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9 2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方明 中國建設報產經報導 收錄於話題#城市更新5個
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方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隨後,為幫助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廣大幹部職工深刻領會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撰寫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解讀文章(已收錄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輔導讀本》中)經中國建設報在內的權威媒體刊發,迅速引起關注,城市更新一時成為當下行業、產業界熱議話題,持續被廣泛關注和討論。
相比之前,新形勢下的城市更新內涵更為豐富,涵蓋完善城市空間結構、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居住社區建設、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老舊小區改造等方方面面。結合多年工作實踐和長期觀察思考,筆者認為城市更新實踐需注重以下「四新」。
首先是推動和發展城市「新經濟」。受疫情影響,在購物、辦公、教育等領域出現了「線上」對「線下」的加速替代,催生了許多新經濟業態。由此誕生的新行業不需要建新廠房,也不需要開發新的產業園區,但需要城市具備良好的人居環境和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
接下來,我們需要通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充分挖掘城市閒置資源、最大限度激活城市低效資源,採用多元化的運作方式對既有城市空間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和深度開發,充分提高它們的利用效率,建設更加美好的人居環境。同時,還要加快優化和完善城市經濟體系和產業生態布局,使產業鏈更加完整,產業生態更加充滿活力,以形成一體化有機生命體。
其次是重構和發展城市「新功能」。經過長期發展積累,加上疫情帶來的全面考驗,傳統的城市功能已明顯滯後於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新需求。因此,我們要通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重構和發展城市新功能,以更好適應新形勢需要。
今後,我們要加快完善城市在衛生防控、檢疫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功能,在建設衛生城市基礎上加快建設健康城市;要通過更新城市的硬體、軟體設施,並通過智慧元素的注入讓城市更智慧;要通過增加城市複合功能、想方設法滿足職住平衡、增加休閒遊憩空間等,增強城市活力;要在城市交通新要求下加密路網,並通過完善城際軌道交通網將城市和郊區連接起來,實現城鄉融合;要從綠色節能環保出發,通過建設節水型城市、公園城市、海綿城市等,實現城市的綠色環保低碳。
再其次是打造城市空間「新意境」。目前我們的城市建設的越來越美,很多地方也很有特色,但依然覺得沒有味道和意境。如果簡單地把房子改新改漂亮,並沒有達到城市更新真正的目的,要從城市魅力、城市特色、城市意境三方麵塑造城市新意境。一些按西方城市理論建設的城市,注重功能分區和物質空間,卻在不知不覺把傳統城市規劃中一些優秀的東西弄丟了,我們要做出自己的城市特色,找回東方美學下的人文意境。
我國古代很多城市都是按山水格局建設的,實現了人工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如杭州市的斷橋殘雪、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柳浪聞鶯等充滿了美好意境。這才讓人流連忘返。未來我們一定要在更大範圍裡研究山水格局問題,重新梳理城市山水格局的理想空間,讓它形成「山、水、城、文」的格局;要把城市的老八景恢復起來,同時打造具有東方意境的城市新八景;要在一座城市裡選取數條街道,選取適合當地環境習性的花草樹木,營造浪漫氣氛,打造富有東方韻味的街巷空間,讓城市更加有魅力和吸引力。
在建築層面,要傳承發展我國傳統建築的神與魂。我國傳統建築十分注重輕盈、通透、靈動、線條感,注重選址、通風以及山水環境的營造,同時也很注重小環境和圍合空間。要把我國傳統建築的神和魂,傳承運用到現代建築創作中去,才能讓它更像東方的建築。
另外,要營造理想的東方意境的生活環境。城市更新中要通過不同形式的燈光秀、水景系統打造夜晚動景,把山的輪廓勾勒出來,把水的走向描繪出來,顯現山水城市意境;要結合棚戶區改造,把一些低租金、零租金房屋改造成低成本的街區,打造一些聚人氣的場所、空間;要通過早餐一條街、夜宵一條街等低門檻街巷來聚人氣,讓城市呈現更多的煙火氣息。
最後是推廣和應用城市建設「新科技」。我國是世界建築大國,正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整體而言,目前我國城市建設在應用新科技方面明顯滯後許多,城市更新應該是新科技助力下的智慧式更新,接下來要不斷加強新科技在城市建設上的廣泛應用。
事實上,城市科學本身也是一種科技,在城市建設和運營中應用來自於城市科學本身的新科技,即是對科技的一種運用,更是一種推廣。北京世貿天街長250米、寬30米的天幕就採用了先進的技術,儼然成為一座吸引人潮的奇觀,也給周邊地區和商業帶來了活力。
除上述之外,城市更新實踐更多時候需要落實好具體細節,因此要有系統性、針對性、高標準要求下的設計,以便為城市更新實踐提供有力支撐。就實際而言,要儘量多一些微觀上的設計,這樣更便於實際操作和執行。
延伸閱讀:
「2019城市有機更新與服務模式創新高峰論壇」舉辦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永續的城市更新需要相應制度的不斷創新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建築師胡寶哲:從整體性、系統性出發推進城市有機更新首佳顧問董事長、全經聯城市更新委員會主任高喜善:徵拆全程管理模式助力城市有機更新有序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如何創新利益協調機制、引導公共參與成焦點後疫情時代,如何讓城市更新更優雅地生長活化利用百年工業遺存,上海楊浦濱江「工業鏽帶」巧變「生活秀帶」成都市溫江區:以城市更新驅動公園城市建設深圳城市更新條例3月1日起施行,「個別徵收+行政訴訟」破解拆遷難監 制:肖正華 主 編:程小紅 責 編:高洋洋
原標題:《方明:城市更新實踐需注重「四新」》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