《八佰》成單日票房冠軍,兩天票房破億口碑卻兩極分化
    吃瓜客猜測,以這樣的速度,《奪冠》打破陳可辛導演5.4的億歷史最好票房的紀錄指日可待。任何電影的口碑都或多或少會存在爭議,畢竟每個人的立場和審視的角度都不同,所以同一部電影會有不同的評價。更何況有這樣一群人的存在,被我們稱之為「槓精」,他們給出各種各樣的差評,不管電影好看不好看,只是單純的為了黑而黑。
  • 《金剛川》首日票房1.05億,口碑卻兩極分化,豆瓣評分6.9
    而之後的國慶檔電影,也表現不俗,像是《我和我的家鄉》《奪冠相對於國慶檔電影的大爆,近期的電影市場有些冷清,雖然也上映了幾部電影,但無論是票房成績,還是口碑方面但是隨著《金剛川》上映,各種各樣的評價也隨之出現,整體上來說,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口碑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
  • 《奪冠》評價兩極分化,國產體育電影為何佳作難尋?
    儘管《奪冠》的上映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場對國產體育電影的關注,但本片並沒能取得預期的成績,從反響上來看,《奪冠》在觀眾中的口碑也趨向兩極分化。》口碑兩極分化,國產體育電影仍有上升空間早在2019年的國慶節前夕,當郎平率領的中國女排奪得女排世界盃冠軍時,關於「女排」「女排精神
  • 口碑兩極分化的《姜子牙》,是國漫的一次勇敢嘗試
    然,《姜子牙》的關鍵詞除了「破紀錄」還有一個「口碑兩極分化」,喜歡的觀眾點讚它的高維度然,口碑兩極分化的《姜子牙》雖有爭議存在,卻也是國漫的一次勇敢嘗試,它的缺點很明顯,創作方向卻又很驚豔。首先,它大膽脫離合家歡基調,向觀眾輸出獨立特色《姜子牙》口碑兩極分化,一定程度上與觀眾的預期息息相關。
  • 《姜子牙》口碑兩極分化,國慶檔票房誰是黑馬?
    》動畫電影10月1日 《奇妙王國之魔法奇緣》 動畫電影今年的動畫電影佔了半壁江山,其中《奪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最受矚目。《姜子牙》的口碑呈現兩極分化趨勢,看好的的一致好評,而不喜歡的則是各種吐槽。
  • 《金剛川》上線,首日票房破億,口碑兩極分化的背後誰背鍋?
    可是在高票房背後,卻出現了這樣奇怪的現象,在購票網站這部電影的評分高達完美的9.5分,在專門的評價網站評分卻只有剛剛及格的6.9分,兩極分化嚴重的口碑背後,到底是誰的責任?所以就會有兩極分化的評分了,喜歡明星的腦殘粉無論他家愛豆演個啥都五星支持,不喜歡明星只愛看內容的影迷肯定低分伺候咯。
  • 《密逃2》收官,節目口碑兩極分化,原因其實很簡單
    雖然《密室大逃脫》已經播出兩季,但是網絡上的口碑是兩極分化,喜歡的人說節目驚險刺激、宛如置身於真實的密室逃脫遊戲之中作為一名90後自媒體人,看了《密室大逃脫》第二季的最後一期節目後,有著說不出的感覺,在網上看了一圈網友的評論後,似乎讓我找到了節目兩極分化的原因
  • 《姜子牙》口碑兩極分化,一邊吐槽一邊誇,全片三個亮點一個遺憾
    繼《奪冠》之後,《急先鋒》、《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陸續上線,而這其中表現最突出的便是動畫電影《姜子牙》,因為頂著《哪吒》2.0的光環,所以它在預售時就備受期待。>現在,《姜子牙》上線僅2天,但票房已經突破5億,只不過口碑卻陷入了兩極分化的狀況
  • 這部電影的評價兩極分化太嚴重了……
    展現中國女排精神的國產電影《奪冠》這兩天正式上映,因為疫情而延期8個月,讓無數觀眾和粉絲充滿了期待,在首周末上映後,這部電影的票房中規中矩,能否在國慶期間進一步爆發還是未知數。從上映後兩天的觀影反饋看,《奪冠
  • 為什麼《誅仙 青雲志》收視不錯,口碑卻兩極分化?
    就演員陣容來說,主角趙麗穎、李易峰在影視劇中人氣口碑都是不錯的,再看男二女二秦俊傑和楊紫,那也是有著自身實力的,這些主角演技也是有的,那麼為什麼口碑卻兩極分化這麼嚴重呢?就原著粉來說,電視劇完全沒有按照小說的走向去拍攝,劇情與原著有些偏離,甚至原著裡面的很多人物在電視劇中提前出現,而原著女主是陸雪琪(楊紫飾),電視劇則為碧瑤(趙麗穎飾)。
  • 《姜子牙》4年磨一劍:口碑卻兩極分化嚴重!
    國慶出門遊玩不是堵車就是人山人海,不如在家看看電影,電影院憋了大半年的好片在這個國慶悉數上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奪冠》等熱門影片戰果已經出爐,《姜子牙》票房領先。10月1號,不只是高速上人滿為患,電影院裡也一票難求,《姜子牙》一天的票房累計已經達到3.5億,起步比《哪吒》更好,但是隨著口碑的兩極分化,《姜子牙》的後續票房可能無法打破《哪吒》保持的記錄。
  • 《密逃2》收官,最後一期節目讓我找到了口碑兩極分化的原因!
    雖然《密室大逃脫》已經播出兩季,但是網絡上的口碑是兩極分化,喜歡的人說節目驚險刺激、宛如置身於真實的密室逃脫遊戲之中 作為一名90後自媒體人,看了《密室大逃脫》第二季的最後一期節目後,有著說不出的感覺,在網上看了一圈網友的評論後,似乎讓我找到了節目兩極分化的原因
  • 在《被光抓走的人》中口碑兩極分化的背後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內容非常成功的電影,在同一時期的電影中,絕對有可能被加冕,但為什麼票房不好看,口碑兩極分化呢?原因值得觀眾和市場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