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郭敬明導演的作品《悲傷逆流成河》搬上了中國大陸的屏幕,在網上一度掀起了關於「校園霸凌」這個話題的議論熱潮,後來有關於這個話題的的電影《少年的你》推波助瀾,把「校園霸凌」議論的堪暢淋漓,難道之前中國的電影就沒有講關於這個話題的嗎?不,那肯定是有的,只不過很少,就算是有,也可能只是略帶一提,沒有這麼露骨而又專一的講述這一個話題。
像這種青春校園霸凌題材的電影,韓國和日本的電影比較多一些,像2011年韓國的電影《熔爐》,還有日本的《告白》,大家如果喜歡或者對這類題材電影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不管是對於青春,還是成年,都可以給我們一個警醒和教育的作用。
今天我要說的是郭敬明導演的《悲傷逆流成河》,雖然堪比不上經典大作,但是我看了兩遍,兩遍都讓我掉下了不爭氣的眼淚,不得不說,郭敬明這位文藝青年導演太抓住文藝的這些情緒了,電影名為《悲傷逆流成河》就夠讓這些文藝感傷的青春傷懷共鳴了,還有主人公的名字,易遙、顧森湘、顧森西、齊銘,唐小米,在網絡小說裡遨遊的大傢伙都該知道,這妥妥的就是那網絡文藝作裡作氣的男女主名字呀!
不過,話歸話,我們還是言歸正傳,來說說咱的正題吧,我今天要說的不是「校園霸凌」這個話題,我想說的是原生家庭這個話題,至於為什麼選擇郭導的這部作品開刀,大概是因為我沒有和易遙的感同身受吧,看的電影也不算多,所以對於校園霸凌沒有太多感同身受,而讓我感同身受的是這部電影所呈現的原生家庭的影響。
易遙的家庭和齊銘的家庭生活大相逕庭,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歸其根本原因,那就是金錢的問題,但是造成悲劇的卻還是人的問題。易遙的父親只陪伴了易遙年幼的幾年,後來可能是意外死亡了,只留下了易遙和母親在一起生活,而母親沒什麼工作,只能在家裡幫男人做按摩,這份工作讓街坊鄰居都對這對母女辱罵,瞧不起,在這樣的環境下,易遙的性格也是自卑,懦弱,膽怯害怕,再加之母親對易遙的態度、交流和教育方式,這更加劇了易遙的悲劇性,導致易遙即使身體有了問題也沒有和母親說過,什麼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扛,有人對她好,她也自卑到覺得自己不配,生怕別人對她好,對於齊銘對她的好,她也一直潑冷水似的拒絕,「你不要管我」,對於顧森西的好,她也不敢觸碰,「誰跟我走的近,誰就倒黴」,易遙就是這樣敏感,自卑,悲觀,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光亮。
母親辛苦掙錢維持生活,對女兒易遙忽視了很多,打罵已成習慣,雖然通過電影的後面,我們知道,母親是真的愛她的女兒的,辛苦存的錢放在紙袋裡,那是給女兒上學的錢,在家裡給客人按摩的時候,她怕那些男人對女兒心生色意,於是在接客人之前都會把女兒的東西藏起來,還規定女兒什麼時間才能進屋裡,後來由於自己的疏忽導致女兒得了性病,又義無反顧地拉著女兒去醫院。
顧森西的守護,母親最終流露的愛意,這些剛讓易遙嘴角有了微笑,心裡有了陽光,現實卻依然壓垮了易遙,顧森湘的意外死亡,易遙自己內心對陽光善良的顧森湘死去的內疚,還有最重要的是顧森西、齊銘對易遙的不信任,同學們的欺凌辱罵,母親沒有在生活中的正真關注,所有的這些情緒奔湧而至,讓剛看到陽光的易遙最終失去生命的希望,在撕心裂肺地哭訴反擊後同樣義無反顧地奔向河流。
我們可以試想,如果有任何一方堅定地守護著易遙,易遙也不會奔向河流,甚至奔向死亡之前都沒有想想自己的母親該怎麼樣,她沒有想過,也沒有想到,這是家庭也沒有給她任何留戀。
我們都會有家庭,那我們的家庭交流方式是怎麼樣的呢?我們有關注家裡老人的感受嗎?我們有去思考自己家人的感受嗎?我們有去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交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