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城市更新實踐需注重「四新」

2021-01-11 澎湃新聞
方明:城市更新實踐需注重「四新」

2021-01-09 2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方明 中國建設報產經報導 收錄於話題#城市更新5個

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方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隨後,為幫助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廣大幹部職工深刻領會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撰寫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解讀文章(已收錄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輔導讀本》中)經中國建設報在內的權威媒體刊發,迅速引起關注,城市更新一時成為當下行業、產業界熱議話題,持續被廣泛關注和討論。

相比之前,新形勢下的城市更新內涵更為豐富,涵蓋完善城市空間結構、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居住社區建設、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老舊小區改造等方方面面。結合多年工作實踐和長期觀察思考,筆者認為城市更新實踐需注重以下「四新」。

首先是推動和發展城市「新經濟」。受疫情影響,在購物、辦公、教育等領域出現了「線上」對「線下」的加速替代,催生了許多新經濟業態。由此誕生的新行業不需要建新廠房,也不需要開發新的產業園區,但需要城市具備良好的人居環境和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

接下來,我們需要通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充分挖掘城市閒置資源、最大限度激活城市低效資源,採用多元化的運作方式對既有城市空間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和深度開發,充分提高它們的利用效率,建設更加美好的人居環境。同時,還要加快優化和完善城市經濟體系和產業生態布局,使產業鏈更加完整,產業生態更加充滿活力,以形成一體化有機生命體。

其次是重構和發展城市「新功能」。經過長期發展積累,加上疫情帶來的全面考驗,傳統的城市功能已明顯滯後於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新需求。因此,我們要通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重構和發展城市新功能,以更好適應新形勢需要。

今後,我們要加快完善城市在衛生防控、檢疫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功能,在建設衛生城市基礎上加快建設健康城市;要通過更新城市的硬體、軟體設施,並通過智慧元素的注入讓城市更智慧;要通過增加城市複合功能、想方設法滿足職住平衡、增加休閒遊憩空間等,增強城市活力;要在城市交通新要求下加密路網,並通過完善城際軌道交通網將城市和郊區連接起來,實現城鄉融合;要從綠色節能環保出發,通過建設節水型城市、公園城市、海綿城市等,實現城市的綠色環保低碳。

再其次是打造城市空間「新意境」。目前我們的城市建設的越來越美,很多地方也很有特色,但依然覺得沒有味道和意境。如果簡單地把房子改新改漂亮,並沒有達到城市更新真正的目的,要從城市魅力、城市特色、城市意境三方麵塑造城市新意境。一些按西方城市理論建設的城市,注重功能分區和物質空間,卻在不知不覺把傳統城市規劃中一些優秀的東西弄丟了,我們要做出自己的城市特色,找回東方美學下的人文意境。

我國古代很多城市都是按山水格局建設的,實現了人工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如杭州市的斷橋殘雪、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柳浪聞鶯等充滿了美好意境。這才讓人流連忘返。未來我們一定要在更大範圍裡研究山水格局問題,重新梳理城市山水格局的理想空間,讓它形成「山、水、城、文」的格局;要把城市的老八景恢復起來,同時打造具有東方意境的城市新八景;要在一座城市裡選取數條街道,選取適合當地環境習性的花草樹木,營造浪漫氣氛,打造富有東方韻味的街巷空間,讓城市更加有魅力和吸引力。

在建築層面,要傳承發展我國傳統建築的神與魂。我國傳統建築十分注重輕盈、通透、靈動、線條感,注重選址、通風以及山水環境的營造,同時也很注重小環境和圍合空間。要把我國傳統建築的神和魂,傳承運用到現代建築創作中去,才能讓它更像東方的建築。

另外,要營造理想的東方意境的生活環境。城市更新中要通過不同形式的燈光秀、水景系統打造夜晚動景,把山的輪廓勾勒出來,把水的走向描繪出來,顯現山水城市意境;要結合棚戶區改造,把一些低租金、零租金房屋改造成低成本的街區,打造一些聚人氣的場所、空間;要通過早餐一條街、夜宵一條街等低門檻街巷來聚人氣,讓城市呈現更多的煙火氣息。

最後是推廣和應用城市建設「新科技」。我國是世界建築大國,正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整體而言,目前我國城市建設在應用新科技方面明顯滯後許多,城市更新應該是新科技助力下的智慧式更新,接下來要不斷加強新科技在城市建設上的廣泛應用。

事實上,城市科學本身也是一種科技,在城市建設和運營中應用來自於城市科學本身的新科技,即是對科技的一種運用,更是一種推廣。北京世貿天街長250米、寬30米的天幕就採用了先進的技術,儼然成為一座吸引人潮的奇觀,也給周邊地區和商業帶來了活力。

除上述之外,城市更新實踐更多時候需要落實好具體細節,因此要有系統性、針對性、高標準要求下的設計,以便為城市更新實踐提供有力支撐。就實際而言,要儘量多一些微觀上的設計,這樣更便於實際操作和執行。

延伸閱讀:

「2019城市有機更新與服務模式創新高峰論壇」舉辦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永續的城市更新需要相應制度的不斷創新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建築師胡寶哲:從整體性、系統性出發推進城市有機更新首佳顧問董事長、全經聯城市更新委員會主任高喜善:徵拆全程管理模式助力城市有機更新有序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如何創新利益協調機制、引導公共參與成焦點後疫情時代,如何讓城市更新更優雅地生長活化利用百年工業遺存,上海楊浦濱江「工業鏽帶」巧變「生活秀帶」成都市溫江區:以城市更新驅動公園城市建設深圳城市更新條例3月1日起施行,「個別徵收+行政訴訟」破解拆遷難

監 制:肖正華 主 編:程小紅 責 編:高洋洋

原標題:《方明:城市更新實踐需注重「四新」》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城市更新和舊城改造區別?《深圳城市更新探索與實踐》:一體兩面
    過去提到城市更新和舊城改造,很多人會混為一談,事實上,直到今天,在我國,城市更新和舊城改造依舊纏繞在一起,界限模糊。那麼城市更新和舊城改造有何區別?大家不妨從深規院《深圳城市更新探索與實踐》一書中尋找答案。  回首過往,時光飛逝,風雲激蕩,深圳這座傳奇城市已經走過了40年頭。
  • 優客工場毛大慶:城市更新需先改變認知再找到方法
    優客工場創始人、董事長,共享際創始人毛大慶表示,城市更新遠不僅是個商業方式的改造,而且更多的是一個城市文化復興的標誌。之所以談到沉浸式的體驗,其實跟今天的新的消費人群有關,他們對於消費的訴求,已經遠遠不止購物,更多的是在我們的城市消費體驗中,獲得他們的精神的享受跟精神的升華,所以在很多新興的商業模式裡,都可以看到沉浸式的主題,沉浸、代入同理心和讓消費者感知城市文化的復興,是在城市復興中特別重要的內容。他進一步談及城市更新、職住一體、IP的孵化和複合空間這四個話題。
  • 同衡總師說 | 咋更啥新---再說城市更新
    在此基礎上人們通過持續的實證研究、理論總結,形成了基本的科學原理,進而指導更科學的實踐,循環往復不斷迭代,從而推動了現代醫學的誕生和進步。城市科學或者城市更新領域也應如此,在廣泛的實踐和研究中,會形成一大批專業化的研究人員和實踐隊伍,他們致力於把經驗或者基本原理更主動地運用在城市更新中,並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理論體系。
  • 成都市城市更新總體規劃探索——城市生長邏輯下的存量空間治理
    近期,復旦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規劃》雜誌社聯合舉辦題為《從「藍圖」到實踐——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的研討活動,通過分析國土空間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生態發展的優秀案例,探討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 城市更新: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再造城市繁榮
    在我國社會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隨著城鎮化率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不斷提高,城市發展從新增土地開發的增量發展轉向城市中心重構的存量挖潛。城市更新成為國內各大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從眾多發達國家的城市發展經驗和國內各大城市探索通過文化挖掘再造、產業經濟升級、空間集約高效、民生服務提升等推進城市發展的實踐來看,城市更新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 北京朝陽「點線面」三維度推進城市更新
    北京市朝陽區融媒體中心/製圖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 | 成靜作為北京市唯一需要實現建築規模規劃與現狀「雙減」的區,朝陽區從集聚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城市建設更加注重減量提質。「十三五」期間,朝陽區在點、線、面三個維度,探索城市有機更新的新模式,並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和示範性的典型實踐案例。點激活:責任規劃師參與小微空間更新2019年11月,朝陽規劃分局啟動「微空間·向陽而生」小微空間改造項目,希望將小微空間改造作為城市更新的突破口,探索「社會力量出資、責任規劃師出智、各級政府部門出力、人民群眾滿意」的城市更新改造模式。
  • 這群學生探究紅外測溫儀原理,在網紅打卡地調研城市更新項目,打造...
    高中生走進上生新所進行城市更新項目調查,小學生探究紅外線測溫儀的原理和改良方法,在家搭建「魚菜共生」模型,將夢想變為現實……近日,由閔行萬科雙語學校、上海德英樂學院師生們共同呈現的「探索,讓未來多一種可能」演講活動,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在不斷嘗試中突破自我,打破邊界打造無處不在的STEAM課堂。
  • 《老家》(作者:孫犁)朗誦:方明
    6月10日起,中國鄉村之聲、老年之聲聯合推出「記憶鄉愁」系列活動,其中,由方明、於芳、黎江、陸洋、聞齊、常亮等國內著名播音藝術家演播《記憶鄉愁》,歡迎鑑賞。  散文:《老家》  作者:孫犁  朗誦:方明  《老家》原文:  前幾年,我曾謅過兩句舊詩:「夢中每迷還鄉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幾天,又接連做這樣的夢:要回家,總是不自由;請假不準,或是路途遙遠。
  • 人民日報刊文:在城市更新中延續城市文脈 把握保護與發展的關係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在城市更新中延續城市文脈(觀點)作者:叢曉男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未來城市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城市文脈是城市演進過程中形成的特有歷史文化印記,是城市氣質的重要體現。
  • CCDR長三角城市有機更新論壇在滬舉行 Z世代大背景下城市如何布局
    本次論壇的主持人,高和資本董事總經理、數字中歐特聘教授、漫頓行為經濟研究院創始人方光,他認為城市更新既是城市的縮影,也是國家和時代的縮影,是一條充滿希望的路。論壇主發起人中國設計新經濟研究中心CCDR執行主任李亦軍認為,城市更新不僅是物質更新,更重要的是城市產業、人們生活方式和城市功能的更新。
  • 天恆集團周興:城市更新需以人為本對歷史負責
    來源:中國經營報天恆集團周興:城市更新需以人為本對歷史負責本報記者/王登海/北京報導伴隨著土地紅利的日漸式微,城市的持續發展和有限的土地資源使城市更新成為必然趨勢,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成為城市更新的主力軍。
  • 開啟城市更新新徵程、「天河經驗」融入23條村28個舊改項目!
    今年以來,天河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將23條村28個項目納入市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三年內將推進11個項目,助力廣州做強城市更新、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雙引擎」,以點帶面推動天河在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中走在前列,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
  • 理論|郭建中:落實「三高四新」戰略 推進縣城更新行動
    縣城是城市和鄉村之間的「中轉站」,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空間、城鎮體系的重要一環、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紐帶。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多次主持召開縣委書記座談會,研究縣域治理工作。十一屆湖南省委第十二次全會提出「立足「一帶一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從戰略上謀劃了未來湖南城鎮化的總體格局。
  • 「新時代文明實踐」春風化雨沁人心
    同時,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志願服務工作的通知》《碧江區鄉風文明「積分制」管理工作方案》等,在村(社區)建立愛心超市和鄉風文明驛站,把志願服務和群眾需遵守和執行的文明實踐行為實行積分,群眾可通過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真正達到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 住建部再度明確一個四字政策 城市更新行動被提上日程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記者陸肖肖 北京報導12月21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總結了2020年和「十三五」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分析面臨的形勢和問題,對於2021年的重點任務,會議從城市更新
  • 北京朝陽:點、線、面三個維度探索城市有機更新
    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作為北京市唯一需實現建築規模規劃與現狀「雙減」的區,北京朝陽區如何推動城市更新?昨日(12日)在北京市朝陽區「兩會」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朝陽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朝陽區城市建設更加注重減量提質,在點、線、面三個維度探索城市有機更新的新模式。「十四五」期間,朝陽區將推進改革創新,形成可複製、能推廣的更新模式。
  • 兩岸青年攜手共助大陸城市微更新
    「創意無界,融合共生」城市微更新兩岸青年設計師分享薈15日在滬舉行,此次分享薈以武夷路特色歷史風貌街區的打造為契機,兩岸青年攜手共助大陸城市微更新。  此次分享薈是臺灣青年設計師實踐發展基地「兩岸青年創新同行計劃」2020年重要交流融合活動之一。
  •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
    「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將全面找出城市短板弱項,有針對性地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大力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著力更新城市空間結構。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科學控制城市規模、人口密度。控制好景觀視線廊道範圍內開發強度、建築高度、建築色彩和建築風貌。開展市容市貌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優化城市綠地系統結構,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建設生態園林城市。
  • 百年工業城市更新——西安大華1935項目紀實
    一期更新始於2011年,通過縝密的拆、改和介入式策略全面梳理了廠區的歷史脈絡,形成具有城市性的步行系統和公共空間,從而完成大華1935大部分廠區及環境的物質更新。藉由先期開放的具有公共性及文化價值的博物館及小劇場集群功能,實現了工業遺產向具有體驗性的城市街區的轉變。
  • 深圳天健集團聯手主導城市升級更新
    深圳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一,創新力全國領先。深圳土地資源非常稀缺,物理的空間與未來發展的空間是成正比的。城市升級發展,城市更新成為必不可少的土地供應重要渠道。深圳天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深圳市國資企業在城市更新中積極發揮重要作用,在羅湖區「二線插花地」棚戶區改造項目中成為項目管理服務商,並在福田區主導著早年開發建設和物管的老舊小區城市更新工作,是深圳城市升級發展的主力建設單位之一。其中,位於深圳市福田香蜜片區的「香蜜新村」和「市政大院」兩個老舊小區,是天健集團早年開發建設及物管項目,現正推動這兩個老舊小區納入城市更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