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書法?1200年前,張懷瓘說了這8個字

2020-12-21 沐石陪您學書法

到底什麼是書法?1200年前,張懷瓘說了這8個字。

張懷瓘,生卒年不祥,唐代開元至乾元年間著名書法理論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書法,責任感很強,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臣願天下之事,悉欲盡美盡善,寧以書道獨能謝於前代乎?」

在書法理論方面,張懷瓘在書法史上也是鼎鼎有名。他的那些總結,不只關於書法審美,還有很多技法層面的匯總。喜歡書法的一些朋友,應該看過黃簡老師的書法分享。他在講座中屢次提及的《玉堂禁經》,就是出自張懷瓘之手。

今天呢,別的我們不談,主要想和大家分享張懷瓘的一句話,可以說是從根本上闡釋了「到底什麼是書法。」

在《書議》中,張懷瓘的原話是這麼說的:「玄妙之意,出於物類於表;幽深之理,伏於杳冥之間。非有獨聞之聽,獨見之明,不可議無聲之音,無形之相。」

張懷瓘說的是什麼意思?咱們只要關注最後的那8個字就可以了。什麼是書法?張懷瓘總結的非常到位:無聲之音,無形之相。

1、何為「無聲之音」?

簡單地說,張懷瓘把書法和音樂進行了一個類比。

音樂,看不見摸不著,之所以能給大家帶來聽覺上的美感,就是因為其中的韻律和節奏。有了這個,即使你不知道他們演奏的是啥,你也能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書法也是同樣。墨跡落在紙面之後,也會形成一種類似音樂的那種節奏。有時舒緩凝重,有時跳躍迅捷,這些節奏,自然地融合到一起,也能帶給我們類似音樂的那種美妙節奏。

你在寫字的時候,會有節奏上的變化嗎?如果沒有的話,建議您好好思考一下怎麼把這節奏寫出來。

2、何為「無形之相」?

古人感悟書法,總是喜歡拿自然中的具體事物類比。比如咱們經常說的「折釵股」、「屋漏痕」、「錐畫沙」等等,都比較經典且形象。

為什麼他們喜歡這麼比喻呢?一方面,漢字的誕生,就是取法於自然。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這才有了八卦,這才有了漢字的雛形。

另外一方面,文字慢慢發展,象形的成分在減弱,越來越簡化,越來越抽象。可不管怎麼弄,我們都能在漢字中得到關於具體事物的聯想。有了這個「相」,漢字不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有靈魂的、有感情的,也是有深意的。

書法創作,為什麼要講究大小錯落?為什麼要追求疏密欹側?從某種程度上講,咱們就是在模擬自然萬物的存在秩序。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喜歡書法,光是動手臨寫還不行,還要用心去體會其中的玄妙。當你從根本上了解書法是什麼之後,你再下筆,也許就不那麼拘謹了。

想要從理論上提高自己,應該從哪入手呢?今天,把我手上的這本《書法論文選》分享給大家。這裡面,匯總了69位歷史名家的95篇經典論文,從蔡邕、王羲之到包世臣和康有為,一次性讓你看個夠。

多說一句,黃簡老師書法講座中提高的那些名篇,比如《玉堂禁經》、《三十六法》、《撥鐙序》、《筆法訣》等,也收錄在其中。如果您也喜歡書法,建議您好好研讀一下。

相關焦點

  • 「率爾私心,冥合天矩」:張懷瓘對書法通乎自然之道的探尋
    書法藝術本體地位的確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論的自覺,或者說理論的自覺引發了對書法藝術本體地位的思考,可以說兩者是互為因果的。一般人認為張懷瓘自高矜飾,對自己的書法成就頗為自負,但卻不知道他更為自負的是他在書法理論方面的造詣。張懷灌對自己的書法成就尚持有謹慎的態度,但對自己的藝術鑑賞能力和理論思維能力卻從未半點懷疑或有故作謙辭。
  • 解讀張懷瓘《書論》
    張懷瓘的書論是豐富而全面的,他從專業的角度研究書法,眼光客觀、內容豐富、架構完整,皆為當時及以前的書論著作所不及。《書議》篇幅不長,卻具有較高的書法理論價值。風骨論風神骨氣論是張懷瓘書論的核心之一,「智則無涯, 法固不定,且以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以「風神骨氣」與「妍美功用」對舉,指出了書法的審美要求,並不以外在的妍美為特徵,也不同於人工技巧的表現,是一種內在的整體的美,書法表現出來的當時的神韻、骨氣,一種內在的風韻, 而非外在的妍美,這也體現出藝與技的關係。
  • 郭德綱寫了一幅書法,到底錯了多少個字?
    郭德綱這幅字一問世,就引來爭議無數。有人認為,這二十個字中,錯了五個,分別為:雨、生、善、難、度。還有人認為,這二十個字中,錯了七個,分別為:雨、生、善、難、度、雖、無。更有甚者,認為這這幅字,居然錯了十個字!1:「雨」字寫了八個點。2:「雖」字是繁體字,少了一點。
  • 什麼叫好書法?這8個成語可以說明白!
    這8個相對通俗易懂的書法成語,很直接地道明了書法學習與創作的核心與要求,比口訣現實,比教材簡要。如能深刻理解和實踐,必定對書法學習有極大裨益。惜墨如金楷書要求蘸一次墨寫一個字,甚至數字;行草一筆寫3-5字,每筆結束筆毛復原,要求紙上調鋒。
  • 學書法有啥秘訣?唐代這位宰相寫了一篇《臨池訣》,一共8句話
    學書法,你是不是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不光你這樣,唐代這位名叫盧攜的宰相也有同樣的困惑。他說:「小子蒙昧,常有心焉,而遇師不良,歲月久矣,天機懵然。」宰相都沒有辦法,可見書法之難。學書法有啥秘訣呢?唐代這位宰相,痛定思痛,狠下決心,匯總了古人的學書言論,寫了一篇《臨池訣》,一共8句話。下面,我們就將這其中的關鍵分享給大家。這8句話,說的是啥呢?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我直接把這個部分拍給大家,您自己看吧。看完這8句話,您可能會感覺:這也沒啥啊,沒看出有啥獨到之處啊。別著急,古人就這個毛病,說話太簡練,兩個字能說完的決定不會用三個字。我們還是一起來分析一下。
  • 醜字文化橫行,以醜聞名,到底算是書法的創新還是書法的墮落?
    內心粗俗的人,無論他的動作多麼花裡胡哨,寫出來的字都會醜到家。一手漂亮的字體有它的緣由,一手醜字亂字就千奇百怪。喜歡醜字的人多了,醜字就不稀奇了。社會應該對那些玩弄傳統文化的人予以拒絕。 不光這一方面,某些人經常故意編造謠言,詆毀我國著名愛國人物,靠那些低劣的行為騙取流量,在此譁眾取寵,賺得一點小錢。就這種社會亂象而言,共青團不止一次的發表自己的言論,多次要求制止,杜絕這種低劣行為的發生。
  • 中國書法的「初心」
    鍾、張、羲、獻之徒,以奇筆倡士林,天下獨知有體勢,豈知有源本,惟顏魯公作字得其正為多,雖與《說文》未盡合,蓋不欲大異時俗耳。「鍾、張、羲、獻」是唐代以前最偉大的書法家,然而在朱長文看來,此四人毋寧說是書法史的「罪人」,朱長文批評「鍾、張、羲、獻」的理由是「以奇筆倡士林,天下獨知有體勢,豈知有源本」,他所強調的「源本」就是「字學」。這無疑是一種「保守主義」的文化立場。
  • 書法「用筆」的訣竅,王羲之等人這麼總結,一共11句,最好背下來
    從這句話就能夠看出,書法的「用筆」,是有一個傳承規律的,並且是那些書法高手都在默默遵守的,千古不變。關於書法「用筆」,其中到底有什麼訣竅呢?古人是這麼總結的,一共11句,最好背下來。1虞世南《筆髓論》:「管為將帥,處運用之道,執生殺之權。毫為士卒,歲管任使。」
  • 楊冪書法欣賞,13個字寫出書法藝術美!網友:字和人一樣漂亮!
    書法自古以來在中國就非常的受歡迎,而且在我國的古代也有很多著名書法家,比如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蘭亭序》就千年無人超越,正是在我國古代眾多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我們的生活非常的富裕,所以很多家長也對自己孩子書法的培養非常的注重,而我們也隨處都能看到書法愛好者每天都在練習中國的書法,為的就是能學到中國傳統書法的藝術美,但是要問哪些書法愛好者的書法作品最受歡迎呢?那就是明星們的書法最受歡迎,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女明星的書法,她就是楊冪。
  • 《說文解字》第197課:「永字八法」中的「趯」,為啥不叫「鉤」
    本文標題中的問題,可以在第二個字「趯」字部分小資料項內找到答案。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97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三個漢字,分別是趮,趯、(走+厥,GBK字庫中無此字,很多設備無法顯示)。今天的三個漢字基本都可算作生僻字,但趯字因為在書法學習中常見,所以我們今天課程的重點是「趯」字。詳情如下:1、趮。讀zào。
  • 收錄作品一萬餘種,釋文達三百五十萬餘萬字,中華書法資料庫上線
    意思是說運筆時既要剛健有力,又要柔美飄逸,剛柔並濟,行雲流水。書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現代人對古代書法作品的致敬還不止於此。就連《王者榮耀》也聯動《國家寶藏》,推出了人氣英雄李白的免費星元皮膚——「上陽臺帖」。
  • 書法的形、質、神
    書法那點畫騰挪的線條,情愫意繞的筆墨,讓人能於空中見鳶飛魚躍,能在靜止中觀百獸率舞,可謂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正如周星蓮所言:「字有筋骨、血脈、皮肉、神韻、脂澤、氣息,數者缺一不可。」「一筆成一字之規,一字乃通篇之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筋骨相連,綱紀不紊,「尚一點所失,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必然會導致書法創作的失敗。
  • 14個字的書信,被後世大加稱讚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如果一個小學生的作文上面只寫了兩行字,那麼這篇文章一定會被老師評判為零分。然而在古代的時候,有一個人全篇文章只有兩行,加起來總共也才14個字,這篇書信卻被人奉為一幅經典的巔峰之作。這到底又是因為什麼呢?而這個作者到底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們一起來好好了解一下吧。
  • 新年伊始說王羲之草書《初月帖》
    書法作品的命名,與小說不一樣,就是一個標識,多選取書寫文本開頭或篇中的兩三個字,不然就直接用文本標題,僅此而已。「初月」是《初月帖》開頭兩個字,不同凡響,構成連筆字組,是書法藝術的一種新形態(圖1)。首字「初」的末筆撇,與下字「月」的起筆撇連為一筆,連一點牽引過渡的意思都沒有,硬邦邦的一筆斜下,你想把上下兩字拆開都沒辦法。
  • 永字八法的創始人是誰?田蘊章:啟功說錯了!這3個人都不是
    依據是,永字並沒有包括所有的書法筆畫。古人崇尚永字,只是因為它是蘭亭序中的第一個字。如果第一個字不是永字,比如癸字,可能就不是永字八法了,可能變成癸字九法了。所以,啟動認為古人為了崇拜王羲之,拿永字說事。
  • 在所有書體中,楷書最後才出現,為什麼有人鼓吹楷書是書法的根?
    說楷書是書法中最後出現的書體,這個說法基本上不算錯。有人會指出說:行書才是各書體中最後出現的字體。事實上,楷書、行書都是在東漢時期產生的。楷書是由隸書發展演變而來的一種書體。在史料的記載中認為是東漢時期的王次仲始創了楷書。唐代著名書學理論家張懷瓘在他的著作《書斷》中說:「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中初,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 在客廳掛什麼字好 選這四幅書法 不會出錯
    對你而言,客廳是什麼?你想把客廳打造成什麼樣?你理想中的客廳裡會有那些有趣的東西?客廳內你會選擇掛幅什麼類型的書法作品?客廳寫什麼字寓意好?你家客廳會選擇什麼書法內容進行裝飾呢?易從網給出四個參考建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這36個字,讓你徹底愛上書法!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尤以理論魂,書論中最重要的固然是孫過庭的《書譜》。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論,內容廣博宏富,見解精闢、獨到,揭示出了書法藝術的本質及許多重要規律。
  • 書法簡史:為何漢字的書寫,能成為一門藝術?
    (郭沫若《殷契粹編·序》)(佔卜之辭刻在龜甲獸骨上,其刻工之精、文字之美,每每令幾千年之後的我輩神往。卜辭文字的風格也因人因時而異,大體上說,國王武丁時期,文字大多雄渾,國王帝乙時期,文字都很秀麗。)-前208)等對大篆進行簡化,將小篆頒布為官定標準字體。小篆使用圓潤整齊的線條,減少了異體字,便於書寫和認讀,漢代為隸書所取代。小篆字體修長,講究對稱,起筆不露鋒毫,收筆自然下垂,筆畫曲折度可以隨心變化,造成多種古樸而優美的形態,一直為書法家所鍾愛,成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形態。
  • 徐靜蕾再曬書法,不得不說,人家寫的字的確不錯!
    徐靜蕾一直以書法才女的形象出現在演藝圈,幾乎是一線女星中寫字最漂亮的。硬筆字還錄入了字庫,廣受好評。 徐靜蕾的字到底好不好,只能說才情還是有的。所以面對徐靜蕾的「書法」,有人不解地問:寫毛筆字,不用臨帖嗎?其實,徐靜蕾是臨帖的。比如她之前曬過的臨蘭亭序,還跟原帖有對照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